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園飯店,曾只對外賓華僑開放,當年時髦的上海人都去吃過喜酒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今年3月20日,上海花園飯店的官方微信號,發了一條短短的消息:花園飯店的合作協議於2020年3月19日到期,錦江如期收回全部資產,擁有花園飯店100%的股權。

如果不是這條消息,很多人或許沒有意識到,坐落於茂名南路58號的花園飯店,是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與野村中國投資株式會社即野村土地建築物株式會社的全資子公司,和株式會社大倉飯店於1984年開始的中外合資項目。根據當初協議,合同期滿後,花園飯店會進入一個新階段。而這個時間點,就是今年。

30年過去了。對一座城市來說,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親歷者來說,幾乎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更何況,在過去的30年,上海發生了太多變化。其間,花園飯店作為中國擴大開放的窗口,見證了上海的改革開放歷程,成為中日友好與文化交流的橋梁。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今天花園飯店所在的這片土地上,發生過許多故事。每一個時期,這裡都有一個新名字。它曾是法國總會、市委招待所、錦江俱樂部……每一段歷史背後,都是上海發展的一個側影。

1986年5月16日,《解放日報》刊登了一則消息:中日合建世界一流賓館,花園飯店舉行開工典禮。

消息寫道:飯店的建築面積為47800多平方米,高度為119米,建成後有套間、雙人間、單間共500套,有大小宴會廳、餐廳十多個,還設有遊泳池、美容廳、蒸汽浴室、健身房等設施。原錦江俱樂部舊址經過改建裝修後仍然保留,俱樂部擁有的28000平方米的大花園將和新大樓連成一體。

該工程由日本株式會社大林組東京本社設計,上海市第一建築工程公司施工,上海市聯合工程諮詢公司進行工程管理。建成後由日本大倉飯店承擔經營。1989年11月,花園飯店竣工。1990年3月20日,上海花園飯店正式營業。

1986年的開工典禮(左三為時任上海市市府顧問汪道涵、左二為時任上海市副市長倪天增)

早在建設期間,市民就感覺到一種「不一樣」。其時,正是上海大興土木之際,許多施工隊在施工時掛出的告示上都有「本隊曾榮獲某獎」「承建過某賓館」之類的榮譽。但花園飯店工地一側的告示牌,卻寫著「本工程隊在此施工,給您增添了麻煩,希望能得到您的諒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正式開業前的1987年,花園飯店登報對外招聘管理人員。1987年6月11日《解放日報》上的招聘廣告顯示,需要10名英文翻譯兼教師、10名日文翻譯兼教師,電氣管理人員、空調管理人員以及事務管理人員各5名。錄用者「均實行勞動合同制,享受中外合資經營企業規定待遇,工作成績顯著者送國外進修」。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正是華亭賓館、瑞金大廈、仙霞飯店,以及日航龍柏飯店、錦滄文華大酒店、希爾頓飯店等在建或將建之際。五星級涉外飯店的薪資、前景、工作環境令年輕人嚮往。

1957年出生的閻鳴這年剛滿30周歲,本來在上海市公安局做公務員的他禁不住新生事物的吸引力,報考加入錦江飯店,擔任管理人員。從此,他在花園飯店工作至今,現在擔任花園飯店的副總經理。

他還記得,花園飯店招服務人員時,一批沒被錄取的青年家長到飯店門口鬧。因為當時花園飯店工資非常高,落選的消息令人格外失望。就拿閻鳴來說,花園飯店的收入,要比之前高4倍。

初到花園飯店,閻鳴只覺得員工福利好、有工作餐吃,還能有淋浴間洗澡。客房裡空調、彩電一應俱全,當時的上海普通人家,大多還沒有這些設施。但比這些讓他印象更深的,是日本人的工作態度。閻鳴記得,跟著日方總經理在店裡巡視時,只要看到地上有一點垃圾,總經理馬上撿起來放在自己的口袋裡。這份細緻叫所有工作人員看在眼裡,臉上發燙。從此,人人看到垃圾都會撿起,其他不文明的舉止也一應杜絕。日本人的仔細和較真,摸不著看不到,無形約束著整個空間的氣場。

在之後30年裡,這家服務兢兢業業的飯店多次接待日本天皇、首相,承辦日領館和日資企業的各項活動、儀式,給人留下濃鬱「和風」印象。

但花園飯店的前身,卻是法式風格。1925年,法僑拉白利斯從德僑手裡買下茂名南路58號的鄉村別墅「德國花園總會」,改建成巴洛克風格的法國總會。

據原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工程師尤詳禎介紹,法國總會的法文全名為「法國體育俱樂部」。「體育」二字,暗合了這裡的遊泳池、網球場、保齡球場以及休憩用的屋頂花園、棋牌室和西餐廳。當時的外僑在閒暇之日,到這裡進行體育運動、社交,開懷暢飲,消遣取樂。

1926年法國總會(今花園飯店正門入口)

1941年歐洲僑民在法國總會聚會(現2樓宴會廳)

法國總會的舞廳百花廳曾經擁有遠近聞名的彩色玻璃穹頂和彈簧地板,被稱為「遠東第一舞廳」。百花廳屋頂上有著全上海跨度最大的玻璃吊頂,它曾經是法國總會引以為豪的標誌。在舞廳的四周和酒店裙樓大廳的廊柱頂頭,鑲嵌著幾組保留完好的裸女浮雕,顯示著這裡的歐式藝術審美。1943年,女演員陳雲裳完成《萬世流芳》一片的拍攝後,與時任上海中比鐳錠醫院院長的湯於翰就是在法國總會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並宣布告別影壇。

今百花廳

1949年之後,法國總會也有了新的名字:上海市體育運動總會。此後,它又成為市委招待所、錦江俱樂部。在1979年12月15日再度對外開放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是只對外賓、華僑、港澳同胞提供休息娛樂的場所。女作家程乃珊曾記得,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裡,她在父母的帶領下,拿著特供券,曾在這裡排隊吃西餐。

1940年代法國總會周圍街景

轉眼到了20世紀80年代,此時的上海已經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但還沒有國際性的飯店,當時用來接待外賓的涉外飯店都是新中國成立前留下的老飯店。1984年,日本的野村證券集團希望能夠在原法國總會的基礎上投資建設一座新飯店。

時任錦江聯營公司總經理的任百尊曾回憶說,野村的社長伊藤,與錦江飯店感情很深,每年來華四五次,都只住錦江中樓,後來在錦江北樓14樓1號室吃飯時,伊藤在席間表示:中國開放了,我要動員日本的商人來中國投資。但是我必須自己先做一個樣板。我想選58號(即錦江俱樂部)造一個飯店,請中國方面多加關照。

工程開始之前,日方請來建築專家對曾經的法國總會的老房子進行了勘察。專家發現,老房子整體建築沉降和傾斜嚴重,東南方向傾斜,地梁也已經斷裂,部分樓板混凝土剝落,鋼筋裸露……由此,日方建議將老建築推倒重建新飯店。但中方難捨老建築的歷史價值,為此,上海建築科學研究院和華東設計院再一次派專家對這座老建築進行檢測。最終,在1984年,合作雙方籤訂了合同。雙方同意加固法國總會的老房子,將其作為裙樓保留下來,在它的背後建設新飯店,讓兩座建築結合在一起。

花園飯店甫一出生,就成為改革開放中上海最活躍的地標之一。許多外資銀行到上海的開業儀式是在花園飯店舉行的,最早一批來滬的外資公司中許多在花園飯店設辦公場所。對普通人來說,從花園飯店時興起來的日式酒店喜宴,也改變了上海人的婚禮流程。

1991年2月4日,由市人民政府和世界銀行聯合舉辦的上海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在花園飯店舉行。代表們還聽取了上海浦東新區開發規劃介紹,並在會後實地參觀、考察浦東。早期的上海市市長諮詢會議和環太平洋市長會議等重要會議也相繼在花園飯店召開。

1991年2月,花園飯店與其他6家中外合作合資酒店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上海第一批五星級酒店。1996年,花園飯店被全球金融雜誌評為全球最佳飯店第45位。

30多年過去了,上海的發展令世人矚目。這一片土地,見證上海海納百川,如何融合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文化的薰陶,也見證了花園飯店度過第一個而立之年。它的未來,不再是法風,也不是和風,而是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風」。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

作者:沈軼倫

原標題:《上海花園飯店,曾只對外賓華僑開放,當年時髦的上海人都去吃過喜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個市中心賓館曾只對外賓華僑開放,當年時髦的上海人都去吃過喜酒...
    更何況,在過去的30年,上海發生了太多變化。其間,花園飯店作為中國擴大開放的窗口,見證了上海的改革開放歷程,成為中日友好與文化交流的橋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今天花園飯店所在的這片土地上,發生過許多故事。每一個時期,這裡都有一個新名字。它曾是法國總會、市委招待所、錦江俱樂部……每一段歷史背後,都是上海發展的一個側影。
  • 花園飯店,年過而立 | 沈軼倫
    更何況,在過去的30年,上海發生了太多變化。其間,花園飯店作為中國擴大開放的窗口,見證了上海的改革開放歷程,成為中日友好與文化交流的橋梁。在這條微信下面,點讚最多的一條留言,是一位花園的老員工。他說:「在花園度過了自己整個職業生涯,儘管身已退休,但還心系花園。」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今天花園飯店所在的這片土地上,發生過許多故事。
  • 老字號今何在 這些上海老牌飯店你都吃過嗎?
    其實,像「鴻瑞興」一樣的老字號,在上海依舊留存許多。它們不僅傳承著一份份經典的「本幫滋味」,也保留下這座城市舌尖上的記憶。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其中較為有名的老字號,看看你都去吃過沒。  除了「濃油赤醬」的本幫菜,綠波廊的特色還有各類點心,棗泥酥、眉毛酥,桂花拉糕都做得一級棒。而作為上海的五星餐館,綠波廊曾招待眾多國家政要:伊莉莎白女王、古巴領導人卡斯楚、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等20餘批國家元首在這邊留下過身影。今年4月,世界技能組織主席西蒙等一行來滬考察參觀,在綠波廊午餐,廚師製作的小點心就深深吸引了他。
  • 和平飯店,當年上海最頂級的飯店建築
    多年前有部電影就叫《和平飯店》,周潤發演一個江湖老大,對外宣稱,他的和平飯店是個避難所,任何前來住宿的人,都能尋得庇護。如果上海灘也算是個江湖,那這座面朝外灘靜默而立的「遠東第一樓」,倒真正稱得上這個江湖裡的一個安逸所在,同它的名字一樣,即便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傳說裡面一樣是歌照唱,舞照跳。
  • 這家留在很多上海人記憶中的商店 曾經只對外賓華僑等群體開放
    聽店員解釋時,記者注意到牆上介紹:「上海友誼商店創建於1958年2月26日……曾是滬上頗具規模的涉外旅遊零售商店。」我不免好奇,這家留在很多上海人記憶中的商店,當年究竟是什麼「規模」?曾經只對外賓華僑等群體開放的商店,又經歷了怎樣的時代變遷?
  • 國際飯店,上海曾經的最高樓
    這一年他18歲,土生土長的上海青年,卻也是第一次踏入當時位於外灘的高大上的辦公樓。在這裡,另一個「第一次」在等著他。他被通知,政審優秀、從軍出身的他,接下去要去國際飯店工作。國際飯店,沒有一個上海人不知道它。它曾是繪製上海地圖的原點。
  • 上海人辦喜酒,第一道熱菜為啥是炒蝦仁?上海爺叔告訴你答案!
    國慶長假向來都是新人們扎堆舉辦婚禮的日子。今年你收到了幾個「紅色炸彈」呢?在上海,上海人把辦婚宴叫做「辦喜酒」,受邀參加婚禮,上海人則稱為「去吃喜酒」。今朝,小儂的老朋友,上海老克勒王蔚老師,要和大家聊聊上海人結婚的那些事~儂曉得,老底子上海人辦喜酒,第一道熱菜上的是什麼?上海人結婚都有哪些傳統?一起來看看吧。上海人辦喜酒,第一道熱菜為啥是炒蝦仁?
  • 花園飯店的前身是法國總會
    1990年,擁有近三萬平方米花園的花園飯店在原法國總會舊址開業,上世紀二十年代建造的法國文藝復興風格老建築與新建的33層主樓珠聯璧合,成為當時繁華淮海路上的一大熱門景點。圖說:花園飯店 新民晚報記者 蔡瑾 攝花園飯店的前身是1903年由德國僑民集資建造的鄉村別墅樓——德國花園總會,1917年被法租界公董局以敵產名義沒收,改為霞飛路公共花園。同年6月11日,改名凡爾登花園。1925年,法公董局將花園賣給法國僑民,在南昌路的法國總會重新組建後遷此。
  • 老上海 八大有"靈魂"的飯店
    精緻與奢華已經是人們腦海中對上海不容辯駁的第一印象。現今的上海,依然豪華大氣,依然高貴時尚。歷史的塵煙,都化在一幢幢有記憶的老房子裡。昔日的恩怨情仇已經隨風而逝,成為一道道食色大餐供今天的吃客們茶餘飯後談笑風生,這些飯店都是有著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構成了它們特有的「靈魂」。
  • 花園飯店(上海) 花開二十五載 微笑永遠相伴
    ■ 酒店  花園飯店(上海)由世界知名的大倉(OKURA)飯店集團管理,酒店位於鬧中取靜的市中心茂名南路,毗鄰繁華的淮海路。花園飯店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說是上海一個頗有傳奇色彩的地方。  如今的花園飯店,由原法國俱樂部巴洛克老式建築與新建的33層主樓珠聯璧合,並擁有近三萬平方米的花園。
  • 和平飯店南樓當年的匯中飯店曾被這個中國人買下
    在當時,中國人能夠購置這樣的巨產實屬罕見,於是有傳言說鄧是與宋子文合買的,也有人說是與孔祥熙合購的,還有人說鄧以官僚資本為後臺,眾說紛紜,名噪一時不管說什麼,委實為安樂系做了個大廣告。匯中飯店大樓位於南京路外灘,新文藝復興式樣,是上海也是中國最早安裝電梯的建築。1906年開工,1908年竣工,高6層。1930年代,匯中飯店向華人開放。
  • 那些張國榮光顧過的上海餐廳
    12年來,愛他的人「一追再追」,腳步從未停歇。張國榮生前曾多次來到上海,也曾不止一次表達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喜愛。其實哥哥也是一位熱愛美食的吃貨,而且偏愛上海菜,特別喜歡紅燒肉,曾在滬上多家本幫餐廳點過這道菜。如今,當年張國榮逛過的上海餐廳,有些早已結業,有些依然人氣爆棚。讓我們一起跟著張國榮的腳步,再次探訪當年哥哥落座過的地方,追憶往昔。
  • 《安家》帶火了上海時髦老洋房,我居然都搶不到參觀票
    最近,因為疫情閉館的許多老洋房都重新向公眾開放,衡復風貌區周末 200 人的預約名額常常被「秒光」。這些融合了東西方建築元素,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洋房,承載著太多的故事。一些老洋房是名人故居,加以修繕後變成可供參觀的小型歷史博物館;也有些變為新的時髦街區,開出餐廳、咖啡館,受到年輕人們的歡迎。電視劇《安家》的熱播也讓更多人對老洋房心生嚮往,最近,上海前段時間因為疫情關閉的一些老洋房已經開始陸續放開預約參觀。
  • 浦江飯店關門,上海還有這些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酒店可以去哦
    上海這座城市,每天都面臨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不管是新鮮事物的湧入,還是舊事物的消失,它的厚重和時尚氣息從未改變。在剛過去的一年,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浦江飯店正式宣布關門。作為上海灘最早使用煤氣,第一批使用電燈、自來水的西式旅館,浦江飯店曾是遠東最著名的外商飯店。
  • 上海錦江飯店創始人董竹君的傳奇一生
    特別間也是當時聞人雅士以及其他各界人士設宴應酬、談話所喜愛的房間。夏衍在他的《懶尋舊夢錄》中就提到當年在錦江飯店吃飯照例只籤字不付錢。有時,他們也在這「特別間」吃飯開會。  董竹君認為,再好的陳設布置若無鮮花點綴,室內氣氛就會陷於沉鬱。因此,錦江是根據各個房間牆壁和家具的顏色來配置與之色彩協調的盆景、花草,室內還擺設著義大利雕塑檯燈等。
  • 2020上海10大花園洋房|這些花園洋房,藏著老上海的奢華
    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地址:寶慶路3號這裡原是上海灘染料大王周宗良的宅邸,號稱「滬上第一花園洋房」,上海市中心少數擁有大面積花園的花園洋房,現在則作為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這裡收錄了民國時期的黑膠片、藏品、文獻等珍貴史料,目前只支持預約參觀。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地址:汾陽路79號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是鄔達克設計的一幢法國後期文藝復興建築樣式的花園住宅,曾經是法租界公董局總董的官邸。
  • 老店煥發新風貌,實現上海老字號飯店年輕化、創新化 ——上海老...
    說到上海的飲食文化,自然就是上海本幫菜。在上海,有一家名為上海老飯店的本幫菜飯店,原名「榮順館」,由上海川沙人張煥英創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地處「海上明園」豫園旅遊區內。以經營上海本地風味菜為特色。有「品味源頭上海菜,駐足百年老飯店」之美譽。飯店外觀為飛簷翹角仿明清風格,緊鄰外灘、南京路步行街及新天地等景點。上海老飯店作為上海菜的發源地,由國家級大師主理,以選料精細、風味醇正著稱。
  • 「中山中路」大上海理髮廳:講時髦,當年泉州人繞不開這兒
    早在清末民初,福州人便以「三刀」(剪刀、菜刀、剃頭刀)行走天下,無論是在閩南的泉廈漳,還是在東南亞甚至歐美國家,都有許多福州人開設裁縫鋪、餐館、理髮店。中山路作為當年泉州最繁華的大街,自然少不了福州人的蹤影,比如中山南路的福人頤餐館、南國建成百貨北側的中國裁縫店等,大上海理髮廳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通政巷口附近的開羅服裝店也由福州人開設。
  • 80後上海姑娘講述「上海往事」:懷舊不是趕時髦[組圖]
    老上海廣告牌  東方網記者陳珠還11月18日報導:虹口區臨潼路110弄原本是一條毫不起眼的弄堂,但隨著「上海往事1937」民俗博物館的公益開放,  店主王小佳是80後,出生於虹口區的一戶石庫門人家,祖上曾是一個大家族,老一輩人中從事文藝工作的較多。「至今還能回想起以前曾祖母穿著旗袍,摸摸我的頭的樣子。」
  • 這一抹上海城市輪廓「永遠的亮色」,藏著激發今天城市發展怎樣的...
    今年67歲的「老底子」上海人吳先生,至今保持每半個月去一次「大光明」的習慣;每年一次大家庭聚餐,還是國際飯店才「有腔調」;最近番禺路60號的孫科別墅修繕後重開,他預約幾次都沒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