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就是大家一起「死磕」,素質教育則是家庭資源的「比拼」

2020-12-25 騰訊網

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真正以人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然而,在民間,社會上並不怎麼認可「素質教育」,甚至連教育者也不太敢宣揚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成了「管得松」的代名詞,社會似乎更認可「應試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上下相背」的情況呢?

近日,清華副教授劉瑜的演講和「時代楷模」張桂梅校長的訪談,也許正能夠說明這個問題。

劉瑜教授的《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演講,迅速火爆朋友圈,在這個演講中,劉瑜教授認為:為人父母,與其逼著孩子成為一個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讓孩子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跟隨自己內心的熱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過上自己想要過上的那種人生。她甚至調侃:「我家孩子以後就開個奶茶店就得了,不行開個煎餅店也行」。

而與之截然相反的是來自張桂梅的認知,張桂梅是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長,她中年喪夫,無兒無女,本來是想到到山區忘卻愛人過世的悲傷,她卻看到了山區貧困孩子一張張渴望知識的純真面龐,愛的本能讓這位女教師在山區紮下了根,成為了1804位高中女孩的母親,她幫助她們走出大山,成人成才,擺脫命運,改變人生。

張桂梅用近乎軍事化的管理,逼著學生成長,每天早上五點叫學生起床跑步,所有人從教室到餐廳,跑步前行,3分鐘到達,吃飯只留10分鐘,對於學習,張桂梅校長說:「拼了,不停地刷題,人家說刷題對孩子不好,但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啊。不這樣,我們的孩子就去不了浙大、廈大、武大和川大」。

一個隨遇而安,一個簡單粗暴,但是網友卻指責劉瑜教授「不接地氣」,而張桂梅校長卻贏得了尊重。

一、應試教育,就是大家一起「死磕」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孩子無法拼爹媽,就要自己拼命讀書,才有出路,他們用近乎瘋狂的方式學習,讓很多精英家庭無法接受,帶著鄙夷的目光,把孩子從小移民到英國、美國,所以才有了那麼多「小留學生」們。

他們批評這些從農村、從小城市考到大學的學生,知識面窄,能力差,見識淺,殊不知這些學生如果不拼命刷題,他們連到大城市生活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的縣城中學,普遍採用「衡水模式」,他們也知道這樣對身體不好,他們也想多休息,但是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生活的苦和學習的苦,總要吃一樣,在看到了父輩的辛苦之後,他們選擇了學習的苦,即便到了大學,有人開始墮落,但是也會給他們提供最低的「保險網」,而如果考不上學,他們的墮落,只能讓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社會上認可「裸分狀元」,其實道理也一樣,因為這是大家「死磕」的結果,沒有家庭的額外投資,沒有加分、保送的捷徑,儘管這些狀元到了大學,可能不如競賽生優秀,但是他們卻更加得到社會的認可。

二、素質教育,則是家庭實力的「比拼」

素質教育,其實對於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好的大學,城裡的孩子越多,出過國、出過省的孩子也越多,多數家庭都屬於「中產階級」,劉強東曾經在中國人民大學設立過貧困生助學金,結果最後無法全部發下去,因為幾乎所有學生,都不需要。

優越的家庭經濟條件,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學習英語,學習琴棋書畫,這些孩子自然多才多藝,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也更勝一籌。

優越的家庭教育條件,可以讓父母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這是學生持續發展的根本。

優越的家庭條件,註定了孩子大概率能上當地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先進的教育,接觸最優秀的老師,優秀的教育資源和家庭資源,實現完美結合。

優越的家庭條件,可以把孩子周末和假期送進輔導班,甚至進行一對一輔導,而不用擔心孩子在家玩遊戲,刷視頻。

家庭實現了財務自由,父母有時間,有能力陪伴孩子,這樣家庭的孩子,多數都是非常優秀的,家庭的條件,讓這些孩子不需要昏天黑地的刷題,他們能夠更容易地考上大學,雖然他們也非常努力,但是往往都是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的,而這一切,更應該感謝他們的「投胎」。

三、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二者本沒有對錯之分

其實,無論是劉瑜教授還是張桂梅校長,她們對教育的認識,沒有絕對對錯之分,因為他們本屬於不同的階層,接觸的人和事是不一樣的,對於教育的理解也就不一樣。

劉瑜教授夫妻都是清華教授,這就註定了她的孩子肯定不會是普通人,開奶茶店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開奶茶店,她也可以繼承一套甚至幾套房產,有著很廣的人脈資源,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敬佩劉瑜教授的這種「隨遇而安」的,因為她這個層次的人,註定不會和一般老百姓比拼,如果和她家庭都差不多的親戚朋友同事的孩子都「出人頭地」了,她卻願意接受一個健康的普通孩子,這也是一種境界。

當然,我們更不能指責張桂梅校長的簡單粗暴,因為這是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如果有更好的資源,她們本不應該這麼辛苦。

四、對素質教育的「誤解」的幾種誤解

國家提倡素質教育,是從全局和長遠出發,老百姓認可應試教育,是從個人和眼前利益出發,這本身就是不同的層次。

孩子適合什麼樣的教育,就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有城裡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吃苦,把孩子送到了縣城中學,結果沒過幾天,孩子就哭著喊著要回去,水土不服,成績下滑嚴重,最後又託關係把孩子轉回城裡,這樣的例子並不少,北京的孩子去衡水借讀的,也有很多撐不過一個月的。

現在很多人對素質教育,存在著一些誤解,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完全對立起來,其實這是不對的,比如下面這幾種觀點:

1、素質教育就是不要升學率!升學率是學校生存的根本,無論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尤其是高中階段,沒有好的升學率就沒有好的生源,學校就會陷入惡性循環。所以,哪個學校都在抓努力抓教學,只是孩子的起點不一樣,學校的教育理念就不一樣,實行素質教育的學校,學校生源條件比較好,可以更加按照教育規律來辦學。

2、素質教育就是發展音體美,就是周末假期不學習!學校搞活動,家長不願意,認為這是耽誤孩子學習,周末休息,家長不願意,認為這是放鬆對孩子的要求,其實,這都是不對的。違反教育規律,即便開展音體美課程,也會把它變成應試教育。周末本身就不能叫休息,而應該叫自主學習時間,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陣痛期」,過了這個陣痛期,持之以恆的培養,孩子周末、假期就能夠自己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安排,這是孩子學習能力提升的表現,對孩子終身發展非常有利。而那些周末就補課,假期就補課的孩子,往往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到了大學,就容易墮落,即便考上985大學,也有人自嘲成為了「985廢物」。

現在的高考,越來越靈活,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選拔人才的需求,也是對教學的引導,985大學中,農村孩子減少,其實和高考的變革有很大關係,很多學校的應試教育能夠讓孩子考入大學,卻很難考出非常高的成績。所以,不要排斥素質教育,不要把素質教育和應試對立起來,然後把它們結合起來,才是關鍵。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思考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比拼,你家孩子連別人腳後跟都摸不到
    父輩的努力也許就是|:你努力的終點連別人的起點都不如。不過不要過於悲觀,這個社會的好處就是:雖然教育兩級分化嚴重,有錢人越來越掌控教育優質資源,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沒錢的家庭只能忍受有限的師資力量,孩子課餘時間有忙不完的活要幹。但接受教育的機會並沒有減少,上升通道雖然變窄,但依然存在!
  • 素質教育就是更全面的應試教育
    由於有家長指認,一中校長強推「素質教育」是考分下降的「罪魁禍首」,於是大家又在討論「素質教育的潰敗」。感覺教育就是一場拳擊比賽,紅方的短褲上印著「應試」,藍方的短褲上印著「素質」,鑼聲一響雙方就呼啦啦揮拳,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分數高就沒素質,有素質就分數低。怎麼可能。天底下哪有這樣的事情。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圖片來自網絡"應試教育" 本質上是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和不均衡導致的。"應試教育"是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 安排教學內容, 以考試分數選拔升學為目的。由於大學招生人數少,上大學的機會少,所以就有了高考;由於中學小學的差別大,教學資源不均衡,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升學考試。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
  • 教授:素質教育拼的是財力,應試教育是對窮人最有利的方式
    談到教育,現在很多的家長都非常頭疼。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經常是人們所談論的話題之一,大家認為現在的應試教育是迫害很多人未來的一種教育,我們應該實行的素質教育。因為現在的輔導班成為了壓到家長的重要稻草之一,每天家長在下班之後還得送孩子到輔導班進行輔導,輔導班的價格又不便宜,成為了家庭的重要支出之一,所以家長對現在的輔導班怨聲載道。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儲殷教授談到素質教育比拼的是財力,應試教育是對窮人最有利的地方。
  • 素質教育不如應試教育?素質教育該如何搞?
    可惜家長有點急功近利,拿北清率來衡量素質教育。南京各校公布了高考戰報後,家長們把各校的成績放在一起比較,發現二流學校二十九400分以上達68人,比南京一中多出兩倍多,兩所學校的高分的差距竟如此大。於是追求清華北大名校的家長們就責難南京一中搞素質教育。
  • 應試教育該摒棄,素質教育才是社會正統
    所以,素質教育的結果,是不能用考試來衡量的,衡量它的結果與價值,是一個人一生中所面對的事物,包括人,所反映出來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態度和行為問題。舉個一個簡單的例子可知一二,同學A從始至終接受的是應試教育,所有求學生涯都是圍繞著考試進行,在考試方面也取得了成效,領先了許多人脫穎而出成為大家眼中的「人才」。
  • 「應試教育」該摒棄,「素質教育」才是社會需要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就是在求學過程中,學習的一切行為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考試。考試分兩種性質的,一種的通過考分的考試,另一種是勝者為王的考試。通過考分的考試,比如畢業考試,學業水平考試等等,往往只要考及格了,就算通過了。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長處,就是天賦,每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按正常道理來說,除了少數每個學生必學的課程外,每個學生應該往自己天賦,興趣愛好方面去學習,去發展,但在中國這種被標準化的「應試教育」中是無法實現的。大家都清楚這麼一個道理,就是用統一的標準在生產線上生產出來的器件絕對是好器件,但用統一的標準去塑造人才註定是一個國家教育的失敗。
  • 應試教育扼殺童年,素質教育就能解放孩子了?
    有多少人考慮過廢除應試教育後,這個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嗎?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素質教育呢?作為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長,我覺得,保留應試教育,是對中國廣大的普通家庭負責,素質教育也不見得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快樂」。
  • 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南京——你真的想好了嗎?
    今天,只給大家列舉幾個事實: 1,相較於其他地市,南京的學生上課時間短,作業少,課外補習多,考試能力自然而然就略顯不足。這裡可能會有人問:你有數據嗎?確實沒有,就憑感知和了解。 2,南京和其他地市一樣共用高校招生資源池。說的簡單點就是:大家一起搶各高校招生名額。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成績不好是素質教育的鍋?論對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取捨
    當時我就在想,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大城市裡的孩子可能會多奮鬥一小段距離,然後被殘酷的現實潑個滿身冷水,回歸到平凡的生活當中,做一個兢兢業業,熱愛工作崗位的普通人。最近南京一中以搞素質教育為理由,為高考成績不理想認錯,讓我又想起了當年的那個場景,並行了深入的思考。
  • 終於不再糾結「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了,這根本就是兩回事兒…
    「素質教育」是就教育目的而言,它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目的。「應試」則是就教育過程而言,是成就評估、資源競爭、資格認證的一種測量手段。中國的教育問題,從來不僅僅是學校的問題,也不是考不考試的問題。這篇文稿,雖然出自著名學者之筆,但讀來淺顯易懂,又異常深刻。
  • ​成績不好是素質教育的鍋?論對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取捨
    當時我就在想,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大城市裡的孩子可能會多奮鬥一小段距離,然後被殘酷的現實潑個滿身冷水,回歸到平凡的生活當中,做一個兢兢業業,熱愛工作崗位的普通人。首先我認為高考成績不理想,不應該讓素質教育來背鍋。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雖然是教育的兩個方面,但並不是兩個完全對立的教育方式。單純的應試教育不可取。
  • 走出「做題家」陷阱: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該怎樣銜接?
    在留學或就業等挑戰面前,因眼界不夠開闊、人際關係能力偏弱、社會競爭力不強而遭遇很多障礙,也就是他們從入學到畢業,最擅長的就是做題。 雖然幾件事本身貌似離得比較遠,但回到現象背後會發現,其實我們所有人關注的都是,現在的學校教育究竟在輸出什麼樣的學生,也就是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素質教育這一「正確」的教育方式,卻終究繞不開 「分數」和「應試」的緊箍咒?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美國教育本質也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制度。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關係嗎
    ,儘管當時中國教育實行的就是專家們口中所說的應試教育。按此定義,我們那一代接受應試教育過來的學生,這些能力大部分都有。隨著一些教育專家們對應試教育的聲討聲越來越多,教育部門開始了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哪個學校哪個家長不執行素質教育的,變成了社會的反面教材。而與素質教育配套出現的就是對學生的綜合測評。
  • 中國式現代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博弈
    現代教育觀,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應試教育有弊端,所以提出了素質教育。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到99年正式提出素質教育的內涵,開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更是將素質教育作為主題,作為戰略部署。2020年了,素質教育進展的怎樣了?素質教育,一個目的兩個重點四大要義。以提高全面素質為目的,也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美國教育現狀:底層應試教育、中產素質教育、頂層精英教育
    訣竅很簡單:就是跟中國一樣,做應試教育。你可別覺得美國的學校都是什麼素質教育,不是,對底層來說,應試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為至少可以讓他夠上一個飯碗。 可這種KIPP的學校的核心就是考上大學。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到底在爭什麼?
    衡水中學辦分校風波引發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還未停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的《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又成為網紅文章,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再添一把火。  在批評應試教育是政治正確的當下,一個教育局長卻大談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雖然他的觀點馬上就引發了批判,但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他說了實話,支持這位真性情的教育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