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文人書法扇面贈酬的社交隱喻

2020-12-15 澎湃新聞
【編者按】

《燕閒清賞:晚明士人生活與書法生態》一書以晚明士人生活為考察基點,立足書法藝術的本體範疇,從社會學、思想史和藝術史諸角度,對書法在晚明士人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呈現以及由此所引發的觀念變革,進行延伸性的解讀與闡釋。本文摘編自該書,著眼於當時文人之間書法扇面贈酬及其文化隱喻,由澎湃新聞經中華書局授權發布。

文人用扇的激增,在推動摺扇風行的同時,也推動了制扇業的興盛。明代制扇工藝的精緻,是中國扇面藝術發展的高峰。扇子在拓展藝術空間的同時,也延伸了社會交際的意涵。謝肇淛云:

昔人書字多用箋素,書於扇者蓋少,故右將軍書六角扇,老嫗為之不懌。即宋、元人書畫,見便面者,不一二也。今則以扇乞書者,多於紙矣。然元以前,多用團扇,絹素為之,未有折者。元初東南夷使者持聚頭扇,人共笑之。國朝始用摺扇,出入懷袖殊便。

如謝氏所云「宋、元人書畫,見便面者,不一二也」,誠然,宋元摺扇,至今已難覓其蹤。索書者用扇面多於絹紙,乃因扇子「出入懷袖殊便」,這從十七世紀的《利瑪竇與徐光啟像》中就可見得:這是一幅具有西式風格的畫作,從人物服飾判斷,時令應非暑天,然二人卻各執一把摺扇,當非用以搧風。

利瑪竇到南京後,除其至密徐光啟外,還與當時中國的文化名流多所交往,李贄便是其中之一。萬曆二十六年(1598)的春天,李贄曾拜訪過利瑪竇,並書詩扇相贈。

春日贈扇,可知扇子非為引風取涼,而是社交手惠,持扇者藉此也為展示自己的優雅風度。扇子被文人賦予了雅意,成為讀書人身份的標榜。因此,文人們喜歡將詩文書寫在扇子上,隨信札或其他物品(如詩文集、書畫、碑帖等)附贈同好,既作為自己書法或詩文的門面展示,又作為禮物以便請益於人。隨觀明人文集,有關於此者屢見不鮮。

如前文所論安徽汪氏一樣,徽商是書畫鑑藏最為熱心的群體,晚明江南藝術市場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乃因有徽商作了有力的經濟支撐。徽商對於藝術市場的參與,不僅在於藉此附雅博譽,藏富射利,同時也鼓動自己的藝術創作,進而推動地域文化的興盛。如在高利貸商人方用彬的藝術交往中,扇面書畫的酬贈答謝便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從陳智超先生所撰《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代徽州方氏親友手札七百通考釋》一書所收信札來看,以方用彬為核心的藝術圈中,扇面贈酬的記錄隨處可見,經筆者初檢,相關者竟有近百通,除了索畫題寫的扇面,其他的很多是作為禮物,隨信附送。這個數字還只是信札中體現的記錄,不難想像,未記入信中的扇面,恐不會少。就僅這近百通而言,比例如此之大,實已可見當時扇面應酬之盛狀。

扇面不僅作為文人之間的社交禮贈,就連煙花之地,也頗受寵(如在孔尚任的《桃花扇》中,一個重要情節便是侯方域題詩扇贈名妓李香君)。文人們留連風月,與青樓女子之間常以扇作為酬答。由明入清的餘懷就是此中常客,他曾結識一位叫李宛君的妓女,此女命運多舛,晚年潦倒,餘懷深為同情,想如唐代杜牧之於張好好,便將杜牧《張好好詩》末段「書於素扇以貽之,大娘捧扇而泣,或據床以哦,哀動鄰壁」。清初朱彝尊藏有晚明名妓趙麗華的書畫扇,其「楷法極佳」。其他如馬湘蘭與王穉登、柳如是與錢謙益等之類故事,亦不乏類似的贈答。

書法扇面不僅可以薦納客僚、留情紅顏,甚至可以博得宮廷的青睞,藉以顯名。如李維楨記載邢侗書扇之事云:

(邢侗)深得右軍神體,極為海內所珍。內豎以字扇進覽,上欣賞,命女史學其書。

摺扇形制本不方正,書寫時必須根據所書內容調整形式,因此對書寫者的要求相對較高,書家多有為難,如趙宧光就苦於小字和扇面,自言:

人各有能、有不能。或以小字見委,每為苦之。至於書扇,尤非所長也。

莫廷韓(是龍)在書扇時也有類似體會,在一封給友人曹芝亭的信中說道:

扇惡不能作佳書,如美人行瓦礫中,雖有邯鄲之步,無由見其妍也。

然而,對於多數好納客、喜交遊的文人雅士來說,並沒有太多如趙宧光、莫是龍們那樣面對應酬時的畏懼感,由於「日用尤切」,扇面書法成了他們基本的場面工夫———即使這工夫並非如那些以書法立名者精到。

生活在晚明的孫鑛(1542—1613),對於時人的逐扇風尚,興論之餘,別有所感:

兩漢以前尚篆隸,多用之章疏檄牒;晉以後尚行草,多用之簡札。邇來此兩則率胥人代書,其自書者,軸、卷、冊、扇四種及赫蹄小簡而已。而扇於日用尤切,尤堪賞玩。其敝者,或用為軸、為卷、為冊、為屏。餘感司寇扇卷,因效為一冊,殊橫闊,不便置几案。又書扇時,自有行款法,今改為橫幅,則傾斜失度。又扇自別有一種風度,改作冊亦失本真。且翰墨在扇間,即如花木在庭除、亭館在巖谷,天趣悅人……若謂不宜以供揮暑,則但可置之笥篋中,日取展玩,與卷冊同用,而不失扇書本趣,似更簡便耳。

孫鑛在此不僅強調了扇面書法的書寫規範,還批評了當時人們扇面裝幀方式的失真,他也點明了扇面書法的核心用意:風度的標榜、優閒的展玩。

在此意義的觀照下,晚明書扇的內容就有了別樣的社交隱喻。如王穉登曾書金箋詩扇,末署「送申駕部還朝。王穉登春宇先生」。「申駕部」指申用懋(1560—1638),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因曾任兵部職方郎中,故稱「駕部」。其父申時行(1535—1614)為嘉靖四十一年(1562)蘇州狀元,官至內閣首輔。申、王二家同裡,「交相推重,軒車賓從,兩家巷陌不相下」。晚明山人風尚盛行,而「聲華烜赫,穉登為最。申時行以元老裡居,特相推重」,可見二家關係之親密。受贈者「春宇先生」,疑為張廷榜(1545—1609)。有趣的是,扇面所書內容乃是送申用懋還朝的詩,用意頗可玩味。

與王穉登所為異曲同工的,是其友人張鳳翼(1527—1613)贈給一位叫敬虞的人詩扇。扇上共書五律二首,詩本俗套,意境難稱佳制,然題款卻頗有意思:

右二詩,其一寄王元美,其二王答也。

敬虞兄命書便面。張鳳翼。

原來此扇所書二詩,是張鳳翼與王世貞(元美)的唱答詩。世貞為「後七子」之首,乃當代文壇泰鬥,亦是朝廷重臣,作為一介布衣的張鳳翼能與之結交,當有幸焉。

摺扇小巧,收放自如,藏諸懷袖,便於隨時展玩和示意。文人們在席間常分題步韻,作詩填詞,畢後書之於扇,互贈同誼。又或為所攜扇面有限,或為集藏之利,或為單人書寫不能滿紙,便多人合書一扇,表達互相之間的交誼和志趣。這種合書扇,明人多有此例。如周鼎(1404—1487)、陳寬二人曾合書有一金箋行書扇面,從題款內容上看,似乎為合書扇增添了新的隱意。周鼎題款云:

右雪屋一律為徐山人作。維時誦而忘之,更以佳扇託陳梅雪錄之,以長在口手,梅雪又讓之,老醜使自錄也。疑舫居士。

陳寬題款云:

餘賦楚江秋曉詩一律,維時求書,遂書於扇。醒庵。

明代中後期的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人也不乏有合書之扇,實隱有某種世俗之意味,同時也多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文化意義。

再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王穉登、張鳳翼和周天球三人合書扇,扇面上所書三人之詩,王氏款署「元日送顧益卿之薊州,王穉登書呈聞庵先生求正」,張氏款署「右送戚少保作,呈聞庵兄丈」,周氏款署「右贈戚大帥一首,周天球書似聞庵兄世誼求正」(聞庵,未詳待考)。王穉登詩贈的顧益卿,名養謙(1537—1604),時議顧氏必能辦倭,起為兵部侍郎;張、周二人詩贈的「戚大帥」「戚少保」,即是抗倭名將戚繼光(1528—1588)。戚、顧二人皆為當朝名臣,一般文人能與之詩酒酬唱,既顯自己交遊之不凡,更可標榜自己非等閒之輩。

更為典型的是張鳳翼、張獻翼、周天球和王穉登四人的合書扇,每人各錄其詩,共書一扇,同贈「笠湖」(未詳待考)。有趣的是,四人所書之詩,都不是為笠湖所寫。四人皆籍蘇州,向有山人習氣,又常相交遊,同學吳門。名雖不重,而人脈甚廣,標舉文才,皆為雅好。故清初張潮(1650—?)云:

觀手中便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足以識其人之交遊。

文人之間,大率如此。而一扇之握,已足見品位與身份。張潮生活的時代去晚明不遠,由此可以想像扇面在文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窺知晚明扇面應酬烈甚於前的原因:商品的流通自然帶動整個社會的流動,進而推動了人際交往的頻繁,應酬日漸增多,同時也愈加考究。明代中前期以來就已開始為眾人所使用的摺扇,也容易成為這種社交文化的中介角色。摺扇易攜,便於取涼。染翰其上,不僅可資欣賞,尤可用於社會交際。在這扇面上,贈、受雙方都能通過這一握之物,在贈與與受謝、書寫與閱觀之間,互相品察著對方的心態。其中的委婉和含蓄,實為難以直言的文化隱喻。

《燕閒清賞:晚明士人生活與書法生態》,吳鵬著,中華書局2020年3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展訊 | 清風墨韻,看江南雅士的扇面書法
    展覽時間2017年 8月15日—9月15日展覽地點蘇州市閶門內下塘街250號翁曾源(狀元)  小行楷8月15日,由蘇州市書法家協會主辦,蘇州市文藝之家、吳門書道館聯合主辦的「清風墨韻——陶然館藏書法扇面展
  • 【理論天地】晚明書法中的「現代性」
    晚明書法中的「現代性」
  • 扇面書法創作 摺扇的創作形式
    【提示】新朋友可點擊上方藍色字體「書法屋」關注我們  扇面書法創作中,團扇書法創作是最自由、最豐富多彩的
  • 摺扇扇面書法創作及形式舉例
    二、摺扇用於扇涼和把玩,多呈140度角的園環形狀。三、其扇雖小,為達扇涼受力,有扇骨10多支到40多支裱於扇紙夾層中。四、扇的大邊骨、常有雕刻、畫圖裝飾,使扇色彩豐富,增加美感。 扇面書法創作,是由上述幾個特點左右的。
  • 晚明藝術品交易中的典故
    典故的使用既豐富了語言表達內涵,也體現出晚明文人的諸多心理狀態。那麼,「贗鼎」「買王得羊」是什麼意思?又指哪些雅化的藝術品交易行為?晚明時期,「贗鼎」泛指一切藝術贗品,不論是古器物還是書畫捲軸。萬曆至崇禎年間李日華(1565—1635)的《味水軒日記》有記錄:「十二月四日······近來市賈所售墨跡,多從法帖中雙鉤,而鑑家所刻法帖,又多從摹本上石,展轉玄幻,幾於罔兩問影。不謂太僕爾時已盛行贗鼎也。」這裡就把質量較差的書法法帖稱為「贗鼎」。
  • 晚明文人馮夢禎的西溪草堂
    西溪草堂,是晚明文人馮夢禎的故居,相傳他愛西溪的「冷、野、淡、雅」,符合他厭倦宦海生涯的那種「如吞釣之魚,乍沉乍浮」的困境之感。這門戶之外,有兩隻忠誠的石獸蹲守,他比較喜歡自然天趣的園林構造,這門、這石頭牆都是比較簡樸的。
  • 邢侗:與晚明書壇風尚相悖的復古主義者
    ▲邢侗畫像 邢侗是一位全能型的藝術家,擅長詩文、繪畫和書法,其中以書法為最。今日,便來欣賞「晚明四大家」之一邢侗的書法藝術。 於掛壁書,又多臨王大令。其他則兼虞、褚、顛米、禿素。無論大而擘窠,小而蠅頭,博而行草篆隸,各臻其妙,尤以行草見長,晚年則鍾情於章草。他自己說:「與右軍書坐臥幾三十年,始克入化。」 邢侗攻書之旨,在於匡時。
  • 朱非——扇面書畫之美
    在古代,扇子有時被看作是官職的象徵,大概是因為古代官員多為文人出身,而文人又常隨身攜帶一把扇子,在各種場合中常持扇揖讓。三國時諸葛亮手執羽扇運籌帷幄,其神態悠閒自若,後來人們又把羽扇看作是智慧的象徵。扇子之「扇」與「善」諧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所以古人常將扇子掛於室內。
  • 董小宛與扇面詩
    □茹喜斌    想寫寫董小宛,是緣於對扇面詩的喜愛。    在我看來,每個時代的文人都有獨特的愛好。李白佩劍,陶淵明採菊,不僅是性情使然,大抵還緣於品德志向。而宋元明清文人則多喜扇子,並視為心韻神發之外現,其文事可成皇皇巨著。元代鄭元祐《趙千裡扇面寫山次韻》詩云:「宋諸王孫妙盤礴,萬裡江山歸一握。
  • 篆刻對書法的影響有多大?看過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篆刻如同書法,是一種基於書寫之上的藝術。由於絕大多數的印意是文字印,只有少數是圖像印,因此,晚明興起的文人篆刻,刺激了人們對古代字體和異體字的興趣,對當時的書法產生了頗大的影響。作為一種古代字體的篆書,自漢代以後就很少用於日常書寫。
  • 中國古代扇面與扇子歷史
    中國古代扇面與扇子的歷史非常悠久,讀紫色百合香的文章與您一一解讀。一、中國扇文化中國扇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素有「制扇王國」的雅稱,以江蘇檀香扇、廣東火畫扇、四川竹絲扇、浙江綾絹扇最為馳名,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扇。
  • 讀過金庸的武俠小說,但你看過金庸畫的扇面嗎?
    扇子是古為今用的造禮,於方寸之間盡顯古今文人雅士的閒情雅趣。近日,在上海中心的寶庫匯,160餘把工藝考究的檀香扇、團扇珍品為品鑑的人們帶來了一場夏日的美好體驗。    在眾多制扇材料中,質地細膩、光潔的黑檀是不可多得的選材之一。
  • 晚明畫壇「一代宗匠」,程嘉燧山水畫「簡淡」風格的形成
    導語:晚明畫壇「一代宗匠」,程嘉燧山水畫「簡淡」風格的形成作為晚明較有名氣的文人畫家程嘉燧,他不僅善詩歌、繪畫,而且在書法、音樂方面的才藝也較為突出,在晚明畫壇他被尊為「一代宗匠」。程嘉燧一生以山水畫名重於時,他主要承襲了元代文人畫的傳統,師承黃公望、倪雲林,特別是倪雲林的繪畫風格對他的影響最深。縱觀他的山水畫作品,雖然退卻不掉古人的影響,但在摹古的同時又能存於自我,他的山水畫作品既真實的再現了自然真趣,又傾注了真實的主觀感受,借自然之景抒發文人情愫,逐漸形成了以「簡淡」為宗的繪畫風格,表現出了他精湛純熟的畫藝。
  • 楊柳依:《晚明小品研究》評介
    在第八章論述清言小品時,作者提到明中晚期出現了「山人墨客」這一特殊的文人階層,他們談禪論道、品文論藝。這一批人物所創作清言小品形式自由而簡約深刻,受到當時人的喜愛和追捧。在本書第三章有專章論述的陳繼儒,便是晚明一位名傾朝野的「山人」,更入《明史·隱逸傳》。他二十九歲絕意仕進,隱居小崑山,閉門著述、遊山玩水。
  • 初中語文閱讀專項訓練——第562篇《扇面書畫的形式美感》
    如果要追溯扇面書畫的源頭,恐怕是在三國時代。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載有「楊修與太祖(曹操)畫扇誤點成蠅」的記錄,這說明遠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文人學士就喜歡在扇面上潑墨作畫了。書畫與扇子的結合,使得藝術欣賞、收藏日愈成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精神享受的客觀需要。幾乎是家喻戶曉的王羲之贈老嫗賣扇、蘇東坡畫扇斷案等民間故事,就著實證明了這一點。
  • 晚清官員為何多為書法大家?
    晚清官員的書法活動晚清官員在日常生活中要寫很多觀賞性的書法。我討論的墨跡也是主要用來觀賞的「作品」,如對聯和扇面。也就是說有比較明確的創作意識的書寫。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寫了多少對聯,寫了多少扇面。為什麼寫這麼多對聯?為什麼寫這麼多扇面?晚清官員日常的書法活動可分為練習、自娛、應酬三種。
  • 臺北故宮以文震亨《長物志》勾勒晚明文人居家日用
    以現代物質文化研究來看,既可從東西交流的角度,一窺當時探險家跋山涉水開拓航道的故事,也能從江南視線了解文人世家看似平淡,其實分外講究質感,別有一番趣味的日常。他的活動範圍不限於家鄉蘇州,亦擴至四方菁英匯聚的南京、杭州等地,與眾多文人交遊結社,詩文酬唱。文震亨挾著蘇州文氏豐厚的文化資本,將自己對琴棋書畫、焚香飲饌、服飾器用、造園布景的涵養見識,彙編《長物志》一書,成為晚明文雅品味的代表指南,也透露當時風雅文士對生活各層面細膩講究的生活態度。
  • 張岱《湖心亭看雪》:文雖「短小精悍」,亦可窺晚明文人之大貌
    本文便試著從張岱《湖心亭看雪》中所體現的晚明小品文的風格特點、情節內容,以及小品文背後故國之思,探微「晚明文人」這一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尤為獨特的群體,其文人之精神世界。書法《湖心亭看雪》從「賞雪」這風雅行徑來看,這種「趣」雖生發於「心」,卻多於生活細瑣中出,多有靈動、輕快之貌。
  • 公開課|白謙慎講晚清官員和書法:巨變時代的精英生活
    我討論的墨跡也是主要用來觀賞的「作品」,如對聯和扇面。也就是說有比較明確的創作意識的書寫。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寫了多少對聯,寫了多少扇面。為什麼寫這麼多對聯?為什麼寫這麼多扇面?晚清官員日常的書法活動可分為練習、自娛、應酬三種。有時候這三者也不能完全截然分開。
  • 家裡客廳掛什麼畫好 因為書法優秀所以才推薦你
    而在中國民族風格中,書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髓。書法,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之一墨香悠遠,書法自古便是國人裝點居家生活的重要元素。在現代居室中,很多人也喜歡掛上幾幅書法,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文化氣息。然而,當今社會文化具有多元性,大眾對書法藝術所承載內容的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本文會根據您的喜好,針對性的一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