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影法求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2021-02-19 曹老師的高中數學課

特定方法對應特定題型,方法不是萬能,靈活才是王道。

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不是高考中明確要求要考的內容,課本上也沒有對應的內容,但與立體幾何有關的最值問題中卻經常出現,在一些難度中上的高二立體幾何同步課測試中也會出現,求異面直線距離的方法較多,羅列如下:

1.定義法,找公垂線

2.建系,用向量求

3.轉化法,線線距離轉化為線面距離或面面距離

4.等體積轉化法,也是轉化法中的一種,單獨歸為一類是因為很重要也最常用,以後會單獨出一篇關於等體積轉化法的內容。

5.公式法,太複雜,記不住

6.極值法,原理是異面直線之間公垂線最短,用函數的思想去解,屬於知道就可以型。

7.射影法,還算不錯的方法,簡單易懂

今天說到的射影法用到了上面的轉化法,若異面直線a,b,其中b∈平面β,且a//β,則a到平面β的距離即為所求異面直線距離,若a∈平面α,b∈平面β,且α//β,則兩平面之間的距離即為所求異面直線的距離。看下圖:

如上圖所示,若異面直線a,b在平面γ中的射影分別為點A和直線b',則點A到直線b'的距離即為異面直線的距離,從點A作AB⊥b',B為垂足,則AB即為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證明過程很簡單,直線a在平面γ上的射影為一點A,可知直線a⊥平面γ,若直線b不在平面γ上,且直線b在平面γ上的射影為b',則直線b和b'可確定一個平面β,且平面β⊥平面γ,因此直線a//平面β,AB即為直線a與平面β的公切線,因此AB也為異面直線a,b之間的距離。

我們知道一條直線在另一個平面內的投影是一個點或一條線,若兩條異面直線在同一個平面的投影為兩條平行的直線,那麼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即為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證明方法和上述類似,也可參照正方體來輔助理解,在此不提。

將異面直線AA'和B'D投射到底面A'B'C'D'上分別為點A'和B'D',從A'向B'D'作垂線,垂足為E,則A'E的長度即為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平面外的一條直線只要不與平面垂直,投影都會是一條直線,只有當直線與平面垂直時投影才是一個點,因此需要找到與兩條異面直線其中之一垂直的平面即可,然後把立體幾何轉化為平面幾何來解即可。

題目中為正四稜錐,因此取BC,AD的中點與S構成一個平面,這個平面與BC垂直,BC和SA在平面SEF上的投影分別為點F和SE,因此只需要求出點F到直線SE之間的距離即可。

以上兩個題目需要用的投影平面要麼幾何體中本來就有的平面,或者很容易通過輔助線找到的平面,若所需的平面不是很容易作時,這種方法的優勢就不見得有多強了,但話又說回來,不規則的幾何體在高考中也不會出現,即便是不規則的幾何體在高考中也能切割成若干個規則幾何體的組合體,在今年4月24號發的2020年太原理科一模中有一個這樣的題目,當時的解法是:

如下圖,將BF放到平面AEF中,此時AC//平面BEF,異面直線的距離即為點A到平面BEF的距離,用等體積法求高即可:

如果用射影法,先找到一個與AC或BF垂直的平面,顯然與BF垂直的平面很容易找,與AC垂直的平面就跑到外面去了,作輔助線如下圖:

可知與BF垂直的平面為平面AMNK,BF和AC在平面AMNK上的射影分別為O'和AO,在直角△AOO'中,異面直線AC和BF的距離即為從O'點出發到AO邊上的高線長度,因為OO'=1,AO'=√2/2,AO=√6/2,可求得O'G=√3/3

同學們可把本題目的兩種做法做一個對比,顯然射影法更簡單直接一些。

綜上所述:射影法求異面直線間的距離是常用方法的一種補充,對特定題目還是比較有效果的,但亦非通用方法,射影法不僅僅用在這裡,在求二面角夾角餘弦值和異面直線夾角時同樣能用到,是和射影定理,三垂線定理,三垂面定義同樣實用的幾何方法,希望同學們給以重視。

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曹老師的高中數學課

公眾號ID:damoedu

相關焦點

  • 射影法求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不是高考中明確要求要考的內容,課本上也沒有對應的內容,但與立體幾何有關的最值問題中卻經常出現,在一些難度中上的高二立體幾何同步課測試中也會出現,求異面直線距離的方法較多,羅列如下:1.定義法,找公垂線
  • 投影法求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不是高考中明確要求要考的內容,課本上也沒有對應的內容,但與立體幾何有關的最值問題中卻經常出現,在一些難度中上的高二立體幾何同步課測試中也會出現,求異面直線距離的方法較多,羅列如下:1.定義法,找公垂線2.建系,用向量求
  • 兩點之間最短距離是直線,「產品」到「用戶」兩點之間最短距離呢
    1| 數 學 距 離 |數學界,有一個結論:兩點之間的距離最近的是兩點之間的直線。比如一條大河,從A點到對岸的B點,直線距離是最近的,但我們沒辦法從這條理想的直線距離直接飛過去,我們要從旁邊的橋上才能夠過去,最近的橋過去就是最短的距離。兩點直線只是平面上的最近,而在實際生活中,路徑上的最近並不只是裡程上的最近,而是如何更短時間達到。
  • 思維訓練10.投影法求異面直線之間的夾角
    所以從上述過程中可以得到兩條異面直線之間的夾角與各自與第三個面的夾角以及在第三個面內投影之間的夾角的關係:將兩條異面直線投射到底面上,設正方體的稜長為2,線段AM和CN與底面夾角的正弦值很容易求得,注意到AM在底面上的投影為AB,CN與底面的投影為BC,且AB⊥BC,所以兩條投影之間的夾角的餘弦值為0,所以計算異面直線夾角的餘弦值直接就等價於兩條異面直線與底面夾角正弦值的乘積
  • 點到直線間的距離你會算嗎?直線之間的距離你會算嗎?
    一、前言作者之前已經為大家講解了直線的斜率,與如何建立直線的方程,那麼知道了直線的方程,就需要去研究直線的性質。二、兩條直線的交點坐標若給出兩條直線,如何求交點坐標?如果說上述的方程組有唯一解,則兩條直線相交;若方程組無解,則說明兩條直線平行。
  • 開心一刻:兩點之間的距離直線最短
    開心一刻:兩點之間的距離直線最短來自豆豆的笑話:說書人講道:「話說白骨精白晶晶移開五指山,救了孫悟空,孫悟空感激不盡,遂以身相許,與之成為夫婦,生下無數兒女!」臺下一聽眾道:「胡說八道!」來自豆豆的笑話:老師:兩點之間的距離直線最短,誰能舉例說明一下?甲生:比如過春節時小孩子要壓歲錢,總是沿直線撲向大人。乙生:比如在兩點之間拉一根繩子,拉直了繩子最短,越彎曲繩子就越長。丙生:也不一定。比如我媽要去對門王叔家,她從來不直接走過去,每一次都是先到外面繞個大彎,然後趁我爸不注意時才進王叔家門。
  • 距離公式的應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平行線的距離
    (一)平行線間的距離M、N是兩條平行直線之間上任意一點,它們之間最短的距離就是該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利用平行線間的公式就可以求出。平行線間的距離應用(二)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的傾斜角為三十度,與圓交於y軸,根據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以及勾股定理求出直線與圓相交的弦長,從而得出
  • 直線與直線之間有什麼位置關係?
    一、前言在這之前已經講了平面是什麼以及相關的基礎知識,然後在最開始作者要讀者牢記以面成體這幾個字,這說明平面是二維,立體是三維,那麼當我們討論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係的時候,就需要說明是在那種情況下。二、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係1)二維平面首先我們討論的就是在二維平面中,並且是在同一平面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哪幾種?大家能說出來嗎?
  • 迂迴思維:兩點之間距離最短的並不一定是直線。
    人們常常採取直線方式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因為人們認為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但許多問題的求解靠直線方式是難以如願的,此時迂迴思維或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那麼什麼是迂迴思維呢?
  • 高中數學知識點空間異面直線距離公式
    高中數學要知識點:空間異面直線  1. 空間直線位置分三種:相交、平行、異面。 相交直線共面有反且有一個公共點;平行直線共面沒有公共點;異面直線不同在任一平面內[注]:①兩條異面直線在同一平面內射影一定是相交的兩條直線。
  • 快樂說數: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
    現在我們來看今天要學的內容,先看下邊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的思維導圖:接著我們針對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展開來講,首先是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空間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知識點二 公理4(平行公理)
  • 點到直線的距離150題及解析
    例一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個數有( )( )①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②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③平行於同一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④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A. 4個 B. 3個 C. 2個 D. 1個【分析】本題考查了直線、線段的性質,點到直線的距離,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是基礎題,熟記性質與概念是解題的關鍵..根據直線的性質,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線段的性質以及直線的表示對各小題分析判斷即可得解.
  • 2021教師招聘備考之中學數學-空間異面直線間距離的求法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1教師招聘備考之中學數學-空間異面直線間距離的求法,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的計算是立體幾何重、難點之一。
  •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請問你怎麼確定你走的是直線呢?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必考題!"這是筆者很小時候聽先生講的名句了,說這話的情景現在依然歷歷在目,那時候的兩點和直線也都是在書本之上,拿著板尺就能解決了,現在大了,這不變的道理依然很實用,生活中測量距離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誰能保證自己用的方法就是"直線"呢?同樣是從小就記得"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把光學知識運用到測量距離上應該誤差會很小,今天就給大家來種草一款測量工具——世達迷你雷射測距儀。
  • 高中數學必修二總複習(第二章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二章 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四個公理直線與直線位置關係三類關係 直線與平面位置關係平面與平面位置關係線線角三種角 線面角二面角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常用於證明直線在平面內)公理2:不共線的三點確定一個平面. (用於確定平面).推論1:直線與直線外的一點確定一個平面.推論2: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平面.推論3:兩條平行直線確定一個平面.公理3:如果兩個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還有公共點,這些公共點的集合是一條直線(兩個平面的交線).
  •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推導
    點P到直線l的距離,就是由點P向直線l作垂線,垂足為Q,線段PQ的長度就是點P到直線l的距離。
  • 36: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平行直線間距離公式推導證明
    36: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平行直線間距離公式推導證明 原標題:36:高中數學: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平行直線間距離公式推導證明
  • 點到直線距離公式證明
    用高中數學知識推導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方法.
  • 時空本質性差異:兩點間的距離不再是直線最短
    這話沒錯,但僅僅是管中窺豹,畢竟兩個時空事件之間的最短距離將不再是一條直線。通常,我們用位移的距離來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例如圖中連接點A和點B的線,但實際上,它們之間最短的距離應該是連接A與B的直線。當然,這隻適用於空間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