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點別的,這個其實也是一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以前一直沒機會,也沒地方說,今天想聊一聊這個話題。
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我曾經看過一篇分析為何智人在當時能夠擊敗其他物種成為世界霸主原因的視頻(後來找到了這個視頻,是柴知道發布的一本書的介紹,這本書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著作《人類簡史》,以後有時間準備讀一下),裡面介紹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智人在經過認知革命後有了類似現代語言的媒介。當時智人走向其他大陸的時候,當時世界上還有很多類人種,其中不乏比智人威猛善戰的,可惜,只有智人有類似現代語言的媒介,所以它們可以在集體大規模行動的時候存在有效的合作機制,而不是像其他類人種一樣,一旦人口達到一定數量,就無法通過它們傳統的類語言方式來互相約束而團結成戰鬥力,在智人面前潰不成軍。
關於今天要說的,因為其他語言畢竟不是母語,學都沒學好,既然不了解,就不發表評論了,今天只聊聊漢語(雖然也學得不好,但畢竟說了二十多年了)。
大家都知道,漢語是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才變成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這種語言的,這不僅僅是字形、字體、含義上的變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讀音。這點可能很多人都會比較陌生,畢竟我們一直接觸的語文課本會教你文言文的意思,但是不會教你古人是怎麼發音的,我們現在的所有以古代為背景的文藝作品更不可能還原當年的發音,所幸,有這麼一群人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將中國歷代的漢語發音給還原了出來,下面是視頻,大家可以先感受一下(嚴格來說,中國的語言是在漢代之前就有的,所以漢代之前我們的語言叫什麼啊,我真的一下有點想不起來合適的詞)。
這個視頻選取了不同時期的詩詞用當時的發音來朗讀,看看在不看詩詞文本的情況下你能聽懂幾句?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是不是感覺完全不認識自己的語言了?
這個史圖館系列我是非常喜歡的,他們的很多視頻都非常棒,在這裡跟大家安利下~
聽完這個是不是覺得現在的穿越劇,哪怕邏輯和劇情再合理也很扯了?哪怕真的穿越回去,同樣的語言互相都不可能聽懂對方在說什麼。就算是近代,在讀音上還是有很多地方和我們的發音是不同的,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國語正音,這是臺灣地區的標準發音,地位等同於大陸地區的普通話。
事實上,語言讀音的發展並不是漫長到我們無法感受的,至少我已經感受到了。
為了驗證我想到的這些詞,我專門購買了一本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2016年第7版),並且淘來一本1983年第2版的《現漢》以及一本1996年第3版的《現漢》,第1版實在是太久遠了,真的找不到。
從左至右依次為1983年第2版、1996年第3版和2016年第7版
先提問,來念念下面幾個詞,再讓你的父母念一下這些詞,祖輩在身邊的也可以讓他們來念念,有可能你就會發現區別。
呆板 說客 坐騎 確鑿 從容 框架 曝光 癌症 芥藍菜 蕁麻疹 唯唯諾諾 簞食壺漿
可能你已經發現有些詞你在學校學到的讀音和父輩或者祖父輩的讀音是有區別的,沒錯,這些詞都是在近幾年或近幾十年讀音發生過變化的。
上面這些詞的舊音分別是
呆ái板 說shuì客 坐騎jì 確鑿zuò 從cōng容 曝pù光 癌yán症 芥gài藍菜 蕁qián麻疹 唯wěi唯諾諾 簞食sì壺漿
可是如果你在最新的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上查閱這些詞條,你會發現讀音變成了這樣
呆dāi板 說shuō客 坐騎qí 確鑿záo 從cóng容 曝bào光 癌ái症 芥jiè藍菜 蕁xún麻疹 唯wéi唯諾諾 簞食shí壺漿
而上面的舊音在括號裡標註了舊讀,甚至有些連舊讀都沒有了(比如坐騎,第七版中坐騎詞條是沒有寫有舊音的,但是在騎字的釋義中提到舊讀,並且給出舉例的詞語是坐騎)。這些讀音的變化,無一例外是由於大多數人都在使用錯誤的讀音,最終導致了國家語言相關的權威機構向大眾讓步而將原本錯誤的讀音規定為標準讀音。
這只是一部分,一般來說,至少我的學生時代,漢字的讀寫都是以《現代漢語詞典》為準的,但實際上,第七版《現漢》出版後不久,《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就發布了新的修訂版,對一些字音做出了修改,也就是說,很多最新版《現漢》標註的讀音也有可能是錯誤的。
這其實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情,從小,不管是語文課堂還是考試,都要求我們按照正確的讀音來讀,結果做得好的卻因為大多數人在接受教育後並沒有做到或者沒有接受過教育而被迫將原來錯誤的讀音改為正確的,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但是反過來想,語言發明之初就是被人們拿來使用的,當絕大多數人都按照錯誤讀音來讀的時候,正確讀音反而成了影響人們正常理解的那種,從功能上看,優勝劣汰,對語言的使用、理解和傳播起到負面作用的正確讀音當然要淘汰掉。
所以語言的發展,至少語言讀音的規範和發展在我看來就是個悖論。
要說我站在哪邊,我肯定是選擇站在規範、或者說守舊的一邊。曾經我以為讀音是否會因為誤讀而更改要看原先正確的讀音是否是這個漢字的另一種釋義,如果不是,既然無傷大雅改了也就改了。但是後來我發現諸如簞食壺漿這樣的詞語也更改了讀音,我確實有些不解,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廣播電視總局三家在對於普通話標準讀音的制定標準究竟是怎樣的。在我看來,這些將譬如簞食壺漿這樣的讀音做出修改無疑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踐踏,當然這麼說我自己也感覺有點過了,但事實的確是這樣的,sì作為一個沒有詞組收錄的單字讀音我也不知道它還能堅持多久,再過個一兩代,還有多少人記得食這個單字念sì的時候還可以作為一個動詞。這到底是文化的進步還是倒退呢?
其實關於漢字的讀寫和詞義,我想說的還有很多,後面應該還會有幾篇相關的推送,當然,我的學識也有限,自己也不是漢語言相關專業的學生,如果文章中有錯誤的地方還請務必幫我糾正,我本人非常尊重我們的語言,不希望自己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謬誤,在此謝過。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下載《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