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藝服務生活,美食溫暖人心。關注家庭飲食,講透食材原理,示範烹飪技法。暢談家常菜話題,請關注食聊先生。
炸,是一種常見的烹飪方式,雖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偏低,但是深受老百姓歡迎。中國北方,過春節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炸貨」,用到的食材各不相同。炸丸子、炸年糕、炸元宵、炸土豆、炸魚塊、炸豆腐、炸蘑菇、炸果子,什麼都可以炸。但是,炸完之後,剩下的一鍋油怎麼辦?倒掉,未免太浪費了;留下來繼續用,會不會有害?這個得分情況。
如果是街邊小吃店,不存在「剩下的油」這一說。咱們實話實說,那些油都是反覆使用、千錘百鍊、不斷添續的。做生意講究精打細算,沒有哪個店家會在炸完幾次油條後,重新換一鍋新油。而且,他們往往使用劣質油或者地溝油,並且添加膨化劑,用於保持食物的外觀、提升口感。除此之外,散落的食物殘渣經過多次油炸,也會釋放出有害物質。你看到的是色澤亮麗的食物,看不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毒素。在此,勸告各位儘量少吃外面的油炸食品。
如果是自家炸完食物之後剩下的油,那就另當別論了。自己吃的油質量比較好,家裡的食物也相對乾淨衛生,而且我們一般最多炸幾個小時,有害物質的產生量處於相對安全的範圍內。剩下的油,我們可以從顏色、黏稠度和食物殘渣的多少來進行取捨。如果顏色變得很深、黏稠度高、殘渣多,建議倒掉;如果顏色與炸之前相比變化不大、不太黏稠、殘渣也不多,則可以留用。待油冷卻,留下上層清澈的部分,單獨盛放起來,丟棄底層混合雜質的那部分即可。
在剩油的使用上,遵循兩個原則:
第一,儘快用完。剩油相對容易變質,產生異味和有害物質。因此,我們在之後的做菜過程中,優先使用剩油。
第二,以低溫烹飪方式為主,儘量避免再次高溫加熱。各種烹飪方式中,以涼拌、煮、燉的溫度最低。有人提出,涼拌不是用麻油或者橄欖油嗎?其實也可以用其它植物油,但是需要將油輕微加熱,再與涼菜攪拌,一方面散髮油本身的香味,一方面激發涼菜的味道。採用煮和燉,食物的溫度不會超過100℃,尤其趕上家族聚餐,會做很多菜,可以大量消耗剩油。此外,和餃子餡、下麵條、做湯,都是合理利用剩油的好機會。是不是一定不能用來炒菜?也不是,總的來說,家裡的剩油還是安全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是「食聊先生」,一個務實的家常菜製作達人。如果你覺得我的內容有價值,歡迎關注、點讚、評論、轉發、收藏。
(本文由「食聊先生」原創,未經授權禁止搬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