關於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哪些崗位能被取代、何時能取代人類的世界級話題一直在業界爭論不休。尤其是這個叫翻譯的工種,在很多人看來都是首當其衝的。
畢竟我們已經掌握了無數多海量的翻譯數據、足夠好的算法和神經網絡去訓練、已經有多個翻譯產品問世、在多個場合也能看到AI翻譯系統的亮相,一種要分分鐘幹掉人類翻譯的既視感。
但是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正如此前我們曾報導過的搜狗同傳將外國專家的演講翻譯的一塌糊塗、騰訊AI同傳在博鰲亞洲論壇大失誤成為笑話。
那AI翻譯與真人翻譯該是怎樣一種關係才是最佳狀態?
在4月20日的科大訊飛翻譯戰略暨新品上市發布會上,我們得到這樣一種答案似乎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說:我們一點都不用擔心人類翻譯會丟掉飯碗,將來的翻譯一定是人和機器之間一個良性的偶合合互動。
而上海外國語學院高翻學院的副院長吳剛博士現場表示:機器能夠取代翻譯當中技能比較單一,運用到人的智慧比相對來說比較少的部分,從而讓人可以騰出更大的更多的精力來去從事更有創造力的活動。
以上兩種答案一個來自產業界,一個來自學術界,均代表了各自領域最高的聲音,也基本上高度概括的回答了機器能否取代人類翻譯的問題。
在回答完這個困擾翻譯工作者多時的難題的同時,我們也有必要看一下當下的機器翻譯到了什麼水平。就拿當天最新發布的定義了旗艦翻譯四大標準的訊飛翻譯機2.0來說。
科大訊飛此次提出了A.I.旗艦翻譯「聽得清、聽得懂、譯得準、發音美」四大標準,致力於全面解決跨國商旅溝通難題,促進人類語言互通。
訊飛翻譯機2.0真的能做到嗎?
我們了解到基於用戶場景的深入研究,訊飛翻譯機2.0新品做了語種數量、口音翻譯、拍照翻譯三大重要升級,並進一步升級了交互和應用體驗。新品訊飛翻譯機2.0的語種增至33種,全面覆蓋主流出境目的地以及熱門小語種出遊地。
訊飛翻譯機新品率先推出了方言翻譯功能,目前已經支持東北話、河南話、四川話、粵語四大方言翻譯,並會在後期不斷新增。
早在2010年訊飛就將深度神經網絡應用於語音合成上,並創新性地在先期的統計模式識別的語音翻譯中間和用上了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語言模型,全面提升了翻譯準確率。舉例來說,「501」這個數字在文本「我今天花了501元」和「我住在501號房間」中所代表的意義不同,翻譯結果也不同。在發布會現場的實際測試當中,我們看到訊飛翻譯機能夠根據語音識別和理解真正懂得用戶的表達,而不只是針對「字面意思」進行理解和翻譯,促使了翻譯準確率大幅提升。
作為出國旅遊場景下最適用的產品,訊飛翻譯機支持4G、WIFI連接,同時能夠在無信號環境下自動切換中英離線翻譯,並計劃陸續推出新語種離線翻譯,保證用戶在機艙點餐、戶外旅行、室外商務會談等多種信號複雜的環境下,依然可以翻譯無憂。
目前,訊飛翻譯機2.0定價2999元,已於京東商城火熱預售中,4月23日開啟全網銷售。
作為語音起家,並作為人工智慧概念股代表的科大訊飛,在人工智慧翻譯領域也有著天然優勢。筆者主要到,在發布會現場,訊飛執行總裁胡鬱表示「翻譯對於科大訊飛不僅僅是一個產品,也不僅僅是一項技術,對於訊飛它是一項事業」
中國最近這幾年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應該是中國向世界上更好地建立聯繫,輸出我們的知識產品,建立國和國之間的連接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而訊飛也恰逢其實的提出了人類語言大互通計劃,有力的支撐著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超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