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區分並存債務承擔與免責債務承擔?

2021-01-07 法妞問答

債務承擔是指第三方介入債權債務關係,為原債務人承擔一部分或全部債 務的法律行為。債務承擔並不改變債的同一性,第三人承受債務或者加入債權 債務法律關係中成為債務人。通說認為,債務承擔具有無因性。

法妞網友諮詢:

並存債務承擔與免責債務承擔的區別有哪些?

趙東律師解答:

債務加入,又稱並存的債務承擔,是指第三人加入到債的關係中來,成為新的債務人,同原債務人一起對債權人連帶承擔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也可以請求原債務人履行債務。

免責的債務承擔是債務的特定承受,即第三人是對原存債務的承受,而非新債務的承擔。

【點擊下方小程序,直接諮詢法律問題】

趙東律師補充:

以原債務人是否繼續承擔債務為標準,債務承擔分為免責的債務承擔和並存的債務承擔。並存的債務承擔是指第三人加入到原存的債務關係中與原債務人共同承擔債務,而原債務人並不脫離原債務關係的債務承擔方式。免責的債務承擔是指第三人取代原債務人承擔債務,而原債務人脫離原債權債務關係的債務承擔方式。兩者區分的關鍵在於判斷原債務人是否脫離原債權債務關係。

在約定債務承擔時,如當事人明確約定原債務人脫離原債權債務關係,即可判斷此種債務承擔的具體方式屬於免責的債務承擔。但在當事人未明確約定原債務人是否脫離原債權債務關係,事後亦不能達成補充協議對此予以明確時,此種債務承擔的具體方式是認定為免責的債務承擔還是並存的債務承擔,現行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均未作出明確規定,實務中存在較大爭議。

有觀點認為,此種情形只能構成並存式的債務承擔,由第三人與原債務人共同承擔債務;也有觀點認為,此種情形亦可構成免責的債務承擔,由第三人獨自承擔債務。

趙東律師結語:

債務承擔行為系民事法律行為,故當事人約定債務承擔的過程實質上是當事人作出意思表示的過程。根據意思表示的法理可知,當事人作出原債務人是否脫離原債權債務關係的意思表示,既可採用明示的方式表達即明確約定,亦可採用默示的方式即以可推知內心意思的積極作為方式表達。在當事人未明示原債務人脫離債權債務關係時,通常情況下可推定當事人並無原債務人脫離債權債務關係的意思表示,即構成並存的債務承擔。

相關焦點

  • 並存債務承擔與免責債務承擔的區分
    評析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羅付科與甘中劍未明確約定王昌明是否仍承擔還款義務,本案的債務承擔是構成並存的債務承擔還是免責的債務承擔。  1、並存債務承擔與免責債務承擔的識別分歧  以原債務人是否繼續承擔債務為標準,債務承擔分為免責的債務承擔和並存的債務承擔。
  • 並存債務承擔的形式是什麼,並存債務承擔有哪些形式?
    並存債務承擔是指債務人並不脫離合同關係,而由第三人加入到合同關係當中,與債務人共同承擔合同義務的債務承擔方式。那麼並存債務承擔的形式是什麼,並存債務承擔有哪些形式?網友諮詢:並存債務承擔的形式是什麼,並存債務承擔有哪些形式?
  • 保證與並存的債務承擔之辨析
    法院判決韓某系並存的債務承擔人;韓某自己辯解其是保證人。在司法實踐中保證和並存債務承擔的界定容易產生分歧,下面筆者對保證和並存的債務承擔的區別和界定作出闡述。  一、保證與並存債務承擔之含義  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
  • 民法典:關於並存的債務承擔的理解與適用
    【條文理解】本條規定了兩種並存的債務承擔方式:(1)第三人與債務人雙方達成協議共同向債權人承擔義務的,通知債權人後即生效;(2)第三人單方向債權人表達加入債務的意思,只要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沒有明確拒絕,單方承諾即生效,無須通知原債務人。儘管兩者生效都不需要取得債權人同意,但並不意味著債權人的意思表示對並存的債務承擔毫無影響。
  • 免責的債務承擔與保證合同的認定 | 法官說
    一般而言,保證人應對其承擔的保證責任作出明確約定,否則有可能被認定為承擔他人債務。債務承擔分為免責的債務承擔與並存的債務承擔,狹義的債務承擔僅指免責的債務承擔,即第三人取代原債務人的地位成為新的債務人,由該第三人承擔全部債務,並直接向債權人清償,原債務人脫離債權債務關係。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的協議。
  • 「最高院裁判文書」保證與債務加入(即並存的債務承擔)的區分和判定
    【裁判要旨】保證與債務加入(即並存的債務承擔)的性質相同,較難區分。但實踐中,仍有區分的必要和標準。②承擔人在承擔後對債權人有清償或者其他免責行為時,對於原債務人有無求償權及其求償範圍,依據承擔人與債務人之間內部法律關係而確定;而《擔保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 債務承擔與債務轉移的區別在哪,兩者有哪些區別?
    那麼債務承擔與債務轉移的區別在哪,兩者有哪些區別? 網友諮詢: 債務承擔與債務轉移的區別在哪,兩者有哪些區別? 而並存的債務承擔是第三人單方表示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並沒有和債權人或債務人達成轉讓債務的協議。 其次,在債務轉移的情況下,債務人已經與債權人形成的債權債務關係將發生消滅,債務人將退出該債務關係,第三人成為債的關係的當事人。而並存的債務承擔第三人僅是履行主體而不是債的主體,債務人並不退出債的關係。
  • 債務承擔與履行承擔在司法中的辨析 | 案例精選
    就合同請求權而言,應根據合同主體的意思表示來判斷其是否構成債務承擔或履行承擔。若合同主體明確了承擔債務的意思表示,則該條款屬於債務承擔;若合同主體僅就合同的履行方式予以約定,則應認定為履行承擔。對於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法院應依據合同目的、合同內容等探究合同主體的真實意思表示,在仍不可確定的情況下應推定為履行承擔。就侵權請求權而言,第三人所享有的履行利益屬於純粹經濟損失。
  • 最高法院案例|第三人出具還款保證,應視為並存的保證債務承擔
    第三人出具還款保證,應視為並存的保證債務承擔——債務人與第三人為債權人另行提供擔保並為債權人接受,除債權人和保證人有相反意思表示外,保證責任不免除。標籤:|保證|債務承擔|借款合同|保證人變更案情簡介:1993年,化肥公司為玻璃廠向銀行貸款提供擔保。
  • 最高院:承擔行為難以認定系保證責任的,應認定為債務加入!
    法院認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六條規定,「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根據該條規定,保證、尤其連帶保證責任,在以擔保原債務人的債務為目的這一點上,與債務加入(即並存的債務承擔),性質相同。
  • 肖俊:債務加入的類型與結構
    民法典第551條沒有明確區分免責和並存的債務承擔,代之以「全部」或者「部分」的份額規定,該條內容和合同法第84條相同,既有的學理對此曾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觀點認為,並存的債務承擔無須債權人的同意,但無論是將合同義務全部還是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均需要債權人同意,所以這一條僅是對免責債務承擔的規定;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全部」應解釋為免責債務承擔,而「部分」一詞表徵並存債務承擔
  • 何為債務加入,怎樣區分債務加入與保證?
    保證和債務加入均有擔保債權實現之目的,但二者的性質、法律適用、法律後果不盡相同。債務加入人及保證人的抗辯權亦不同,對債權人的利益保護區別更甚。準確把握保證和債務加入之區別,具有重要意義。法妞網友諮詢:何為債務加入,怎樣區分債務加入與保證?
  • 老公獨自經營的債務要共同承擔嗎
    ,那麼老公獨自經營的債務要不要共同承擔?,以個人的財產承擔債務,配偶不需要承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五十六條 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無法區分的,以家庭財產承擔。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以從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農戶財產承擔;事實上由農戶部分成員經營的,以該部分成員的財產承擔。
  • 企業改制時的債務承擔是如何進行的,怎麼處理?
    企業改制無不涉及債權債務,那麼企業改制時的債務承擔是如何進行的,怎麼處理?  網友諮詢:  企業改制時的債務承擔是如何進行的,怎麼處理?  湖北立豐(十堰)律師事務所江華旭律師解答:  1、企業公司制改造的,債務由改造後的有限責任公司承擔
  • ...承擔一半的夫妻共同債務,對善意第三人應如何承擔清償債務的責任?
    【以案說法】夫妻離婚時約定各自承擔一半的夫妻共同債務,對善意第三人應如何承擔清償債務的責任?即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即使雙方離婚時約定各自承擔一半的夫妻共同債務,但對外仍需共同承擔全部債務。
  • 子女有義務承擔父母債務嗎?夫妻二人也需要共同承擔債務嗎?
    但並不是無節制的清償,比如你繼承了父母100萬的遺產,而父母生前欠了150萬,那麼就只需要償還100萬債務,剩下的50萬則沒有義務償還。要是子女自願償還的話,法律也不幹涉。其次,如果繼承人已經放棄繼承父母的遺產,那麼在法律上是完全沒有義務去償還父母生前債務的。
  • 如何區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
    夫妻離婚一旦涉及到債務問題,雙方爭議就比較大。尤其是有案外人再橫插一腳,就更加棘手。想必走到離婚的地步,雙方感情也是破鏡難重圓了,此時能在離婚的時候少承擔點債務應該也是人之常情。但你想要撇清對外的一筆債務不是夫妻共同債務,恐怕不是口頭上說說那麼簡單容易,follow me ,看看怎麼去區分夫妻共同債務或者個人債務!一、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兩個基本原則:夫妻有無共同舉債的合意夫妻是否分享了債務所帶來的利益在離婚糾紛中,認定夫妻共同債務應當考慮以下兩點作為基本的判斷依據。
  • 夫妻共同債務 對債務承擔是否連帶償還責任?
    徐某單獨起訴董某,請求法院確認涉案債權屬於隗、董二人夫妻共同債務,董某對債務承擔連帶償還責任。近日,北京一中院審結了這起民間借貸糾紛上訴案件。一審中,董某承認其與隗某的夫妻關係仍然存續,但其認為借款事項已經經過法院審理,故再次起訴行為不當。而且,徐某在起訴隗某時並未列董某為共同被告,表明徐某已經放棄對董某的訴訟權利。因此,董某認為徐某的訴訟請求並無法律依據。
  • 夫妻離婚後就能不用承擔另一方的債務嗎?
    【基本事實】經常有人問我:潘律師,我老公欠了好多外帳,現在我們有套房子,我們離婚了,法院把房子判歸我,以後我是不是不用對他產生的債務承擔責任啦?我說:不一定。【潘律釋法】根據債務產生情況不同,基本上可以分為四種情況:第一種:是以夫妻雙方名義共同向外舉債的,為夫妻雙方生活或經營所需的債務。比如購買房子、購買汽車、投資企業生產經營等產生的。第二種:是以一方名義負債,但用於共同生活需要的債務。
  • 離婚前家庭所負的債務怎麼承擔?
    一個家庭的結合,必然導致財產的關聯增多,在婚姻的存續期間會產生共同財產、共同債務等,當然也存在個人財產和個人債務。當夫妻的感情破裂,離婚的時候需要對財產、債務等進行分割,劃分清楚,對於離婚前家庭中所負的債務雙方應該怎麼承擔?律師對話第837期邀請到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全球總部合伙人楊莉莎律師為大家解答,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楊莉莎律師的對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