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準確解讀虛假訴訟罪的構成要件
從法條中「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表述,確易得出該罪的客體是所謂選擇客體,或者說該罪所保護的是司法秩序和他人合法權益的選擇性法益的結論。但主張選擇客體或者複合法益的學者也不得不承認,「不可能存在某種虛假訴訟行為雖然沒有妨害司法秩序,卻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形……在此意義上也可以認為,司法秩序是虛假訴訟罪的主要保護客體」 。
-
最高法刑四庭負責人就虛假訴訟刑案司法解釋答記者問
虛假訴訟罪僅適用於民事訴訟 記者:請介紹司法解釋的出臺背景和起草經過? 答: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近年來,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數量大幅增長。由於缺乏明確具體的認定標準,司法機關運用刑罰武器懲罰虛假訴訟犯罪人仍然存在一定困難,迫切需要出臺配套司法解釋。兩高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制定了本司法解釋。 記者:司法解釋起草過程中有哪些基本原則和總體考慮?
-
顧廣義:虛假訴訟罪的追訴時效與罪名競合——如何定性跨越刑九的侵財類虛假訴訟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簡稱刑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時間效力解釋)並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關於辦理刑事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兩高解釋)等司法解釋,為依法打擊虛假訴訟犯罪行為提供了法律支撐。
-
張素敏:虛假訴訟罪客觀要件的檢視與規制
內容摘要通過對中國裁判文書網上186份虛假訴訟罪判決書的檢索及梳理發現,刑法第307條之一虛假訴訟罪條款在司法適用中存在以下問題:妨害司法秩序和嚴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種類認定混亂、情節嚴重適用缺失。隨著案件「爆炸式」增多以及立案登記制的落實,虛假訴 訟也堂而皇之的進入法院的大門,在浪費司法資源的同時損害了法律權威,幹擾了正常的司法秩序。針對此種情況,虛假訴訟罪這一罪名應運而生。但由於法律規定的模糊、不確定以及配套司法解釋的缺失,在審理和定罪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完善當前的立法成為最迫切的難題。
-
拿舊借條起訴近90萬,被控虛假訴訟罪,獲刑二年
最終滿某被控虛假訴訟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評析】1.何為虛假訴訟罪?虛假訴訟是指行為人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行為。民事訴訟程序包括一審、二審、特別程序、再審、執行等程序。構成虛假訴訟罪,要求出現妨害司法秩序或嚴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後果。
-
10月1日起,這些情形將被列入虛假訴訟罪!
《解釋》分別於2018年1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32次會議、2018年6月13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將於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近年來,民商事審判領域中的虛假訴訟現象呈現多發態勢。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為依法懲治此類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定。
-
虛假訴訟罪主觀惡意的認定
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其第一款規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即可構成虛假訴訟罪。「兩高」於2018年9月26日聯合頒布的《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虛假訴訟作了12條解釋性規定,其中第一條屬於基礎性規定。
-
糊塗老父犯下虛假訴訟罪
日前,曹某因犯虛假訴訟罪被豐臺法院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這也是《刑法修正案(九)》專門增設「虛假訴訟罪」以來,本市審理的首例虛假訴訟罪案件。宣判後,曹某表示不上訴。豐臺法院審委會決定此案啟動再審程序,並將這一涉嫌虛假訴訟罪的線索移交給公安機關。 受審 明知對面不是親兒子 日前,曹某因涉嫌虛假訴訟罪,在豐臺法院出庭受審,庭審當天小曹沒有露面。 被告人席上的曹某頭髮全白,精神狀態不佳。「我認罪,我錯了。」
-
和縣法院判決首例虛假訴訟罪案件
和縣法院判決首例虛假訴訟罪案件 2021-01-06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治早餐 | 兩高發布《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今日聚焦「兩高發布《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將於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
虛假訴訟罪的定罪量刑標準
△圖片來源於網絡【虛假訴訟罪】本罪是指行為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犯罪客體】本罪侵犯的客體是複雜客體,包括國家司法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他人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財產權、婚姻權、收養權、監護權、繼承權等。【犯罪主體】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單位和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其中,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從重處罰。
-
律師事務所公開舉報視覺中國:涉嫌詐騙罪、虛假訴訟罪
[PConline 資訊] 今日,雷騰律師事務所發布:關於視覺中國公司涉嫌詐騙罪、虛假訴訟罪的公開舉報函。舉報涉嫌罪名為詐騙罪、虛假訴訟罪。舉報函顯示,視覺中國公司宣稱其獲得相關圖片著作權人— Getty Images Inc.的授權,向各地企業進行維權索賠、訴訟。事實上, Getty Images Inc.只是一家圖片分銷平臺,根本不享有相關圖片的著作權,GetyImages Inc.也從未聲稱自己是相關圖片的「著作權人」。
-
律師事務所公開舉報視覺中國:稱其涉嫌詐騙罪 虛假訴訟罪
律師事務所公開舉報視覺中國:稱其涉嫌詐騙罪 虛假訴訟罪 時間:2020-04-10 17:49:47 來源:IT之家
-
兩高發布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戴佳) 9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為依法懲治此類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定。
-
虛假訴訟的典型情形及司法實務認定
該條第一款規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第二、三、四款還對單位犯罪、數罪競合、司法工作人員共同犯罪等問題作出了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六)》把該條規定的罪名確定為虛假訴訟罪。
-
沭陽法院集中宣判四起虛假訴訟罪案件並召開新聞發布會
【處理結果】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陳某、朱某某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其行為均已構成虛假訴訟罪。判處被告人陳某有期徒刑一年一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五千元;判處被告人朱某某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一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
虛假恐怖信息犯罪司法解釋解讀及其適用探析
犯罪之低成本與危害之高消耗、規制之高代價,已嚴重逾越了言論自由之界限,為更好地規制此類犯罪,最高院經過充分調研和證成,對虛假恐怖信息犯罪的刑法規範進一步細化,出臺了《關於審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具有重要意義。為更好充分理解和司法適用,筆者試探討之。
-
最高法將出臺司法解釋反制假離婚逃債
「被執行人的法制意識不強,人為製造障礙,經常拒不申報或進行虛假的申報。」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衛彥明今天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被執行人申報財產制度運行情況並不理想,為此最高法將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加以細化規範。
-
北海一女子持舊借條「打假官司」,因虛假訴訟罪獲刑
近日,北海市海城區法院公開宣判一起虛假訴訟案,滿某因犯虛假訴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庭審現場。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被告人滿某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其行為已構成虛假訴訟罪。由於此前滿某因犯貪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刑罰執行未完畢,應當數罪併罰。
-
百色市田陽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陸萬柳、岑志克等5人涉嫌敲詐勒索、虛假訴訟罪一案法院作出一審判決
百色市田陽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的陸萬柳、岑志克等5人敲詐勒索、虛假訴訟罪一案,2020年8月31日,百色市田陽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1.被告人陸萬柳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犯虛假訴訟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