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文章 | 體育賽事節目版權的司法裁判之變

2020-11-17 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

2020年9月23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裁定提審的「央視訴暴風侵害世界盃賽事節目著作權糾紛」和「新浪互娛訴天盈九州中超賽事節目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兩案作出再審判決[1],對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認定涉案賽事節目構成「錄像製品」糾正為「電影類作品」,並分別對前述兩案的二審判決結果進行撤銷和維持。

對於體育類賽事節目能否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法律規定,我國對此的爭議始終不斷,在網際網路大浪潮下,體育賽事節目涉嫌直播、轉播的侵權行為頻發,更為嚴重是侵權者不僅未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因此牟利,由於法律規制不足,導致尊重權利成為當事人的一種負擔。本文通過梳理、分析近幾年涉及體育賽事節目的典型司法判決可知,各界已聚焦這一問題,加大力度改變賽事直播的困境。儘管法律上對賽事直播的著作權法規制途徑依然模糊,但法院已從原來的各持己見、逐漸形成了較為統一的觀點,到最新的糾正觀點,即從「體育賽事直播節目不構成電影作品或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在滿足固定要求時,可以構成錄像製品」;到最新觀點「作品攝製在一定介質上不等同於固定或穩定性固定,體育賽事節目的獨創性體現在攝像、編導等製作者的個性選擇和安排,因而構成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製作的作品。」


2012-2017年涉體育賽事直節目典型裁判觀點的梳理

2012年,在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下稱「央視國際公司」)訴被告世紀龍信息網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世紀龍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一案中,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2],認為中央電視臺是該電視節目的拍攝者,該節目的獨創性主要體現在對現場比賽的拍攝及解說,包括機位的設置、鏡頭的選擇、主持、解說和編導的參與等方面,但其作為以直播現場體育比賽為主要目的的電視節目,在獨創性上尚未達到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高度,應當將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德巴女足比賽作為錄音錄像製品予以保護,中央電視臺對其享有錄音錄像製作者權。

2014年12月12日,在北京新浪互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新浪互聯公司」)訴被告北京天盈九州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天盈九州公司」)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審中,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判決[3],認為對賽事錄製鏡頭的選擇、編排,形成可供觀賞的新的畫面,是一種創作性勞動,且該創作性從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製作,會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恰恰反映了其獨創性。即賽事錄製形成的畫面,構成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獨創性的要求,應當認定為作品。從涉案轉播賽事呈現的畫面看,滿足上述分析的創造性,即通過攝製、製作的方式,形成畫面,以視聽的形式給人以視覺感應、效果,構成作品。

2015年4月27日,在央視國際公司與北京暴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暴風公司」)侵害錄音錄像製作者權糾紛一審中,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判決[4],暴風公司賠償央視國際公司經濟損失六十四萬以及訴訟合理支出三萬二千四百元,共計六十七萬二千四百元,駁回央視國際公司其他訴訟請求。

2015年9月18日,在央視國際公司與華夏城視網絡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不正當競爭糾紛一審[5]中,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認為體育賽事只是一連串意外情況的結果,電視導播無法控制比賽進程,體育賽事直播節目的性質決定了電視導播、攝製者在節目中並非處於主導地位,體育賽事直播節目製作人在體育賽事直播節目能夠按照其意志做出的選擇和表達非常有限。尚不足以達到我國著作權法所規定的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高度,不屬於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

從早期各地法院關於體育賽事節目的判決來看,涉案體育賽事節目的權利人起訴的民事權利基礎大致有:錄音錄像製作者權、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體育賽事節目畫面的著作權等。面對當事人維權請求,法官之間對體育賽事節目的定性存在作品與製品之爭,例如,上述廣州中院與深圳福田法院判決均認定體育賽事節目為錄像製品,而北京朝陽法院的判決則認定體育賽事節目的畫面為作品[6]。


2018年涉及體育賽事節目典型裁判觀點的轉變

2018年3月30日,在新浪互聯公司訴天盈九州公司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7]二審中,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在著作權法第三條[8]第(九)項規定的「其他作品需要以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為前提,法院無權在法定作品類型之外設定其他作品類型,對於涉案公用信號承載的連續畫面是否構成電影作品,需至少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固定性要件;第二,獨創性要件。

(一)固定性要件

在本案中,該比賽過程與現場直播基本同步,系網絡直播行為,在這一過程中,涉案賽事整體比賽畫面尚未被穩定地固定在有形載體上, 故此時的賽事直播公用信號所承載畫面並不滿足電影作品中的固定的要求。

(二)獨創性要件

獨創性強調個性化的選擇,個性化選擇的多少既受創作主體主觀因素的影響,同時亦受客觀因素的制約。通常情況下,客觀限制因素越多, 則表達的個性化選擇空間越少,相應地,可能達到的獨創性高度越低。體育賽事公用信號所承載連續畫面是否符合電影作品的獨創性要求,應針對個案進行具體判斷。此案中,二審法院就故事化創作、慢動作運用、特寫鏡頭、中場休息及終場後的比賽集錦展開分析:

1.故事化創作部分

對於新浪互聯公司強調預判本身可能體現的獨創性,二審法院認為,因體育賽事中可能存在各種突發事件或不可控因素,故不同人對於相同比賽進程的預判有可能存在不同,針對新浪互聯公司所舉例子而言,難以看出涉案直播團隊與符合中超賽事直播資格的其他直播團隊之間的不同。新浪互聯公司所列舉例子屬於依據比賽規律必然會出現的情形,如果直播團隊對這一事實亦無判斷能力,其顯然不可能獲得中超賽事的直播資格。因此,上述預判尚不足以說明直播團隊有較明顯的個性化選擇。此外,新浪互聯公司在事例中所強調的故事性源於事件本身的故事性, 而非來自於直播團隊通過對素材的運用而創作出來的故事。如果新浪互聯公司欲從故事性角度說明其獨創性,則其有必要證明,對於同一事件,涉案直播團隊因其獨創性創作使得觀眾看到了與現實事件有區別的內容。如果不同直播團隊對同一事件的直播使公眾看到的內容並未呈現不同的故事性,則說明其在故事創作上並不具有獨創性。實際上,此類體育賽事直播追求的是如實呈現比賽進程,故涉案賽制直播在故事性上不具有獨創性勞動。

2.慢動作部分

根據新浪互聯公司的陳述:對於慢動作的獨創性,其主要強調的是導演通過慢動作的運用而起到的答疑解惑作用。此外,亦強調因為慢動作的使用而使得觀眾產生看賽事直播與看現場比賽不同的感受。但實際上,答疑解惑是此類鏡頭所起到的客觀功能,而鏡頭的客觀功能顯然並非獨創性所考慮的對象, 因此,慢動作的答疑解惑作用,與獨創性並無直接關係。而被上訴人所稱通過慢動作的使用而使得觀眾獲得不同於現場看比賽的感受這一主張,則更與獨創性無關。因為獨創性指的是表達的獨創性,而非思想或事實的獨創性。將其對應於體育賽事的現場直播,其中體育賽事作為客觀事實,屬於事實範疇。而現場直播的連續畫面才屬於表達範圍。因事實與表達完全不具有可比性,故現場看體育賽事與看賽事直播是否存在差別與獨創性無任何關係。二審法院認為,慢動作的使用可能會包括獨創性表達,但與新浪公司主張的關係不大,且新浪互聯公司所舉三例, 即球員胸部停球慢動作、球員犯規的慢動作、進球後防守方對進球存在爭議時重放進球過程的慢動作,第一項屬於此類賽事直播資格團隊通常會做的選擇,後兩項屬於公用信號製作手冊中所規定情形,且採用的亦是常用拍攝手法。因此,均不足以說明其具有較高的獨創性[9]。

3.特寫鏡頭部分

二審法院分從特寫鏡頭可能具有獨創性的如下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一為對特定對象的選擇;二為對素材的拍攝。特寫對象的選擇方面, 涉案所選事例是隨著比賽的進行而選擇標誌性的鏡頭,為常規選擇方式,故,二審法院認為,所選事例無法看出在特寫對象的選擇上體現了較高的獨創性。素材的拍攝方面,二審法院認為,新浪互聯公司意見陳述中所涉及的各種情形是採用常見手法拍攝出的畫面,新浪互聯公司未指出其與眾不同之處,故就該部分而言,亦無法看出其具有較高獨創性程度。

4.賽事集錦部分

中超賽事公用信號提供共計四分鐘的集錦,該四分鐘的集錦中確可能具有較高的獨創性程度。但本案中新浪互聯公司主張構成電影作品的是整場比賽公用信號所承載連續畫面,而非僅涉及上述集錦。而電影作品應是作者通過對情節或素材的運用而形成的足以表達其整體思想的連續畫面。這一特點要求從電影作品的整體上考慮其獨創性,而非僅考慮部分內容。因此,全部的四分鐘集錦可能具有的獨創性程度亦不足以使整個賽事直播連續畫面符合電影作品的獨創性高度要求。

綜上四部分分析,二審法院難以判斷其較高的獨創性,不具備電影作品所要求的獨創性高度。因此,涉案兩場賽事公用信號所承載連續畫面既不符合電影作品的固定要件,亦未達到電影作品的獨創性高度,故涉案賽事公用信號所承載的連續畫面未構成電影作品。

2018年3月30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還審結了上訴人央視國際公司與上訴人暴風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一案[10],對體育賽事節目有關的焦點問題做了全面的分析、進行了司法終審認定。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認定涉案體育賽事節目不構成電影作品或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但當涉案體育賽事節目滿足固定要件時,可以構成錄像製品。

從當初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兩個二審判決來看,針對體育賽事直播權利的維權訴求,法院判決認定涉案體育賽事節目的觀點較為統一,即認為不構成電影作品或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但當涉案體育賽事節目滿足固定要件時,可以構成錄像製品。「央視國際公司訴暴風世界盃版權案」是北京知產法院成立五周年時遴選的12件典型著作權案例之一,判決被評為2018年度北京法院優秀裁判文書一等獎,被媒體稱為「中國體育賽事轉播著作權第一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後的終審判決亦維持(2015)京知民終字第1055號民事判決。


2020年涉及體育賽事節目版權侵權判決的主要觀點糾正

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認定體育賽事公用信號所承載的連續畫面並不構成電影作品,可以構成錄像製品,面對有些關涉體育賽事節目案件的權利人主張著作權保護時,立法缺陷依舊存在。審理法官在找不到著作權法依據時會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護體育賽事節目權利人的權益。在實踐中,網絡直播行為確實極大地影響了體育賽事相關權利人的利益,而二審法院也對體育賽事公用信號的救濟渠道做進一步討論,對體育賽事公用信號網絡直播行為的著作權法規制途徑的選擇提供了新指導。即設想在著作權法修改過程中對轉播行為所採用技術手段不作限定,包括一切無線及有線的方式,從而將網絡直播行為納入廣播組織權的權利範圍,這將為體育賽事直播行為提供有效的救濟渠道。

此外,劉曉春教授在談到新浪互聯公司訴鳳凰案二審法院的判決時表示,判決書中從呈現方法角度認為獨創性選擇空間有但不高,「恰恰是比較有開放性的觀點,它承認了創作選擇空間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程度的問題,沒有到達電視、電影的程度而已」,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突破客觀限制因素,製作者在進行賽事直播時,個性化選擇空間增大,可能達到的獨創性高度就會增加,賽事直播節目即使達不到電影作品要求的高度,但可構成類電作品。

正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20)京民再127-128號再審民事判決書所述,為向觀眾傳遞比賽的現場感,呈現足球競技的對抗性、故事性,包含上述表達的涉案賽事節目在製作過程中,大量運用了鏡頭技巧、蒙太奇手法和剪輯手法,在機位的拍攝角度、鏡頭的切換、拍攝場景與對象的選擇、拍攝畫面的選取、剪輯、編排以及畫外解說等方面均體現了攝像、編導等創作者的個性選擇和安排,故具有獨創性。不屬於機械錄製所形成的有伴音或無伴音的錄像製品,符合電影類作品的獨創性要求。

結語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但在我國現行著作權體系中廣播組織權中的轉播行為並未涵蓋網絡直播這一有線轉播行為,對於立法者,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0年9月30日),修改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十一項為「廣播權,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公開傳播或者轉播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但不包括本款第十二項規定的權利」,亦如草案修改說明中所說的,「修改廣播權有關表述,以適應網絡同步轉播使用作品等新技術發展的要求」。

體育賽事直播產業在「網際網路+經濟」背景下逐漸發展壯大,將體育賽事節目的直播畫面視為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成為趨勢。針對新變化及未來趨勢,一方面,體育賽事直播權利人應提高警惕,重視智慧財產權,積極行使權利;另一方面,轉播商,應該改變過去「僥倖」心態(估計不構成侵權,即使侵權,當事人也不清楚或法院也不會判賠),緊跟形勢變化,尊重他人權利,調整商業模式。


【注釋】:

[1]詳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20)京民再127-128號民事判決書.

[2]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0)穗中法民三初字第196號民事判決書.

[3]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2014)朝民(知)初字第40334號民事判決書.

[4]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2015)石民(知)初字第752號民事判決書.

[5]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2015)深福法知民初字第174號民事判決書.

[6]祝建軍.體育賽事節目的性質及保護方法[J].智慧財產權,2015(11):27-34.

[7]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2015)京知民終字第1818號民事判決書.

[8]《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四)美術、建築作品;(五)攝影作品;(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計算機軟體;(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9]體育賽事公用信號所承載連續畫面不構成電影作品.https://mp.weixin.qq.com/s/-uRBWrl-beUqqkl08p9NJQ,最後訪問日期2019年2月12日.

[10]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2015)京知民終字第1055號民事判決書.

相關焦點

  • 虎知·共同發聲——體育賽事節目的著作權問題
    版權體系對獨創性的要求較低,很多國家認為體育賽事直播屬於作品,應該得到版權保護。例如,《美國版權法》第102條,作者創作的作品包括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戲劇作品、美術作品、電影和其他視聽作品、建築作品、錄音作品。其中的「其他視聽作品」就包括體育直播節目。 相比版權體系,作者權體系對獨創性的要求較高,一般認為體育賽事直播的獨創性不高,不構成作品。
  • 蘇寧體育告贏電信侵權,一場中超賽事獲賠50萬?
    據了解,一直以來,在我國體育賽事版權保護方面,維權難度較大。 從持權方及用戶的角度來看,對賽事版權的有效保護可以使持權方有效的策劃更多版權變現模式,從而促使轉播方投入更多更好的製作技術和專業人才,生產更好的作品,以便更進一步提升用戶觀看享受。
  • 法官自由裁量權的界限之問
    (2017)滬0115民初88829號新浪網訴鳳凰網之案與央視國際訴PPTV之案十分相似,同屬於針對未經許可盜播體育賽事直播節目的判決,甚至體育賽事均為足球比賽,並且,兩個案件中的體育賽事直播節目的製作方法、整體結構幾乎沒有差別,兩份判決的對象具有極高的相似性,而判決結果卻大相逕庭,可以納入廣義上的「同案不同判」涵涉範圍
  • 虎牙直播使能2021斯諾克,全年版權賽事拿下體育內容生態新賽點
    2020年無疑是對體育賽事有巨大撼動的一年。隨著奧運的延期,不少體育盛會也無奈延期,而即便如期進行,對於一些國際體育盛事,體育迷們也無法近距離觀賽,還拉遠了與體育明星之間的互動距離,對於整個體育賽事行業而言都是一個遺憾。面對今年體育賽事的窘境,虎牙體育憑藉高清藍光直播、豐富應援活動,在剛結束的2020斯諾克英錦賽直播中,不僅贏得球迷們滿堂喝彩,更成為業內創新標杆。
  • 愛奇藝+新英體育加碼體育市場 「騰愛優」體育版權大戰越發激烈(圖)
    近年來,中國體育產業呈現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於高水平體育賽事的觀賽需求持續高漲。各在線體育平臺、視頻平臺都在積極購買體育賽事的直播版權,為用戶提供豐富、高清、專業的直播服務。此前,愛奇藝在體育賽事版權只是切入了高爾夫、網球、搏擊等領域。如今與新英體育共享資源,愛奇藝將直接擁有英超、西甲以及亞足聯賽事等核心體育IP,而這也將使得愛奇藝體育足以與騰訊體育以及剛剛攜手PP體育開拓體育版權市場的優酷體育相抗衡。
  • 解構當代媒介體育賽事的權力迷思: 基於約翰·費斯克的視角
    對於媒介體育賽事而言,圖像是重要的。他比較重視媒介體育賽事轉播中的鏡頭使用,在《電視文化》中他指出「電視體育節目是肌肉圖像、技能圖像和痛苦圖像的萬花筒。」[7]這顯然是在回應羅蘭·巴爾特在《神話集》中有關職業摔角運動的「能指與所指脫節」的微觀符號學分析。[8]
  • 體育賽事直播畫面的著作權屬性之爭
    體育賽事直播畫面的著作權屬性之爭 2018年08月01日 06: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胡晶晶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匯跑賽事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體育人才培養基地
    人民網-體育頻道8月19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學與無錫匯跑體育有限公司合作籤約暨體育專業碩士協同培養育人基地揭牌儀式在無錫未來媒體中心舉行馮大鵬、李長徵共同揭牌未來,匯跑賽事將秉承著「匯聚跑者的力量」的理想和「只為更好的賽事體驗」的目標,攜手西安交通大學,將教育與行業發展緊密結合,在校企合作方面尋求更多維度的探索,為所有心懷體育強國夢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廣闊的學習成長平臺
  • 賽事繁榮成就中國網球裁判的春天
    新華社深圳10月29日電題:賽事繁榮成就中國網球裁判的春天新華社記者張榮鋒 梁金雄 王浩明今年的WTA年終總決賽落戶深圳,將中國職業網球賽事的熱度推向新高。作為WTA亞太區副總裁及賽事監督,中國第一位金牌裁判長陳述是深圳總決賽的裁判組長,負責全部裁判的組織使用和後勤保障,他認為中國裁判能有今天的規模和地位,與中國的發展和中國網球賽事的繁榮密不可分,同時,中國賽事的成功舉辦也需要一支高水平本土裁判隊伍的支撐。陳述個人的裁判經歷也是中國網球在世界網壇格局中不斷演變的縮影。
  • 中超體育賽事節目轉播侵權案瓊山區人民法院一審駁回原告訴求
    近日,瓊山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團隊宣判了一起關於「中超體育賽事節目」侵權案件,法院一審認定原告蘇寧體育公司主張的涉案2019年中超聯賽視頻畫面不構成作品,四被告聯通海南公司、聯通海口公司、北京愛上公司、海南視聽公司未構成對原告信息網絡傳播權和轉播權的侵犯,判決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 民間遊戲升級專業賽事 腕力比賽究竟為何物
    根據國際腕力賽事規則,預賽採用單局雙敗制(負者進入負者組,再敗則淘汰),決賽採用三局兩勝制腕力比賽中,裁判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Ready go」口令發出前,裁判必須檢查雙方手腕是否與手臂呈直線,有權對賽前手肘擺位時間過長的雙方進行協同擺位。雙腳離地,手腕接觸自己身體,肘關節離臺都屬於犯規,裁判給予警告也有權宣布停止比賽。
  • 體育類綜藝節目的敘事研究
    關鍵詞:體育賽事類真人秀;《大冰小將》;敘事主題;敘述者;敘事方式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8-0000-04 2015年,北京-張家口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冬奧時間」正式到來。以「帶動三億人參加冰雪運動」為目標,全面普及冰雪運動成為國家體育建設的大方向。
  • 2021成體育大年 國際頂級體育賽事傳播合作升級
    原標題:2021成體育大年 國際頂級體育賽事傳播合作升級   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簡稱「總臺」)與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出臺意見,完善網際網路司法在線訴訟機制
    建立「示範訴訟+多元調解」機制,發揮集中管轄優勢和信息化建設優勢,依法妥善審理涉新交易新模式新業態中的潛在、批量案件,力爭通過一次樣板式庭審、一份示範性裁判、「一攬子」引導糾紛高發企業高效處理。同時,《意見》提出要完善網際網路司法在線訴訟機制,健全全流程在線訴訟模式,為當事人提供便利訴訟途徑。
  • 網球裁判曬待遇 中國「司法」力量上升
    楊勇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執法過大滿貫賽事的裁判,不僅於此,他還參與過大師杯、亞運會等重大綜合性賽事的網球裁判工作。大家首先關心的是鷹眼問題。自從網球比賽引入鷹眼以後,裁判的權威性開始受到越加嚴厲的挑戰。不過,面對這樣看似有些尖銳的問題,楊勇卻顯得很坦然。他說,作為一名裁判,絕不會把鷹眼看著某種挑戰,而是將其視為對自己工作的一個補充。
  • 雅思分類詞彙集錦:體育賽事比賽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雅思分類詞彙集錦:體育賽事比賽類 2012-12-19 14:23 來源:可可英語 作者:
  • 熊文聰:音樂著作權司法裁判的一些思考
    作者 | 熊文聰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本文首刊於《中國版權》2019年第6期,略有修改,系知產力獲得授權的稿件,轉載須徵得作者本人同意,並在顯要位置註明文章來源。)需要首先澄清的是,固有的所謂從大前提、小前提直接推導出裁判結論的「司法三段論」面臨挑戰和質疑,顯得不合時宜,特別是就疑難複雜案件而言。法理學家早已指出,司法裁判是一種後果主義的逆向說理過程,「這個世界更看重判斷,正確的判斷需要明智有效地處理各種信息,能有效地預測和掌控後果,不要過多地關心語詞的邏輯結論或推理,而是要關心語詞在社會實踐中的實在後果」。
  • 實踐理性是司法裁判的本質
    對於這一問題的實踐,不妨閱讀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李超所著的《民法解釋與裁判思維》(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4月版)一書,作者結合司法實踐,對民法適用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論證,預演性地回應民法典時代到來之後,司法裁判如何妥善處理社會糾紛,雖然民法典已經出臺,其中涉及的一些條文已經修改,不過,該書所反映的裁判思維仍值得重視。  實踐理性之一:民法界限論。
  • 【咱們的出路】十大體育院校各專業就業方向指南
    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各級各類大中專院校,全國各地中小學,體育與教育管理部門,體育俱樂部,體育產業部門以及公安、消防等相關部門。 高等院校,體育管理部門,中小學代表隊教師,運動隊,各類體育教練,各類體育俱樂部以及事業單位等。
  • 南京都市圈體育舞蹈賽事品牌效應彰顯
    南京都市圈體育舞蹈賽事品牌效應彰顯 發布時間:2017-11-20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劉敏 字體: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