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北汽藍穀日前發布的11月產銷快報顯示,公司當月銷售新能源車1754輛,環比上月2037輛進一步下滑14%;前11個月,公司累計銷量24877輛,同比下降78.18%,降幅呈持續擴大狀態。
而根據中汽協數據,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8萬輛和2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1%和104.9%,今年單月產銷第5次刷新歷史記錄。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110.9萬輛,同比增長3.9%,增速較前10個月已實現由負轉正。行業加速回暖之際,北汽新能源銷量仍在走弱。
對公業務疲弱、爆款車型銷售受阻是公司銷量逆勢大跌的主要因素,而隨著銷量驟降,單車利潤下滑以及存貨減值等風險逐漸凸顯,值得投資者關注。
對公紅利吃盡 爆款車型銷量跌出前十
作為北京重點扶持的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北汽藍谷一直享受政府的高額補貼。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北汽藍谷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16億元、0.73億元、0.92億元和-18.63億元,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29.65萬元、-7.29億元、-8.74億元、-19.89億元,呈持續擴大態勢。
而2017年至2019年,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62億元、11億元、11.14億元,政府補助在淨利潤中的佔比極高。可以說,這幾年,北汽藍谷的業績完全依靠政府補助支撐。
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包括EC、EU、EX等在內的現有車型,主要銷售對象為網約車等對公客戶。
根據上險數據,2019年電動車市場對公上險量為36.03萬輛,佔整體純電市場全年總銷量66.75萬輛的54%。而根據北汽藍谷披露的信息,同年公司對公領域的銷售比例高於54%的行業平均水平。
可以看到,北汽藍谷對公銷售依賴度很高。而隨著對公市場的快速飽和,公司EU等爆款車型銷量出現暴跌。
根據乘聯會披露的數據,今年1-11月,國內新能源累計銷量排名前十的車型分別為特斯拉Model3、五菱宏光mini、廣汽埃安、比亞迪新秦、長城歐拉等,北汽新能源無一款產品位列其中。
國內前11個月暢銷車型前十
而在今年10月,儘管北汽EU系列累計銷量同比下滑76%,但仍能以19499輛的累計銷量躋身第九的位置。隨著自身銷量的疲弱和競爭對手銷量的進一步增加,北汽新能源首次被擠出了暢銷車型榜。
新能源補貼的不斷退坡和對公銷量的大幅萎縮,北汽藍谷之前的紅利似乎已經用盡。
單車毛利暴跌轉負 警惕52億元存貨減值
新能源汽車市場激烈的競爭和不斷退坡的補貼,使得各家整車公司面臨嚴峻的降本壓力。而顯然,北汽新能源成本的下降速度遠遠追不上售價下滑的速度,公司盈利能力嚴重縮水。
2018年和2019年,北汽藍谷毛利率分別為11.80%和9.30%。2020年前三季度,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各家新能源整車企業從疫情影響中逐步恢復,盈利能力穩步攀升,而北汽藍谷的毛利率反而逆勢轉負,驟降到-10.81%的低位。
從單車毛利也能夠清晰的反映公司經營和業績的惡化程度。
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北汽藍谷主營業務毛利潤分別為18.90億元和14.05億元,同期銷量分別為15.80萬輛和15.06萬輛,單輛車的毛利潤從1.20萬元降至0.93萬元,降幅為22.5%。
2020年前三季度,北汽藍谷毛利潤歷史性的轉為負值,達到-4.24億元,按同期21086輛的銷量計算,公司單車毛利進一步跌至-2萬元。
補貼退坡、銷量大跌、利潤驟降,公司巨額存貨減值的風險不可避免的浮現了出來。
財報顯示,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北汽藍谷存貨分別為57.52億元和54.86億元,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1.66億元和5.99億元。其中,2019年的存貨減值為1.24億元;2020年上半年,全部5.99億元資產減值則均為存貨減值。
存貨減值計提的不斷攀升,並未能消除投資者對公司巨大庫存的擔憂。
中報顯示,北汽藍谷存貨帳面價值54.86億元,其中庫存商品佔絕大部分,達到53.76億元。在銷售不暢、售價下降之際,未來公司還將何時、計提多少減值損失,始終是高懸在投資者頭上的一把劍。
(文/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