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知道怎麼給孩子道歉?「last原則」:4步緩解親子關係

2020-12-17 小鹿的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雖說孩子的心智比較不成熟,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的舉動,但絕大多數家長其實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有時候也難免會作出錯誤決策,導致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

然而,面對自己的錯誤,孩子能夠做到坦然承認並致歉,但是很多家長卻做不到這一點。這種行為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

溫先生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溫先生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平時在家中總是希望"一人獨大",不喜歡他人否定自己的想法。

在這種性情的影響下,溫先生經常會跟妻子(陳女士)甚至是兒子發生一些意見上的爭執,即便最後結果證實自己是錯的,溫先生也絕對不會低頭認錯。

有一次,兒子向溫先生夫婦提出學吉他的想法,但卻遭到溫先生的反對:"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你有這閒工夫,不如多讀點書,這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看著備受打擊的兒子,陳女士有些於心不忍,她說道:"其實多學一門技能也不是壞事,只要兒子不把學習落下,我覺得不妨讓他嘗試一下。"

在觀點遭到反駁以後,溫先生顯然有些氣憤,他惡狠狠地說道:"要培養你來培養,一堂課上百塊錢你來供!"

對於這類說辭,陳女士其實早就習以為常,她沒有再跟丈夫理論,而是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支持兒子的理想。

在那之後的5年間,兒子學習吉他的一切費用都是由陳女士一人承擔。

如今,兒子不僅彈得一手好吉他,而且憑藉這項技藝,他順利籤約了一家直播平臺,每天在學習之餘都能通過直播授課賺取可觀的生活費。

顯然,溫先生當初的決策是錯誤的,但即便到了現在,他依然沒有向兒子道歉,父子倆的關係也因為這件事情一直沒能得到好轉。

由此可見,父母在犯錯誤時,及時向孩子進行道歉還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了,有些父母雖然知道是自己做的不對,但是依然拉不下臉跟孩子道歉,對此,我們不妨嘗試"last原則"。

了解"last原則"

last原則最開始是用於解決顧客抱怨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留住顧客、提升商戶自身服務質量。

last原則主要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Listen"(傾聽)、"Apologize"(致歉)、"Solve"(解決)以及"Thank"(感謝)。通過這四個步驟,商戶能夠有效把握顧客不滿意的根源所在,並作出針對性的解決,以此獲取顧客的喜愛。

在對孩子進行道歉時,其實父母也完全可以應用"last原則"進行解決,這樣不僅能夠有效處理問題,而且能有效增進親子關係,避免親情受到影響。

以"last原則"向孩子道歉

·傾聽

一個人在犯錯以後,其實很容易出現先入為主的想法,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以此來減弱犯錯後的"負罪感",這種行為在放不下架子的父母身上更是常見。

對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當父母意識到自己犯錯時,首先要做的並不是獨自分析問題,而是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以此來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這樣才能更好地發現問題所在。

·致歉

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後,父母應該第一時間向孩子表達歉意。一方面,這種做法能夠穩定孩子的情緒,為後續的問題解決作好鋪墊。另一方面,父母的及時道歉能有效保護親子關係,確保孩子的後續成長能夠順利進行。

·解決

道歉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如果父母下次還出現類似的問題,那麼將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在道歉之後,父母還應該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一同尋找解決的辦法。

當然了,在孩子提出解決辦法以後,父母也要對這個辦法進行權衡,不盲目滿足孩子的要求。

·感謝

在解決了問題以後,父母應該對孩子表示感謝。一方面,父母要感謝孩子的包容與諒解,這能讓孩子的心胸變得越來越寬廣,而不是得理不饒人。

另一方面,父母要感謝孩子幫忙指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才能變得更加自信,勇於向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見與建議,更好地促進親子雙方共同成長。

寫在最後

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父母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向子女承認自己的不對,這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

恰恰相反,如果父母為了面子一直死撐,那麼很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這對親子雙方的成長都是非常不利的。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批評讓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教你4步破冰,修復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自己犧牲一點,就能成全孩子的前程。恰恰相反,親子關係惡劣,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結果表明,親子關係良好的孩子智商比親子關係緊張的孩子高出很多。專家提出,緊張惡劣的家庭氛圍會導致孩子注意力渙散、思維固定,對周圍事物反應緩慢,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商。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本文將分四個部分來介紹這個育兒理念: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的行動指南。01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獨立並不意味著孩子能單獨出行,而意味著孩子能自信地面對世界,完成與他年齡段相符的成長任務。4)小學階段(6-12歲),良好的親子關係能幫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標準。小學階段孩子會花更長時間和同伴玩耍,給父母騰出更多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本文將分四個部分來介紹這個育兒理念: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的行動指南。相反,如果親子關係很好,就像一路下坡。3.理想的親子關係能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在兒童成長的各個階段,良好親子關係是怎麼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1)嬰兒期(1-12個月),良好的親子關係能更好地塑造嬰兒的大腦。
  • 「父母等著孩子感恩,孩子等著父母道歉」
    還有的孩子,被父母的情緒刺激後,甚至和父母爭吵,進一步激化矛盾。各種各樣激烈的衝突損害了親子感情,還會給孩子留下陰影。畢竟,家是一個人最應該感到溫暖、感到被支持的地方。「父母等著孩子感恩,孩子等著父母道歉」孩子們如此傷心、憤怒,身為父母的一方又是怎麼感受的?最近網上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可以概括無數家庭的親子關係:「父母等著孩子感恩,孩子等著父母道歉。」
  • 父母的權威很重要,但是錯了也要道歉,親子關係也是公平的
    唐先生摸摸女兒的頭說:「你是聽話的好孩子,剛才父母沒有遵守交通規則,闖了紅燈,是父母錯了,今後父母一定改。」當孩子指出你的錯誤,而你積極承認錯誤時,實際上是賞識和尊重孩子,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學會做人的原則,而且能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由衷的崇敬,家長的威信才會真正樹立起來,親子關係也會進一步融洽。當你發現自己錯怪了孩子時,唯有真誠的道歉能夠減輕對孩子心靈的傷害。
  • 父母向孩子道歉很丟面子?和諧的親子關係首先從認錯開始
    「如果你犯了錯,會跟孩子道歉嗎?」我想,大部分父母會說:「我跟他道歉,那我豈不是很沒面子!況且孩子那麼小懂什麼呀。」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家長其實都有這樣的想法。一旦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我們很多人會感覺拉不下面子,覺得孩子是在挑釁我們的權威。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誰做錯了都應該道歉,這是尊重對方、有責任心的體現。 就像美國當代作家羅伯特·福爾格姆所說:「傷害了別人的時候要說『對不起』。」 想要跟孩子沒有隔閡,關係親密,那就不要怕給孩子道歉,對不起三個字對你來說不足為奇,對孩子卻很重要。 我家孩子生日時,閨蜜送給他一個卡通人物的手辦,孩子特別喜歡。
  • 有效親子溝通四步曲:不壓抑不大吼,找回良好互動的親子關係
    有家長說,以前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衝孩子發火,會傷害我和孩子間的感情以及關係,那如何修復過往和親子關係呢?是的,在管教孩子時,關係大於一切。如果以往做了不利於親子關係良好發展的行為,真誠的道歉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 父母該不該向孩子道歉?父母別為了贏面子,卻輸了孩子的心
    但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向孩子道歉,這讓身為父母的他們多沒面子,還說道:「球球,差不多得了啊,不就一道數學題嗎,現在都承認你的思路也正確了。」現實生活中,像球球爸爸媽媽這樣的父母數不勝數,總是拿著父母的頭銜壓制、否定孩子。但是當父母犯了錯,卻又不向孩子承認錯誤,礙於面子又或者覺得對孩子道歉沒有意義,就簡單地含糊過去。
  • 給孩子道歉很難?想要修復親子關係,打破「自我防禦機制」是關鍵
    自我防禦機制怎麼阻止父母向寶寶道歉的美國精神分析師布萊克曼曾提出一個觀點:"人類自我防禦機制就如電路開關,當電流負荷大時,會自動跳閘。而人類面對負面情緒時便會產生自我保護行為,開啟了「自我防禦機制」來讓自己的內心形成一個平衡狀態,不受傷害。所以有不少父母在向自己的寶寶道歉的時候總是會用一些代替道歉的方法,比如他們可能會通過一句吃飯了來表達關係的緩和,通過一些附加條件來表達認錯,比如說我確實做的不對,但是你一定要保證做好某件事情才行,或者通過給自己的寶寶購買某種物品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歉意。
  • 中國式道歉:毀掉親子關係的罪魁禍首
    傷害了孩子,不道歉,只是說一句「吃飯了」。好像在父母的字典裡,永遠沒有「對不起」這個詞。但是親子關係的崩壞,都起始於小事情。沒有毫無預兆的關係惡化,只有小事的積重難返。這些言行,傷害孩子最深,但是依舊有父母渾不在意。他們覺得:我是家長,我一切都是對的。他們從來不去考慮,自己的孩子怎麼想。
  • 3個原則,4個方法幫你降低親子關係衝突,和孩子做朋友
    我們先來說,在處理親子關係衝突中,掌握的三個原則:這三個原則分別是,動態關係、承認自我和孩子的個體以及平衡性。這樣以來,我們在親子關係中,才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和掌握主動權,避免陷入親子關係衝突的死循環。知道了三個相處原則,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我們和孩子之間會隨著年齡增長,衝突越來越多呢?有些家長會把它歸結為孩子的不懂事,也會認為是自己在年輕的時候,脾氣急躁沒有耐心。
  • 家長犯錯要怎麼道歉?只會「吃飯式道歉」的父母,會輸掉孩子人生
    然後,我們好像很少人會站在孩子角度看待我們的吃飯式道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道歉方式,無非就是傳統觀念影響和自身放不下身為長輩的權威,很多父母甚至說不出口一句完整的對不起,態度上的服軟就成了父母眼裡的最佳道歉方式,隨著時代發展,當代的年輕人已經更加早熟,也就意味著更加充滿自尊心和需要被尊重。
  • 怎麼增強孩子學習鬥志又不破壞親子關係?這個做法家長要知道
    父母愛孩子,希望她們好,快速的好,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樣好,但是這樣的愛會讓家庭成為一座五指山,把孩子和自己都壓得喘不過氣來。曾經的我也在這條錯誤的路上漸行漸遠。媽媽很擔心我的狀態,她說:是不是我們太重視孩子學習了,把孩子和自己都壓的喘不過氣。回想到女兒白天歇斯底裡對我說的:「爸,你不累嗎?你知道你陪著我,臉上都沒有笑容了,是不是我不在了,你就會開心?」我突然感到毛骨悚然,連著幾晚我都不能入眠,我也在不停反思自己,女兒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崛起,我真的應該給孩子更多自由了。
  • 關係大於教育,孩子出問題,試試從重建親子關係開始
    親子關係好了,父母和孩子就是一夥的,父母的人生閱歷、經驗教訓、包括生活技能情趣、好的品德素質,都可以更好的傳承給孩子。可是如果親子關係不好,那父母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所以才會在人生的某一刻,悔恨的在心裡說,當初聽爸媽的就好了。
  • 父母做錯了,卻不知如何道歉?向孩子道歉的「正確」步驟
    他們的爸爸媽媽怎麼對他們,他們就學著怎麼對我。有時我能感覺到,他們對我充滿了愧疚,但是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去愛我。」我想,有這樣懂事的孩子,是她的父母的幸運。但是,這樣的「懂事」,也是在她漸漸長大,見到更大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人生經歷之後,才和父母之間達成的互相諒解。
  • 孩子難管教、不聽話?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由此,作者在《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中提出了「自然管教的七條原則」。 七條原則不是具體的技巧或者策略,而是關愛、原則和見解,旨在喚醒父母的教養直覺。 「關係先於引導」的方法認為,親密關係是父母教養權威和影響力的來源,也是孩子上進的動力。想要通過建立關係來管教孩子,訣竅就在於始終把親子關係放在首位,這樣,在引導時,才能把被拒絕的概率降到最低。 無論是讓孩子做家務,還是讓他幫忙端飯菜,或不讓他看電視,都可以採取這個方法,先贏得孩子的笑臉和贊同,再向孩子提出要求或命令。
  • 媽媽,你必須給我道歉——父母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孩子還小,他們能懂什麼!」父母總是為了自己的威嚴、自尊心,或是以愛之名,逃避向孩子認錯和道歉,忽略了孩子被尊重和平等對待的需要。孩子是完全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和私有物,所以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應處於民主和平等的關係。不論是孩子犯錯,還是父母犯錯,都應該主動道歉。
  • 父母總是難以開口道歉,殊不知,一句對不起足以溫暖孩子的心
    其實,父母無意間的傷害,對孩子來說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但是父母不承認有這些事、不願意道歉的態度,確確實實是讓孩子受傷的舉動。一、孩子為什麼需要父母的道歉對於孩子來說,「對不起」這個三個不僅僅是父母的道歉,而是意味著,父母的理解、尊重、公平對待,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一個充滿愛、講原則的家庭中。
  • 為了面子,父母不肯和孩子服軟,學會道歉,才是親子間的相互成全
    」她兒子剛想反駁,張姐又接著說:「你怎麼沒問過大人,就直接拿著書走了呢?」看到她兒子快哭了,我急忙打斷張姐的話,跟她解釋了是她自己把書遞給她兒子的。然而,令我沒想到的是,張姐居然對她兒子說:「媽媽不記得了,你為什麼不提醒媽媽?這就是你的錯,知道嗎?」
  • 親子關係中掌握四個概念,家長省心,孩子獨立
    :一、自尊這裡的自尊不只是培養孩子的自尊,還有父母也要在親子關係中保有自尊。就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和他之間是愛的關係,有任何事情都可以問自己的父母,同時父母也可以尊重自己的意見,而不是一味地批評教育。這才叫「贏得」孩子。其實父母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我們在小時候是不是什麼都懂?如果孩子對任何意見事情的理解和做法都是完全正確的,那他就不是一個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