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生存:日本文學愛好者口中的「大正浪漫」其實沒有存在感

2020-12-18 騰訊網

  文|蕭西之水

  夾在「光榮的明治」與「黑暗的昭和」中間,大正時代經常顯得沒有什麼存在感,最多是日本文學愛好者會了解一些「大正浪漫」,卻很少了解「大正浪漫」出現的政治與輿論基礎,即「大正民主浪潮」。

  進入20世紀後,由於日本政府獨斷專橫,日本民眾掀起一輪又一輪城市暴動。1905年9月,日俄戰爭籤訂停戰條約,飽受壓迫的日本民眾走上街頭破壞公共設施,史稱「日比谷燒打事件」;1913年2月,為了反對藩閥統治,日本數萬民眾聚集在國會門口宣布「維護憲法」,剛剛就任62天首相的桂太郎宣布辭職下野;1918年8月,日本宣布出兵西伯利亞導致米價暴漲,日本各地爆發「米騷動」,老百姓紛紛強行買米,打砸政府設施。這場「米騷動」遍布日本1道3府37縣369個地區,先後數百萬人次參與,日本官方出動10餘萬軍隊鎮壓,直到9月中旬才告一段落。

  數次運動讓日本民眾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已有所增強,日本議會中的政黨勢力也愈發強勁。「米騷動」結束後,日本內閣也首次由議會第一大黨「立憲政友會」組建,出身下級武士家庭的原敬成了日本第一位「平民首相」。

  面對政治紛爭,當時在位的大正天皇並沒有特別關心,或者說,他根本沒有體力去關心。據目前《大正天皇實錄》的公開部分記載,大正天皇幼年曾罹患腦膜炎,腦力與抵抗力均受到相當嚴重的影響。1913年5月,剛繼位第二年,大正天皇就因肺炎倒下了整整一個月;到1914年,「有輕度的發語障礙」,「記憶力顯著衰退」;再到1918年,這位年僅38歲的壯年天皇難以集中精力,甚至連準備好的稿子都念不了。最終1921年11月,日本皇室設立了「攝政」一職,裕仁皇太子(昭和天皇)以20歲年齡在事實上接過了國家統治權。

  大正天皇不能理事,裕仁又年幼,父子兩人都很難像明治天皇那樣領馭群臣,甚至難以領會近代天皇制的要義,於是負責管理皇族事務的宮內省就變得愈發重要。1921年,「維新三傑」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次子牧野伸顯(過繼他家)就任為宮內大臣,他的出現也讓天皇性格與皇族地位發生重要變化。

  大正天皇(中)和陸軍高級軍官正在檢閱軍隊

  一戰結束前後,俄羅斯沙皇、哈布斯堡王朝、德意志皇帝等歐洲君主相繼喪失政權,這股風潮也蔓延到日本。為了維護天皇制穩定,牧野伸顯決定將天皇的定位由「威嚴君主」調整為「慈愛君主」,全面改善皇族與民眾的關係。1921年2月,宮內省開設面向一般國民的接待室,同時擴大了東京皇宮的遊覽範圍,要求皇宮警察全部取消長劍,改配短刀;8月,宮內省將皇家園林「芝離宮」劃撥給東京市政府,成為一般國民可以參觀的公園。為了加強與媒體聯絡,牧野伸顯還主動定期召開宮內省記者會,允許普通記者前來旁聽並提問。

  裕仁也非常配合,他主動要求不再為自己準備和服、西服兩套服飾,而只穿西裝以節約財政;之後又主動說服母親貞明皇后,將自己身邊的宮廷女官從豢養制改為出勤制,將宮女從身份變成職業。在一系列改革過程中,裕仁與牧野伸顯的關係愈發緊密,也倍加仰仗這位老者。1925年牧野伸顯轉任內大臣,1926年裕仁成為天皇,這兩次變化讓兩人的私密交談增多,也促成昭和天皇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執政風格。

  1928年6月4日,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在奉天近郊的皇姑屯炸死奉系軍閥張作霖,引發日本與奉系軍閥的關係陷入緊張。針對這個「滿洲某重大事件」,首相田中義一在12月向昭和天皇匯報「關東軍河本參謀計劃並犯下整個案件」,表示會以軍事法庭審判河本大作。但由于田中義一原為陸軍軍人出身,他的態度逐漸開始偏向於關東軍一方,最終在1929年5月將河本大作調回日本,免除了軍事法庭的審判。

  面對首相田中義一包庇肇事犯人的行為,牧野伸顯頗為憤怒,力主追究田中義一的責任。6月27日,田中義一向天皇匯報處理結果,這一次他辯護道:「事實證明爆炸與陸軍關東軍無關,只是警衛疏忽而已」,昭和天皇聽罷怒斥「這不是跟之前說的不一樣了嗎?」隨即離席而去。天皇暴怒讓田中義一再難立足,只得於7月5日辭職。

  可以看出,雖然「人類天皇」的一面要受到日本憲法與其他法律的約束,但當天皇與宮內省結為一個完整的政治實體,其「制度天皇」的一面也足以逼退一名陸軍軍人出身的強勢政客。換言之,一旦昭和天皇對某件事情顯示出某種情緒,而宮內省高官又不加以制止、甚至是因勢利導,那麼無論首相還是軍部成員都必須要遵從「制度天皇」所具有的「天皇大權」。

  但也正因如此,如果天皇事事都擺出這樣的架勢,那麼以後天皇必然會承擔相應責任。針對這起「田中首相叱責事件」,當時唯一活著的明治元老西園寺公望非常生氣,認為訓斥舉動違反了「立憲君主」原則,很有可能「累及天皇本人」。也正是懼怕追究責任,昭和天皇在之後的參政歲月裡採取了更為穩妥、也更為日本的表達方式:曖昧。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大咖就是大咖,文學愛好者還是文學愛好者
    這個時代給了我這樣的文學寫作愛好者一個機會,就是能和許多寫作界的大咖同場競技的機會,我在幹活掙錢的同時,我也可以擠出一點時間,寫點東西,拿到網上發表,也想爭一點流量,賺一點點擊量,分一點關注的眼神,也想立足於寫作空間裡的一個位置,我也想勵志一些,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 感受日本大正浪漫之美──和倉溫泉「大正浪漫之宿 渡月庵」
    來到日本石川縣,許多遊客醉心於能登半島的優美景致。而想在此享受溫泉之樂,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和倉溫泉了。在和倉溫泉區共有20幾家的溫泉旅館櫛比鱗次,這一次要介紹給您的是和倉溫泉區最具歷史、充滿大正時代懷舊風情的「大正浪漫之宿 渡月庵」。▋和倉溫泉區簡介和倉溫泉的特徵和倉溫泉區位於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中央的七尾市,擁有一千兩百年的歷史。
  • 大正時代︱都市「浪漫」如何在日本風起
    他不僅在理論上鼓吹文明論,1867年還寫了一本《西洋衣食住》,向日本人介紹歐美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有關西洋人用餐方式的部分寫道:「西洋人不用筷子。食用肉類及其他食物時,切成大塊放在自己的盤子中,右手用刀將其切成小塊,左手用叉叉住送入口中。用刀叉住食物直接入口是非常沒有教養的。湯也盛入淺口的盤子,用湯勺舀著喝。喝湯以及飲茶時,口中若發出聲音,也是十分不禮貌的。」
  • 韓國文學在中國為何缺少存在感
    相比中國公眾對日本作家作品的熟知程度,韓語作品實在顯得有些尷尬。為何韓國文學在中國的存在感這麼低?「韓流」中的缺席多年以前,被稱為「韓流」的韓國大眾文化曾對中國造成巨大衝擊。各種韓劇和綜藝節目紅遍中國,至今宋慧喬、宋仲基們在中國的人氣可能一點也不比迪麗熱巴、鹿晗們差。
  • 新華網調查「人肉代購」:海淘軟體眾多,靠什麼在夾縫中生存
    新華網調查「人肉代購」:海淘軟體眾多,靠什麼在夾縫中生存 新華網瀋陽2月14日消息,「情人節送女友禮物清單已出,別再猶豫,快選一款取悅你的她。」「2月中旬飛韓國,需要下單的寶寶提前說。」
  • 職場中要學會在夾縫中求生存
    小張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單獨的、活動的個體,而我們則需要穿過人與人之間的縫隙到達目的地。簡單地說其實我們都生存在別人的夾縫裡,為了到達目的地,我們不得不想方設法穿越人與人之間的夾縫。我們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
  • 在岐阜縣日本大正村體驗大正浪漫之旅
    在岐阜縣日本大正村體驗大正浪漫之旅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本篇介紹位於岐阜縣惠那市的日本大正村及以多種主題列車深受歡迎的岐阜縣的地方鐵道明知鐵道。
  • 大正時代︱風靡一時的中國旅遊熱
    在日本,從江戶時代直到二戰結束,習慣上用「支那」指代中國,源自印度佛經日譯本裡對「秦」(chin)的訛音。不過,在大正時代作家口中的「支那」並不含貶義色彩,魯迅的文章裡也曾多次使用。谷崎這篇小說寫於1921年,上文所引的這段對話反映了大正時期的一大社會時尚,那就是持續十數年的中國旅遊熱,而這一風潮首先興起於日本文藝界。
  • 賣了13年還沒有存在感,為什麼國產手機在日本賣不出去
    只不過在在各大洲都遍地開花的手機,卻在鄰居這裡碰了壁,這個鄰居就是日本。從日本市場調查來看,排在前五的手機分別是蘋果、夏普、富士通、京瓷和索尼,國產手機統統沒有存在感。直到2020年Q1財報,三星才進入前5位置。國產手機在日本沒有存在感,問題不在市場本身,而在日本的三大運營商身上。
  • 在夾縫中生存的360還有出路嗎!
    從目前的市場角度來看,360手機已經沒有太大的熱度,幾乎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這在如今的市場來說,是非常正常的。就拿努比亞來說吧,今年的新機已經發布,但卻沒有掀起太大的市場動靜,那麼作為已經近一年沒有發布手機的360來說,沒有關注度更加正常不過了。
  • 打字機:電子時代夾縫中生存
    但其實,這種風靡20世紀的打字工具還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商店的某個角落仍為它留有一席之地。  夾縫中生存  保羅·施魏策爾現年68歲,是紐約「了不得」打字機公司老闆,同時兼任打字機修理工。他6日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年輕人說:「誰還需要打字機?」但事實並非如此,仍有一些人喜歡用力擊鍵的感覺。
  • 日本網友家中長出彼岸花,曬到網上,結果動漫愛好者紛紛玩起梗
    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種通往地獄的花,名字叫做「彼岸花」,也被稱為曼珠沙華,它擁有著極其妖冶的外表,看上去充滿了烈火一般的炙熱與倔強,正因為它看起來非常特殊,而且長相也非常特殊,所以它經常被用到各大動漫作品裡面去,幾乎在很多動漫的地獄場景裡,都能看到它的存在,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花一般都是很罕見的
  • 價格大跳水、訂單夾縫中生存,數碼印花遭遇問世...
    價格大跳水、訂單夾縫中生存,數碼印花遭遇問世以來最大危機!但好在隨著疫情好壞反覆變化以及宏觀事件頻發,紡織訂單偶爾還是能夠從夾縫中達到一波小高峰,例如國慶之後的紡織市場基本就是一幅旺季的樣子。但是卻有一個紡織加工環節今年異常低調,似乎整個市場變化與自己關係不大,這個環節就是印花環節。與染色環節今年市場出現爆倉、滿開不同,各種印花種類今年的狀態一直都是與開工不足、訂單缺乏離不開。
  • 莫讓「倒奶殺牛」成奶農夾縫生存的代名詞
    (1月6日新京報)  河北地區「倒奶賣牛」事件僅僅是奶農困境的冰山一角,與此同時山東、青海等地也輪番上演「倒奶殺牛」劇情,這反映出奶農的被逼無奈與生存之艱。  此次傷農事件的直接原因在於「過山車式」的鮮奶市場價格,但回顧市場卻發現,一邊是銷售火熱的鮮奶市場,另一邊是倒奶殺牛的辛酸奶農。
  • 渣男文豪女拳盡在大正浪漫時——影視劇中的大正時代
    前言本以為宅在家的時間有更多時間來看日劇,誰知道這一季居然沒有一部讓我有想看的衝動,只有一部村花和是枝裕和的的紀錄片『有村架純的攝休』。反而是看了『想見你』、『棒球大聯盟』、『血疫』、『早間新聞』等,不過倒是有時間補了一部動畫『鬼滅之刃』,看過的胖友一定記得每一話最後的大正悄悄話,從此便對大正有了濃厚的興趣。
  • 回到初衷──談翻譯與日本文學
    翻譯∣精神潛移默化  就這樣,一九八三年我回到臺灣輔大。一九八六年輔大外語學院舉辦第一次文學宗教會議,邀請到日本遠藤周作參加,王文興同時也是被邀請的與會人士。因為這樣,我負責遠藤周作相關的聯繫與接待事宜。為了這次研討會,系上老師合力翻譯他的兩篇短篇小說──《母親》與《影子》。
  • 《從零開始創意寫作》:從文學愛好者到作家的成長之路
    創意寫作如今在中國也正在興起中,尤其是藉助於網際網路的傳播,讓普通大眾也有機會參與到文學創作活動中來。許多創作者的作品在網絡上一炮而紅,又被改編成影視劇大獲成功。這讓更多文學愛好者想要學會創意寫作,也成為一名成功的作家。
  • 歷時5年,這個文學愛好者創作出《巫鹽天下》詮釋巫文化、鹽文化
    為什麼三峽地域會存在以「巫山龍骨坡人」為代表的眾多古人類生存遺址?為什麼大溪文化遺址層的考古發掘中,會發明動輒成百上千斤的魚骨頭?這些問題在巫溪本土文學愛好者唐文龍的新書《巫鹽天下》中均有答案。這是巫溪本土文學愛好者唐文龍創作的長篇散文,由重慶出版集團出版。書中首次提出了「巫鹽古道」是中國版圖腹心地帶文明大通道的概念。為了證明這一概念,作者從2013年開始,用5年多時間,翻閱了大量文獻進行系統論證,這也是目前對三峽巫鹽文化和鹽道文化最系統、最完整闡釋的學術研究著作。
  • 譚旭東:文學處於社會的邊緣 會與新媒體妥協生存
    在現代印刷術起到巨大作用的時代,文學通過學校教育、報紙雜誌的發行和圖書的出版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可以說,無論是歐美,還是中國、日本和韓國,現代文學的探索都依賴於紙質媒介,依賴於現代新聞出版業。尤其在中國,差不多每一位現代作家的出場,都與一種文學刊物或一家出版社有關。直到1980年代,中國文學的發展還與《人民文學》《當代》《十月》《收穫》與《文藝報》等報刊密切相關。
  • 校園文學面臨生存危機 文學青年成神經病代名詞
    校園文學,「五四」時期曾是孕育中國新文化潮的河床,上世紀80年代是理想主義的火炬。如今,隨著市場化的浪潮開始湧進象牙塔的最後一片淨土,校園文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文學青年等於神經病?2007年,學校團委整合資源,決定將學校《浪淘石》、《春英詩社》、《太陽雨》合併,新出一刊《珞櫻》,每年一期,由校內浪淘石文學社、春英詩社、太陽雨詩社三個文學社團輪流出刊。「但也就出了兩期,2009年就沒看到了,主要還是經費問題。」一位知情人這樣告訴記者。不只浪淘石,全國各大高校曾經風光無限的文學社團,現在都處境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