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比我能力強?4個學習思維與建模,讓人豁然開朗

2020-12-11 騰訊網

文/唐文科(原創首發)全文約3670字

從小到大,我們身邊都有無數"別人家的「來做比較。學校裡的學霸、職場上的高手、行業中的標兵,無處不在的讓我們反襯了他(她)們的與眾不同。也讓我們在某個時候,曾產生過深深的自卑感。

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直到多年以後,才明白:好與差、強與弱、優秀與平凡,這兩者之間只是隔了一層窗戶紙:科學學習的方式方法

4個學習思維法則

第一步:4個學習思維法則

我們經常聽到」倡導終身學習「這句話,其實並沒有認真的考慮過:學習也需學習,學習也是一門科學。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怎樣去學習?

做任何事情前,建議不要直接上手,需要"走走神"、讓自己的思維天馬行空。結合實際情況,去掉那些不可行的方法,綜合運用"建模"方式,項目如魚得水、問題迎刃而解。所以,能力也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的。關鍵就是學會怎樣去學習

1

自我生成法則:聯想記憶

學理科的人,邏輯思維性強,是一種聚合思維,側重由因到果;學文科的人,偏重形象思維,是一種離散思維,往往是由果到因。離散思維需要聯想能力,從一個點立馬跳到另一個點。

比如:理科思維的人看到遼寧號航母,想得更多的是眾多工業體系全力將航母建造得這麼好、這樣快。而文科思維的人看到遼寧號航母,想得更多的是航母與國防的若干故事。

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好與壞,最佳的選擇是既有邏輯思維,又要訓練聯想記憶。

記得當初接觸立體幾何時,還沒學微積分。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的體積關係

怎麼可能?理解不了。老師直接粗暴的拿出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用水一量,大家啞口無聲。

從此,只要看到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這類型的作業題,腦海中立即浮現出一幅圖畫。

中國人學英語,絕大多數人都栽在單詞上。翻開書記得、合上書忘記。在單詞下備註漢字,一邊讀一邊寫,方法都用過了,效果不大。最近,被逼急眼的家長們,選擇了」量子波動速讀「。正是」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最近,所謂的「量子速讀」在網上火了。據《科技日報》報導,這種讀書方法讓孩子「以高速翻動書本(甚至不翻開書本閱讀),就能理解書中內容,花上1—5分鐘就能讀上10萬字」。如今,這種閱讀方法從實驗室裡走向資本的遊戲,培訓班收費動輒數萬元,甚至還搞起了比賽,讓不少家長和孩子趨之若鶩,仿佛找到了提高智商的捷徑。

其實,單詞記憶用聯想記憶比較靠譜。如「family/家庭」,可以這樣:Fatherandmather+ilove+you =Family,組合成一個家庭。

提高記憶的要領:

主動記憶,是我要記,不是要我記。主動學習是關鍵。

循序漸進,不貪多。

間隔效應,間隔學習允許個體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背景下反覆誦讀、反覆提及、反覆練習,與其他聯想掛鈎,使得這部分知識或技能在大腦中的記憶更長久。

學習曲線的間隔效應

2

自我解讀:思維建模

知識積累基礎是對知識、信息的記憶。學習時,學到的是一個個知識點。我們每個人當初為了記住這些知識點,撓破過頭皮、熬死過細胞。

無數的知識點,再形成知識面,編織成知識網。這就需要用到構建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就是「萬物背後必有道理」的那個道理。它指導我們面對一個問題,該如何去做,如何去解決。甚至還能告訴我們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以及這樣做的原因。

構建思維模型可以用自我解讀來實現,自我解讀的過程就是元認知。

元認知就是自己的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本身的再感知、再記憶、再思維。元認知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等成分。

1)學習運用構建思維模型。

2)將新信息與已知的條件聯繫起來。

3)將新的信息代入到思維模型中去。

4)及時檢測思維模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或漏洞。

3

自我勝任:歸因方式

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都不由自主的考慮兩個方面。

一有什麼好處?即潛在回報。

二是會不會成功?即成功概率。

成功概率又分為主觀概率和客觀概率。主觀概率就是自己認為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而自我勝任的影響就是在主觀概率。

自我勝任:對任務的主動投入

自我勝任與自信又有所不同。自信沒有目標,純粹是一種樂觀情緒。自我勝任是基於具體任務的。可以拆分為四大因素:

1)自己曾經有過的成功經經驗。比如,曾經獨立管理過100人的團隊。

2)自己有相同條件的人取得過成功。比如:你可以自己想想身邊的事例。

3)聽到別人告訴你說你能行

4)感知到自己在某一項活動中投入的精力與時間。比如:堅持不懈的在《今日頭條》寫作。

可能有人要講,自我勝任有什麼作用?著名心理學家卡洛.戴維克教授在研究中發現了一組重要的歸因方式: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

固定思維:智商與天賦與生俱來,後天無法獲得。覺得智商達到上限,便消極怠學。

成長思維:智商和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提高。

固定思維還表現在思想觀念僵化,不知變通。成長思維不會固守待援,常常主動出擊,將改變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員工想輕鬆工作,老闆卻希望你加班賣命。於是老闆做經理的事,經理做員工的事,員工在談天下大事。用運營合伙人改變管理模型:1,基本利潤歸公司;2,超額利潤60%歸員工。於是員工收入超14%,公司收入超15%。這就是永輝超市。

4

自我行動:習慣養成

座而言,不如起而行。

說得多了,給人誇誇其談的印象。而敏於行的人,也要懂得請求和匯報。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請示與匯報的秘籍

只說不練、只想不做,都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只有在行動、在實幹的過程中,才可能發現問題和漏洞。進而為建模提供方向和論據支撐。

理科思維的人在實幹方面表現明顯的優勢。所以,不論是聚合思維類別的人,還是離散思維類別的人,都應注重實踐操作。將說與做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第二步:建立思維模型

學習的目的?

學習不是目的。會學習之後,學以致用才是目的。人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處理現實世界之中的問題。

我們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應學會自己構建正確的思維模型,擺脫自身的認知缺陷和對世界的偏見。

用科學的、系統的理論:思維模型來處理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模型:科學與技術的組合

對思維模型的理解

熟悉建築行業的都清楚,在澆築混凝土之前都需要搭建模板。根據圖紙可以搭建各種各樣的模型,最終建造出符合質量要求的工程。

有住宅模板搭建、橋梁工程模板搭建等都有一個共同點:無論是梁、柱、牆、樓板、甚至大型構件,都必須用模板組拼。由無數的模板、支撐構件和連接件組成建築模型。

如果不熟悉建築行業的,上大學讀研後需要進行課題研究。一般而言,需要5個步驟:發現問題,制定研究方法,按照方法解決問題,總結研究過程,實踐運用。在課題研究方面就需要引入建模概念,從現象到本質進行高度歸納,建立模型。通過試驗採集,走訪調研收集,充分利用大數據進行驗證結論。從而產生一種可廣泛應用,有實用價值的方法或技術。

思維模型數不勝數,在這裡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類型。

1、沃倫·巴菲特的雙目標清單系統(Two-List System)

簡而言之,就是將所有目標清單進行篩選。從中羅列出最重要的目標,馬上著手跟進。而剩下的其他目標,儘可能不用理會。

雙目標清單系統教會我們:抓重要的,學會捨棄。

2、「3」的法則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3是一個神秘的數字,3的現象無所不在,3的力量無所不能。

需要對分選擇時,不要給出2種方案,而是3種方案。歡迎大家討論其背後的原因。

3、金字塔原理(Pyramid Principle)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思想:在思考和表達時,自上而下的表達,結論先進。自下而上的思考,總結概括。

大家經常用到的「總分」模式就是金字塔原理。它更能被人腦理解和記憶。主動搭建金字塔模型,可以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對方也更容易接受。

4、直接責任人(DRI)

這是蘋果公司的管理概念。在各個層級,一個項目只有一個直接責任人。

它將負責人權利,責任和義務表述清楚。DRI不是處理過程,也不是管理架構,就是一個負責人。

DRI從根本上杜絕了「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問題。

5、5W2H

5W2H分析法,表達式:what、when、where、why、who、how、how much。即問題、時間、地點、人員、怎麼做、費用。

適用領域範圍:生產管理,決策和執行性的活動措施,彌補考慮問題的疏漏。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理順事情,從而至少高效的完成工作。

6、PDCA管理循環

PDCA由戴明環改造而來,應用到質量領域。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應遵循的科學程序。

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後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

PDCA循環可以讓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和圖像化。

能力的最高境界:可遷移能力

總結: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規律,需要在實踐中學習、總結,最終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從而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常常聽到很多人說在學校學到的課本知識沒有用。其實不是沒有用武之地,而是沒弄明白:在校學習只是一種途徑和手段,真正有用的是你要學會構建思維模型,學會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所謂的"通才",正是擁有不可複製的「可遷移能力」:是你從一個崗位轉到另一個崗位,或從一個行業跨到另一個行業後可復用的能力。

大家好,如果您喜歡「帥哥鏟屎官」,請關注、點讚、轉發、評價、收藏。共同分享有價值的職場資訊!

相關焦點

  • 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強的孩子都是潛在學霸?訓練思維能力這4個辦法很...
    很多網友都在說:「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聰明,思維能力強,前途不可量!」的確,像胡宇軒這樣的孩子畢竟還是少數,也並不會有大把大把的孩子像他一樣都是高智商,思維能力強。 但,智商是天生的,思維能力卻可以通過教育提升的。而思維能力的差距,往往就是孩子未來的差距。
  • 思維能力強的孩子都是潛在學霸?訓練思維能力這4個辦法很管用
    的確,像胡宇軒這樣的孩子畢竟還是少數,也並不會有大把大把的孩子像他一樣都是高智商,思維能力強。但,智商是天生的,思維能力卻可以通過教育提升的。而思維能力的差距,往往就是孩子未來的差距。思維能力的差距,就是孩子未來的差距思維能力,往往指的是一個人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想到的解決思路。
  • 零基礎學習遊戲建模多久能出師?3D建模師告訴你如何有效的學會建模
    那如果是有美術基礎的同學呢,比如美術學院的學生們,對美術本身基礎就不差,還有一定的審美能力,這些學生學時間可以大大縮短,如果也足夠上進的話可以壓縮時間至3-5個月左右,3個月是極限了,因為建模師需要量的時間去熟悉軟體,而且建模師要學的軟體很多,3個月是這些同學不划水的最低限度了,再低不可能的,不過這些都是極限的時間,往往實際情況一般都要長一點點。
  • 做3d建模的工作工資是不是很高?零基礎學習3D建模到學成功,需要多久?
    很多小夥伴總是在問我一個問題,畢業後,做3d建模的工作工資是不是很高啊?我想說的是,很多人的工資確實很高,但是也有很多人的工資很低,為什麼會這樣呢?當然是個人能力決定的。
  • 會建模與不會建模的人,原來差距竟然這麼大
    模型是個好東西,建模是個好方法。模型有很多種,比如經濟理論模型、數學模型、哲學模型等,當然還有人物角色模型,特效場景模型,武器建築模型等等。什麼是模型呢?也就是說,人之所以是人,人區別於一般動物的特徵,不僅僅是直立行走沒有羽毛,還有更為重要的思辨能力,即思維能力。所以,我們今天不做IT教學,也不教大家怎麼去建模。我們關注的並不僅僅是建模這件事情,更多的是想知道建模的人是怎麼思考問題的。準確地講,會建模的人,他們的思維能力更強,這才是差距的根本所在。
  • 成年人學習能力的背後,最終是思維能力的問題
    真正大型的考試,譬如中考、高考,出題人都是相應領域的專家,為了保證測試出能力和真實水平,他們出的題目一定不會是之前大家比較熟悉的題型,而是創新的題目和場景,這樣的情況下,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就能保證在新題型的時候仍然得高分,而一些在平日考試時還不錯(平日考試老師們一般較少自己設計新題目)但思維能力不高得孩子,一遇到大的考試分數就行了,背後其實也是思維能力的問題。
  • 學習好3dmax遊戲建模需要怎樣的理解,天賦還是努力?
    我發現遊戲建模初學者大多存在三個大問題,一是工具的使用不夠熟練,甚至有些功能還不知道,二是對布線的規範沒有太大的要求和了解,三是對遊戲製作流程不清晰和板繪下的功力不夠,對貼圖製作用工少,甚至有些人還處於一直做白膜的階段,那麼對大多說想要要學遊戲建模的學習者想要學什麼:低模,高模製作
  • 思維靈活,學習能力強,舉一反三
    你應該在社會上中有自己的價值,要麼你有很強的溝通能力,要麼你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有的人天生就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不僅學習速度快,而且可以舉一反三,你知道十二星座中的哪個星座有這種品質嗎?天秤座天秤座的人很靈活,他們的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他們總是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在學習上,天秤座一般會秉持自愛的精神,喜歡舉一反三,並能把自己置於海洋學習的位置,天秤座是應用於實踐中學習的最短星座之一,另外,他們的情商很高,所以很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 培養數學建模思維,孩子學數學不犯難,學得快做得對
    關鍵在於孩子能否打通任督二脈,腦袋得開竅,如果孩子的思維能力很強,學數學是輕輕鬆鬆的事情,否則,學數學就如聽天書,任憑家長著急,給孩子買各種教輔資料,刷題、搞題海戰術,除了讓孩子更加厭倦數學外,不會有任何積極的幫助。
  • 思維建模:如何在知識迭代裡,不被時代淘汰?
    編輯導讀:思維建模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是進一步把抽象問題具體化的過程。本文作者從AI的案例出發,對思維建模的作用和意義展開了分析討論,並分享了搭建思維模型的相關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 學習能力強的人都有框架思維
    ,我們有個簡單的問題:「假如我想了解關於UFO(不明飛行物)的知識,應該去學什麼?」大部分人面臨這樣的問題時就有點蒙,雖然可以基於自己當時的思考說一些想法,但誰能保證你當時說的就是正確的呢?真正會學習的人,需要學習和掌握一些框架和模型。當提到大部分經常學習的對象時,首先頭腦中要有相應的模型。學習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學什麼,了解一個複雜的問題一般需要多個維度的內容,這些維度就構成了學習框架。
  • 零基礎學習3dmax建模有這4個技巧!你都知道?小白學習必備
    畢竟很多人學的並沒有那麼快,建模實質就是孰能生巧,做的東西多了,遇到問題多了,解決之後就會學的更多。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目前我遇到新手關於建模方面的問題。1:工具使用不熟練很多師弟和初學者問我的問題,60%以上是關於基礎操作方面。像是什麼工具沒用過,什麼快捷鍵不知道之類的,這個問題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多做,多問,多記。
  • 努力+認真=工作能力強?其實,一個人的工作能力體現在這在思維上
    我來說一個故事,當然,這是一個老闆的故事,他叫埃隆·馬斯克,就是那個「電動車」品牌,特斯拉的老闆。這個人當年有一個非常瘋狂的計劃,要帶領我們地球人殖民火星,在我們常人看來,這幾乎就是一個異想天開的事情,科學家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憑什麼你一個商人能夠解決?
  • 那些工作能力強的人,都善於利用思維模型
    後來,在我學習了相關知識及方法後,我發現假如我的頭腦中事先存放了一個名叫STP的思維模型,也就是細分市場(Segmentation)、目標客戶(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的思維模型,那麼當時的我就能按這個思維模型所描述的路徑對產品定位做出思考,並給出相對滿意的答案。實際上,這個STP思維模型就是一個可以存放在頭腦中,以供隨時取出來使用的工具箱。
  • 那些比你厲害的人,思維能力強在哪兒?
    為什麼面對同一個困境,有些人抱怨,有些人變得勤奮,有些人卻選擇開始補習功課,尋找新的解決辦法?到底哪種方式才是正確的?其實,三個不同的行為體現了三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它們決定了你可以做成多大的事,也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 建模專家張利利專訪3:數學建模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張利利老師在數學建模領域辛勤耕耘了十幾年,有豐富的數學建模培訓經驗和帶隊比賽經驗,指導學生參與各種數學建模比賽,並取得多種獎項.她是數學建模課程培訓的規劃者、推動者、主講人,也是河南賽區的數學建模評委組的評委.
  • 高效學習的 36 種思維
    本文把高效學習的 36 種思維合併成為一篇長文。1. 目標思維2008 年,我即將畢業,那時實踐能力比較弱,對未來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我當時的首要目標就是先找份工作,解決溫飽問題,再尋求突破。2.
  • 數學思維評測誰家強?火花思維、你拍一、摩比愛數學、新加坡數學
    火花思維火花思維是近年做數學思維直播課比較火的機構,在營銷和課程推廣上面下功夫很大。從教學模式上看,火花思維採取了在線直播的形式,在趣味性上非常強,動畫和遊戲也非常多,很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它的優勢是有獨創的火花思維六步法:1)好奇 2)探索 3)猜想 4)驗證 5)反思 6)應用;它的劣勢是上課老師是集中培訓出來的,資質並不明確。
  • 學習能力強的人都進行了哪些思考?
    還有人大吐「苦水」:畢業後我就注重結識人脈,向各種「大牛」學習,參加各種交流活動和社團,但感覺自己提升並不快。這些症狀的背後原因是沒搞清楚成年人在新環境下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水平高的人可以一眼判斷內容的質量,好的吸收而差的拋棄;但對於新手則困難很多。(4)碎片化內容。這些內容一般短而散,微博、微信裡有許多這樣的內容,可能是一段話或者幾個數字、圖片等。這些內容也有價值,可以給我們啟發和參考。(5)實踐中學習。通過完成各類任務、解決各類問題是成年人最主要的實踐和學習方式(但這並非說傳統的學習沒有價值,傳統的學習方式是基礎)。
  • 上海中學校長:數學能力強的孩子,思維有這2個特點!是你家娃嗎
    這是我在網絡上看到的一個段子,講述了學數學的心酸。很多人在學數學面前都有一種痛苦的感覺,而這種痛苦可能並不是錯覺。有一種說法是,學習數學的中樞是人大腦的痛苦中樞,所以你在解數學題的時候就感覺像有針刺痛了你的那個區域,所以很多人感受到痛苦想逃避。咱先不管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但確實得到了數學學渣的認可。但如今這個時代,你不能因為痛苦就不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