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親自選育稻種,借北京西部優勢種水稻,如今這稻田秋季美如畫

2020-12-20 行者降帥傑

老北京的記憶中,不止有胡同和冰糖葫蘆。有一些老北京的東西,同樣出名,卻被很多人遺忘,比如京西稻。資深的老北京,肯定都有這樣的記憶,秋天的時候到北京城的西北角去看稻子成熟,而現在,那裡依然有大片的稻田,但是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大不如以前了。這倒不是因為沒有了大片稻田美景,是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北京還有一大片的稻田美景。這個稻田裡,生長的,就是著名的皇室稻種。

看景和了解京西稻的歷史一樣重要。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各個地區都有各個地區獨特的糧食作物,水稻在多水的南方見得多,在北方是很少見到的,為什麼在北京還種植的有水稻呢?這其中有一個故事。

在北京的西北部,也就是海澱區一帶,因為雨水充沛,地理條件等很多方面符合水稻生長的需求,在很早的時候,這裡就開始種植水稻了。具體為什麼水源充沛,一方面是因為這裡有永定河,另外一方面這裡是這裡地勢因素的影響。最有說服力的就是頤和園,頤和園就緊挨著京西稻的種植區域,只不過很多人沒有去探索過。

到了清朝的時候,康熙皇帝知道了這一帶有種植水稻的條件,特地自己選了優良的品種在這裡試驗種植,後來經過乾隆的進一步篩選,御稻、紫金稻這兩種水稻在這一帶開始大規模種植,京西稻生產出來之後,做出著名的京西貢米,京西稻從那時候開始,便在海澱這一帶形成了一種特色。我看過一些書籍中說,兩個皇帝都注重這裡的水稻種植,有一個原因是想要站在玉泉山和萬壽山上,能夠看到江南水鄉的感覺。這樣來說,京西稻形成的美景也就順理成章了。

我剛到北京的時候,也並不知道京西稻的存在,我是去看了頤和園之後,發現了頤和園附近的一個叫北塢公園的地方,去的人不多(當時可能是因為交通原因),我就到北塢公園去探索,當時去北塢公園的時候,發現了老北京的這個京西稻的特色。當時公園裡健身的北京大爺說,這一片秋天的時候是最美。

當時看到北塢公園裡的這樣的地塊,就決定了一定要到秋天的時候到這裡看看大爺說的那種美景,我對於那種美景深信不疑。只不過後來秋天就再沒有想起到海澱這一塊來看秋天的水稻的景色。去年的時候,剛好在地鐵裡看到了北京西部上莊鎮的一些旅遊宣傳的廣告,當時就去選了個時間去看了北京最美的秋季豐收的景象。

說上莊鎮很多人都會很陌生,上莊鎮是北京的郊的一個村鎮,這個地方現在是一個非常出名的農業鎮,這裡的依靠水稻、玉米、藍莓等很多特色的農產品,發展鄉村旅遊,在北京算是小有名氣了。和我之前說過的一些景點一樣,上莊雖然確實很好,但是外地遊客基本不來,到這裡都是生活在北京的,周末休閒的人。這裡我就不多說上莊這個地方,重點說下這裡的秋季水稻豐收的景色。

上莊鎮有大面積的稻田,這些稻田裡種植的就是著名的皇家稻種京西稻,京西水稻的稻田有兩大看點,第一個個看點就是水稻形成的美景,第二個看點就是這裡的京西稻文化。這和很多景區一樣,依託一個景色開發特色旅遊,我覺得上莊的京西稻這樣的旅遊特色是很成功的。

先說水稻的景色,在北京用地圖搜索一下,乘坐公交車就能到上莊,最近一段時間去(9月10月,我去年是8月底去的)下車就能看到很多稻田,上莊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甚至能夠和頤和園的景色相媲美,只是這裡沒有頤和園出名。在稻田裡看水稻成熟的景象,僅僅是拍照,一上午你就停不下來。

其次是這裡發展旅遊舉辦的各種活動,比如每年水稻開始收割之前,這裡都有隆重的各種儀式,這算是京西稻的文化,這文化不僅包括京西稻的歷史的了解,也包括很多農民對於糧食的一種敬畏,除了開始收割水稻會有活動參加之外,還有打新米、在稻田裡抓螃蟹等等很多很農村的玩法,這些算是京西稻文化旅遊的一種延伸。

今年據說海澱區的水稻又豐收了,只不過我還沒有時間過去看,我去年也只是看了稻田的風景,很多當地舉辦的活動我都沒有來得及去體驗,這也是一種遺憾。

很多人都到北京旅遊要找老北京,而這樣真正的老北京,卻也正在被很多忽略,在我看來,故宮、天壇這樣的景點是要去,但是要了解北京,像是京西稻這樣的傳統也要去深入探索。旅遊不能是湊熱鬧,是要看懂文化,體驗文化。

相關焦點

  • 京西王佐鎮稻香飄 北京六城區內最大稻田今日開鐮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 王巍 王穎)10月18日,時隔一百五十多天,在北京西南邊的豐臺區王佐鎮佃起村,城六區內最大稻田迎來了開鐮節。新京報記者獲悉,今年王佐佃起村時隔40年再種水稻,水稻收成好於預期,預計明年佃起村的水稻種植面積將進一步增加。
  • 北京將恢復150畝稻田 玉泉山下重聞「稻花香」
    近日,筆者從北京市海澱區兩會獲悉,海澱區將對「三山五園」核心區域「園外園」進行生態景觀建設,一期工程將恢復150畝京西稻田。目前,海澱區園林局已經完成實施方案編制並上報市發改委等待批覆,力爭在今年10月完成初步效果。近日,筆者來到頤和園西部玉泉山下,沿著北長河,探訪了本次景觀恢復一期工程的所在地。
  • 3種種植模式提高水稻畝產
    惠州日報訊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周紅燕)水稻用無人機直播收成效果如何?稻田立體種養模式會影響水稻生長嗎?7月2日,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省農業科學院、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和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對惠城區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水稻基地進行現場測產驗收。
  • 北京城區最大稻田下月豐收 稻田蟹中秋節可嘗鮮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 王巍)「看這勁頭兒,一畝地產六七百斤不成問題吧?」「六七百能打住?今年稻田長勢不錯,我看得奔著八九百斤去。」9月中旬,北京豐臺區王佐鎮佃起村的稻穗低垂著頭,在灌漿期中奮力生長,在這個北京六城區內最大的稻田邊,附近的村民們正估算著收成。
  • 水稻比玉米價格高三四倍,農民為什麼把稻田改種玉米
    我們先不談水果這個問題,主要來說一說種水稻的的事情。我們那裡素來就有「水稻之鄉」的美稱,村子外面有一望無垠的千畝稻田,這些稻田養育了一輩又一輩的農民。近年來,農民把這些水稻田都改為了玉米田,在農村我們把這種做法叫做「拉旱「,我們都知道玉米的價格是偏低,水稻的價格是玉米的三四倍。可是農民為什把水稻田改為玉米田呢?是農民沒文化,不會算這個帳嗎?當然不是了。
  • 常山縣開展「父親的水稻田」稻田收割暨稻田藝術作品《時間》共同...
    近日,一批「稻友」來到常山縣天馬街道五聯村參與「父親的水稻田」稻田收割暨稻田藝術作品《時間》共同創作會活動現場,在田間地頭,體驗農事,赴一場與稻田的約會。常山縣委書記葉美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餘風參加活動。來到五聯村,筆者看到,「稻友」們正抬著打稻機,手提鐮刀,向水稻田出發。參與者中,有來自全省各地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稻友」,他們互不相識,卻並肩前行、統一勞作,一同感受農耕的樂趣。
  • 東北農民在稻田作畫,「種」出哪吒、憨豆等形象,年收入500多萬
    七八點鐘來到園區,和員工一起商議園區維護、水稻種植、米廠發展、民宿建設……水稻種植不是可以快速賺錢的行業,頭些年,村裡人但凡有其他出路的,就堅決不種地。做農民早上6點下地、晚上6點收工,午飯常是饅頭和清湯,和著風吹進嘴裡的土一起往下咽。也有很多人勸張愛忠,既然生意做大了,何不投資房地產等其他來錢快的項目,他笑著說:「除了種稻子,別的我還真不會幹。」
  • 上海「種子迷」獻禮國慶:用400多種水稻種出「中國地圖」
    可對老農民陳錦祥來說,他種水稻不僅盼望有個好收成,更讓他心心念念的是,稻田裡根植著他的愛國情、中國夢。陳錦祥種出了一幅「中國地圖」。  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觀察 圖稻田版地圖,獻禮國慶金秋,滬郊小鎮楓涇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 浙大葉恭銀組/華中農大華紅霞組揭示Bt水稻對稻田蜘蛛群落的長期...
    ,揭示了Bt水稻對稻田蜘蛛群落的長期生態效應。 迄今為止,雖然國內外有不少Bt水稻環境安全性評價的報導,但是有關Bt水稻對稻田節肢動物尤其是重要天敵蜘蛛的長期生態效應缺乏了解。 研究者對2種Bt水稻(分別轉cry1Ab和cry2Aa基因)開展了連續十多年的稻田節肢動物群落調查,主響應曲線(PRC)分析結果表明:相對於非轉基因對照,2種Bt水稻對於稻田蜘蛛群落均沒有顯著影響,而化學農藥處理則有顯著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分析發現稻田蜘蛛對稻飛蝨的控制能力沒有受到Bt水稻的影響,證實Bt水稻大規模種植並不會導致水稻重要害蟲稻飛蝨發生加重;在不使用化學殺蟲劑的條件下
  • 它是稻田中的雜草,外形十分像水稻,卻大有來頭,不可小瞧
    水稻是我國人民的一種重要的糧食資源,水稻的豐收與否,直接決定了人們能否吃飽飯。古代的時候,風調雨順意味著可以讓全家吃飽一年,要是碰到自然災害或其它不可抗拒的原因,可能就會導致減產,這就是以前電視裡經常看到的饑荒現象了。當然,在如今的年代,靠一些手段能很好的控制住這些減產的因素。
  • 稻田裡像黑珍珠的野味,曾被人嫌棄不敢吃,如今成高端菜400元1斤
    摘要:稻田裡這種野味,蛋白質含量是獼猴桃23倍,收購價400元1斤,別錯過文/農夫也瘋狂這個時候農村的集市開始熱鬧起來了,有些農民也把自家的一些土特產拿到集市上售賣了,像蔬菜、水果這些實在是太常見了。還有一些農民製作的乾菜、鹹菜、手工品就是很搶手的。
  • 種好稻 創品牌 ——大安市金田水稻種植合作社備春耕見聞
    93棟溫室大棚內,擺滿了水稻缽盤。一粒粒稻種,均勻地散落在黑土中,已經露出細嫩的小芽。為了進一步提高稻米品質,大安市金田水稻種植合作社6000公頃稻田,全部用來種植「綠色」水稻。金田水稻合作社是大安市裕豐糧貿有限公司的主要種植基地。此時,裕豐院內正機器轟鳴,剛加工好的大米被包裝成袋。
  • 北京市區賞秋地點推薦 多個公園賞秋實用攻略
    這大概是北京市區最早全黃的銀杏林,我們所熟悉的那個故都的秋已經到來!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分南、北兩園,共佔地十二平方公裡。其中南園以人工景觀、休閒娛樂為主;北園則以生態園林、自然野趣為主。喜歡攝影的朋友可以拿起相機出發啦!  如今,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百畝波斯菊進入最佳觀賞期,菊花園色彩斑斕,景色怡人,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光遊覽。
  • 種好水稻 賣好價錢——來自吉林省吉林市的備春耕見聞
    新華社長春4月8日電 題:種好水稻 賣好價錢——來自吉林省吉林市的備春耕見聞  新華社記者段續  松花江穿城而過的吉林省吉林市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水稻種植條件得天獨厚。這幾年,吉林市大力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萬昌大米、舒蘭大米等品牌在國內有了知名度,農業變得精緻,好米賣出了好價錢。  早春時節,吉林市的夜間最低氣溫依然在0℃左右,黑土地上還未開犁。但水稻種植戶們早就忙活起來,育秧苗、備農資、聯繫農機……為今年有個好收成。  在吉林市舒蘭市,返鄉務農的大學生「新農人」蔡雪今年新流轉承包了1500畝稻田,為的是進一步擴大高品質水稻種植面積。
  • 揭秘延慶縣最後一片稻田:宮廷貢米,名重一時
    延慶縣保留下來的最後一片稻田——張山營鎮辛家堡村稻田迎來開鐮收割的豐收季。來自附近幾個村的老鄉們紛紛前來義務幫忙收割。近百畝稻田裡,割稻、打捆、裝車,人聲、車聲、吆喝聲、歡笑聲混合在一起,好不熱鬧。人們在金黃色的稻穗間有序的忙碌著。由於稻田落差兩米多,只能全部人工收割。早晨7點半,56歲的王擊亮和村民就到地裡忙開了。王擊亮從16歲開始種水稻,到今年已有40年,對水稻有份特殊的情感。
  • 「西部開發新脈動」從「髒亂差」到「美如畫」!「醉美偏坡」現在...
    如今美如畫的偏坡布依族鄉如詩如畫的田園景觀,造型別致的布依族民居,乾淨整潔的水泥路,初秋的偏坡村,山水與林田錯落交融,山地、坡地、盆地、稻田、荷塘……一幅如畫的田園美景躍入眼帘。9月22日下午,「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主題活動一行來到偏坡布依族鄉。偏坡布依族鄉民宿 一步一景,景景生輝,百步一畫,畫畫傳情。
  • 水稻田裡才有的美味,最大不過半斤,如今40元一斤,卻常遭質疑
    導讀:水稻田裡才有的美味,最大不過半斤,如今40元一斤,卻常遭質疑我國水資源十分的豐富,從而也使得我國魚類資源豐富多樣,尤其是在南方地區,魚的種類更是繁雜,光可食用的魚類就有上百種,更別說那些不能吃,或者僅具有觀賞價值的魚類了
  • 畫說遼寧|稻田裡的「憨豆先生」,「農民畫家」把日子過成了詩
    如今,畫畫讓她又增加了一份收入。「畫畫不僅能賺錢,還能提高文化修養,很陶冶情操。」韓寧說,自己以前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接觸繪畫後,她的人生似乎有了更多可能。「稻夢空間」以大地為紙,用水稻作畫「瑪麗蓮·夢露」「大話西遊」「憨豆先生」……在瀋陽瀋北新區興隆臺錫伯族鎮的「稻夢空間」田園綜合體,一幅幅巨型3D稻田畫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圖為巨幅稻田畫 中新社 於海洋 攝「稻田畫」又稱稻田彩繪,是一種創意農業產業形式。
  • 想做袁隆平的兒媳婦不容易,據說要下五年稻田,這是真的嗎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袁隆平對於我國稻米產量的提高貢獻相當巨大,在上世紀60年代時,我國人民還一直處於半飢餓狀態,而雜交水稻的橫空出世,卻從此改善了這一尷尬的情況。雖然袁隆平的盛名在外,可是水稻培植中心的老同事們,卻依然口耳相傳著一則關於袁隆平的笑話,這便是「老袁兒媳有點難,起碼種五年稻田」。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面對面丨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他把雜交水稻種到沙漠,種到鹽鹼地;他把雜交水稻種到非洲,種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