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五:知彼解己(含義及實踐指南)

2020-12-12 斜槓否

這幾天,我將用七篇文章給你介紹被無數職場精英、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奉為圭臬的經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每個習慣我會通過核心思想、成功實踐案例和應用指南三個角度來展開。

vv

今天講解第五個習慣。

人際溝通中有兩個法則:

黃金法則:你想人家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白金法則:別人希望你怎樣對待他們,你就怎樣對待他們。——麥可·奧康納黃金法則說的是以己度人,但是這還不夠,往往會帶來很多矛盾,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經歷和想法,以己度人往往很難真正得到對方的認同和理解。

白金法則說的是知彼解己,我們要了解對方,給對方真正想要的東西,對方也就會給我們想要的。這也是知彼解己的內涵。

習慣五、知彼解己,英文:Seekfirsttounderstand,thentobeunderstood。

知彼解己這個習慣說的就是一定要充分的先了解別人,才能讓別人了解自己。而讓別人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溝通,溝通裡面最重要的不是說,而是聽。

但是很遺憾的是大部分人在聆聽時並不是想理解對方,而是為了做出回應,這種人要麼說話,要麼準備說話,不斷地用自己的模式過濾一切,用自己的經歷理解別人的生活。這不是有效的傾聽。

知彼解己的核心思想:

1、聆聽的五個層次:

充耳不聞:壓根就不聽別人說話,眼睛望著別處。裝模作樣:簡單機械的重複「是的!恩!沒錯!」選擇接受:只聽一部分,選擇性的聽我們想聽的部分,聽我們能聽懂的部分。聚精會神:努力聽到每一個字。移情聆聽:真正的聽懂對方的弦外之音,給到對方希望我們的反應。2、移情不是同情。

同情是一種認同和判斷形勢,更適合用來表達感情和做出回應,卻容易養成對方的依賴性。 移情聆聽的本質不是要你贊同對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對方。 移情傾聽不只是理解個別詞句而已。據專家估計,人際溝通僅有10%通過語言來進行,30%取決於語調與聲音,其餘60%則得靠肢體語言。 因此,在移情聆聽的過程中,不僅要耳到,還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傾聽是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

3、聆聽時要避免的四種自傳式回應。

價值判斷:對別人的意見只有接受或不接受。(令人不能暢所欲言)追根究底:依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別人的隱私。(令人無法開誠布公)好為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沒有誰喜歡老是被教育)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知彼解己的成功實踐:

案例1、我不要你覺得,而要我覺得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出自2019年暑期熱播的綜藝節目《中餐廳》第三季的嘉賓黃曉明之口。在節目中,作為「店長」的黃曉明以自我為中心,在有關餐廳菜式、採購等事情上,常常不顧及其他人的意見,將盲目自信及獨斷專行表現得淋漓盡致。黃曉明在節目中的「經典」臺詞「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個事情不需要討論」「聽我的,我說了算」「你別幹了」等等,迅即在網上流傳開來。

職場上,你的老闆的感覺最重要

網上有很多人分析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句話的流行,反映了人們對霸道、蠻橫人格的嘲笑和反感。甚至《北京青年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乾隆皇帝:畫畫,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文中寫道: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有一套複雜的審美追求並且有自己的藝術理論。一方面,他作為統一王朝的皇帝,是整個朝廷政治的最高點,因此,他追求對自己統治成就的藝術化表達;另一方面,可能被大家日常追捧慣了,他也覺得自己是一個出色的文人,希望藉由和宮廷畫師的書畫交流實現自己的藝術追求。在如此霸道又自戀的皇帝面前,不管是宮廷畫師,還是文臣才子,都只好乖乖地選擇做個好員工,乾隆朝宮廷繪畫的風格,也由此而成。

相反,我覺得黃曉明作為店長,我覺得他的說法完全沒有問題。在職場當中,我們無論是匯報工作、還是溝通交流,一定要想清楚老闆想要什麼、客戶想要什麼,然後提供給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這才是職業的職場人應該做的。——當然,老闆是否能夠虛心納諫、是否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那是另外一回事。

案例2、郭德綱論遠離勸人大肚的人

「別拿自己的想像去評價別人的經歷,都不容易!」,這句話郭德綱不止一次在不同場合都提到過,在這句話之前還有一句是:你不知道我經歷了什麼,就來勸我大度,你要離這樣的人遠一點,因為遭雷劈的時候容易連累到你。

郭德綱的意思是將心比心只是一種空中樓閣,沒有親自經歷過的人根本理解不了當事人的心碎歷程。不知道別人的經歷,就不要勸人大度,就像好多電視電影裡的情節,父母被人殺了,一個所謂德高望重的人勸你冤冤相報何時了一樣,那麼的無恥。敢情殺的不是你父母?

還有很多情感節目,老婆出軌生孩子被拋棄,最後回來找老公,臺上的嘉賓竟然說老公沒有愛心,無情,應該要原諒回心轉意的老婆。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景,真恨不得上去抽嘉賓幾個耳光!

當初德雲社剛有起色,他最為看重的徒弟何沄偉和他撕破臉皮,兒徒弟曹雲金更是直接大鬧壽宴。可以這樣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兩個最出名的徒弟走了,不但他努力白費,德雲社還能不能走得下去,在當時來說,真的是個未知數。第二,他付出的這麼多心血換來的卻是「恩將仇報」,有苦無法說。這種痛楚,估計也只有郭德綱自己才能感受。

遭不遭雷劈不知道,但是郭德綱的痛,郭德綱的處境,當時的狀態我們不可能有切身體會。這個時候勸郭德綱要大度,確實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就像年薪千萬的和月薪二千的談奉獻精神一樣。覺得好笑!

要設身處地了解對方,才能提供有用的意

知彼解己的行動指引:

a、先診斷,後開方。首先理解別人是在生活領域廣泛適用的正確原則,在人際關係領域作用是最大的。

b、避免四種自傳式回應:

價值判斷(對旁人意見只有接受和不接受);追根究底(依照自己對價值觀探查別人的隱私);好為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c、有效溝通,適時扮演知音,理解和感知對方,學會求同存異,這個也是贏得雙贏的第一步。特別是人們的思路不同,首先要知彼解己。

d、表達講究技巧:表達順序一定是品德、感情、理性的順序來開展。

嗨~ 我是職場逆襲者,二十年的職場老司機為你奉上【職場進階經驗技巧、偶像大牛成長分析、高效思維工作方法】。

關注我,逆襲你的職場↖(^ω^)↗

相關焦點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一:主動積極(含義及實踐指南)
    從今天開始,我將用七篇文章給你介紹被無數職場精英、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奉為圭臬的經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每個習慣我會通過核心思想、成功實踐案例和應用指南三個角度來展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今天講解第一個習慣。
  • 純乾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思維導圖版)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ichards Covey)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在書中,柯維博士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提煉為:1、積極主動:be proactive2、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3、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4、雙贏思維:think win/win;5、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四:雙贏思維(含義及實踐指南)
    這幾天,我將用七篇文章給你介紹被無數職場精英、政府官員、大學教授奉為圭臬的經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每個習慣我會通過核心思想、成功實踐案例和應用指南三個角度來展開。七個習慣邏輯圖今天講解第四個習慣。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教你如何打造高效人生第一天
    這些大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好的習慣,接來的十天我們將共同學習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讓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史蒂芬柯維被《時代周刊》評為「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在要事上,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習慣四「雙贏思維」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和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習慣五「知彼解己」當我們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誠心去了解、聆聽他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關係
  • 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各成長階段的習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積極主動:個人意願的原則2、以始為終:自我領導的原則>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6、統合綜效:創造合作的原則7、不斷更新:自我提升和完善習慣的力量是慣性式的,它會融入血液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經典必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被福布斯評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 悅讀| 實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思維導圖
    今天的乾貨將帶來七個習慣的詳細解讀,並配合思維導圖,經典不容錯過,希望大家牢記在心,成就自己的職場高效習慣!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於人類確實能有能力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亨利·戴維·梭羅1、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主觀能動性)。
  • 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出發淺談工程造價
    最近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雖沒有網絡上推薦說的一樣驚豔,但是其中的一些觀點還是讓我受益匪淺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相對於時間管理,它更傾向於教給我們為人處世的方法與道理。七個習慣,簡單總結一下七個習慣:1.積極主動,2.以終為始,3.要事第一,4.雙贏思維,5.知己解彼,6.綜合綜效,7.不斷更新。先說說積極主動,這個習慣與《刻意練習》一書中的觀點類似,核心觀點就是積極主動去學習做任何一件處在你能力邊緣的事,包括工作,人際關係,自我提升等幾個方面,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影響力。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丨一本被書名耽誤的必讀好書!
    最近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摘錄筆記若干。如果因為此書成功學的書名而錯過他就太遺憾了!這本書的起因與根源其實就是一句話:刺激與回應之間存在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利用這段距離。7個習慣很精彩實用,此為術。但在我看來,作者最後的內心獨白與故事更發人深省,也藏在最後為我們呈現,此為道。
  •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100頁PPT經典收藏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一面世就被各大商學院和企業所引用作為管理培訓的經典教科書。 作者史蒂芬·柯維在書中提出的一個非常全面的方法論,可以解決個人在職場和生活上的各種問題,本書更是被稱為個人成長與管理的經典。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你有幾個?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你有幾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給出的答案是,當然不是!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專家和領導力大師,曾被《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他在這本書裡,想要傳達的精髓就是:想要獲得真正的成功,就一定要平衡好產出和產能,這就是所謂的高效能。而維持產能的關鍵就是自我提升。
  • 第三次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一、緣起我的發心:將自己的學習感悟分享給有緣人,讓大家更快判斷《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由內而外地進行自我提升,受用終生
    成功的人生除了天賦和努力,也少不了優秀習慣的助力。習慣決定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著做事風格。說到底,每一個人都是多個習慣的集合體,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習慣決定了人們一生的軌跡。在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史蒂芬·柯維總結了高效能人士必備的7個習慣。這7個習慣不僅有助於讀者向成為高效能人士更進一步,更是人生修煉的7大信條。
  • 畫9張視覺筆記,深度解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上周我盡然完成了被我打入冷宮2年之久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曾經我幾拿幾放,可這次我盡然迫不及待的讀完 ,並擁有了自己的心得,忍不住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讀書筆記。先來看下我讀完目錄、序、內容簡介後我的感悟,也是我對這本書的最初的印象《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內容》本書七個習慣就是提高效能的習慣,七個習慣符合成長規律,提供了開發個人和人際效能的漸進、連續和高度整合的方法,是一個由內而外依次實現的過程。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VS低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福布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大管理類書籍之一」。
  • 高效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小習慣
    我無意識地瀏覽著,《高效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學習習慣》這本書突然出現在我的眼前。這正是我需要學習的東西,所以迅速地下單購買了。買回來後我花了一天時間來看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在日本以教授各種考試秘訣而著名的和田秀樹,他所倡導的學習習慣幫助了很多人實現了高效學習的願望。本文我總結了書中高效學習的七個習慣,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 博謙書苑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需要藉助知識的工具和落地實踐,來診斷我們工作生活中的一個個看似不經意又習以為常的習慣,背後運行的是怎樣的健身是強健身體的有效手段,讀書是升級思維的重要方式。所以,人一定要讀書。那麼,讀什麼書?怎麼讀書?學了如何習?如何結合自身落地實踐?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你值得擁有!
    事情的重要性是大於時間性的,所以緊急與不緊急是時間管理的事,高效能的人會用少量時間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雙贏思維人人都能理解,但要把它培養成一種習慣,就需要正直、誠信、成熟、知足的品格和遠見灼識。有些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成人達己者則把生活看成是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鬥場。
  • 『讀書心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但我們生活中大量的人就是從刺激到反應,孩子不聽話,你就可以大吼大叫;有車別了你一下,你就可以連追三條馬路超過他;有個老師人品不好,你就可以不好好學這門課,這就是放棄了自由選擇的權利。作者認為你必須有所選擇,而有選擇這件事需要有四件東西支撐:自我意識、想像力、良知和獨立意志。由此發展出在任何環境中都應具備的,也是最基本的習慣——「積極主動」。
  • 《高效人士七個習慣》哈佛研究:這7個習慣是撬動巨額財富的槓桿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是哈佛管理學碩士,也是頂尖諮詢公司柯維創始人。經數年研究,發現成功人士身上都有7個共同習慣,這個發現與富蘭克林的觀點不謀而合。於是,史蒂芬·柯維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工作經驗,把幾百位知名成功人士身上共同7個習慣,總結成為一本書,這本書就是《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如果說富蘭克林先生的13個習慣難了點,那我們先建立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財富能力的7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