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品牌「攻佔」中國市場的心,黑天鵝也擋不住

2020-12-2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贏商網」(ID:winshang),作者 贏商網,36氪經授權發布。

雖然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全球的實體商業「元氣大傷」,許多國際大牌暫停在中國的拓店步伐...不過,隨著國內疫情趨向平穩、商業復甦進展越來越快、消費市場展現出強大的韌性,一些零售大牌在中國的開店計劃也開始提上日程。

這群商業「逆行者」,選在此時加碼中國市場,除了有「家底」外,更重要的是它們都看到了中國消費的巨大潛力,對中國市場持有強勁的信心。

從海外品牌近期公布的新店計劃中可以看出,這一趨勢在逐漸加強。下面來看看有哪些讓人期待的海外品牌新店?

海外人氣品牌「殺入」中國開店

蔦屋書店

未來要在中國開1100家店

4月9日,蔦屋書店確定落戶成都TOD項目,這也將是蔦屋書店在中國西南區域的首店。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表示,集團看好中國文化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計劃在徐匯設立地區總部,投資總額約14億日元,2020年,將在杭州和上海開設蔦屋書店,中期計劃是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

早在去年4月,蔦屋書店就宣布中國內地首家門店選在杭州天目裡,該店將與江南布衣合作,佔地面積超過3000㎡。落地杭州以後,蔦屋書店在華布局按下了快進鍵,把內地第二店選址在上海新網紅打卡地「上生·新所」園區內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

LOFT

中國首店登陸上海,3年內要開6家直營店

LOFT在日本是擁有超過100家店鋪的超人氣生活方式集合店,被譽為「日本必打卡地標」,深受年輕消費者追捧。

LOFT中國首店預計7月開業,店鋪面積約1046平米,將圍繞文具、綜合日雜、健康用品和生活用品四大品類,以策展的形式推出25000-30000件商品。正式開業後店鋪內銷售的商品也將基本與日本門店的更新頻率保持一致。

圖片來源:loft官方instagram

POPEYES

將於5月開設中國大陸首店

  • 品牌類型:餐飲

  • 品牌屬地:美國

  • 新店進駐地址:上海淮海中路

  • 在中國開店計劃:未來10年在中國開1500家門店

被稱為「北美神級炸雞」的POPEYES,以各色炸雞出名,在美國早已是人氣超高的炸雞品牌。其中國大陸首家門店將於5月15日在上海開業。

目前Popeyes在全球已有3300家門店,在美國的一些城市,Popeyes的分布密度比肯德基還高。

圖片來源:MOMENT EDITORIAL/GETTY IMAGES

Popeyes此前也宣告了其在中國的「野心」——未來十年內將在中國開1500家門店。

hummel

中國首家旗艦店即將登陸

  • 品牌類型:運動服飾

  • 品牌屬地:丹麥

  • 新店進駐項目:上海愛琴海購物公園

  • 在中國開店計劃:未來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開店

近期有消息稱,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丹麥運動潮流品牌hummel即將進軍中國,首家旗艦店將落在上海愛琴海購物公園。新門店總面積約為600㎡,上下兩層。門店主打hummel潮流系列、經典款式系列服飾,同時也會發售各種明星聯名限量款。

圖片來源:hummel

公開資料顯示,hummel曾是丹麥國家足球隊和皇家馬德裡、託特納姆熱刺、阿斯頓維拉等著名足球俱樂部的服裝贊助商。另外,其運動潮流服飾熱銷全球35+個國家。

hummel品牌大中華區獨家代理ETOP集團表示,未來品牌將與國內近百位明星進行合作,同時每個季度都將策劃跨界聯名,合作IP包括知名國潮元素、國家文物元素等。hummel各地旗艦店還將打造「潮運動直播店」,邀請當地主播到店進行直播帶貨,同時在線上也將與各大電商平臺、機構主播開展廣泛合作。

據悉,未來hummel將在國內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開設品牌店,覆蓋上海、廣州、江蘇、浙江、重慶、江西、河南、山東、吉林、遼寧等多個省市。

H&M旗下品牌ARKET

或將首進中國市場

有消息稱,H&M旗下品牌ARKET或將進入中國市場,開設亞洲首店。目前,ARKET已開設官方微博,認證審核時間顯示為今年3月19日,但還未發布貼文。

ARKET是H&M集團於2017年開設的高端品牌,定位中端生活方式類品牌,主打北歐極簡舒適風格,銷售品類包括男女裝、童裝、家居用品等。產品定價高於H&M,在18英鎊至300英鎊之間。

目前,ARKET在全球共有20家門店,分布在英國、瑞典、德國、丹麥、比利時和荷蘭等,其中在英國有6家,是該品牌最大的市場。

圖片來源:ARKET官網

已在華投資外資巨頭持續加碼

沃爾瑪

加碼武漢市場與社區門店

4月8日,沃爾瑪中國在武漢「雲招商大會」上宣布,未來五年將在武漢投資30億元人民幣,計劃新開設4家山姆會員商店、15家購物廣場及更多社區店,加大武漢社區服務型產業布局,為當地零售市場注入新活力,更好地為武漢顧客和會員服務。

4月9日,杭州第二家山姆會員商店確定落戶西子智慧產業園,據悉最快會在今年11月建成投用。

圖片來源:山姆會員商店官方微信公眾號

今年1月,沃爾瑪中國總裁兼CEO陳文淵曾透露,預計到2022年,沃爾瑪全國400多家門店中會有一半完成全新升級,計劃未來5—7年在中國市場新增500家門店和雲倉,包括沃爾瑪大賣場、社區店和山姆會員店多種業態。

樂高

華南首家旗艦店下半年開業

  • 品牌類型:玩具店

  • 品牌屬地:丹麥

  • 新店進駐項目: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

  • 在中國開店計劃:今年再開80家門店

4月7日,樂高中國宣布,將於深圳福田星河COCO Park開設新店,這將是亞洲第五家、華南首家樂高品牌旗艦店,門店約558㎡,上下兩層,計劃今年下半年開業。

此前,樂高已經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布局。其中上海迪士尼小鎮、上海人民廣場、北京王府井、杭州西湖等都有開設品牌旗艦店。

樂高品牌旗艦店北京王府井店,圖片來源:樂高中國

根據樂高財報,近幾年,中國區已經成為樂高的戰略投資重點。其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增長到了140家,覆蓋35座主要城市。2020年,樂高預計會新開150家門店,其中中國區計劃新開80家門店,進入約20座新城市。

宜家

3月初開出首家小型商場

  • 品牌類型:家居

  • 品牌屬地:瑞典

  • 新店進駐項目:上海國華廣場

宜家在中國的首家小型商場——上海楊浦商場於3月1日正式開始營業。門店約8500平方米,上下兩層,商場提供超過9000種家具及家居用品,以及18間各具特色的家居靈感展間。

圖片來源:上海楊浦

作為全新的商場形態,宜家上海楊浦商場與以往的家居體驗中心不同,特別關注以95後為代表的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對店內進行了包括智能設備、影像等在內的數位化升級,呈現沉浸式的家居場景。

圖片來源:上海楊浦

疫情期間,宜家頻繁有大動作。3月10日,宜家家居(IKEA)正式入駐天貓,開設全球首個第三方平臺線上官方旗艦店。再次展現了其對中國市場的野心。

去年8月,宜家中國曾宣布致力於推動宜家中國未來三年發展的「未來+」發展戰略。2020財年(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將在中國市場投資100億元人民幣,投資額將為宜家中國歷史上最大年度投資額。

Costco

持續加碼中國內地市場,第三店落地蘇州

4月9日,開市客(蘇州)貿易有限公司拍下了蘇地2020-WG-20號地塊,Costco(開市客)中國大陸第三家店正式入駐蘇州高新區。蘇州也成為了繼上海之後,中國內地第二個擁有Costco的城市。

該地塊位於迪卡儂南,土地面積3.33萬平方米,未來將建成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大型會員制倉儲式超市。蘇州高新區招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爭取年內開工,兩年內開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

奧樂齊

第7店開業,開啟精巧型門店模式

4月,ALDI奧樂齊浦東迎春店開業。作為全國第七家、浦東新區第二家試點店,迎春店與以往的門店規模不同,首次嘗試精巧型門店的模式,鄰近居民區的選址策略,為附近小區的消費者帶來更便捷的購物體驗。

消費者在店選購之後,可以通過ALDI小程序商城開啟Scan & Go功能掃碼付款,不用排隊。在線購物,還可享受店鋪周圍3公裡內送貨上門的便捷服務。除此之外,ALDI奧樂齊與餓了麼和京東到家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的購物渠道。

目前,該品牌在中國共開出7家門店,均在上海。

相關焦點

  • 冰箱線下市場承壓:國內品牌份額增長 西門子松下三星處境堪憂
    疫情黑天鵝來襲,家電行業主要品類都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冰箱行業也不例外。釘科技注意到,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白電市場遭遇重挫。奧維雲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冰箱市場零售量為469萬臺,零售額為13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2.5%和28.0%。
  • 正式退出中國!繼家樂福之後,又一外資巨頭「扛不住了」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即將超越美國成為第一),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各大外資巨頭眼中的香饃饃,以零售行業為例,從九十年開始,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樂購Tesco等等外資零售巨頭紛紛在國內布局,攻城掠地,搶佔國內的零售市場。
  • 外資品牌壟斷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十 香奈兒第一
    外資品牌壟斷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十 香奈兒第一來源:聯商網2014-04-04 13:25  和其他護膚彩妝領域一樣,在中國香水市場上,外資巨頭已佔據主要的市場份額。來自歐睿信息諮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Ltd.)的數據顯示,2013年,佔據中國香水市場份額前10名的公司都是外資公司,而這10家公司的市場份額約為整個中國香水市場的48.8%。
  • ...茅臺|中國市場|古越龍山|品牌價值|白酒|何偉榮|外資|品牌架構|...
    2020年9月21日,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和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聯合發布了第12屆華樽杯中國酒類品牌價值200強研究報告。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整體下滑。然而,從今年的200強名單看,酒企品牌價值不減反增。從表面來看,疫情反而成為酒企品牌價值的加速器。
  • 外資家電品牌相繼退出中國市場,新一輪品牌格局調整開啟
    中國家電的崛起之路大家有目共睹,以前推崇「洋貨」的時代一去不返,這歸功於中國家電企業的努力追趕。作為製造大國,中國生產製造的產品質量過硬、性能優秀,現已成為全球市場的亮點產品。這也導致一個現象,外資品牌在強壓下有了撤退的想法。
  • 東芝發力冰箱高端市場,外資、合資品牌仍有難題待解
    看起來,東芝對在中國冰箱的高端市場取得成績是很有信心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國內冰箱市場,多數外資、合資品牌的處境並不理想。根據奧維雲網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冰箱市場零售額458億元,同比降2.0%。西門子、三星、博世等品牌在零售額份額上均處於下滑狀態,其中三星的市場佔比僅為2.7%,是TOP10中的最後一位。不難看出,在國內冰箱市場中外資、合資品牌聲量在走弱。
  • 國產彩電競逐巨屏衝擊外資品牌「暴利」市場
    5倍溢價根據奧維雲網2月的最新統計數據,中國電視品牌的銷量市場份額超過92%,銷售額份額接近85%,對外資品牌呈現出壓倒性優勢。外資品牌中基本只有日韓品牌還在堅守,尤其是在高端電視市場,還有不小的粉絲群。從產品均價來看,日韓品牌比中國本土品牌的均價高出不少。
  • 好利來高端品牌黑天鵝淪為雞肋 開店計劃拖延
    開店計劃拖延 靠主品牌供養黑天鵝成了好利來的雞肋?好利來旗下高端蛋糕品牌黑天鵝在京首家店近日開始裝修升級,這也被業內解讀為好利來對黑天鵝這一高端蛋糕品牌的戰略調整。事實上,黑天鵝自開業至今並未實現全國拓展20家店的目標,而且經營狀況也備受外界質疑。
  • 黑天鵝觀察 | 中國企業海外風險「黑天鵝指數」首次公布
    為了幫助中國企業在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中,更好地審時度勢,未雨綢繆,美國禪美嘉傳播諮詢機構,以三位創始人數十年服務於世界級企業的諮詢管理經驗為基礎,研究創立了一套能夠預測、衡量、分析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所面臨系統性風險的「黑天鵝指數」體系。
  • 深度|外資巨頭爭霸中國市場,未來急需變革!
    隨著中國嬰配粉市場結束高增長時代,加之國產奶粉崛起、新興外資奶粉品牌湧入,外資奶粉巨頭的市場份額被逐漸蠶食。在國內混戰的局面下,外資品牌急需突破,已經到了不得不變革的「危險時刻」。但是由於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等競爭環境影響,個別外資品牌業績增長放緩。雀巢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總營收下滑6.2%至208億瑞士法郎。其主打的嬰配粉S-26在中國銷量出現了「短期內下滑」,導致一季度惠氏奶粉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相比微增或者持平。
  • 又一洋品牌敗走,谷歌、亞馬遜成先例,還會有外資巨頭離開中國?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14億的人口總量,勞動力旺盛,消費需求也很高。在外資眼裡,中國不僅可以實現產業經營,還可以發展品牌。因此,這些年來中國進入了大量的洋品牌,涉足的行業也十分普遍。只不過,雖然中國的消費體量很大,但是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實力也十分雄厚,相比外資企業,國內的企業更熟知國人的消費習慣,其經營模式以及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往往更加符合國人的口味。因此,近些年很多外資企業想要在中國「撈錢」,但是因為經營困難、業績差,很快就敗走了,而且其中不乏谷歌、亞馬遜這樣的外資巨頭。
  • 外資服裝巨頭尋求開拓中國市場覓「錢」途
    中國的服裝市場近些年來發展迅猛,市場潛力也在日益突出,因此吸引了諸多外資服裝巨頭的「垂涎欲滴」。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具有較強的知名度和服裝服飾品牌的發展體系,如果外資服企進軍中國市場,那麼,這對我國建立中高端服裝服飾品牌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 德國人最喜歡的3個外資品牌,第二名或將退出中國市場!
    德國汽車工業的發達程度,在全球市場都是首屈一指的,甚至是要超過日本。那在本國車市已經高度成熟和發達的情況下,德國人還會購買其它國家的車型嗎?答案是肯定的。根據中汽協最新公布的數據,下面這3個外資品牌是德國人最喜歡的。但結果卻讓人很詫異。1.福特
  • 外資加速布局中國鹽業市場 中高端食鹽市場或爆發
    10月15日,美國最大鹽業公司莫頓鹽業公司與中鹽上海鹽業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擬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引入美國鹽產品,主要面向國內中高端市場。隨著中國鹽市場的行政管制進一步放開,食鹽市場將出現市場細分,中高端食鹽市場將呈現爆發性增長,這也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加速布局中高端食鹽市場。
  • 兩大外資「霸佔」市場,它終於奪回第一
    就是曾經我們熟知的國產品牌,為何到了現在越加難看見了?不少人不禁發出疑問,難道是競爭不過外資品牌嗎? 要知道,兩面針和田七都曾是,我國國民品牌的驕傲。在牙膏行業中,它們也曾有過屬於自己的輝煌。為何國產牙膏品牌,會在激烈的競爭中逐一「落敗」呢? 兩大外資牙膏品牌,佔領市場? 我們熟知的國產牙膏品牌,逐漸退出市場後,那麼又是誰搶佔了市場呢?答案就是高露潔和佳潔士,這兩個外資品牌。
  • 寶潔的憂慮:本土品牌逆襲外資
    在日化方面,外資公司獨霸市場的情形已經悄然消失,與此對比明顯的是,許多民族品牌開始崛起。  正文:外資日化市場佔有率縮水  近日,在備受矚目的2013年浙江衛視廣告招標會上,民族品牌百雀羚以7000萬拿下《中國好聲音》第二標王,在其上的,是斥資2億元冠名好聲音的加多寶。
  • 又一企業要「撤離」中國?專家表示:未來家電市場很少有外資身影
    一直以來,全球的家電市場可謂是「風雲變幻」。據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家電市場主要是由歐美品牌主導,例如:飛利浦、博世、惠而浦等等,而到了2000年,松下、索尼等日本品牌主導了全球家電市場,又過了15年,全球家電市場又被韓國品牌三星、LG所主導,直到現如今,又輪到了中國品牌。
  • 外資品牌角逐糕點連鎖市場 老字號何去何從
    在臺灣、香港以及新加坡、法國等地的蛋糕連鎖品牌相繼進入內地市場的同時,內資品牌無論是老字號稻香村還是新興品牌好利來等,也都已開始提速以擴大市場規模,部分糕點店已實現由中央工廠進行產品配送,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 澳佳寶陷收購傳聞 外資保健品牌頻示好中國買家
    事實上,外資營養保健品牌尋求中國買家已經成為常態,包括Life-Space、Swisse等在內的外資品牌均被中資企業收購,並在市場進行相關布局,慢半拍的澳佳寶能否通過與中資合作的方式搶佔市場還不好說。「出嫁」中國傳聞對於澳佳寶來說,聯姻中國公司是獲得「中國身份」尋求市場增量的一種嘗試。
  • 本土老品牌是怎樣被外資搞垮的
    曾佔國內市場半壁江山的電熨鬥品牌,合資3年後市場份額驟降至20%多。10年前與法國SEB合資的上海電熨鬥總廠副廠長老鄧(應當事人要求,隱去真實姓名)日前來京開會時,以該廠合資的「慘痛經歷」為例,勸告那些正與外資談合作的國內企業,不要輕易讓外資控股。    不久前,凱雷併購徐工案和法國SEB併購蘇泊爾案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