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為什麼說小學成績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2020-09-03 隆哥在線

☞ 小學成績具有一定程度的欺騙性!

很多家長初一期中考試結束,參加家長會來,問老師最多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我的孩子小學裡成績一直非常穩定,一直很好,甚至班上數一數二,而現在卻成績突然如此下掉,然後懷疑,初中老師教育孩子是不是不夠盡心,是不是教學方法不適合孩子……,[捂臉][大笑],我想說的是,這些家長,還真是把孩子把孩子當年的「輝煌」當回事了!殊不知,這裡邊的原因還真就得講一講,理一理!


1、學習階段不一樣,知識量、知識結構等等自然不一樣。

小學裡主要以語、數兩科為重點,相對初中知識點不多,知識量不大,學習時間充裕,基本上每天都可以有三節課左右的語、數學習時間,這麼充裕的時間裡,老師既可以教授新知識,還可以仔細鞏固當日所學,還可以複習前一兩天所學內容,這樣充裕的時間做支撐,孩子的成績不好都不可能!孩子既可以學習課本,還可以大量刷資料試題鞏固知識點。就那些知識點嘛,用多種多樣手段方式,千變萬化進行反覆鞏固訓練,考試還會有意外?不論學生記憶力好壞,無論學生智商高低,無論學生學習品質如何,也不論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每個孩子都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不是嗎?難怪班上每次考試,(滿分100分)試卷,2/3孩子都可以考到90分以上,前幾名更是滿分並列一大堆,只有少數學生,確實是因為智商較差,或是調皮搗蛋鬼才「不爭氣」,考上80多,甚至70多,被老師,甚至被全班同學經常冷眼以對。

相對而言,孩子進入初中,英語成了主課,小四門成了絕不能被語數外隨便佔用的「必修課」,所以,漸漸會覺得壓力山大,每天語、數、外基本上就是一節課,只能上新課,老師沒有機會做到課內鞏固,布置的正式作業只能在課外抽時間完成,沒法面批指導,對當天知識的鞏固性的作業,只能安排為家庭作業,又學生在家完成,學生家庭的教育背景,重視程度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影響非常之大。政史地生小四門更是一周安排兩節,時間緊張程度可想而知!


2、學齡段不一樣,孩子的心理不一樣,老師教學方法也有差異。

在學校,小學老師,尤其班主任時時跟蹤,事事跟蹤,學生會在老師的親自監督、親力親為的環境下,被動、順利的完成一系列學習任務,而且會高質量完成,效果自然是槓槓滴!小學生,年齡小,比較天真,會把老師的話當聖旨,「拿雞毛當令箭」,只要老師說過的,必須要聽,認真聽,必須要做到,一定要做好,即便是班長下達的命令,只要班長打著老師的旗號,大家不敢不從。長期以往,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差生」、「調皮搗蛋鬼」無處藏身,只能是硬著頭皮也得好好學,否則班上不好生存!

在初中,學生首先必須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推動學習的進一步落實和提升。老師不可能事事跟著學生屁股喊叫指揮,不可能時時都盯著學生完成一系列學習任務,所以,孩子的培養學習習慣至關重要,時間久了,孩子的學習自覺性便養成了。所以 ,初中裡,那些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沒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孩子,家長對孩子學習不太重視,甚至放任自流的孩子,智商不太夠用的孩子,……,這幾類些學生人群的學習成績下滑明顯。


另外,上了中學,孩子的心理也悄然、漸漸發生了很大變化!孩子漸漸長大了,有了一定的自我判斷能力,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家長的話不願意聽了,老師的話漸漸不再是「聖旨」,學校的紀律規章不再是馬首是瞻,膽子大了,青春期的騷動也漸漸萌發,思想漸漸複雜了,想法多了,心思在不可能100%在學習上了,老師管理過嚴,就會產生牴觸情緒,給與一定「民主權」,管理鬆散,不理不睬,聽之任之!

3、初中開始,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孩子自身素質,以及他們身後的家庭。

前面說了,小學階段,因為知識面窄,知識量小,學生老師抓學習的時間充裕,可以對同類知識進行頻繁輪番刷題、「炒作」、「轟炸」,大部分學生基本上在校就已經鞏固、掌握了當天所學知識,這種情況下,哪怕孩子的智商不夠上乘,孩子的家庭管理鬆散, 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太好,甚至還未養成,……,但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有一定保障的!


在初中,因為老師不再時時處處盯著孩子學習,學習功課種類多,知識點密集,難度係數加大,課程安排滿噹噹的,老師不可能拿大把時間對當天所教知識,跟蹤學生及時鞏固,……,這種情況下,主要考驗孩子學習的好習慣是否養成,孩子學習的自覺性是否形成,孩子的智商是否夠用,孩子的家庭是對孩子一貫學習過問,以及對家庭作業否能夠及時跟進,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如何,能否解決孩子學習中的困難,……。如果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 那麼,孩子的成績毫無疑問,依然不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有幾項答案否定,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漸漸下滑,甚至會日薄西山,少數孩子會被淘汰,這都是在預料之中的事情。

所以,現在回頭來說,希望家長們不老拿孩子小學成績與初中學習表現做無知、簡單、粗糙的比較了,這種做法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也是沒有任何毫無意義的!所以說,小學成績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真正看孩子將來能否有優秀的學業成績,能否出人頭地,不僅僅取決於孩子是否遇到了一個好老師,走進了一所好學校,而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孩子的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自覺性+學習能力),孩子背後的強大的家庭環境(家長對學習重視程度,家長受教育程度、家長教育意識和理念,家庭學習環境和氛圍,甚至家庭和睦程度,……等等)。換言之,只有孩子具備自身優勢,和家庭優勢,即便所在學校一般般,老師並非名師,孩子學習一樣突出,成績照樣優秀!這種孩子,出人頭地也是遲早的!


♥ 各位,我是隆哥在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有25年,歡迎、期待您最「隆哥在線」的關注!希望我能幫到你。

相關焦點

  • 無為什麼說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為什麼說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都說孩子的小學階段最重要,因為這個階段養好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心態,對孩子將來的學習非常關鍵。然而很多父母都發現了一個現象。孩子在上小學的這幾年中,學習成績一直都挺好,每次學校考試的分數都不低,這讓家長以為孩子在學習上沒問題。但是升入初中後,事情就起變化了。
  • 為什麼說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孩子在上小學的這幾年中,學習成績一直都挺好,每次學校考試的分數都不低,這讓家長以為孩子在學習上沒問題。但是升入初中後,事情就起變化了。原來家長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一進入初中學習成績居然就下降了很多。這讓很多家長都搞不明白到底怎麼回事:看著孩子依然在認真學習啊,而且小學學習成績也挺不錯,為什麼上了初中就不行呢?
  • 為什麼說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現在國家在小學階段推行素質教育,各種教學減負,很多大綱知識都刪減,學校學習的知識太簡單,考試區分度不高,大多數孩子都能得到優秀的成績,這就是說小學很多孩子都能考出很好的成績。其次孩子進入初中,是有升學壓力的。全國大部分城市中招考試都執行普高:職高1:1的政策,就是說有一半的孩子進入初中後要面臨著沒有高中可上的殘酷現實。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一定準確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廣為流傳,但是這句話不一定準確。一些國家的科學家對於大腦科學的研究發現,讓小孩子不過早地接觸一些固定性知識,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對孩子的教育將有極好的影響。但是這些腦科學研究也有一些科學家質疑過,因為這需要調查許多孩子的成長數據。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有人說是考試成績下來的那一刻,但更多人說的是害怕考試完開家長會。為什麼會害怕開家長會呢?因為優秀拔尖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多半的家長在會後,會各種指責孩子,這裡問題,那裡錯誤,這樣的家長其實大多是在羨慕別人家孩子「真的很爭氣」的同時,恨鐵不成鋼地發洩自己內心的情緒。所以一到開家長會,很多孩子都戰戰兢兢的,內心充滿了焦慮。
  • 人生根本不是競賽,所以沒有什麼輸在起跑線一說
    不要說中國的孩子,中國的家長也比國外的家長壓力大。孩子才讀一年級,許多家長就要每天陪著孩子做作業,完成各種課外的功課……在中國,小孩子讀書不僅孩子累,家長也累。這也是許多家長選擇移民的原因,希望孩子在國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有的時候我也很奇怪,為什麼中國的中小學生要這麼累?為什麼許多其他國家的小孩子不需要這麼累?
  • 讓孩子大量閱讀會影響學習成績嗎?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
    很多家長從小學開始就很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欺騙性」的。初中成績不好,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小學時,家長忽略了一種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是什麼呢?常有家長問:我家孩子小學成績挺好的,常常考100分,為什麼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突然就被落下了?
  • 小學成績真的具有「欺騙性」麼?聽聽多年小學班主任怎麼說
    關於小學成績,很多人認為這個階段的成績具有欺騙性。所謂「欺騙性&34;有其客觀方面,即面對小升初後的初中生活,這個問題幾乎是大多數學生無法避免的問題。實際上,不僅小升初之後會有這樣的問題,在初中進入高中之後也同樣會出現,並且這個問題的表現會更加嚴重。
  •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是一句廣告語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時下一些青年父母親最愛念叨的一句話。為此,孩子還未出世時就進行胎教,一兩歲開始教認字,三四歲教學琴、畫畫、學英語等,千方百計要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不惜重金送孩子進各種才藝培訓班,似乎孩子如果一開頭沒跑好,這一輩子就輸定了。
  • 教育專家稱:孩子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就算成績優異也沒什麼用?
    有些同學小學成績好,是優等生,但是到了初高中成績一落千丈,變成了差生。這種說法真的有根據嗎?一、小學的年級範圍太廣讀完小學需要六年,在這六年時間裡,一個孩子的成績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能孩子在1到2年級的時候看不出太大的差距,但是一點點升到4,5年級的時候,不同孩子之間的差距已經非常明顯了。雖然小學的知識並不是非常困難,但是不同的孩子理解能力有所差距。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作者:積極的麥子經常會聽到許多家長,包括老師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去跑線上。」然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就會瘋狂地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到最後,搞得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極大地厭惡和排斥。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諾貝爾獎中的物理、化學、醫學等自然科學獎項,是極具有含金量的。因此,一個國家的諾貝爾獎獲獎人數,不僅標誌著這個國家自然科學處於領先地位,也在一定程度是映射著這個國家教育狀況。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候,提出了一條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從有了這條線,多少家長奔波這、焦慮著;多少孩子負重前行,挑起了與年齡不相符的重擔。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要做的不是報補習班
    假如你去問家長為什麼要幫小孩報那麼多補習班,「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往往這麼脫口而出。 而事實上,現在絕大多數孩子的起跑線都一樣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兩個孩子,一個可以讀書,一個不可以讀書,後者才是真正的輸在起跑線上。
  • 為什麼「不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的完整表述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輸在起跑線上」的邏輯前提是另外一句同樣具有中國特色的口號,叫做「知識改變命運」。因為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怕孩子的命運被改變得慢,或者怕改變得不夠徹底,因此有人進一步提出諄諄警告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輸在起跑線上」在現實生活中直接導致了兩種同樣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一是無限度地提前施教時間——早教;二是拼著比著加大對孩子學習的時間投入和經濟投資——補課。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稱之為惡毒,一點不為過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不知道從何時起,某些人卻變著「花招」的把文字玩出各種「新花樣」,其中就有這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乍一聽這句話,大多數人都覺得有點道理,不輸在起跑線上,對啊,沒毛病啊,誰也不想輸啊,誰都想贏啊!但仔細想想,卻總感覺十分彆扭,什麼是起跑線?起跑線如何界定?
  •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的輸了嗎?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看未必。所謂起跑線,大概就是人們理解的條件和環境。農村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再到成家立業。所處的環境、家庭的薰陶、接受的教育,確實與城裡有很大的差別(當然這是指以前)。
  • 一句「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讓人忘記了教育的初心!回頭再看「不要...
    類似「笨鳥先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口號,不僅見於各類培訓機構的傳單上,在很多家庭的教育觀念中,都可謂是根深蒂固。然而,這種所謂「起跑線上的恐慌」,更像是一種焦慮症。   說它是一種焦慮,原因在於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家孩子跟不上別人,這種情緒極易在家長群體中傳遞,甚至形成一種慣性思維。一個孩子一旦降臨人世,其家庭就要承受更多壓力,競爭也在這個時候開始。
  • 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沒有海量閱讀只會餓死天賦,製造短命高分
    前言:6-12歲,是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的基礎)長足發展的最黃金時期,這六年,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海量閱讀、大大提高閱讀能力更為重要。而這些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之所以說,小學階段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是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時間換分數,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不知道這句話能造成孩子的影響
    父母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的家庭都在遵循這個道理,就害怕自己的孩子完了什麼都學不會,早因此各種的輔導班一起上。很多的地方也經常喜歡報導一些「天才」兒童,3歲背誦唐詩三百首,4歲背誦圓周率,8歲學完小學的全部課程……但是深究的話,這種事情真的很好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