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蛋,是一種中國節日的食俗,每到春分或端午節的當天中午十二點時,有些「高人」就能夠使雞蛋豎立起來,但「高人」也有失手的時候,也不一定每一次都能夠讓雞蛋立起來。
據稱,在漢朝末年的端午節這一天,有位叫信的潑皮去拜會一位叫誠的秀才。快到正午時,誠的夫人做好了飯菜請信吃飯。信是第一次見到誠的夫人,應該對誠的夫人表示尊重。但由於信屬於潑皮一樣的人,再加上誠的夫人年輕貌美,於是,信就隨口對誠的夫人開了一句不雅的玩笑。這讓誠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於是,心裡非常不爽,有心讓信立馬滾蛋。這時,正好桌子上有一隻生雞蛋,誠就隨手將生雞蛋豎立了起來,意思是讓信明白主人不歡迎他了。本來,誠豎立生雞蛋是無意之舉,可誰知雞蛋竟然真的立住了。這種現象讓誠和信都看呆了。於是,他們便分別把豎立雞蛋的過程說了出去。然而,經過許多人試驗,雞蛋是無法豎立起來的。因此,許多人都罵誠和信是騙子。突然,誠想起豎雞蛋那天是端午節的正午,誠感覺豎雞蛋應該與端午節有關。於是,在第二年的端午節,誠又做了一次試驗,果然,雞蛋又豎立起來了。於是,誠對質疑他的人講,只要在端午節的這天中午豎雞蛋,一定能夠將雞蛋豎立起來。大家聽了誠的話後,儘管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但大家都想驗證一下。所以,在又一個端午節到來之時,大家紛紛拿雞蛋做試驗,果然發現雞蛋是能夠豎立起來的。從此以後,端午節就有了豎雞蛋的遊戲。
至於說用艾草煮雞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傳說中的艾草能夠闢邪,一旦吃了艾草煮過的雞蛋後就能夠使自己「邪不上身」了,所以,大家都習慣在端午節時用艾草煮雞蛋。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端午節豎雞蛋屬於一種民間遊戲,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至於說艾草煮雞蛋,其目的也是為了闢邪。至於說有沒有什麼邪氣,估計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