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啞巴英語」走過來的80、90後家長,一定深刻體會過「會看不會說」、「發音不地道」的難堪。要想讓孩子學好英語,首先要讓他自己對英語產生興趣,有了興趣,之後的一切,只是水到渠成的問題。
1
對於興趣,家長們經常會有一種誤區,即興趣是天生的,後天無法培養,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興趣因理解而產生,又因獲得正反饋而被持續激發。
其實孩子對英語不感興趣,歸納總結起來就兩個原因:一是啟蒙材料選不對;二是聽得不夠多。
投其所好的選擇啟蒙材料
在選擇啟蒙材料這點上,我們可以根據對孩子的了解,以他們的喜好來做選擇參考。
比如,孩子對汽車感興趣,可以看有關汽車主題的分級繪本和動畫片;
對動物感興趣,可以多選擇動物主題的繪本。無論是選擇兒歌童謠、原版動畫片還是繪本、分級讀物,只有孩子感興趣,它們都能派上用場。
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讓孩子對英語感興趣,首先就要陪孩子一起說,把英語融入生活,積極用起來。
在這個階段,不要急於讓孩子去背大量英文單詞,可以將英語帶到生活中。
在生活中「習得」英語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做法。
一旦爸爸媽媽們能夠在生活中大量、反覆地使用簡單的英文,孩子就能很自然而然地把英文和場景對應起來,形成對英語的條件反射。
同時,也可以降低輸入材料的難度,用孩子容易理解的方式給孩子展現。
降低孩子的理解難度,讓輸入的內容變為孩子可理解的輸入,這樣會比較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
2
孩子在度過了英語啟蒙的初級階段,必然是要開始系統地學習英語的。
因此引導孩子繼續保持對英語感興趣,重點在於改變學習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家庭英語啟蒙中,家長的作用更多是陪伴而非教導,家長保持好心態,要有牽著蝸牛散步的覺悟,不驕不躁,日久自然見功。
比如我們可以結合遊戲、動畫等來對孩子進行英語教學,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英語,更容易增加孩子學習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而遊戲闖關的學習方式則充分利用孩子的貪玩之心,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內驅動力。
各位爸爸媽媽日常生活中要多觀察、多引導,發掘孩子的興趣點。當孩子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他們會更加積極,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