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人日益關注農村「留守兒童」處境

2020-12-2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美國媒體稱,株洲市剪吧理髮店的老主顧們最近發現這家理髮店暫停營業了,門上貼著一張奇怪的字條。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013年12月30日報導,「親愛的各位顧客,昨天我接到女兒打來的電話,因為長時間沒有帶在身邊,她都不會叫我爸爸了……特向各位VIP請假一周回老家休假探親。」

報導稱,這封信被一名路人拍下後發布在了中國的社交網站上,並迅速傳播開來。這反映出人們對中國「留守兒童」日益增長的憂慮之情。

報導指出,超過6100萬農村兒童——約佔中國兒童總數的五分之一——過著沒有父母的生活。大多數是農民子女,在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遷徙浪潮之一中,這些農民都紛紛湧向了城市。近30年來,農名工提供的廉價勞動力推動中國崛起為一個強大的經濟體。但是高昂的成本和長時間的工作令這些城市勞動者不堪重負,許多人只得把子女留在農村交由上了年紀的長輩照顧。

留字條的理髮師吳紅偉和妻子汪源在女兒9個月時就把她留給了偏僻農村的爺爺奶奶照顧。他們以為340英裡的距離不會成為障礙。

每天,他們都打電話對年幼的女兒說:「媽媽愛你。」「爸爸想你。」他們把自己的照片貼在了爺爺奶奶家女兒房間的水泥牆上。

但在過了近兩年後,他們突然認清了現實。吳紅偉說:「她覺得我們就像陌生人一樣。」

在丟下女兒三個月後,夫妻倆急切地回到了農村老家。但當他們走進家門時,女兒貝貝卻躲著他們。汪源回憶說:「只要我們試著抱她,她就叫著往奶奶身上擠。」

一次,夫妻倆讓女兒指出媽媽和爸爸,她跑向的是牆上的照片,而不是他倆。貝貝是個頑皮的小女孩,常常在白天對著叢山唱歌,但在爺爺奶奶身邊,她就變得非常安靜。

由於學的是村子裡的方言,她聽不懂媽媽說的話。一些女兒說的話,汪源不懂是什麼意思。試圖克制嫉妒心的汪源說:「她最喜歡奶奶。只要一受到委屈,她就往奶奶那兒跑。」

外出時,夫妻倆曾去了附近的一個鎮,買了玩具和甜饅頭,以試圖贏得貝貝的心。為了能抱她,夫妻倆每晚等奶奶把貝貝哄睡著後,就偷偷潛入房間,替換奶奶陪女兒睡覺。汪源說:「晚上這幾小時很寶貴。」

2012年12月,在第二次返鄉臨走前,他們終於教會女兒喊「媽媽」「爸爸」了。

汪源最近說:「但從她喊『媽媽』的語氣看,這不過就是一個名字。有個人的名字叫『媽媽』,沒有任何意義。」

2013年秋天的一天,貝貝的爺爺奶奶打電話給吳紅偉和汪源說,幾個親戚——一對新婚夫婦——拜訪時給貝貝帶了禮物。當小女孩看到這對帶著玩具和糖果的年輕夫妻時,她喊他們「媽媽」「爸爸」。汪源說:「這把我們傷得很深。」

吳紅偉和妻子終於攢夠了錢在市裡一條馬路邊開了一家小理髮店。但聽到這事後,他們決定回鄉一趟。臨走前,他們匆忙將這張字條貼在了門上。

許多在網上看到該字條的人留言抱怨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殘酷本質。其中一人說:「為了謀生,人們付出了太多。」另一人說:「我哭了出來,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近年來,「留守兒童」的處境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中國專家警告說,遠離父母成長的兒童存在心理和情感問題。這些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往往比同齡人差。

報導還說,城裡的農名工子女同樣面臨難題;除非父母能獲得居住證,否則他們往往被當地的公立學校和醫療機構拒之門外。而且,城裡人常常歧視農村家庭,認為這些人粗魯愚蠢、沒有文化。(編譯/左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相關焦點

  • 美媒關注中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麻雀學校」難以為繼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導美媒稱,在快速城市化的中國,農村學校的數量正在迅速減少,偏遠農村學校的招生人數一直在迅速下滑。為中國農村不斷減少的人口服務的小型學校被稱為「麻雀學校」,這種學校現在可謂難以為繼。
  • 共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家長被迫為了生存與生活選擇外出打工,他們的孩子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其他親戚生活,更有甚者,只剩下孩子一人獨自生活。
  • 吳雁澤:社會應多關注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在今年兩會召開前夕,人民日報和人民網就老百姓最關注的兩會熱點問題,開展網上調查。調查自推出以來,得到了網友們的高度關注。其中有不少網友將目光指向農村的留守兒童。原因是民工是很多人都會想到要關心的對象,然而民工後面的留守兒童、留守父母卻較少提及。沒有後方的穩定,「前線」就容易出問題。留守兒童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 兒童權利視角:農村留守兒童「再問題化」
    農村留守兒童何以成為「問題」我國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提出,到本世紀初以來開始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的。類似這樣以「規模」來凸顯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報告、評論,也成功獲得社會廣泛關注。「汙名化」的觀點根源在於科學性問題上述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研究結論或定性判斷,對社會大眾形成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認知提供了新近的素材。但是,這些對於問題規模的判斷、定性觀點準確嗎?如果是誇大其詞,顯然存在「汙名化」的嫌疑。
  • 農村「留守兒童」還要守望到什麼時候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據權威調查,我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23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
  • 英媒:中國留守兒童遭性侵源於性教育缺乏
    原標題:英媒:中國留守兒童遭性侵源於性教育缺乏  英國廣播公司8月12日報導,原題:中國的「留守」兒童遭侵害   在父母為掙錢而外出打工的中國農村,一系列在校學生遭性侵事件彰顯鄉村生活的黑暗面。8月初,江西一名農村老師因猥褻7名小學生被刑拘。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
    摘 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入城市,由此產生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公平問題已成為中國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重視。但從現實和政策評估的角度看,留守兒童在衛生保健、安全、學習、品行、心理等方面的問題依然存在,並影響他們公平接受教育。
  • 「偽寡婦、留守男」日益增長,農村「新病態」也出現!農民要咋辦
    大家好,我是農村小七,歡迎收看本期三農資訊!大家都知道,平時回到農村裡頭經常看到的就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但凡是還有勞動力的,能夠賺錢的都到外面去務工了,所以平時在農村,咱們也只能夠看到稀少的人,如果遇上農民朋友們在田地裡面勞作去了,那他們家的大門肯定是緊鎖的,畢竟家裡頭沒有人。其實近幾年來在農村裡還有一個現象的存在,那就是很多的「偽寡婦和留守男」。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
    這種農村人口的大規模流動打破了長期穩定不變的家庭結構,導致父母與子女長期分離,農村出現了大批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教育問題是一個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大問題,正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 留守人口研究|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對留守兒童生存現狀的科學判斷,有助於社會各界理性面對留守兒童問題,關注重點群體,著眼關鍵方面,明確責任主體,紮實而有效地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一)協同主體,構建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家庭、學校、社區是兒童成長的三大場所。在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家庭結構持續變動的背景下,家庭這一場所已難以全面擔任子女監護、教育與親情的角色。
  • 國產動畫關注留守兒童,《天天成長記》聚焦兒童成長
    國產動畫關注留守兒童,《天天成長記》聚焦兒童成長2018-01-10 13:49:0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當他們在城市裡為生計奔波的同時,他們的孩子大多數繼續留在農村生活,也由此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在親情長期缺失的狀態下,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們更容易出現各種諸如:生活、教育、心理、安全等問題,這些都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埋下許多不穩定因素。這支規模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已然成為了社會轉型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健康成長是經濟發展進程中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 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為什麼這麼嚴重?隔代教育對孩子成長的不利因素
    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為什麼這麼嚴重?留守兒童的含義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十六周歲農村戶口籍未成年人。為什麼現在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日益嚴重我想與這幾個方面有關。
  • 需要陪伴的不只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村留守婦女是否被忽視?
    在農村,有一類人群備受關注,那就是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我們都在呼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殊不知,在農村還有一類人群更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留守婦女」,她們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備受關注的今天也許被人們忽視了!留守婦女,也稱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後單獨或與其他家庭成員居住在戶籍地的婦女。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人口的流動性不斷提高。
  • 留守兒童與網遊|關於留守兒童遊戲成癮問題的研究反思
    【編者按】隨著數字中國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數字生活與數字文化的中湧現的新問題日益增多,近年網絡上出現的關於農村青少年網遊成癮「重災區」以及網路遊戲原罪論的爭論便是其中一例。如何正確理解、看待這些新問題,便成為擺在社會各界面前的一道難題。
  • 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快樂童年合唱團」慈善音樂會走進濟陽
    「快樂童年合唱團」公益項目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弱勢群體,通過幫助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組建快樂童年合唱團的方式,幫助他們獲得更多快樂、健康、自信以及未來發展的機會,助力孩子們全面成長。該公益項目第一期音樂會在山東省會大劇院舉行,此次走進濟陽為該項目活動的第二站。該項目前期在濟陽十所農村小學,每個學校選取60名貧困兒童、留守兒童,建立了10支合唱團,為這些孩子們提供音樂支教課程和合唱訓練。
  • 關注留守兒童 不能落下未記入的另一半
    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啟用後,既可完善留守兒童信息,又便於各地動態了解留守兒童情況,有利於精準化幫扶、精準保護   作者:魏英傑   10月10日,民政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管理系統啟用上線工作。
  • 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是一個急需關注的群體,請關愛留守孩子
    後來它的概念發生了變化,1995年,"留守兒童」第一次指向因父母外出務工被留守在農村的孩子。再到後來,它就逐漸成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簡稱。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的解釋,兒童是指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對於留守兒童來說,也是如此,留守兒童從年齡和成長的階段來看,他們大都是學齡前兒童及中小學生。對孩子來說,這個時期是他們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孩子奠定良好教育基礎,贏得美好未來的重要開始。
  • 農村娃更易患齲齒 留守兒童牙健康引關注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口腔科主任尹國強說,這名男孩是一名留守兒童,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男孩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男孩從小挑食、偏食,尤其偏愛甜食,爺爺奶奶也都寵著他,經常給他買零食吃。從1歲半開始,男孩的乳牙開始變黑,出現齲齒,但是家長並沒在意。「孩子的家長說,他們以為牙齒變黑很正常,所以沒放在心上,但是沒想到越來越嚴重。」尹國強說。
  • 讓每一名兒童都能茁壯成長 合肥兒童關愛保護體系日益完善
    留守兒童 " 一人一檔 ",關愛保護服務日益完善;提高標準,孤兒發展得到全方位保障;實現無戶籍兒童入戶率 100%、輟學兒童 100% 復學的目標 ······讓每一名少年兒童都能茁壯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心願。
  • 挑戰與機遇:解決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新思路和新對策
    新聞背景 ●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陸續出臺了《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2016)、《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明確將為農村留守兒童及其他困境兒童提供關愛服務提高到國家政策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