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礙測試,如何克制反社會人格,做一個「高功能反社會人格」的好人呢?

2021-12-17 人格類型障礙篩查測試

不管幹了什麼壞事都沒有一絲負罪感或自責,做了任何壞事心裡從未有一絲羞愧;心理結構和他人截然不同,無法用負罪感或羞恥心來壓抑自己的欲望;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也更擅長偽裝自己……這個人十有八九會被認定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這是一種無法矯正的性格缺陷,心理學家統計後認為大約有4%的人屬於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平均每25人當中就有1個是反社會人格者。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一個人至少擁有以下7個特徵的3個,那麼這個人在臨床上就足以被確診為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簡單來說,反社會人格的顯著特徵就是一個人極度的自戀和自我中心,缺少同理心和悔過感,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由於無法共情、難以與他人建立關係等社會功能的受損,反社會人格者無法體會他人的痛苦,更談不上有惻隱之心,因此,他們可以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經常做出說謊、操控他人、極度冷漠等行為。例如,杭州殺妻案中的許某在殺人分屍後依然能對著鏡頭侃侃而談;白銀連環姦殺案的兇手在講述罪行時內心毫無波瀾;北大包麗案男主以PUA招數操控女友,實施精神虐待。越來越多的反社會人格事件發生,讓我們突然有所驚慌:"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遠離身邊的垃圾人!」我無意為那些人渣吹捧,但在大多數人眼裡,已經將反社會人格等同於惡人最煩,事實上這就存在一個很大的常識誤解:反社會人格,並非都會做出反社會行為。他們除了缺乏共情能力以外,其他無異常人,甚至擁有更高的智商。就像美國精神病專家瑪莎.斯託特《當良知沉睡:辨認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書中,提到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叫斯基普的男孩從小生活在殷實的家庭中,為了驅趕無聊,他開始在後院的湖邊用折磨青蛙,在那裡用剪刀把青蛙直接戳死,每次都會殺上好幾個小時,後來嫌不過癮,乾脆把青蛙嘴裡塞進鞭炮炸!還慫恿年僅6歲的妹妹跟他去湖邊,在妹妹面前表演了一場空中爆炸秀。嚇得妹妹歇斯底裡地尖叫,拼命地跑回了家,一把拼命抱住了自己心愛的小貓,生怕斯基普炸死它。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樣一個冷血、喜歡虐待青蛙的人卻沒有像想像中一樣成為冷血的殺人兇手,反而在長大後成為了一名整潔得體、西裝革履、獸人尊敬的成功人士。他尤其懂得如何在關鍵時刻展現迷人的魅力,支配他人,一步步成為企業CEO,並且迎娶了白富美,生兒育女。反社會人格患者正因為缺乏共情力,所以可以保持絕對的客觀理性,去思考怎樣自我利益最大化。他們往往具有超乎常人的自律能力,他們也有想偷懶的時候,可是大多數時候,他們能控制住自己,因為他們知道,遠方有個宏偉藍圖在等著自己。所以他們大部分都成為了意見領袖:比如企業裡的高管和boss,事業單位裡面優秀的政客,科學家、軍事管理家等,他們溫文爾雅、處事圓滑並富有理智的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智商、情商都高於常人。「我不是精神病,我是高功能反社會人格。做你的調查去吧」--卷福的這句經典臺詞一定很多觀眾記憶猶新。其實不難看出福爾摩斯性格裡的自戀、孤僻還帶有時不時發作的神經質症狀,還有在言行上的不拘一格以及不耐煩。但是夏洛克始終在灰色地帶遊走,終究沒有走向黑暗。而同樣具備反社會人格的莫裡亞蒂和漢尼拔卻變成十惡不赦的罪犯。當我們克制自己的本性,並利用好「反人性」當中優於常人的特點,更容易取得異於常人的成功。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陰暗面,只是你沒有將自己的某些行為與人格聯繫起來:比如坐地鐵有情侶打情罵俏,你總會心生煩躁想他們消失;榮格認為:人格陰暗面是我們的第二自我,它是原始的、不協調的,有著自毀傾向。但是也正是這種力量,如果運用恰當,也會成為通往成功的法寶人格。因為這個人格會讓你遇事沉著冷靜、思路清晰、處理事情有條不紊。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只一心完成自己的目標。所以,探索內心是否有反社會人格並沒有什麼危害,反而可以釋放我們的潛質,讓我們具備一種與常人不同的人格魅力,並且會比常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大多數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著「黑暗」的一面,比如我們會常常喜歡欣賞鏡子中的自己或者自拍發朋友圈,也可能會打小算盤偷偷對付一下不喜歡的人,學生時代我們可能都有過作弊和逃課的經歷,這些都與黑暗人格內核有關,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在很多「糾結」當中,我們心中的「惡魔」與「天使」也會時不時地交戰一番。一般情況下,我們心中光明的一面總是會多於黑暗的一面,但當黑暗持續取勝,一切就可能變得不可收拾。

美國作家安娜·路易絲·斯特朗有一句名言:「與其咒罵黑暗,不如點亮一隻蠟燭」。如果你的黑暗內核指數得分比較高,與其難過不安,不如深入了解每一種黑暗人格特徵,思考和探索它們在自己身上是如何形成的,自省可以幫助我們改變自我不合理的認知,以及提高自我道德感和同理心,體驗內疚以及負罪感,以此來降低人格中的黑暗面。

想要知道你的D因素分數有多高嗎?今天我們聯合國內領先的心理測評服務商人格魔方向你推薦的《黑暗內核指數測評》就像一面鏡子,你不僅可以知道自己的黑暗內核指數有多高,還能夠進一步了解自己在每一種黑暗人格特徵上的得分,以及對你來說佔決定性的D因素是其中的哪一項。幫助你對自身的黑暗人格特質進行深入剖析,帶你深入探索黑暗人格的成因、表現,以及如何識別和面對身邊黑暗人格內核指數爆棚 的人,從而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以成為真正的「黑馬」。

你的黑暗內核指數的綜合水平

12個子維度上的得分和與常模的比較

每個黑暗人格維度的具體釋義

關於黑暗人格的獨家科學解析

友情提示:測評報告的內容和解析因人而異,且會根據樣本的增多和研究成果的深化而不斷豐富和更新,因此以上測評示意圖可能與您獲得的測評報告有所差異。

【長按二維碼進入】

黑暗人格內核指數測評

↓↓點擊「閱讀原文」探索你的黑暗人格特質

相關焦點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表現為,毫無道德和情感可言,對他人的傷害沒有內疚或難過,沒有同情心,對別人的悲慘遭遇和痛苦,漠不關心,行為受原始欲望的支配,脾氣火爆,氣量狹小,總是指責他人,為人老奸巨猾,從不負責,思想行為與社會道德規範背道而馳,滿嘴哥們義氣,好拍馬屁,逢場作戲,但只要一點不如意就立馬
  • 極度危險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今天要帶大家認識一種精神心理疾病——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這是人格障礙中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起病於18歲之前,與童年的生長經歷很有關聯。並不是所有壞人都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事實上,羅伯特·黑爾和其他研究囚犯的研究人員發現,美國監獄中囚犯只有20%是反社會人格者,但這20%的人口犯下了50%以上的最嚴重罪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傾向於在行為上表現出易衝動且不穩定的特質,同時也在依戀關係的建立上困境重重。
  • 人格障礙測試,高功能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測試題,網友表示答案比題目更恐怖!
    反社會人格障礙者的思維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有的反社會人格障礙者是高能人士!想知道你是不是高功能反社會型人格嗎?來做個測試吧!想知道自己有沒有人格障礙,想了解自己的人格是否正常,請完成以下測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掃描二維碼進入專業人格障礙測試
  • 藏在人群中的獵殺者:反社會人格障礙
    每當出現一些暴力性質比較高的刑事案件,「反社會」、「反社會人格」這些個詞在新聞下面的評論裡就八成是跑不了了。這個詞的確很多群眾都喜歡用,也正是因為這樣,反社會人格障礙似乎變成了一個形容詞。所以現在我們把和這種人格障礙相關的點進行全方面的歸納,統一放在這篇文章裡,以便大家查閱。
  • 心理剖析|反社會人格障礙(ASPD)解析
    形成方面,目前沒有統一定論:——精神分析流派認為其和童年經驗有關——行為分析流派認為其形成於不合理的【獎勵—懲罰】機制——認知理論流派認為其形成於不合理的認知結構發展 但是,有兩個基本點是公共的:——是【基因+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影響遺傳方面,現在的研究基本指出父母(特別是父親)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或者品行障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子女很大可能也會患上反社會人格障礙
  • 黑暗人格測試有多準?一道人格陰暗面測試題,超準黑暗三角人格測試,測出你的心理陰暗面!光明黑暗人格測試題推薦,雙面人格測試題!
    實際上,誰不是如此呢。每個人都可能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會那麼輕易暴露。所以,有心理學專家專門研究進行人格陰暗面的研究,並總結出諸如黑暗三角人格測試、人格陰暗面測試、光明-黑暗人格測試等各類心理測試題,幫你揭開迷局。
  • 人類人格大賞之病態人格篇:反社會人格,特性及其日常表現
    是一種慢性人格障礙,回溯患病的個體經歷,在幼年期其個體就出現了漠視社會規則和反社會的傾向,例如:作弊,青少年持刀搶劫,打架,刻意縱火等。且在15歲之前表現出嚴重的品性障礙。此類人格是最具破壞性的人格障礙。
  • 反社會人格者普遍高智商?
    評論民主制「公認的愚蠢」……反社會人格者其實是一種特殊的進化選擇。大腦需要大量的養分,反社會人格者的進化選擇是,拋棄情感,著重強化認知功能,把大腦一直開著。普通人類並不是總是在使用人類獨有的認知能力的,哪怕智力相等,普通人類使用智識的頻率也是低於反社會人格者。情感和下意識的行為很多時候已經足夠維持人類的運轉了,使用人類獨有的智力有時候很多此一舉。
  • 反社會行為、反社會人格的社會學書單 推薦
    反社會行為指的是故意或非故意、不顧他人觀感,而且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無法增進公眾福祉的行為,而上升到「人格障礙」的精神疾病層面,反社會的行為特徵就變為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 給所有危害性高,沒有明確作案動機且無愧疚感的罪犯都貼上「反社會人格」的標籤,顯然是不明智的。
  • 如何與反社會人格者相處?
    近日,暴力事件頻發,傷人者大多都具有「反社會人格」,這種人格特徵難以改變,並且他們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問題。
  • 反社會型人格到底是怎樣的
    他從來不會自己對別人犯下的罪行覺得後悔,行為衝動、無情、愛操控、好鬥的行為方式反映了,他對社會規則的不接納,而且在他童年的時候就有很多行為亮紅燈了。從這個案例當中,我們可以大致看到反社會人格障礙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心理學上對於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定義是什麼樣的?
  • 發現身邊隱藏的「定時炸彈」|幾步教你了解、辨別反社會人格障礙
    人格功能受損:同時出現自我功能和社會功能的受損情況心理病態人格特徵:對立與敵意和去抑制化行為上述受損情況和特徵長期穩定出現,不因情況和對象不同而變化上述受損情況和特徵不被認為與個人發展年齡、階段或社會文化背景相關上述受損情況和特徵不是單一疾病或物質濫用引起的對象年齡須在十八歲以上
  • 反社會人格犯罪:張君心理剖析
    張君案件再一次喚起社會對犯罪人的關注,對人性的思考。 一、張君具有典型的反社會人格障礙 張君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他自己在法庭上說,一是貧窮,二是不服處罰產生的報復心理。有媒體也曾報導:「城鄉間的差異把他們推到了城市的邊緣」。①然而,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歸因於外」的心理表現。
  • 人格障礙篩查測試pdq-4+,女子被男友潑汽油、燒成重傷,如何識別反社會人格?​
    為什麼是打引號的遺傳呢?來自慈濟大學的陳世芬博士的團隊訪查了70名兒童的家庭,其中有36名兒童的母親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症患者。她們多半兒時經歷過性虐待、肢體暴力以及忽視,儘管她們現在都已經長大成年,也有自己的小孩,她們的孩子受到不當對待的比例也比正常母親的孩子還要高。
  • 13條原則應對生活裡的反社會人格
    首先是退伍回歸螢屏的金秀賢主演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在劇中被一個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愛上,通過一部劇的時間,兩個人相互治癒,最後相親相愛,帶著自閉症的哥哥和這位「魔女」一起生活。在歐美社會,通過相關的數據統計發現,反社會人格佔據他們人口總數的約4%,我國因為還沒做過類似的科學統計,相關數據不詳。4%到底意味著什麼?以不少人更「常見」的精神類疾病作比較,厭食症的患病率估算為3.43%,精神分裂症的發生率大約1%。由此可見,反社會人格要比厭食症要多,比精神分裂症患者要多3倍。
  • 江西「3死1傷」命案背後:如何辨別隱藏著的反社會人格者?
    」並告訴你如何保護好自己遠離「反社會人格者」。反社會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但目前尚無法確證早期情感依附障礙是形成反社會人格的成因。,但在更強調「個人」、「獨立」的西方文化中,反而出現了更多反社會人格者。如果面對「反社會人格者」你會如何應對?
  • 江西連環殺人案告破:如何識別有反社會人格的「冷血惡魔」?
    鑑別一個人是不是反社會人格,是個技巧很高的技術活兒。反社會人格不是一種健康的人格特質,它是一種人格障礙。退一步說,他也只是具有反社會傾向,但還沒有嚴重到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程度。瑪莎博士在《如何識別反社會人格》一書講過一個案例。洛克,一個35歲的男人,是紐約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畢業,他屬於反社會人格。但是他既沒殺人,也沒犯法。那他是怎麼個「沒人性」法呢?說來可恨又可笑,他當年和前妻西妮結婚,就因為看上她家的遊泳池。
  • 曠課、逃學,頻繁違反校規校紀,警惕走向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8篇–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案例一:劉小暉(化名)是一名正在上高一的學生,在學校裡經常違紀違規。此外,劉小暉還經常曠課出校,與校外的社會青年打交道。吸菸喝酒,打架鬥毆之事,成了劉小暉的家常便飯。家中的父母更是拿他沒辦法,與家人起爭執便毀物洩憤。因此父母都對他放任不管,任由他在外面自生自滅。有一次和社會青年在校外聚眾鬥毆,因被人打傷而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 【人格心理學】反社會型人格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是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然而這些均屬相對的。我們也許都聽說過那些變態殺人狂的故事,他們大多都是反社會型人格。因為反社會型人格的人根本就不會有愧疚感,也就是說他不認為自己殺人是犯罪,既然不是犯罪,也不會害怕,那就出現了我們在新聞中看到的那種處之泰然
  • 小心,他們是反社會人格者
    但她就是喜歡做這些,有種戰鬥獲勝的快感。雖然最後因為治療失誤,被查出學歷作假,但因為主管的庇護,她也只是辭職後另謀高就。二反社會人格到底是什麼呢?不反社會的人格,就不會做出以上種種行為麼?對反社會人格患者,他們唯一能體會到的,是因為即刻的生理痛苦和歡愉而產生的「原始腦」情感。並且,他們能體會到的挫敗和成功都是暫時的,不能持續的。反社會人格和兒童虐待形成的「創傷」以及嬰兒期遭受忽視而形成的「情感連接失調」都不同。後兩者雖然都會有情感連結的問題,也可能都體會不到「愛」這樣的情感,但是,後兩種病症的患者也絕做不到像反社會人格那樣假裝正常、八面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