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可以控制我的身體?|關於強迫症的真相

2020-10-04 昭德培訓

前兩天我和朋友出去吃飯,大家都好奇這些年我做心理諮詢時遇到的好玩案例。

我和他們分享了一個案例,這位來訪者總是思考一個問題:「我為什麼可以控制我的身體?」並且他因為這個念頭已經半年沒有工作了。

朋友們聽完後都哈哈大笑,「這不是小學生思考的問題嗎?一個人控制身體不是因為大腦嗎?」

我說,「沒錯,但是他還是會想,人和大腦究竟是人控制大腦,還是大腦控制人?」

朋友們聽完後都大呼:「停!停!停!再這樣想下去會瘋的」。

是啊,這就是我五年前的那個案例,來訪者曾經被這個可怕又無語的精神障礙困擾了近一年的時間,差點因此自殺了!


真正的強迫症是怎樣的?


很多人認為強迫症不就是需要擺放物品更加整齊、處女座的完美主義等等,但真正的強迫症卻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且非常痛苦,甚至比抑鬱症還痛苦,有人形容寧願患了癌症也不想得強迫症。

好多強迫症患者看似對自己非常小心,並且看似希望認真保護好自己,但恰恰是這樣不恰當的保護讓他們出現了過分保護自己的問題,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

有部紀錄片《強迫症·心魔》中,一位強迫症男子敘述了自己的故事:主角出門之前都需要反覆檢查自己車的乾淨程度,生怕汽車沾染一點不乾淨的物質。回到家後也是反覆擦洗家具,不能允許一點不乾淨的東西存在,更可怕的是,他洗澡甚至需要十幾個小時,好多人覺得非常可怕。

上述還不夠,他每次吃飯都很擔心臟東西吃進肚子中。

每次吃飯都需要,抓一個食物吃下,然後洗手,然後再抓一個食物,再洗手······

拿出兩片麵包。

接下來,洗第三次手。

然後,還有第四、五、六、七、八…… 次。

因為這樣,食物總是被他搞壞,但他最恐懼的就是垃圾桶,因為他極其害怕細菌,每次丟東西進垃圾桶他都極其焦慮

「這就是我的生活」,他不止一次說這句話。

「這就是我的生活,無法把強迫症留在家裡,安心出門;也無法把它留在辦公室,快樂回家。它陰魂不散,但這就是我的生活,地獄般的生活。我不希望任何人和我一樣。」

很多人覺得他搞笑,但我覺得他很堅強。

之前《圓桌派》主持人談到強迫症的感受,我覺得非常到位,他認為強迫症就是永遠會因為一些別人無足輕重的問題而擔憂恐懼。

有人在知乎上這樣形容強迫症的感受,你鬥志昂揚拼了命想攻下一城時,腦內永遠會辯論,而且永遠和你旗鼓相當,它永遠能找出最無懈可擊的理由將你摧毀掉。它最了解你了。

在與它對抗的過程中,你人生的意義全部成為了對抗自己,於是人間煙火再與你無關。


什麼讓他們「停不下來」。


紀錄片《強迫症:心魔》展示了一些強迫症的研究成果,其中認為強迫性神經症與大腦中的基底神經節密切相關,該部位的功能類似於計算機伺服器和濾網——它負責接收不同腦區的信息並作出反饋,以協助篩選人們矛盾的想法和行為。

根據腦科學研究發現,強迫症的產生與發展和基底神經節有關,這一功能過於活躍,讓人們處於過度警覺的狀態下,根本沒辦法很好地處理各種想法。

有學者認為,強迫症停不下來一個原因是為了尋找潛在的風險,他們希望自己掌控一切,所以這樣的行為和思維可以幫助他們得到更多安全感。
根據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有強迫的人多數是完美主義,並且早年有過心理創傷,強迫的本質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是為了防禦焦慮。但錯誤的運用這樣的強迫來緩解焦慮只是低級的防禦,成人之後不僅不能幫助自己解決焦慮,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


強迫症怎麼治療?


關於強迫症的治療從來沒停止過爭論,比如20世紀早期有人被莫名一槍打中腦部卻沒有死亡,這個人患有嚴重強迫症,結果不僅沒有死亡,強迫症還康復了。

於是針對強迫症治療有科學家發明了大腦額葉切除手術,這是一種對人腦有極大創傷性的手術,雖然當時發現有時確實奏效,但有時卻完全無效。如今,切除大腦組織的手術已經被禁止,這樣做不符合倫理道德,會給我們自身帶來很大損害。

在20世紀60年代,精神藥物替代了創傷性手術,即通過藥物來治療過度活躍的大腦,這個效果也是不錯的,但由於藥物無法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而且有巨大的副作用,後來人們發現和手術治療一樣效果有限。

雖然強迫症讓人非常痛苦,可是並非是無解的。

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早年經歷過嚴重強迫症,最終走出並且利用自己的經驗幫助了無數強迫症患者。

森田正馬本身就有過類似問題,他總是會出現一些奇怪念頭,甚至總是覺得自己生病可是去醫院也檢查不出來。後來一次上大學期間父母忘了給他寄錢,他認為父母也不管自己了,就沒日沒夜學習也不吃藥。過了一段日子後他發現自己的很多「病症」竟然減少和消失了,而且學習也提高了。

他主張強迫症患者不要總是和症狀「對抗」,因為越對抗只會把強迫症搞的更嚴重,在此基礎上,做當下該做的事情,可能還會痛苦,但不會誘發精神交互作用,這樣的痛苦一般是可以忍受的。

這個方法就是告誡強迫症要學會尊重現實,不要過度抗拒症狀,只有順其自然的接納症狀,帶著症狀去生活,可怕的症狀一點點就會消失。

森田療法也讓好多強迫症患者走出了心魔,尤其適合東方人。

所以,當強迫症狀來襲的時候,請記住: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END-


作者:如水

編輯:番薯

設計:昊昊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可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控制不了自己,5種行為特質是你的『強迫症』作祟
    有一次她在諮詢中突然哭起來,原因是『怕我的強迫症狀會影響到別人』。還有一次,她來的時候下大雨,她寧願遲到,在室外徘徊也不願意踏進諮詢室,我問她為什麼,她說:『怕把房間弄溼、弄髒了,怕別人看了會不舒服。』其實那個不舒服、擔心,都是她自己的,別人並沒有這樣的感覺。她就是這樣不停的責怪自己,不停的為很多人操心,不肯放過自己,這恰恰是她焦慮和強迫的根源。
  • 我不想這樣,但是思想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強迫症心理論
    強迫症心理論|我不想這樣,但是思想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有強迫症行為的人社會功能可能受到嚴重損害,社會功能指在人際交往中、工作中、生活中、婚姻情感中等都會遇到很多問題。1.如果你認識正在與強迫症鬥爭的人,對他們多一點了解,並讓他們知道強迫症是可以接受治療的。比如心理療法和藥物治療,為了達到最好的療效,可以兩種治療同時進行。強迫症並不都是顯而易見的與焦慮症和抑鬱症相似,強迫症也有隱藏的症狀。你也許會驚訝,有些成功人士也在默默地與強迫症鬥爭。
  • 趣味科普:同樣一天洗18遍手,為什麼你是強迫症,我是完美主義呢?
    其實並不是,因為追求有規律的美,可以說是一種人類共性了,完美主義者也是在此基礎上誕生。 那麼真正的強迫症是怎麼樣的呢?看看下面3位強迫症患者是怎麼說的吧?
  • 一位強迫症患者的自述:我一度懇求丈夫殺了自己
    當我不得不出門——比如去上課——的時候,另一種恐懼感便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我確信自己會買什麼對動物造成傷害的東西,這種想法直接導致了我在整個第一學期都不敢帶一分錢在身上。為什麼?因為我要防止自己發瘋去買那些我不應該買的東西。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八﹞神經行為療法
    ﹝教育﹞自我療法是新近兩種效果很好的關於強迫症的療法。對侵入性念頭或衝動,病人需要按照本來面目稱呼它們:強迫觀念或強迫衝動——「這不是我,這是我的強迫症」。病人將學會清楚地辨識強迫症的真相而不是被強迫症狀引起的不愉快所矇騙。病人要修煉成為「不偏不倚的觀察者」即跳出自身的自我觀察者﹝借鑑了正念療法﹞:「這只是我的大腦發出了一堆錯誤信息。
  • 我走出15年強迫症的艱難歷程
    那時班上有一些復讀的學生,學習比較好,畢竟學習過一年了,這讓我的壓力倍增。我自己本來就有個目標考上重點高中,再加上老師一直強調中考的重要性,班上的學習氣氛我感覺很緊張,無形當中有了壓力。在我自己強迫症走出後我也經常想初三的時候,我為什麼會得強迫症?除了初三是面臨中考,整體學習緊張,有一種無形的壓力之外我認為還給一位老師的特殊講課方式有關係,我永遠忘不了這位老師。
  • 你了解強迫症嗎?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強迫症!
    很多人以為,這就是強迫症,你們真是"Too yong to simple"到底什麼才是強迫症?《你了解強迫症嗎?你就可能有強迫症。我們今天就破解一下關於強迫症的謎思Myth one: repetitive or ritualistic behaviors are synonymous with OCD.
  • 口水強迫症案例
    這是很典型的口水強迫症。她的口水強迫症是從自己的生活中突發的事件以及對事件的錯誤評價所導致的。我們可以想像如果當時的她能夠及時去找心理醫生,扭轉自己關於「我吞口水會讓別人不舒服」,這樣一種錯誤的觀念,想必強迫症是不會真的持續到如今的。這其實就是她強迫症的關鍵點之一。在來諮詢之前,她也去過很多的醫院,去過很多的諮詢機構。吃的藥也不算少。但效果總是差強人意。
  • 六個月走出強迫症的我,強迫症患者應該看看!
    我是強迫症親歷者,16歲開始強迫症發作,一直在硬抗,18歲半實在支撐不住了,尋求心理諮詢,半年痊癒。現在已經過去七年了!我們先來說說看,強迫症真的能治癒麼!我說的這個問題,因為我被這個問題困擾了很久。因為我上網去查,很多人說,強迫症是神經症的癌症,連心理醫生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強迫症是最難治癒的神經症。這把我嚇尿了有木有?雖然也有人說已經怎麼治好的,但好像花了好幾十年,我聽了一樣嚇尿了有沒有?尼瑪說好的共享青春年華呢?而且我覺得我這懷疑精神力量還是很強的,心想你說治好就治好了?你能保證不復發?總之,有段時間,包括走出強迫症之後一段時間,我還是挺鬱悶的。
  • 強迫症的真相丨你認為是自己在強迫自己嗎?錯了!認清本質才能好
    因為心理疾病不像身體疾病可以觀察到實體,心理疾病完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只有患者本人心理清楚,其他任何人,任何高科技儀器也無從知曉。這個時候病症的判斷,實際上很大一部分是由病人自己的主觀判斷決定的。一個相信自己是抑鬱症,那他不斷的去關注抑鬱症的症狀,不斷的在內心肯定和強化,那就是抑鬱症了。
  • 為什麼「森田療法」可以治癒強迫症 |森田治強迫
    今天要跟大家探討的話題是「為什麼是森田療法?」強迫症有多頑固,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甚至有的朋友已經因此而放棄了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把自己封閉在了陰暗狹小的空間裡,想:「乾脆孤獨終老算了。」強迫症患者往往還不被周圍的親人和朋友理解,他們要麼就說「強迫症患者是神經病」,要麼就是不理解到底這種痛苦是什麼,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助患者。
  • 「我這樣到底是不是強迫症?」| 森田治強迫
    我經常在貼吧看到一些朋友問,我這種行為到底算不算是強迫症呢?什麼樣的行為才能確認就是呢?其實,我仔細看了這些朋友的留言,大多像是有反覆檢查門窗啊,反覆地去思考一件事情,還有就是怕髒等等。但是客觀上講,都無法稱為真正的強迫症,反倒是他們在追問,不斷地去追問這個到底是不是強迫症,心裡的那種焦慮和擔心更像是強迫症。
  • 我這樣到底是不是強迫症 | 森田治強迫
    1我經常在貼吧裡看到一些朋友問:「我這種行為到底算不算是強迫症呢?什麼樣的行為才能確認就是呢?」其實,我仔細看了這些朋友的留言,大多像是有反覆檢查門窗啊,反覆去思考一件事情,還有就是怕髒等等。但是客觀上講,都無法稱為真正的強迫症,反倒是他們在不斷地去追問:「這個到底是不是強迫症?」
  • 強迫症的自我治療 3大緩解強迫症的療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近些年有很多人都會有強迫症的現象,那你知道強迫症因該如何自我治療嘛?,強迫症對我們的身體又會有哪些危害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運動是最好的身體放鬆法,全身心投入到運動中去,讓整個身體活躍起來,大腦也會多分泌「愉快素」,一次大汗淋漓的跑步結束後,你或許更能發現這世界的美好。對自己所有想要說教的衝動不加理睬,帶著這些學習、生活。2、接受不完美對於不觸及原則的細節問題,讓自己更隨意一些。
  • 強迫症——如何重新掌握身體的主動權?
    強迫症會接管我們身體的警報系統而這個系統本應該用來保護你 治療強迫症的心理療法選擇是暴露與反應預防(ERP)。在ERP療法中,暴露指的是將自己暴露在那些讓你焦慮和/或開始你的強迫症的想法、圖像、物體和情況中。
  • 強迫症:本我和超我的衝突,森田療法幫你減輕痛苦
    我身邊有個朋友也有強迫症,我明白強迫症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下面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強迫症一、強迫症的特點強迫症是一種身不由己的行為,很多強迫症患者明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但總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一個人只是偶爾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而且自己可以控制,完全不會影響到生活,那麼就不能夠認為這個人患有強迫症。得了強迫症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 為了治療強迫症,我變成了「暴露」狂
    其實,像這樣的強迫行為只是短暫緩解了焦慮,長期來看卻是在維持強迫症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強迫行為會慢慢變成一種「成癮」行為,其心理機制類似於抽菸喝酒。很多抽菸喝酒的人明明知道這樣做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就是難以控制。
  • 強迫症是什麼 出現這些現象要謹防強迫症
    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來源於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近年來統計數據提示強迫症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有研究顯示普通人群中強迫症的終身患病率為1%~2%,約2/3的患者在25歲前發病。
  • 走出強迫症的牢籠之強迫症的本質是什麼
    作者天年(郝兆強)點擊我的頭像看更多強迫症原創文章。神經症患者的症狀千奇百怪,症狀各異,什麼荒誕離奇的症狀都有,生活當中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平常人正常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強迫的對象或是症狀。一般每位患者都覺得自己的症狀與別人不一樣,自己比別的患者更痛苦,或是沒有遇到與自己的症狀完全一樣的患者覺的自己的症狀很特別,心靈倍感孤單。
  • 強迫症是好是壞?我的強迫症行為究竟需不需要看醫生呢?
    其實強迫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基本上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有些強迫症。甚至某些程度的強迫症還能幫我們解決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者提升我們能力。強迫症後果可以說是讓人歡喜讓人憂。喜的是:有強迫症狀的人多是工作原則性強、價值觀強的人群,因此他們往往都是工作狂、勞動模範、積極分子,受上司重用,說小了是公司的骨幹,說大了是國家的棟梁。而且,絕大多數強迫症狀都是輕微可以控制的,很多都會隨著人格的成熟得到減輕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