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記憶中,不止有胡同和冰糖葫蘆。有一些老北京的東西,同樣出名,卻被很多人遺忘,比如京西稻。資深的老北京,肯定都有這樣的記憶,秋天的時候到北京城的西北角去看稻子成熟,而現在,那裡依然有大片的稻田,但是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大不如以前了。這倒不是因為沒有了大片稻田美景,是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北京還有一大片的稻田美景。這個稻田裡,生長的,就是著名的皇室稻種。
看景和了解京西稻的歷史一樣重要。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各個地區都有各個地區獨特的糧食作物,水稻在多水的南方見得多,在北方是很少見到的,為什麼在北京還種植的有水稻呢?這其中有一個故事。
在北京的西北部,也就是海澱區一帶,因為雨水充沛,地理條件等很多方面符合水稻生長的需求,在很早的時候,這裡就開始種植水稻了。具體為什麼水源充沛,一方面是因為這裡有永定河,另外一方面這裡是這裡地勢因素的影響。最有說服力的就是頤和園,頤和園就緊挨著京西稻的種植區域,只不過很多人沒有去探索過。
到了清朝的時候,康熙皇帝知道了這一帶有種植水稻的條件,特地自己選了優良的品種在這裡試驗種植,後來經過乾隆的進一步篩選,御稻、紫金稻這兩種水稻在這一帶開始大規模種植,京西稻生產出來之後,做出著名的京西貢米,京西稻從那時候開始,便在海澱這一帶形成了一種特色。我看過一些書籍中說,兩個皇帝都注重這裡的水稻種植,有一個原因是想要站在玉泉山和萬壽山上,能夠看到江南水鄉的感覺。這樣來說,京西稻形成的美景也就順理成章了。
我剛到北京的時候,也並不知道京西稻的存在,我是去看了頤和園之後,發現了頤和園附近的一個叫北塢公園的地方,去的人不多(當時可能是因為交通原因),我就到北塢公園去探索,當時去北塢公園的時候,發現了老北京的這個京西稻的特色。當時公園裡健身的北京大爺說,這一片秋天的時候是最美。
當時看到北塢公園裡的這樣的地塊,就決定了一定要到秋天的時候到這裡看看大爺說的那種美景,我對於那種美景深信不疑。只不過後來秋天就再沒有想起到海澱這一塊來看秋天的水稻的景色。去年的時候,剛好在地鐵裡看到了北京西部上莊鎮的一些旅遊宣傳的廣告,當時就去選了個時間去看了北京最美的秋季豐收的景象。
說上莊鎮很多人都會很陌生,上莊鎮是北京的郊的一個村鎮,這個地方現在是一個非常出名的農業鎮,這裡的依靠水稻、玉米、藍莓等很多特色的農產品,發展鄉村旅遊,在北京算是小有名氣了。和我之前說過的一些景點一樣,上莊雖然確實很好,但是外地遊客基本不來,到這裡都是生活在北京的,周末休閒的人。這裡我就不多說上莊這個地方,重點說下這裡的秋季水稻豐收的景色。
上莊鎮有大面積的稻田,這些稻田裡種植的就是著名的皇家稻種京西稻,京西水稻的稻田有兩大看點,第一個個看點就是水稻形成的美景,第二個看點就是這裡的京西稻文化。這和很多景區一樣,依託一個景色開發特色旅遊,我覺得上莊的京西稻這樣的旅遊特色是很成功的。
先說水稻的景色,在北京用地圖搜索一下,乘坐公交車就能到上莊,最近一段時間去(9月10月,我去年是8月底去的)下車就能看到很多稻田,上莊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甚至能夠和頤和園的景色相媲美,只是這裡沒有頤和園出名。在稻田裡看水稻成熟的景象,僅僅是拍照,一上午你就停不下來。
其次是這裡發展旅遊舉辦的各種活動,比如每年水稻開始收割之前,這裡都有隆重的各種儀式,這算是京西稻的文化,這文化不僅包括京西稻的歷史的了解,也包括很多農民對於糧食的一種敬畏,除了開始收割水稻會有活動參加之外,還有打新米、在稻田裡抓螃蟹等等很多很農村的玩法,這些算是京西稻文化旅遊的一種延伸。
今年據說海澱區的水稻又豐收了,只不過我還沒有時間過去看,我去年也只是看了稻田的風景,很多當地舉辦的活動我都沒有來得及去體驗,這也是一種遺憾。
很多人都到北京旅遊要找老北京,而這樣真正的老北京,卻也正在被很多忽略,在我看來,故宮、天壇這樣的景點是要去,但是要了解北京,像是京西稻這樣的傳統也要去深入探索。旅遊不能是湊熱鬧,是要看懂文化,體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