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顆咖啡豆被研磨成咖啡粉,與水乳交融,和世界一起經歷沉浮。咖啡發現於非洲,通過宗教戰爭傳遞到歐洲且被廣泛流傳世界各地;飲用方式也從生豆煮水,到烘熟後磨碎烹煮,再到濾渣飲用,接著滴濾壺虹吸壺等一系列烹製咖啡器具誕生,人們為了咖啡從未停止探索步法,發明咖啡機和全自動咖啡機……飲用方式和烹煮方式也跟隨咖啡發展浪潮在變化。
你知道第一波全球咖啡大浪潮是什麼嗎?日本人發明了速溶咖啡,後被雀巢咖啡發揚光大,速溶咖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運送到世界各地,形成了第一波全球咖啡潮。速溶咖啡對咖啡概念在全球的推廣功不可沒,戰爭年代,自然就沒法苛求它的口味。戰後物資匱乏,速溶與劣質咖啡充斥了咖啡市場,對咖啡有真愛的人對此如坐針氈。
速溶咖啡為戰時的戰士提供了鬥志,它有什麼罪過?我這裡只是針對咖啡本身風味來說,一是大多數速溶咖啡採用了羅布斯塔豆,這種豆味道苦澀單一,風味口感都較差,可有人覺得速溶挺好喝呀;而這正是速溶咖啡的第二宗罪:速溶咖啡製造商為了掩蓋缺點而添加了大量香料添加劑。只有少數高端速溶咖啡採用了阿拉比卡豆,阿拉比卡是咖啡品種中好的那一支系,但速溶咖啡的高度萃取高溫脫水生產工藝,仍舊會破壞咖啡的豐富的口味。
第二波全球咖啡浪潮是小資時代來臨,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讓咖啡小資們趨之若鶩。時代背景不同,對於咖啡的選擇不同,第二波咖啡浪潮開始講求豆的品種等級,考究烘培技術,開始走向咖啡精品化道路。這波浪潮帶火了意式濃縮咖啡,意式濃縮咖啡液裡面加不同比例牛奶和奶泡就變成了拿鐵和卡布奇諾,這種水乳咖融合的新方式迅速風靡了大洋南北。
義大利可以說是第二波咖啡浪潮的最大受益者,義大利人喜好濃縮,一直笑話美國人喝的美式咖啡是洗腳水,結果藉助美國人對咖啡的推廣風光世界。至今很多人提到咖啡,想到的還是意式濃稠的樣子。
第三波即2000年開始興起的咖啡美學化風潮,以各莊園特色咖啡豆為主的單一品種,淺、中烘焙度,黑咖啡強出頭,而重度烘焙失寵。
愈來愈多大城市吹起無糖拒奶的黑咖啡美學風,咖啡館不再是濃縮咖啡與拿鐵獨尊。而是流行簡單就是美的咖啡衝泡手法,運用手衝和賽風方式衝泡出黑咖啡,最能詮釋產地咖啡特質的萃取法。意式依賴重烘焙出油,而重烘焙又會破壞那些微妙精密的味道,故第三波的大潮所向,便是用淺烘焙的莊園豆,品手工黑咖啡,對咖啡要求越發精密化,美學化。
不僅是要盡最大可能地萃取咖啡果實中的口味、香氣與能量(的精華部分),也經由烘焙與衝煮體現不同土地的風味特色。每一杯咖啡都有不同,因而,每一次體驗都值得珍視。
生活在物資充裕,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不得不說我們太幸福了,喝過速溶,嘗過星巴克,品過精品咖啡。而生活中更需要的是能保證既快速又穩定出品的全自動咖啡機幫我們萃取品質咖啡,畢竟時間即是金錢,效率即是生命,而全自動咖啡機中咖豆豆還是最中意BTB全自動咖啡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