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寶爸寶媽們全都自動開啟焦慮模式,娃的吃喝拉撒睡,無一不讓寶爸寶媽們操碎了心~
寶爸寶媽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這不,最近小億發現,「生長激素」這個話題在各大育兒群裡成了寶爸寶媽們的熱議話題。
讓娃突破遺傳長高高,可以說是每對父母的夢想!畢竟誰也不想自家娃在硬體條件上就「矮人一等」。
而生長激素,肩負著促進骨骼和肌肉生長的重任,簡直是太誘人的存在了!但是!生長激素畢竟是藥物,對它的使用,家長們有一肚子的問題:
生長激素到底能打嗎?
會不會有副作用?
它真的能幫娃長到理想身高嗎?
今天,小億就和大家一起來掰扯掰扯生長激素那些事!
生長激素是人體腦垂體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刺激骨骼生長,讓寶寶長高高。
兒童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的目的是促進線性生長,生長激素對於新陳代謝、骨密度以及身體組成都有幫助。
❓ 娃的身高不理想,都是生長激素不夠的鍋?
生長激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影響身高的因素主要是靠這些
寶寶的身高是由多基因決定的,直系親屬的身高對寶寶都有影響,越近親影響越大。
但是也有很多個例,父母身高不高,但是寶寶身高卻很高,這就可能是基因變異導致的(基因變異也有可能是優點哦!),還有一種可能是,父母個子矮是小時候營養不良或其他原因導致。(但基因是高個字)
寶寶正處於生長高峰期,充足均衡的營養,是長個的基本保障,若寶寶長期挑食,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都會導致寶寶比正常身高矮。
運動可以促進寶寶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讓遺傳潛力最大限度的發揮。
生長激素是在夜間悄悄分泌的,所以寶寶睡得越好,生長激素就會分泌的越多,孩子身高自然矮不了。
若是寶寶長期熬夜,會阻礙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身高發育。
總的來說,雖說遺傳是寶寶身高決定性因素,但是後天的睡眠與運動也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對娃的身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生長激素越多,娃長的越高?
理論上來說,是!但任何東西過尤不及,生長激素也是哦!
如果寶寶一下長的太高,寶爸寶媽也要注意,因為臨床上兒童生長激素過多還可能導致巨人症或成人的肢端肥大症。
很多家長認為,既然生長激素能幫助寶寶長高,自己娃又確實不太高,那就給娃補補!反正個子高不是壞事~
小億提醒:寶爸寶媽們,這樣可真不行!
寶寶矮不矮,你說了可不算,要數據和醫生說了才算!
如果經過檢查孩子的確是身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導致的長不高(劃重點),那注射生長激素不僅安全,還大大有利於長高。
但目前生長激素的安全性研究,對正常偏矮或身高正常兒童缺乏研究數據。如果孩子本身分泌正常還注射生長激素,易打破平衡,造成骨骼和內臟的異常生長、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肢端肥大症等健康問題。
生長激素總體上是安全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在這裡小億必須提醒大家,如果孩子屬於如下這些情況,記住千萬別注射生長激素!
①、骨骼完全閉合的孩子。
②、嚴重全身感染危重患者
③、B肝大三陽者禁用;
④、腫瘤患者或有潛在腫瘤風險的患者。
⑤、高胰島素血症和糖代謝異常,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矮小患兒,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寶爸寶媽擔心寶寶矮小,應當先求助醫生。醫生會根據孩子的身高生曲線、骨齡、生長激素水平等因素,判斷孩子是否患了生長激素缺乏症,注射生長激素是否利大於弊,之後才能決定能否使用生長激素。
注射劑量謹遵醫囑,定期帶孩子複查,進行醫學檢查監測。比如進行血糖監測。
生長激素治療過程中,隨著生長加快,孩子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也會更多,所以此期間,應適當給孩子增加營養,如各種維生素、鈣。
引導孩子配合每天適當的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讓長高效果更好。
最後,小億溫馨提醒大家:
注射用生長激素畢竟是外源性的,可能會引起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發麻、紅腫,或造成外周水腫或肌痛。
家長要留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孩子出現了如上這些症狀且較為嚴重,請及時諮詢相關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