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代學生出現緊張、焦慮、不安、恐慌等負面情緒的大約有75%。
執筆:王豔微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如今,各種各樣的原因會導致很多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由於情緒的堆積,再加上孩子自我情緒管理的缺乏,從而導致其釀成大禍,最終也將為自己情緒失控所「買單」。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距離2020高考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然而就在7月8號這一天,有一位情緒崩潰的女學生在考場上撕掉前後桌的答題後離場。
誰能想到文靜的小姑娘居然會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在眾目睽睽之下撕毀了前後桌的答題卡,有時候,孩子的情緒崩潰只差最後一根稻草,由於壓抑太久之後突然爆發,最終,只能為自己的情緒失控買單,成為了2020年高考成績第一個「0」分。
如果這位考生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堅持把高考完成,然後再去發洩、撕掉自己所有的書本、試卷,那她仍然可以按照原本的人生軌跡順利邁進大學。
但她卻選擇了一條極端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從而親手斷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代學生出現緊張、焦慮、不安、恐慌等負面情緒的大約有75%。
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的情緒失控要比成年人來得更重,負面情緒的堆積會讓其心理扭曲崩潰,從而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比如去年的高考後,有三名同學報警稱自己的高考志願被人惡意篡改,經過警察的調查發現,原來篡改他們志願,毀掉12年寒窗苦讀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一起玩耍的好友。
只因為自己在高考過程中失利導致情緒崩潰,從而不惜毀掉了好友的光明道路。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讓人無法相信是一個些未步入社會的孩子做的,因為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鑄下大錯。
孩子從小的情緒失控得不到正確的管理和宣洩,很有可能導致將來遇到「高考」這樣的大事時被壓垮。所以,父母一定要正視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莫讓情緒失控毀了孩子的光明前途。
1、正確認識負面情緒
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並不一定都是壞事,有時也能給他們動力,更好地激勵孩子奮發向上,甚至還能發掘出更的潛能。
所以,當有負面情緒時要勇敢地面對,一味的逃避並不是解決方法,只有學會合理的宣洩方法,才不會導致情緒失控,從而釀成不可預估的後果。
2、培養傾訴的習慣
傾訴是人們感情宣洩的良好渠道,但有些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卻會自己堵塞這條渠道,從而造成了情緒堆積,形成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情況,也滋生了不健康的心理疾病。
從小培養孩子學會傾訴的習慣,當有不良情緒時,能一股腦的把心中所有的不快、憤怒、焦慮、鬱悶等向家人或朋友倒出來時,這會使孩子感到心理上的輕鬆。
3、音樂放鬆減壓
孩子可以通過聽音樂使其身體和精神處於放鬆狀態,從而來達到釋放和時間負面情緒的作用。其次,讓壓力大的孩子能經過音樂的語言,恢復能量,達到消除心理障礙的目的。
4、鼓勵運動減壓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適當的運動能排解心中的苦悶、雜念與壓力,讓其保持平和的心態。
在達到一定運動量時,身體散發的腓肽激素,被稱為「快樂因子」,能愉悅神經,起到調節腦功能的作用。從而把心理疲勞、壓力、不安等情緒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