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訴訟程序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訴訟程序
-
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申請人資格的認定
【評析】 黃某能否作為申請人申請宣告任某無民事行為能力,問題的關鍵在於對 「利害關係人」的理解。 對於如何認定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中「利害關係人」,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並未作出明確規定。筆者認為,宣告無民事行為能力須利害關係人提出申請。
-
《民法典》解讀24: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司法認定
(《民法通則》第十九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係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民法典》關於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恢復及保護
第二十四條將認定「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是否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最終決定權交給了法院,認定啟動權交給了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恢復啟動權增加了「本人」,均採用「申請+判決」模式。本條的邏輯在於誰來申請啟動認定程序,如何認定,怎麼恢復。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何起訴,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什麼
在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中,如何確定利害關係人?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應當尊重利害關係人的意願,只有利害關係人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才能啟動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程序。未經利害關係人申請,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作出認定。因此,利害關係人提出申請,是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的第一階段。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與恢復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與恢復 2020-12-08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監護|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指定監護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100問 ④|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成年人能申請恢復行為能力嗎?
4.限制或無民事行為能力成年人能申請恢復行為能力嗎?杜某因交通事故成為「植物人」,在其治療期間,為幫助其處理交通事故賠償等事宜,其配偶依法申請法院宣告杜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家人悉心照料下,「奇蹟」出現了,杜某意識慢慢恢復並逐漸康復。
-
模板| 申請書(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用)
模板 | 申請書(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用) 2020-05-10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無行為能力的人員如何辦理公證?
(原標題:無行為能力的人員如何辦理公證?)可是老母親已經身患老年痴呆臥床多年了,是無行為能力的人,那麼王女士該如何才能順利的辦理這份繼承公證呢?王女士來到了銅陵市衡平公證處,在了解情況後,公證員給王女士作出了解答,在辦理正常的繼承公證之前,必須先行解決認定老母親為無行為能力的人並確定其監護人的問題。
-
兒女申請宣告痴呆老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獲支持
近日,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人民法院審理一起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判決被申請人張某無民事行為能力,指定其兒子施某及女兒施某梅共同為張某的監護人。 被申請人張某已80歲高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疾病的困擾,身體和精神狀況不容樂觀,故兒子施某訴至法院,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宣告被申請人張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 - 人民法院報
第二種意見認為,參照1990年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給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監護責任兩個問題的電話答覆》(以下簡稱《答覆》),應列鄧父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第三種意見認為,法院應行使釋明權,由原告申請追加鄧某的監護人(鄧某的父母)為共同被告。若當事人不申請,則由法院依職權追加鄧某的父母為共同被告。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1.監護人侵權責任是替代責任。
-
無民事行為能力成年人的監護人如何確定?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生活中我們提到監護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其實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也需要監護人,那麼,哪些人可以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監護人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了解下。
-
每日一「典」: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年成人的監護人
每日一「典」: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年成人的監護人 2020-12-0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解讀19: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是指自然人部分獨立地或者說一定性質的民事法律上內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法律設定民事行為能力制度主要是為了規定自然人不能完全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應如何參與民事交易,以保護未成年人及辨認能力存在缺陷的成年人。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被劃分為兩類,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與無民事行為能力。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均無效嗎
《民通意見》第六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直接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一般原理,《民通意見》第六條的規定無法得到使用。然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定並不符合立法目的。
-
失去行為能力,民事權益該如何保護
2020109投稿信箱:jlzy63070000@163.com近日,船營法院審結了一起宣告當事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特殊程序案件。為保證關某的民事權益能夠實現,關某的大女兒劉某依法向船營法院提出申請,請求宣告關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同時指定劉某作為被申請人關某的監護人。鑑於案情特殊,為儘快依法妥善辦結此案,切實解決好關某一家的實際困難,辦案法官實地走訪了關某的家人和親戚,了解到關某的配偶年事已高,也需要兒女照料,又充分聽取了關某其他子女的意見。
-
監護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
監護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通則》第十四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民法總則》第二十三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基本沒有變化,只是將「他的」改為「其」,使用詞更加精煉。
-
【公基備考】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總則》根據行為人年齡與智力狀況的不同,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三類: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第十八條規定: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民法典》解讀21:成年人之無民事行為能力
本條旨在規定成年人之無民事行為能力。 一、本條第一款的立法目的及其含義 本條第一款確立了成年人之無民事行為能力制度,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提供絕對保護。同時,也確立了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參與民事法律行為的方法,即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