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咖啡浪潮,你經歷了哪一波?

2021-01-15 BTB咖啡機

一顆顆咖啡豆被研磨成咖啡粉,與水乳交融,和世界一起經歷沉浮。咖啡發現於非洲,通過宗教戰爭傳遞到歐洲且被廣泛流傳世界各地;飲用方式也從生豆煮水,到烘熟後磨碎烹煮,再到濾渣飲用,接著滴濾壺虹吸壺等一系列烹製咖啡器具誕生,人們為了咖啡從未停止探索步法,發明咖啡機和全自動咖啡機……飲用方式和烹煮方式也跟隨咖啡發展浪潮在變化。

你知道第一波全球咖啡大浪潮是什麼嗎?日本人發明了速溶咖啡,後被雀巢咖啡發揚光大,速溶咖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運送到世界各地,形成了第一波全球咖啡潮。速溶咖啡對咖啡概念在全球的推廣功不可沒,戰爭年代,自然就沒法苛求它的口味。戰後物資匱乏,速溶與劣質咖啡充斥了咖啡市場,對咖啡有真愛的人對此如坐針氈。

速溶咖啡為戰時的戰士提供了鬥志,它有什麼罪過?我這裡只是針對咖啡本身風味來說,一是大多數速溶咖啡採用了羅布斯塔豆,這種豆味道苦澀單一,風味口感都較差,可有人覺得速溶挺好喝呀;而這正是速溶咖啡的第二宗罪:速溶咖啡製造商為了掩蓋缺點而添加了大量香料添加劑。只有少數高端速溶咖啡採用了阿拉比卡豆,阿拉比卡是咖啡品種中好的那一支系,但速溶咖啡的高度萃取高溫脫水生產工藝,仍舊會破壞咖啡的豐富的口味。

第二波全球咖啡浪潮是小資時代來臨,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讓咖啡小資們趨之若鶩。時代背景不同,對於咖啡的選擇不同,第二波咖啡浪潮開始講求豆的品種等級,考究烘培技術,開始走向咖啡精品化道路。這波浪潮帶火了意式濃縮咖啡,意式濃縮咖啡液裡面加不同比例牛奶和奶泡就變成了拿鐵和卡布奇諾,這種水乳咖融合的新方式迅速風靡了大洋南北。

義大利可以說是第二波咖啡浪潮的最大受益者,義大利人喜好濃縮,一直笑話美國人喝的美式咖啡是洗腳水,結果藉助美國人對咖啡的推廣風光世界。至今很多人提到咖啡,想到的還是意式濃稠的樣子。

第三波即2000年開始興起的咖啡美學化風潮,以各莊園特色咖啡豆為主的單一品種,淺、中烘焙度,黑咖啡強出頭,而重度烘焙失寵。

愈來愈多大城市吹起無糖拒奶的黑咖啡美學風,咖啡館不再是濃縮咖啡與拿鐵獨尊。而是流行簡單就是美的咖啡衝泡手法,運用手衝和賽風方式衝泡出黑咖啡,最能詮釋產地咖啡特質的萃取法。意式依賴重烘焙出油,而重烘焙又會破壞那些微妙精密的味道,故第三波的大潮所向,便是用淺烘焙的莊園豆,品手工黑咖啡,對咖啡要求越發精密化,美學化。

不僅是要盡最大可能地萃取咖啡果實中的口味、香氣與能量(的精華部分),也經由烘焙與衝煮體現不同土地的風味特色。每一杯咖啡都有不同,因而,每一次體驗都值得珍視。

生活在物資充裕,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不得不說我們太幸福了,喝過速溶,嘗過星巴克,品過精品咖啡。而生活中更需要的是能保證既快速又穩定出品的全自動咖啡機幫我們萃取品質咖啡,畢竟時間即是金錢,效率即是生命,而全自動咖啡機中咖豆豆還是最中意BTB全自動咖啡機。

相關焦點

  • 從速溶、連鎖到生活方式:日本所經歷的三次咖啡浪潮
    在中國,這個發展並非線性,而是在不同需求之下產生了不同的消費分層——人們在不同地區、不同理念的驅動下,主動或被動選擇自己認可的咖啡產品。在你的身邊,既可能有習慣了在超市購買長銷款速溶咖啡的朋友,也很容易發現佔領城市角落咖啡館、享受咖啡空間的咖啡客,換個巷口,那裡可能隱藏著喜歡探尋手衝咖啡與精品咖啡口味的咖啡愛好者。這也是中國獨有的咖啡體驗。
  • 第三次咖啡浪潮來襲
    這些獨立咖啡店的菜單上常見的是一些英文地名,肯亞、哥倫比亞或者你根本沒聽說的地方,它們表示著咖啡豆的產地,還有這些咖啡豆的種植海拔,烘焙方式,口感是果酸還是花香……也許你會想,「拜託,我只是需要喝一杯咖啡而已」,但這些複雜的菜單並沒有嚇跑像許冰清這樣的年輕人。在經歷了第一次尷尬後,許冰清便開始研究精品咖啡,而咖啡市場也因此迎來了另一個時代。
  • 黑咖啡的興起 澳大利亞「第三波咖啡浪潮」新風尚
    越來越多中國的精品咖啡館主前去探訪澳洲精品咖啡市場,上海不少咖啡館以直接運營新鮮澳洲咖啡熟豆作為店內出品的首選。澳洲市場是如何接受並理解「第三波咖啡浪潮」,中國市場又如何借鑑澳洲市場的經驗呢?如果說「第一波咖啡浪潮」是指二戰之後1945年興起的滴濾式的低品質羅布斯塔咖啡,「第二波咖啡浪潮」指的是大規模生產、較高品質的濃縮咖啡和超市中銷售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如今,「第三波咖啡浪潮」如火如荼,眾多烘焙師、咖啡專家和咖啡師參與其中,與消費者分享著他們對於咖啡最高品質的追求,傳播著咖啡在從果實變成杯中美味這一過程中涉及的各類專業知識。
  • 「三次浪潮」後的咖啡行業能否迎來第四波浪潮?
    可以看出三次浪潮中咖啡的單價進行了一場消費升級,需求也從最初的快捷便利向風味品質轉型,原料選取更加嚴苛製作工藝變得更加複雜,咖啡帶有的屬性也在其功能性基礎上延伸出了社交屬性和文化屬性。  這種小而美的咖啡館難以在規模上實現突破,對下沉市場的應對更是無力,佔據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半壁江山的仍是快捷便利的速溶咖啡。  在三次浪潮過後,消費者明顯開始不滿足於快捷便利,對咖啡的品質要求逐漸提高,速溶咖啡品牌必須要在新的市場需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持續發光。
  • 咖啡品鑑:喝哪一種咖啡都是一個味道?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去咖啡店點咖啡,聽到咖啡師介紹精品咖啡的時候會用到「花香、荔枝味、煙燻味、藍莓味」等等的詞來形容咖啡的風味,自己卻怎麼都品不出來,喝哪一種都是一個味道,根本沒什麼差別,無奈硬著頭皮喝。那精品咖啡到底怎么喝呢?
  • 從實用功能到生活態度:三次咖啡浪潮中的店與人
    經出版社授權,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從《藍瓶物語:不止一杯好咖啡》一書中節選了部分內容,以期與你一同回顧我們的咖啡消費之路——咖啡如何成為了今天的咖啡,我們又如何成為了習慣每天手捧一杯咖啡的自己。《第三次咖啡浪潮》文丨戴湉
  • 世界三大飲料之首、萬億市場規模,咖啡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要聞 世界三大飲料之首、萬億市場規模,咖啡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2019年11月5日 15:19:07 36氪本文來自 「36氪」。作者徐子、王穎峰。這兩年中國的咖啡市場可是一點都不平靜。三次咖啡浪潮入局的玩家雖多,且都各自帶著推動新經濟、新商業發展的利器,可要想重新塑造咖啡行業格局,還是免不了與巨頭們的正面較量。要想理解當今全球咖啡巨頭的成長,我們得先從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咖啡消費大國經歷的三次咖啡浪潮說起。
  • 從雀巢到三頓半,咖啡在中國這些年經歷了什麼?
    01 咖啡的進階之旅熟悉咖啡的人大概聽過,世界咖啡行業曾經歷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席捲上世紀40到60年代,以咖啡速食化為特徵。我們熟悉的速溶咖啡品牌雀巢、麥斯威爾都是速溶時代的典型。根據這個理論,第三次咖啡浪潮還尚未過去,世界正處在其中,從2000年後開始,這一時期我們叫它咖啡的美學化過程。開始出現一批「玩豆子」的資深愛好者,在意「深焙」「淺焙」,品種、產區,會區分「水洗法」「日曬法」等豆子處理方法,並在意由這些區別帶來的風味差異。最直觀的感受是,人們開始喝「單品」「手衝」。
  • 皮爺在魔都打造標誌性"咖啡博物館" 帶你墜入奇妙咖啡世界
    (原標題:皮爺在魔都打造標誌性"咖啡博物館" 帶你墜入奇妙咖啡世界)
  • 90後女孩青島創業:叫板奶茶咖啡 掀起飲茶浪潮
    今年是謝萬紅來青創業的第四年,她把原葉茶裝進類似奶茶和咖啡的便攜杯中,希望好茶之人可隨時隨地喝上好茶。「阿里迎來井噴式發展之前,在做什麼?或許和現在的我一樣,在做渠道拓展吧。」她認同創業不易,也坦言創業有癮。馬雲說,換個江湖,後會有期。而如謝萬紅一樣的年輕人,則剛剛進場,正在維穩自己的江湖。
  • 秒懂咖啡:教你區分七種咖啡的喝法,看完你可以去星巴克秀一波了
    相信很多人對咖啡的分類不是很懂,像卡布奇諾,摩卡,瑪奇朵,只是看名字不能分辨出個所以然。今天寫這篇文章就是教大家如何分辨咖啡的種類,看完之後,你就可以帶妹子去星巴克優雅的秀一波了。【濃縮咖啡】這種咖啡是按照咖啡粉:水=1:2的比例調的,所以他的特點是分量少,很苦很香。這種咖啡做得很快,所以拿上來,幾口就喝掉了。獨秀指南:喝前用冰水清口,小嘬一口,感受口中的苦澀還有香味。
  • 餅餅的咖啡日記
    取得證書以後,我就可以成為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認可的咖啡師啦!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會把自己學習到的咖啡知識的乾貨,以比較生動,有趣的形式,分享給大家的。算是餅屋開張的小夥伴福利吧~~~咖啡起源於羊吃豆還是鳥吃豆?咖啡豆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源於羊吃豆。西元六世紀,牧羊人卡爾代在放牧的時候,發現每當羊吃了一種紅色的豆子,都會蹦蹦跳跳的巔一整天。
  • 【深度】精品咖啡浪潮正在改變以茶聞名的雲南普洱
    在半路她遇到了世界精品咖啡協會的創始人Ted Lingle,與其同行的人告訴沈雪晶,他們也是為了那批豆子而來。在他們身後,還有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團隊的人,剛剛完成對這片產地的拍攝。雲南普洱市孟連縣2000多公裡之外的上海南京西路。
  • 這款咖啡究竟憑什麼被稱為星巴克之父?
    作為公認的美國精品咖啡浪潮的「帶頭大哥」,Peet's Coffee皮爺咖啡,被人稱作「星巴克之父」。1966年開設的Peet's Coffee & Tea 創始店,被譽為美國重焙時尚與濃咖啡的發源地,堪稱美國最富傳奇色彩的祖師級咖啡館,至今仍是全世界咖啡發燒友的朝聖地。
  • Roseonly開Greybox咖啡店 精品咖啡浪潮還能持續多久
    中國的精品咖啡市場熱度持續走高,精品咖啡愛好者逐年增長,有數據顯示淘寶咖啡豆的銷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如今市面上各種獨立精品咖啡店很多,但具有影響力的連鎖品牌仍然存在缺失。      贏商網之前也報導過其他的精品咖啡品牌,比如blue bottle、seesaw coffee等,就連星巴克也開始拓展甄選旗艦店,主推手衝咖啡以及服務升級...精品咖啡的浪潮持續發酵著......
  • 速溶咖啡就該平平無奇?來自蘇門答臘的悠冉咖啡表示不同意
    這些年,國人對生活品質的越發重視,讓中國咖啡市場這塊正在發育的消費領地,掀起一波高速增長浪潮,即便在「資本寒冬」論調大行其道的當下,瑞幸和星巴克的故事也是熱度很高的話題。但當手磨咖啡、精品咖啡等詞彙越來越頻繁地出現,速溶咖啡這塊佔據中國咖啡市場最大份額的部分卻越發少被提及,原因很簡單,多數速溶咖啡都主打提神這一非常功能性的賣點,早已無法滿足渴望生活趣味、注重個性體現的消費需求,而這,既是品牌們的痛點,也是機會點。對於正在苦惱如何自我突破的品牌,來自蘇門答臘的速溶咖啡品牌——悠冉咖啡,從產品到品牌都能給你一些新思路。
  • 36氪獨家| Seesaw獲弘毅4500萬元A輪融資,能否引領中國精品咖啡浪潮?
    在美國,精品咖啡店伴隨著第三波咖啡浪潮進入大眾視野,比較有名的精品咖啡店有 Blue Bottle,樹墩城,知識分子等。如今精品咖啡不單指咖啡豆的品質,也與更講究的衝泡和萃取方式、更精緻的店面設計聯繫在一起。 有些人認為精品咖啡小眾,Seesaw 的創始人宗心曠則認為精品咖啡具有大眾化的潛質,這其中有三個原因。
  • 這是每個咖啡迷的背包裡,都該有的一本書!
    作者:岙廬小Z我們希望,以走遍世界產區經歷,為你構築一副世界咖啡地圖;踏上咖啡文化探索之旅,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咖啡消費低迷,後來,大量咖啡店開始提供新奇的咖啡飲品,再次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精品咖啡浪潮才逐漸形成。▲第三波咖啡浪潮興起如今,在小型獨立咖啡館和咖啡店裡,咖啡愛好者們會說,杯子裡的咖啡比店裡的環境重要得多。
  • 咖啡也是分等級的!這些年你喝的可能都是劣質咖啡!
    「精品咖啡」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凡是喝過咖啡的人都能隨便叨上幾句。那麼,「精品咖啡」到底有什麼魅力吸引眾多咖啡愛好者呢?這些喝著「精品咖啡」的人究竟在玩什麼呢?在這裡,不得不給各位科普一下咖啡的發展史。
  • 「第二波咖啡浪潮引領者」Peets 進駐中國
    被稱為「第二波咖啡浪潮引領者」的Peets,1966年在美國舊金山起家,如今雖然擁有眾多門徒,卻只有200多家店,且都分布在美國。  星巴克於1999年1月,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開設中國大陸門店之後,星巴克主導並完成了對中國咖啡市場的啟蒙。  當然,星巴克也獲得了回報:品牌認知、門店規模,以及僅次於美國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