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劉旦上疏入京護衛漢武帝惹得武帝大怒,並削減其封地

2020-12-20 騰訊網

有句話叫「欲速則不達」,說的就是事情不能操之過急。一旦操之過急反而容易起反效果。尤其是在做一些大事情的時候更是這樣。就像在皇家,這些皇子們都打算奪嫡,當太子乃至當皇上。但是這樣的事情不能急,一急就容易出錯,甚至將自己的前途徹底毀掉。清朝九子奪嫡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事情,胤礽因為越權行事惹得清聖祖不滿,認為這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後來下詔:「皇十八子抱病,諸臣以朕年高,無不為朕憂,允礽乃親兄,絕無友愛之意。朕加以責讓,忿然發怒,每夜逼近布城,裂縫竊視。從前索額圖欲謀大事,朕知而誅之,今允礽欲為復仇。朕不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締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付此人!」而胤禔趁機上疏要求替父皇行難為之事又惹得清聖祖大怒,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其實他們如果吸取之前漢武帝時期的事情他們應該就不會犯下這樣的錯誤了。因為漢武帝的兒子燕刺王劉旦就是因為表忠心操之過急被漢武帝削去了好幾個郡,最終又因謀反被賜死。

劉旦是漢武帝的第三子,廣陵厲王劉胥的親哥,生母為李姬。據正史記載,劉旦「為人辯略,博學經書、雜說,好星曆、數術、倡優、射獵之事,招致遊士。」頗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劉據

劉旦在元狩六年(前117年)獲封廣陵王,而早在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四月丁卯日,皇長子劉據就已經被立為皇太子,而且作為長子的劉據當太子的時候才七歲,作為第三個兒子,他被封王的時候年齡應該也不大,對於太子這樣的事情也不會太上心。再加上這個時候劉據的太子之位還比較穩固,所以就算後來長大了,劉旦對太子這個位置也沒什麼野心,老老實實當了三十年的閒散王爺。但是一切都被後來的「巫蠱之禍」打破了。

徵和二年(前92年)閏四月「巫蠱事興,帝女諸邑公主、陽石公主、丞相公孫賀、子太僕敬聲、平陽侯曹宗等皆下獄死。」秋七月江充「遂掘蠱於太子宮,得桐木人。太子懼,不能自明,收充,自臨斬之。」再加上這時候劉據身邊的少傅石德拿扶蘇被殺的事情提醒他,於是劉據便起兵要自保,最後兵敗,「吏圍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脫,即入室距戶自經。」

劉徹

巫蠱之禍後太子之位空懸,這就引起了這些皇子們的波瀾。當時劉據自殺、次子劉閎在元封元年(前110年)早夭,所以此時有資格擔任儲君的皇子有四人,分別是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髆和幼子劉弗陵。由於四位皇子皆是庶出,所以若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理應由劉旦做太子。但是「衛太子廢后,未復立太子。」這下劉旦就急了。這一急就出了錯。

後元元年(前88年)「及衛太子敗,齊懷王又薨,旦自以次第當立,上書求入宿衛。」劉旦以為表了這番忠心會得到父皇的青睞,但是他忘了一件事,劉徹一輩子都是在喪失安全感中長大的。小時候和竇太后、王太后的角力已經讓他對任何人涉足皇權產生了過敏,這個時候作為皇子帶著兵去自己這裡,什麼意思?還不是要謀權篡位?「孝武見其書,擊地,怒曰:『生子當置之齊魯禮義之鄉,乃置之燕趙,果有爭心,不讓之端見矣。』於是使使即斬其使者於闕下。」不僅如此,劉旦「後坐臧匿亡命,削良鄉、安次、文安三縣。武帝由是惡旦,後遂立少子為太子。」第二年,漢武帝駕崩,劉弗陵繼位,劉旦的陰謀就此破產。

劉弗陵

但是劉旦不甘心,「復遣中大夫至京師上書言:『竊見孝武皇帝躬聖道,孝宗廟,慈愛骨肉,和集兆民,德配天地,明並日月,威武洋溢,遠方執寶而朝,增郡數十,斥地且倍,封泰山,禪梁父,巡狩天下,遠方珍物陳於太廟,德甚休盛,請立廟郡國。』奏報聞。時大將軍霍光秉政,褒賜燕王錢三千萬,益封萬三千戶。旦怒曰:『我當為帝,何賜也!』」話中反意已露。他為了奪得皇位散布流言,「即與劉澤謀為奸書,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傳行郡國,以搖動百姓。」「旦曰:『前高后時,偽立子弘為皇帝,諸侯交手事之八年。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迎立文帝,天下乃知非孝惠子也。我親武帝長子,反不得立,上書請立廟,又不聽。立者疑非劉氏。』」「久之,旦姊鄂邑蓋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爭權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與燕交通」,「桀等因謀共殺光,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會蓋主舍人父燕倉知其謀,告之,由是發覺」,「旦得書,以符璽屬醫工長,謝相二千石:『奉事不謹,死矣。』即以綬自絞。」

劉旦就這麼死了,如果當年他不這麼心急,不這麼急著表忠心,或許他還真有可能成為太子,只是他這次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僅沒當上太子,還被武帝厭惡,連封地都減少了。最後不甘心失敗,還打算謀反,只是他哪裡玩得過霍光呢?

相關焦點

  • 燕王劉旦覬覦皇位已久,他的做法讓漢武帝厭惡,他到底做了什麼?
    燕王劉旦是漢武帝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是李姬,歷史上對他目前的紀錄並不多,在這裡就不再做過多的介紹了。相傳他和齊懷王劉閎、廣陵王劉胥在同一天內封王,他這個人很機智,並且能夠辨別有才能的人。身為皇帝世家的人從小便開始接受讀書教育,博學多識基本是每個人都有的特點。
  • 他受封齊王,因其年少無子,封國被除,諡號為懷
    -前110),漢武帝劉徹的次子,生母為趙地的王夫人。元狩六年,劉閎受封齊王,元封元年去世。因其年少無子,封國被除。諡號為"懷",即齊懷王。劉閎為武帝次子,生年不詳,但按照記錄了其母王夫人具體得幸時間的《史記 衛將軍驃騎列傳》,元朔六年(前123年),【是時王夫人方幸於上】 ,或許劉閎便是生於此年。
  • 【雜說】此人獻出天下第一陽謀,解決漢朝頭等大患,漢武帝卻下令:誅九族
    不過當時的君主漢武帝卻非常能識得人才,主父偃通過上書的方式將自己的政治見解上書給了漢武帝,漢武帝看完之後大為驚嘆覺得此人才華過人,主父偃也由此進入權力舞臺。此法雖然意在削弱諸侯的勢力,但是卻相當溫和,只是改變傳承制度就可以達其效果。漢武對此法讚嘆不已,下令推行推恩令。
  • 漢武帝寵愛的兒子——漢昭帝劉弗陵短暫的一生
    為政舉措 利國利民恢復國力,為"昭宣中興"揭開了序幕漢昭帝即位後,因年幼,遵從武帝遺詔,由霍光輔政。燕王劉旦等陰謀叛亂時,劉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關鍵時刻,平定了政變,保持了西漢王朝的穩定。
  • 秦王朱樉,只有十五歲時,明太祖就授予他秦王封號,封地在西安
    洪武三年(1370)五月,當朱桃只有十五歲時,明太祖就授予他秦王封號,封地在西安。同時被封的還有他的八位弟弟·包括後來當上皇帝的燕王朱棣。這些皇子們的封地基本上都是北方的軍事重鎮,有的就處於明朝的北方邊境線上。明太祖作出這樣的安排,顯然是希望皇子們能協助邊鎮駐軍保衛邊疆,共同抵禦蒙古人的入侵。
  • 燕王朱棣受欺負而問禪,和尚送他一頂「白」帽子,成就了永樂大帝
    公元1382年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皇后去世,悲痛欲絕的他下令每位藩王帶一位僧人回封地為馬皇后誦經薦福,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正是他給兒子燕王朱棣選的高僧姚廣孝在未來徹底改變大明王朝的走向。建文帝一上臺就先發制人,他以遺詔禁止諸王赴京弔唁並派人密切關注皇叔們的動向。緊接著建文帝的謀臣齊泰、黃子澄諫言削藩,那先削誰呢?藩王中燕王朱棣威脅最大,可他並沒有謀反的證據而且剛把兒子送來為質表忠心。於是建文帝決定先從燕王的同胞兄弟周王入手,一來敲山震虎,二來探其虛實,他派曹國公李景隆以北上備邊為由借道開封抓捕周王並將其貶為庶人流放雲南,而朱棣的不作為讓建文帝很滿意。
  • 漢武帝推恩令是不是最強陽謀?堪稱頂級博弈水準,但原創不是武帝
    推恩令的原創,不是漢武帝,也不是主父偃,而是大才子賈誼。然而,賈誼過於才華橫溢,天地鬼神無所不通。於是,漢文帝,也就是武帝的爺爺,把他當成了靈魂導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除嫡長子之外,其他的嫡次子、嫡三子,以及庶子們,都要給封地。但分封的不是朝廷的土地,而是諸侯王自己的土地,你有多少個兒子,就分出多少份土地。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盡而止。諸侯的土地肯定越分越少,少到「地盡而止」,那麼天下也就沒有諸侯了。而尾大不掉的問題,自然能夠化解。
  • 武帝為什麼採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主義央集權的措施?
    漢武帝繼承了皇位之後,就雄心勃勃地想將文景之治的盛世繼續下去,於是便開始實行自己的政治方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掌管朝權,為了更多地選拔人才,武帝還下詔命令全國官吏向央推薦人才,有名的董仲舒就是在這次推薦考試得了第一名.武帝召見他,探詢治國的良策.董仲舒便將自己的一整套經過發展的儒家治國思想說給武帝聽
  • 「巫蠱之禍」後的天子之怒,是漢武帝的真情流露,還是欲蓋彌彰?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後期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幾乎動搖了國本,因這起事件牽扯而死的人多達幾萬人。事件始末:漢武帝後期,宮中興起巫蠱之術,漢武帝對巫蠱之術心存疑懼,受漢武帝寵信的都尉江充就趁武帝生病之機,假稱武帝生病原因是因為巫蠱引起的,漢武帝就命江充去審查此事。
  • 漢景帝為何讓第十子劉徹繼承皇位,他的十四個兒子封地在哪裡?
    文帝之子,武帝之父。文景之治的創造者之一,又「逼反」了七國之亂,殺了「智囊」晁錯。景帝生於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57年即位,公元前141年駕崩,共活了48歲(虛歲),在位17年。景帝留給後世的,除了文景之治、七國之亂,還有一項重要的「遺產」。景帝生的十四個兒子,很多都不是省油的燈。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
    就因為平陽公主按排家裡的歌女給到訪的漢武帝表演歌舞,在眾多的歌女中一眼看中了衛子夫,得到了漢武帝的臨幸。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衛子夫情商極高,也懂得如何討武帝的喜歡。僅僅就看了一眼,僅僅就一次表演,僅僅就臨幸了一次,就被漢武帝看準了,可見,衛子夫在豆蔻年華時就是一位絕色佳人,非一般之流可比。武帝喜得長子,榮寵衛皇后。
  • 揭秘何為巫蠱之禍 漢武帝釀成一生的遺憾
    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武帝乃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又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誌哀思。漢武帝晚年十分奢侈,常常大興土木,以致國庫空虛。漢武帝還喜歡任用酷吏,加重刑罰,從來也不把殺人當作一回事。而太子劉據則經常勸他與民休息,儘量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實行寬厚仁慈的政策。於是,漢武帝逐漸對劉據產生了不滿和怨恨。
  • 漢武帝統治時,修建章宮、建昆明池,相當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
    因為漢武帝是一代卓越的君主,一是武帝得文景兩代君主良好的政治遺產,遺產包括穩定的國內政治和積蓄的強大國力,在某種程度上大幅度削弱了帝國內部反對勢力,同時充盈的府庫緩解了對民間力量的消耗,二則具有非凡的選人用人的眼光,創建制度化的選人制度,更具有非凡的御下才能,既掃除了帝國外患,實現了開疆拓土,穩定邊疆的目的,又沒有出現威脅政權的權臣出現,破壞帝國政治穩定,三是有手段有魄力的繳平了地方巨富豪右和郡國勢力
  • 漢武帝和光武帝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劉秀是不是漢武帝的後代啊?
    漢武帝劉徹和光武帝劉秀兩人,同樣都是漢朝特別優秀的皇帝,可是在後世眼中,漢武帝的名氣明顯大於光武帝。 兩人都有著武帝的稱號,並且都是漢朝的劉姓皇帝,於是很多人就比較好奇了,漢武帝和光武帝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劉秀是不是漢武帝的後代啊?確實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研究一番的。
  • 名人趣事:漢武帝遠徵匈奴(續)
    朗中雷被得罪了淮南王的太子劉遷,此時,漢武帝正頒下詔書,讓有志參軍報國的人到長安來應徵,於是雷被表示願意參軍去打匈奴。但因劉遷在淮南王面前說了雷被的壞話,所以劉安將雷被斥責了一頓,並將其免職,以防止其他人效法。就在這一年,雷被逃到長安,上書朝廷說明自己的冤情。
  • 漢武帝之子昭帝劉弗陵之死:究竟是被害死還是病死?
    子弱母壯 必亂天下為了防止自己死後主少母壯、呂后之事重演,武帝將劉弗陵的生母賜死。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頒布詔令,冊封劉弗陵為太子。隨即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
  • 範煒:漢武帝為何要將自己最愛的獅子座女人「鉤弋夫人」賜死?
    《隋圖經》記載「河間東武垣城,即武帝元封元年巡狩至此,有望氣者言,有異女。使訪之,得趙氏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即舒。」兩則史料對事件的描述大同小異,都是武帝在河間(今屬河北省)巡狩期間,受望氣者點撥,找到一名無法伸展手指的奇女子,而武帝卻輕鬆助其展開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