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和朋友出去吃飯,大家都好奇這些年我做心理諮詢時遇到的好玩案例。
我和他們分享了一個案例,這位來訪者總是思考一個問題:「我為什麼可以控制我的身體?」並且他因為這個念頭已經半年沒有工作了。
朋友們聽完後都哈哈大笑,「這不是小學生思考的問題嗎?一個人控制身體不是因為大腦嗎?」
我說,「沒錯,但是他還是會想,人和大腦究竟是人控制大腦,還是大腦控制人?」
朋友們聽完後都大呼:「停!停!停!再這樣想下去會瘋的」。
是啊,這就是我五年前的那個案例,來訪者曾經被這個可怕又無語的精神障礙困擾了近一年的時間,差點因此自殺了!
真正的強迫症是怎樣的?
很多人認為強迫症不就是需要擺放物品更加整齊、處女座的完美主義等等,但真正的強迫症卻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且非常痛苦,甚至比抑鬱症還痛苦,有人形容寧願患了癌症也不想得強迫症。
好多強迫症患者看似對自己非常小心,並且看似希望認真保護好自己,但恰恰是這樣不恰當的保護讓他們出現了過分保護自己的問題,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
有部紀錄片《強迫症·心魔》中,一位強迫症男子敘述了自己的故事:主角出門之前都需要反覆檢查自己車的乾淨程度,生怕汽車沾染一點不乾淨的物質。回到家後也是反覆擦洗家具,不能允許一點不乾淨的東西存在,更可怕的是,他洗澡甚至需要十幾個小時,好多人覺得非常可怕。
上述還不夠,他每次吃飯都很擔心臟東西吃進肚子中。
每次吃飯都需要,抓一個食物吃下,然後洗手,然後再抓一個食物,再洗手······
拿出兩片麵包。
接下來,洗第三次手。
然後,還有第四、五、六、七、八…… 次。
因為這樣,食物總是被他搞壞,但他最恐懼的就是垃圾桶,因為他極其害怕細菌,每次丟東西進垃圾桶他都極其焦慮。
「這就是我的生活」,他不止一次說這句話。
「這就是我的生活,無法把強迫症留在家裡,安心出門;也無法把它留在辦公室,快樂回家。它陰魂不散,但這就是我的生活,地獄般的生活。我不希望任何人和我一樣。」
很多人覺得他搞笑,但我覺得他很堅強。
之前《圓桌派》主持人談到強迫症的感受,我覺得非常到位,他認為強迫症就是永遠會因為一些別人無足輕重的問題而擔憂恐懼。
有人在知乎上這樣形容強迫症的感受,你鬥志昂揚拼了命想攻下一城時,腦內永遠會辯論,而且永遠和你旗鼓相當,它永遠能找出最無懈可擊的理由將你摧毀掉。它最了解你了。
在與它對抗的過程中,你人生的意義全部成為了對抗自己,於是人間煙火再與你無關。
什麼讓他們「停不下來」。
紀錄片《強迫症:心魔》展示了一些強迫症的研究成果,其中認為強迫性神經症與大腦中的基底神經節密切相關,該部位的功能類似於計算機伺服器和濾網——它負責接收不同腦區的信息並作出反饋,以協助篩選人們矛盾的想法和行為。
根據腦科學研究發現,強迫症的產生與發展和基底神經節有關,這一功能過於活躍,讓人們處於過度警覺的狀態下,根本沒辦法很好地處理各種想法。
有學者認為,強迫症停不下來一個原因是為了尋找潛在的風險,他們希望自己掌控一切,所以這樣的行為和思維可以幫助他們得到更多安全感。
根據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有強迫的人多數是完美主義,並且早年有過心理創傷,強迫的本質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是為了防禦焦慮。但錯誤的運用這樣的強迫來緩解焦慮只是低級的防禦,成人之後不僅不能幫助自己解決焦慮,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
強迫症怎麼治療?
關於強迫症的治療從來沒停止過爭論,比如20世紀早期有人被莫名一槍打中腦部卻沒有死亡,這個人患有嚴重強迫症,結果不僅沒有死亡,強迫症還康復了。
於是針對強迫症治療有科學家發明了大腦額葉切除手術,這是一種對人腦有極大創傷性的手術,雖然當時發現有時確實奏效,但有時卻完全無效。如今,切除大腦組織的手術已經被禁止,這樣做不符合倫理道德,會給我們自身帶來很大損害。
在20世紀60年代,精神藥物替代了創傷性手術,即通過藥物來治療過度活躍的大腦,這個效果也是不錯的,但由於藥物無法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而且有巨大的副作用,後來人們發現和手術治療一樣效果有限。
雖然強迫症讓人非常痛苦,可是並非是無解的。
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早年經歷過嚴重強迫症,最終走出並且利用自己的經驗幫助了無數強迫症患者。
森田正馬本身就有過類似問題,他總是會出現一些奇怪念頭,甚至總是覺得自己生病可是去醫院也檢查不出來。後來一次上大學期間父母忘了給他寄錢,他認為父母也不管自己了,就沒日沒夜學習也不吃藥。過了一段日子後他發現自己的很多「病症」竟然減少和消失了,而且學習也提高了。
他主張強迫症患者不要總是和症狀「對抗」,因為越對抗只會把強迫症搞的更嚴重,在此基礎上,做當下該做的事情,可能還會痛苦,但不會誘發精神交互作用,這樣的痛苦一般是可以忍受的。
這個方法就是告誡強迫症要學會尊重現實,不要過度抗拒症狀,只有順其自然的接納症狀,帶著症狀去生活,可怕的症狀一點點就會消失。
森田療法也讓好多強迫症患者走出了心魔,尤其適合東方人。
所以,當強迫症狀來襲的時候,請記住: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END-
作者:如水
編輯:番薯
設計:昊昊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