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咖啡浪潮引領者」Peets 進駐中國

2020-12-15 整木圈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11 14:08:37 瀏覽:1次

中國市場一直是全球企業關注的焦點,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咖啡巨頭。

  8月初,Peets通過一條招聘信息低調宣告進軍中國。根據「咖門」的報導,Peets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已經籌備了2年之久。

  有趣的是,據說Peets在中國市場的核心團隊包含來自星巴克的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而1971年,星巴克在西雅圖開店時使用的豆子和烘焙技術都來自Peets。

  被稱為「第二波咖啡浪潮引領者」的Peets,1966年在美國舊金山起家,如今雖然擁有眾多門徒,卻只有200多家店,且都分布在美國。

  星巴克於1999年1月,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開設中國大陸門店之後,星巴克主導並完成了對中國咖啡市場的啟蒙。

  當然,星巴克也獲得了回報:品牌認知、門店規模,以及僅次於美國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場。在中國,星巴克就是咖啡的代名詞。目前,星巴克是中國擁有連鎖店 多的咖啡品牌,在中國120多個城市開設了超過2600家門店。至2021年,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門店規模有望達到5000家。根據歐睿諮詢的數據,星巴克在中國的咖啡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12.6%提高到了2014年的37%。

  除了進入市場較早佔得先機,運營能力是奠定其江湖地位 重要的因素。

  星巴克通過零售終端的標準化,更大程度的保障了產品、服務和品牌的穩定性。標準化還帶來了運轉效率的提升,一間星巴克標準門店僅需要4-5名員工。

  與眾多中國外資企業一樣,星巴克在中國實行區域特許經營制,這種模式有利於品牌初期快速擴張。模式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要看流程與控制體系是否完善。之後在7月27日,星巴克以約13億美元現金(約88億人民幣)收購統一方面華東市場合資企業(上海統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的50%股份。至此,星巴克將取得在江蘇、浙江和上海約1300家門店的 所有權,即在大陸市場全面實現直營。這意味著,星巴克中國市場將由星巴克自己全資擁有並運營管理,和美國市場一樣。

  排名在第二位的是太平洋咖啡,於2011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太平洋咖啡於1992年在香港誕生,2010年被華潤創業收購。其在中國內地市場採用單一城市 代理的模式,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西安6個直營城市為核心進行輻射,對經濟規模適宜的城市均可開放特許品牌加盟業務。截止至2017年12月為止,太平洋咖啡全球門店數量已達近500家,其中中國大陸地區門店數量已有300餘家。

  雖然1978年誕生於英國的Costa在2006就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但擴張比較謹慎。截至2017年3月13日,Costa在中國內地的門店有244間。Costa通過「捆綁」大企業採用區域代理的擴張模式,在南、北市場分別與悅達集團、華聯集團合作管理。

  除了模式探索和市場布局,上述三大品牌在發展過程中也在進化。

  星巴克在天貓開出旗艦店,Costa、太平洋咖啡進駐京東,完成線上渠道搭建。除了咖啡飲品這一主營商品類別,茶、甜品、簡餐、粽子、月餅、袋裝咖啡、雜貨等商品不斷在豐富他們的產品結構。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的咖啡市場趨於成熟。主流品牌星巴克、太平洋咖啡、Costa基本找到了自己的受眾與市場,同時,大量獨立品牌崛起,質量層次不齊。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Peet’s的「精品咖啡」定位就是更大的機會點。作為普通客戶,希望有更多選擇。至於是否可以通過運營,在中國市場本土化落地,還有待觀察。

  聯商網百人薈成員陸彥認為,所謂的「精品咖啡」,市場上並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只是有別於大眾消費的咖啡類型。

  2014年登陸大陸市場的StarbucksReserve星巴克「甄選」咖啡,比較強調原材料(昂貴的咖啡豆)、製作工藝(手衝)。店鋪形象也做了升級,咖啡大師都穿著黑圍裙。

  第二年,義大利 古老的咖啡品牌CafféFlorian亞洲首店進駐蘇州新光天地,該品牌295年的歷史、復古巴洛克風格、古法秘方製作工藝,以及正宗意式下午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同時,陸彥也認為,精品咖啡市場容量有限。在中國,可以接受的也就只在不超過5-10個城市有這樣的消費群體,而這些城市的租金紅利期已過。

  另外,近幾年國內的精品咖啡市場也很熱鬧,沒有本地優勢的外資咖啡店,生存空間並不大,除非有有別於普通零售的模式輔助發展。



相關焦點

  • Peets中國首家旗艦店或落戶上海 劍指精品咖啡
    去過舊金山的咖啡愛好者大概都會去一家叫做Peet'sCoffee的咖啡館「朝聖」,喝一杯烘得深度濃鬱的黑咖啡。它不僅在灣區擁有眾多門徒,還號稱是「第二波咖啡浪潮引領者」。8月3日,微信朋友圈在流傳Peet's發布的一條H5招聘頁面:
  • 黑咖啡的興起 澳大利亞「第三波咖啡浪潮」新風尚
    越來越多中國的精品咖啡館主前去探訪澳洲精品咖啡市場,上海不少咖啡館以直接運營新鮮澳洲咖啡熟豆作為店內出品的首選。澳洲市場是如何接受並理解「第三波咖啡浪潮」,中國市場又如何借鑑澳洲市場的經驗呢?如果說「第一波咖啡浪潮」是指二戰之後1945年興起的滴濾式的低品質羅布斯塔咖啡,「第二波咖啡浪潮」指的是大規模生產、較高品質的濃縮咖啡和超市中銷售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如今,「第三波咖啡浪潮」如火如荼,眾多烘焙師、咖啡專家和咖啡師參與其中,與消費者分享著他們對於咖啡最高品質的追求,傳播著咖啡在從果實變成杯中美味這一過程中涉及的各類專業知識。
  • Peets Coffee上海首店開業 堅持全手工製作咖啡
    一直走小眾精品路線、堅持全手工製作咖啡,這個讓咖啡屆又驚又喜的Peet's Coffee拒絕了東京和巴黎開海外分店的請求,氣勢洶洶地來到中國上海。   上海「網紅」店多如恆河沙數,這家Peet's Coffee究竟是何方神聖,讓大家前僕後繼地去排隊?
  • 星巴克之父Peets Coffee進軍中國 首家旗艦店將落戶上海
    這兩天,不少飲品界人士、咖啡愛好者的朋友圈應該都流傳著一個用 MAKA 製作的 H5 頁面,內容是 Peet’s Coffee 在中國的招聘信息。   在這個H5 頁面裡,Peet’s 簡單介紹了自己的歷史,並且說自己將在上海開設中國首家旗艦店,招募咖啡師、高級咖啡師、見習值班、值班主管等職位。
  • 第三次咖啡浪潮來襲
    第二波浪潮則是由星巴克帶來的咖啡品牌連鎖擴張,通過工業化流水線的方式出售手工咖啡。咖啡文化研究者韓宗民在《精品咖啡學》中將第三代咖啡浪潮的出現,歸結為咖啡行業對咖啡本身的一種「返璞歸真」,這是一種相對於機器意式萃取的反轉——如同葡萄酒或者茶葉那樣,注重咖啡的口感及原料產地,並且通過手衝或者更為精細且漫長的方式獲得一杯咖啡。
  • 世界咖啡浪潮,你經歷了哪一波?
    咖啡發現於非洲,通過宗教戰爭傳遞到歐洲且被廣泛流傳世界各地;飲用方式也從生豆煮水,到烘熟後磨碎烹煮,再到濾渣飲用,接著滴濾壺虹吸壺等一系列烹製咖啡器具誕生,人們為了咖啡從未停止探索步法,發明咖啡機和全自動咖啡機……飲用方式和烹煮方式也跟隨咖啡發展浪潮在變化。你知道第一波全球咖啡大浪潮是什麼嗎?
  • 「三次浪潮」後的咖啡行業能否迎來第四波浪潮?
    第二次是星巴克引領的咖啡精品化,星巴克採用重度烘焙的優質咖啡豆提升咖啡味道,同時向顧客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體驗,提出「第三空間」的概念向消費者灌輸精品咖啡的附加值,其優越的門店位置和精緻的裝潢都給星巴克蒙上了一層小資情調的面紗,至此咖啡有了情感社交屬性。
  • 太原歐米奇:商業咖啡後,第三波行業新浪潮來了!
    這在咖啡行業演變成「第三波咖啡浪潮「,相對於第一波以雀巢為代表的速溶咖啡、第二波以星巴克為主的商業咖啡,而第三波就是精品咖啡浪潮。2012年,中國開始進入精品咖啡時代,咖啡館也在分眾,主打不同目的、不同用途的咖啡館出現。
  • 從實用功能到生活態度:三次咖啡浪潮中的店與人
    第二次咖啡浪潮則以星巴克等咖啡品牌為代表,喝咖啡的重點從海量生產的標準化產品轉向了一種綜合了社交內容的品味過程,如果說這一階段是對第一次咖啡浪潮的反省,那麼第三次浪潮或許也正是對這一時期的一種批判式升華。「倘若去研究正在美國或英國興起的第三次咖啡浪潮,不難發現,振奮精神等實用功能已經逐漸與咖啡這個詞剝離。人們像品評葡萄酒一樣,細化衝泡咖啡的步驟,體會各種操作所帶來的微妙的不同。
  • GREYBOX定義的不止精品咖啡,還有灌注中國熱血的精緻信仰
    最近,咖啡市場尤為沸騰。回顧前兩波咖啡浪潮,在以雀巢為旗手的速溶品牌和以星巴克為首的外資連鎖大眾咖啡的「入侵」下,國內市場幾乎成了海外品牌高枕無憂的樂土。而這一次,在長期咖啡文化的布道下,以精品咖啡為核心的第三波咖啡浪潮襲來,中國本土品牌也不再沉默,湧現一批高端精品咖啡品牌,其中,近1億美金估值融資的GREYBOX最為矚目。而皓哥幾經朋友介紹,有幸採訪到創始人Perry Pu(亦為roseonly集團董事長),一覽其為國產精品咖啡的鼓與呼。
  • 36氪獨家| Seesaw獲弘毅4500萬元A輪融資,能否引領中國精品咖啡浪潮?
    36氪獲悉,精品咖啡連鎖品牌 Seesaw 已於近日完成 4500 萬元 A 輪融資,投資方為百福控股,系弘毅投資在餐飲行業的投資管理平臺。這也是第一次有主流資本介入看似小眾的精品咖啡門店領域。 談起中國的精品咖啡店,Seesaw Coffee 是個具有代表性的品牌。
  • 波士頓諮詢:高端醫療和私立專科連鎖引領第一波投資浪潮
    6月14日,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了《投資中國醫療服務行業》報告。報告指出,中國的醫療服務市場容量巨大,發展前景廣闊。作為醫療服務市場的主體,中國醫院總體收入在2011年達到了近1.25萬億元人民幣。公立醫院在過去佔據了主導地位。
  • 從速溶、連鎖到生活方式:日本所經歷的三次咖啡浪潮
    第二次咖啡浪潮更像是對第一次咖啡浪潮的反省,人們開始關心咖啡從哪兒來、怎麼烘焙,喝咖啡成為一個包含了解咖啡本身故事、社交在內的綜合體驗,人們不再把「一起喝個咖啡」理解為真的只是去買一杯飲料。星巴克等品牌是這個時期的代表品牌。
  • 【學術周末】薩繆爾•亨廷頓《第三波——20世紀後期民主化浪潮》閱讀分享
    首先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主要包括基本的事實以及民主與民主化概念的界定。第二個問題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來龍去脈,這個部分主要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原因,過程和結果。最後一個問題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何去何從,是對於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走向的一些思考。
  • 【屬靈饑渴】《終極復興浪潮》連載7: 第一波海嘯:殉道者與他們的信息 /弗萊德·萊特
    》連載7: 第一波海嘯:殉道者與他們的信息 /弗萊德·萊特第7章 第一波海嘯:殉道者與他們的信息          人衝浪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它是一種藝術,充滿了高風險,首先你必須先找到一處合適的海灘,這海灘所激起的海浪,不論是形狀、力量、破浪的點與離岸距離
  • 從雀巢到三頓半,咖啡在中國這些年經歷了什麼?
    第二次浪潮呼嘯的時間很長,直到2000年左右才登陸,這是一段漫長的咖啡精品化過程。咖啡愛好者開始追求獨特的風味、口感、香氣,開始注重明確的咖啡生產製造信息。意式濃縮,也就是espresso在這一時期更加普及。通過加壓獲得的漂亮油脂和這層油脂散發出的獨特香氣讓人迷醉。此外,拿鐵、美式這些咖啡口味的基本分類深植人心。
  • 咖啡裝B指南:如何優雅地鄙視瑞幸咖啡
    本次咖啡裝B指南為大家提供了以下四個參考段位:1. 站在星巴克的高度,鄙視瑞幸咖啡;2. 站在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的高度,鄙視包括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在內的所有意式咖啡;3. 站在咖啡歷史的高度,鄙視拿喝咖啡裝B的人;4. 大道至簡,裝於無形才是巔峰。
  • 素咖啡引領者
    嚴選北歐燕麥製成優質植物蛋白產品;擁有獨特專利酶技術,將燕麥轉化成營養美味的飲品;良好保留燕麥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無乳糖成分,適合乳糖不耐受人群飲用;無動物成分,適合全素食者享用;覆蓋6000家門店,是高端精品咖啡的首選牛奶替代品快來享用專屬您的素咖啡請點擊公眾號下方「進入系統」,註冊完成後,即可購買Oatly燕麥奶。
  • 首店研究室 | Peets Coffee進駐北京,線下咖啡市場到底還行不行?
    小編的咖啡遲遲不能上桌,過號10餘位後才拿到第二杯咖啡,面對「店內如何叫號」的質疑,店員給出的答覆是「系統崩了」。開店首日的發生意外和狀況小編認為尚可理解,但是後續是否能根據開業當日的狀況進行系統改良和服務升級才是小編想要關注的重點,畢竟,在如今線下咖啡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Peet's Coffee要想真正在中國市場立足,無論是優質的產品、舒適的環境還是貼心的服務都是非常重要的。
  • 又一家咖啡品牌進駐中國,這次是日本的Doutor Coffee
    國內咖啡行業硝煙瀰漫。 繼加拿大國民咖啡Tim Hortons宣布將進駐中國市場後。有消息稱,日本國民咖啡第一品牌Doutor Coffee即將在上海吳江路開出自己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門店。目前官方微博及微信公眾號已經在為其正式開業做預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