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我一直不停的洗手、不停的清洗,或是我很愛乾淨,這樣算是強迫症嗎?」
最近這段時間,我收到好多這樣的留言,大家仿佛被強逼著,被迫的去做一件事情,它是一種不得不做的焦慮或是壓迫感。
那麼真正的強迫症又是什麼樣子呢,今天通過一個紀錄片給大家做個科普。
強迫症男子每日洗手百遍
在紀錄片《強迫症·心魔》中,一位強迫症男子敘述了自己的故事:
他每次出門都需要很久,原因只是因為要確保車子角落沒有髒東西。
他需要保證各個地方都是乾淨的,打掃家停不下來還小,真正讓人無語的是,一次洗澡,他進去就出不來了,從凌晨四點一直洗到下午兩點······
他的強迫症全部都是關於乾淨,他最擔心那些髒東西隨著自己的食物進入身體。
所以每次吃飯的時候,他需要抓一個食物吃下,然後洗手,然後再抓一個食物,再洗手······
就這樣循環往復······
由於不能擦乾,他只能忍著吃沾水的麵包
他每次吃飯都會丟掉很多食物,而垃圾桶是他最恐懼的地方,每次走到垃圾桶是時都會導致他焦慮不已。
「這就是我的生活」,他不止一次說這句話。
「這就是我的生活,無法把強迫症留在家裡,安心出門;也無法把它留在辦公室,快樂回家。它陰魂不散,但這就是我的生活,地獄般的生活。我不希望任何人和我一樣。」
外人不理解他,但我知道他足夠堅強。
強迫症的痛苦是常人所不能理解,之前圓桌派有一期,主持人提到真正強迫症的感受我認為很到位,那就是永遠會因為一些別人無足輕重的問題而擔憂恐懼。
如果說抑鬱症大家還可以稍微理解的話,那麼強迫症的症狀簡直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
你可以放空大腦就讓這念頭與你無言相伴,也可以奮起反抗與他辯駁到底。當你鬥志昂揚拼了命想攻下一城時,腦內辯友他永遠和你旗鼓相當,他永遠能找出最無懈可擊的理由將你摧毀掉。它最了解你了。
於是你人生的所有意義都在於與他對抗,你從未如此才思敏捷,邏輯清晰且勤奮好學,都快要忘了自己身處於一個正在運轉不停的社會空間,人間煙火自此與你無關。你睡著的前一秒,醒來的第一秒,依然在思考,依然忘不掉。
為何讓他們「停不下來」
還是紀錄片《強迫症:心魔》展示了當下強迫症的部分研究成果。強迫性神經症與大腦中的基底神經節密切相關,該部位的功能類似於計算機伺服器和濾網——它負責接收不同腦區的信息並作出反饋,以協助篩選人們矛盾的想法和行為。
BBC紀錄片《強迫症:心魔》
當下腦科學的研究表明,強迫症可能和我們腦中的基底神經節有關,這一功能過於活躍,讓人們處於過度警覺的狀態下,根本沒辦法很好地處理各種想法。
有學者認為,強迫症停不下來一個原因是為了尋找潛在的風險,他們希望自己掌控一切,所以這樣的行為和思維可以幫助他們得到更多安全感。
還有一些人會認為強迫症和遺傳有關,因為有數據統計表示在患者的直系血親中,父母約有5%-7%的人同患該疾病,作為一種遺傳特徵的紅細胞(ABO)血型,研究發現,強迫症有較高的A型發生率與較低的O型發生率。
不管怎樣,強迫症的成因和抑鬱症一樣都和心理、社會、生理有關。
如何應對強迫症?
在 20 世紀早期,治療強迫症等精神障礙的做法相當野蠻,例如大腦額葉切除手術,這是一種對人腦有極大創傷性的手術,雖然當時發現有時確實奏效,但有時卻完全無效。
如今,切除大腦組織的手術已經被禁止,這樣做不符合倫理道德,會給我們自身帶來很大損害。
在 20 世紀 60 年代,精神藥物替代了創傷性手術,即通過藥物來治療過度活躍的大腦,但其中一些藥物也存在嚴重的副作用,就像創傷性手術一樣。因此,很難達到有效治癒。
雖然強迫症讓人非常痛苦,可是並非是無解的。
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早年經歷過嚴重強迫症,最終走出並且利用自己的經驗幫助了無數強迫症患者。
他主張強迫症患者不要總是和症狀「對抗」,因為越對抗只會把強迫症搞的更嚴重,在此基礎上,做當下該做的事情,可能還會痛苦,但不會誘發精神交互作用,這樣的痛苦一般是可以忍受的。
當下研究發現,強迫症患者只要接受正規治療,強迫症治療有效率至少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所以,強迫症雖然可怕,但並非無解,大家只要能正確應對,基本都可以康復的!#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