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孤獨咖啡館」確定新址,除了做咖啡還能學文化課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上海「孤獨咖啡館」確定新址,除了做咖啡還能學文化課

澎湃新聞記者 周航

2018-05-20 11:41 來源:澎湃新聞

愛·咖啡的孩子們為客戶服務

因場地意外暫停半個月後,上海「孤獨咖啡館」將在新址重新開業。

5月20日,澎湃新聞從愛咖啡團隊獲悉,當天團隊從原址將各類設備搬入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一樓,5天內愛咖啡將在新址恢復運營。

「愛咖啡」實質為自閉症社會培訓基地,8位咖啡師和服務生均為自閉症患者。自今年4月2日啟動以來,它以「孤獨咖啡館」之名在網上迅速躥紅,但5月8日,卻因場地原因被迫關門。

所幸事情很快迎來轉機。澎湃新聞此前報導,閉門消息在一天內迅速傳開,數百位愛心人士表示願意提供場地,幫助團隊繼續運作。

之後的兩三天時間裡,愛咖啡團隊實地查看了二十多處場地,最終選擇了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愛·咖啡」的主辦機構上海曹鵬音樂中心與之的合作也不僅限於咖啡館。

曹小夏表示,選擇這裡不僅是因為交通便利,方便自閉症孩子獨自上下班,更重要的是活動中心有豐富的共建資源,孩子們在這裡還可以和其他青少年共同開展活動,未來可以更好融入社會。

她介紹,受益於這次共建,因資金不足暫停數月的自閉症實踐基地試點班將同期重啟教學,孩子們做咖啡同時也可學習文化課,而上海曹鵬音樂中心也將帶進音樂資源。

值得一提的,作為自閉症社會實踐基地,現階段愛咖啡只面向經過培訓的志願者開放,後者的報名已經超過3000人。

愛·咖啡的孩子們正在學做咖啡

「讓他們先在這個小社會鍛鍊,然後再到大社會。」曹小夏希望,在咖啡館鍛鍊一兩年後,這些自閉症孩子能有更好的語言水平,以及待人處事的能力,最終可以走向正式的工作崗位。

公開報導顯示,上海自閉症患者成功全職就業僅一人——自5年前一位自閉症患者在上圖成為圖書管理員以來,迄今未見第二例。

儘管很難,但這是曹小夏一直以來的目標,過往的經驗,也帶給了她更多的自信。

2008年,曹小夏與父親曹鵬一起創辦了「天使知音沙龍」,剛開始只是每周為自閉症孩子演奏,後來則教他們唱歌、彈奏樂器,漸漸地,開始顯現出神奇的治療效果。

在家長們看來,孩子們是奇蹟般地在變化:他們開始和他人交流,也漸漸有了輕鬆的笑容。近年,由這些孩子組成的樂隊甚至可以出國登臺演出。

不少家長自身,也由此走出了絕望情緒,開始重新懷抱希望。「我們最大的希望是在有生之年,看著他能夠自食其力,走向社會。」其中一位家長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自閉症兒童,孤獨咖啡館

相關推薦

評論(131)

相關焦點

  • 暖聞丨溫情過後,「孤獨咖啡館」不能只是「孤獨的標杆」
    2018-05-28 16:02 | 上觀新聞 | 吳越「孤獨咖啡館」不大,卻讓人們看到了湧動的善意。 5月25日,本名為「愛·咖啡」的「孤獨咖啡館」在新址重新開張。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這家實質為自閉症社會培訓基地的咖啡館便引發了不少關注,5月初的「場地風波」更是牽動著許多人的心。近日順利回歸,不少市民自發前往支持,現場一片歡欣與溫情。這樣的城市溫度有沒有可能保留下去,讓溫暖傳遞給更多人?「孤獨咖啡館」的存在鼓舞了很多人。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個標杆,但不該真的成了「孤獨的標杆」。
  • 上海一座90年歷史的咖啡館,曾是最時髦約會地,回歸後人氣不減
    每次說起上海,大家腦海中出現最多的形容詞就是摩登、繁華,上海的城市規劃是中國的城市中做得最好的一個,形形色色的特色建築,隨處可見的商圈,組成了上海繁華的景象。而最能凸顯上海格調的地方,相信就是各種各樣的咖啡館。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咖啡館就有8000多家,而最早的咖啡館要追溯到1934年,如今這座有著90年歷史的咖啡館在關店12年後又重新開張了。
  • 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咖啡品牌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在市場與情懷之下,咖啡品類就衍生了兩條不一樣的路徑,其中可以深思的是:開一家咖啡廳是為了一杯好喝的咖啡還是為了咖啡背後的經濟價值?   除了做想喝的咖啡和能盈利的咖啡館,還有沒有第三條路?此外還有少部分執行白天咖啡館、晚上小酒吧的雙品類模式,這類門店大多時候服務員就是合伙人之一,老闆們幾乎純粹是玩餐飲思維。   但對於一些理性些的文青看來,為什麼不能既讓自己好好喝咖啡,同時還能兼顧盈利呢?
  • 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的選擇,掘金咖啡還有什麼新路?
    除了做想喝的咖啡和能盈利的咖啡館,還有沒有第三條路?早在多年前,小資文青們為了有面子的喝一杯咖啡而開了一家咖啡廳的案例並不少見,一些文青群體甚至還眾籌開起了咖啡廳,在此類老闆看來,「虧錢是肯定的,本來開店就是為了自己可以好好喝一杯咖啡」。
  • 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的選擇,從新晉咖啡品牌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除了做想喝的咖啡和能盈利的咖啡館,還有沒有第三條路?早在多年前,小資文青們為了有面子的喝一杯咖啡而開了一家咖啡廳的案例並不少見,一些文青群體甚至還眾籌開起了咖啡廳,在此類老闆看來,「虧錢是肯定的,本來開店就是為了自己可以好好喝一杯咖啡」。
  • 2020年最愛咖啡館圖鑑,喝咖啡看這就對了.
    而經過這一年的接觸,他們始終認真努力,就像每天的意式豆都要挑出瑕疵豆一樣,他們為了把咖啡做的更好不遺餘力。兩位老闆用穩定的意識和手衝出品、優秀的創意、慢慢的把「之一」給模糊了。據可靠消息,老趙的意咖多又快另擇新址開業了,我想說我很想它~去年榜單上的古耳咖啡因為出租方的一些問題歇業了,我當時覺得挺難受的。不過胡老闆還是在不同的地方短暫快閃做咖啡,所以我們還是一直能喝到古耳的手衝咖啡。下半年最值得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古耳和福叄開始合作經營福叄在隱海的店面。
  • 一張圖對比上海、臺灣連鎖咖啡館與獨立咖啡館分布
    對於個人,咖啡館能促成思考、交談、交易、戀愛甚至婚姻,是生活方式的一環。對於城市,咖啡館是品位的體現。質館新天地旗艦店的二樓有一張原木桌子,它背後的設計理念是「曲水流觴」。當咖啡館越來越多元,人們除了關注咖啡,也開始對咖啡館本身的美感和設計產生興趣,這正是咖啡店帶來的隱性改變。你也許會好奇,來上海開店的臺灣人,對這座城市和咖啡館抱有哪些想法?
  • 被迫搬離的「孤獨咖啡館」有望重新開業
    自閉症患者料理的「孤獨咖啡館」走紅上海,因場地被迫搬離【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 只知道有貓屎咖啡館?新型咖啡館不僅能夠喝咖啡,還能做魚療
    擼貓為主題的咖啡館咖啡和錨是時下流行的組合,在地圖軟體上隨便搜索,就能夠出現很多以貓為主題的咖啡館,隨便走進一家貓咖啡館,都能夠看到這裡有各型各色的人,一些人在看書,有人在喝咖啡,有人在敲打鍵盤,有人在輕聲議事,沒看到貓是怎麼回事?
  • 馬雲連開兩家「碼農咖啡館」 要做懂代碼的咖啡
    目前在杭州、上海、蘇州、深圳、廈門、成都六個城市的20多家Costa門店中可以買到這杯Apsara Coffee。  除了程式設計師文化的門店裝飾(觸目可及的鍵盤、滑鼠、代碼),咖啡店內還設有一塊「程式設計師挑戰版」,程式設計師可以在上面出題,進行代碼接龍,成功解題的客人可以帶走一個定製咖啡杯。
  • 主題咖啡館只有咖啡不重要
    咖啡館正在咖啡之外大做文章。近日,由一家知名國產咖啡品牌推出的北京首家太空主題咖啡館開業,坐在太空艙裡喝「銀河氣泡美式」和「隕石拿鐵」的情景,吸引了不少粉絲前去打卡。滿足動漫迷的柯南主題咖啡館在中國繼上海之後,已在重慶開了第二家店;無限滿足貓奴「吸貓」需求的貓咪主題咖啡館也在全國呈席捲之勢。
  • 擁有8000餘家咖啡館的上海,第一家是它,曾關閉12年如今重新開放
    有人說:「咖啡館是城市中不安靈魂的避難所,是治療營、是緣分開始的地方、是如同家一般的所在。」漫步在上海街頭,你會發現咖啡館特別多。據統計,上海已有咖啡館8000家,數量是北京的兩倍,位居全球第一。然而,你知道這8000餘家咖啡館裡,哪一家是最古老的嗎?
  • 全家便利店裡的湃客咖啡要單飛,明年先在上海開獨立咖啡館
    隨著參與者越來越多,2019年的咖啡市場競爭只會更激烈。全家便利店旗下的湃客咖啡也加入這場戰爭。12月14日上海淮海路的華獅廣場上,湃客咖啡開出了一家為期3天的快閃咖啡店,起名為「湃客造夢咖啡館」。湃客咖啡做快閃店主要是為明年的獨立咖啡館預熱造勢。據界面新聞了解,第一家咖啡館將於2019年上半年在上海開業,目前正在選址階段,備選地包括新天地、靜安嘉裡中心等具有年輕化、時尚化特徵的商場。2014年,全家便利店推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湃客咖啡」,最初以外帶咖啡形式面世。
  • 上海這家闊別12年的咖啡館低調重開!一定要帶阿爸姆媽去打卡!
    上海的阿爸姆媽趕起時髦來 可從來沒輸過哦~ 比如闊別12年後重開的東海咖啡館 最近又火成了網紅店!說到東海咖啡館,老上海人都曉得。 東海咖啡館可以追溯到1934年,最早是蘇籍猶太人開設的馬爾斯(Mars)咖啡館。
  • 上海公益咖啡館紛紛倒閉成「眾愁」
    作為承載公益理念的公共空間,公益咖啡館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何更好地生存?有嘉賓表示,即使這一實體化的空間關閉,大眾也不必唱衰,團隊未來還能以社群等新的形式存在,推廣公益理念。鴻芷咖啡館宣布閉館網友盼望持續經營「我們曾想把咖啡館做10年,不承想,5周年之際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 一個開咖啡館卻不會做咖啡的人
    有思想有堅持有自己的世界和愛好也能讓別人感受到他的光---雜貨匠咖啡館「我可能是蘭州市唯一一個開咖啡館不會做咖啡的人」,從事婚禮執行策劃師的日子「我把身邊的有趣的人和事件,有源有頭的去命名做一些咖啡」,他的店總有一種比神秘更靜謐的感覺,就是覺得滿滿的都是故事,無論是咖啡還是美食,還有這些標記著歷史的物件,每一份都是一段故事的詮釋,在這裡你想放下或是釋懷都可以從一杯咖啡或是一道甜點出發,還能知曉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人總是要成長,和過去告別的,但是往後餘生總還有印記。
  • 《湃客精品咖啡指南》揭曉 上海10家咖啡館獲星級推薦
    《湃客精品咖啡指南》揭曉 上海10家咖啡館獲星級推薦來源:聯商網2020-05-27 10:16聯商網消息:湃客咖啡正式發布《湃客精品咖啡指南》,首期榜單在上海這座坐擁8000餘家咖啡館的城市,通過探店評測等最終評選出了10
  • GentleMaker café|上海咖啡館探店No.1
    曾經因為工作原因,我在上海待過將近一年,此後,我還來了上海很多回。我喜歡上海的繁忙又慵懶,喧囂又安靜,傳統又現代,熱情又疏離的風貌。可是,上海對於我始終在熟悉和陌生之間,總是值得探索的。在上海要看些什麼?安排什麼路線?我懶得去計劃,就想好好享受在上海隨心生活的感覺。據說上海咖啡館已超過8000家,那就從每日的下午茶開始走訪一下各式咖啡館吧。在下過一場雷暴雨後,上海的街道特別的清新,也顯得格外的優雅和安靜。一個上午被困在民宿之後,我終於開始了探店的腳步。
  • 關注自閉症|在上海,自閉症孩子們組成交響樂隊還當咖啡師
    他們甚至還能參與合唱、舞蹈、打擊樂、弦樂演奏。摸索著一條音樂之路,曹小夏推動著這群孤獨症孩子走了12年。除了音樂,她開辦了有針對性的課堂,創辦「孤獨咖啡館」作為孤獨症孩子融入社會的試驗場。哈佛心理學博士嶽曉東評價,這可能是走在國內孤獨症群體最前沿的一群人。「他們確實可能代表了這一群體融入社會的一個較大可能性。」
  • 一年人均二十杯上海人咖啡情漸濃 全市大小咖啡館突破四千家快餐店...
    本報訊(記者吳衛群實習生吳越)上海人的咖啡情結有多濃?一個數據可以說明:全市大大小小咖啡館已經突破4000家,走在街上經常聞得到空氣中飄散開來的咖啡香。隨著連鎖快餐、便利店全面加入現磨咖啡大軍,還有眾多獨立咖啡館的紛紛開張,上海的「咖啡館版圖」悄然變化,不再只是星巴克、咖世家(Costa)等連鎖品牌咖啡店的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