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挨打可還手了?正當防衛認定新規發布,糾正「誰能鬧誰有理」

2020-09-07 橙子先生smile


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明確正當防衛、防衛過當的認定標準和見義勇為相關糾紛的法律適用標準。《意見》用二十二個條文,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意見明確,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糾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對於正當防衛的時間,意見明確規定:「對於不法侵害是否已經開始或者結束,應當立足防衛人在防衛時所處情境,按照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斷,不能苛求防衛人。」

醫生被打曾被多次被定義為「互毆」

2017年9月10日,株洲市人民醫院住院患者因病情及治療費用的問題與一醫生發生口角,李醫生上前勸阻,與患者發生推搡。之後,患者追至李醫生辦公室向其潑燙水,而後發生衝突。據株洲荷塘公安後來的通報,將此次事件定義為「雙方發生互毆」。處理的相關結果,網上未搜索到。

不久前,「醫脈通」發布一篇文章《又是互毆!醫生被打骨折,還刑拘3日:在拳頭面前中國醫生只能忍氣吞聲嗎?》,講的是安徽省含山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王翔因囑咐患者控制飲食,患者兒子前來理論且拿出手機拍攝,王醫生阻擋過程中,雙方發生肢體衝突,王醫生左膝蓋骨折。事後,警方認定兩者互毆,王醫生被行政拘留3日處罰。

從處理的結果來看,前者表示,處理結果將向社會公布,但筆者並未在網上搜索到;後者,被打醫生被行政拘留3天,實在令人接受不了。在事情發生之初,醫生與患者溝通原本都是好心好意,或幫忙解決問題,或為患者健康考慮,怎無奈被打挨罵,還得自己承擔責任,如果身體上受到了第一次傷害,那麼心理上受到的是第二次傷害。

呼籲:「正當防衛」不應被誤讀!

正當防衛規定在《刑法》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採取的制止其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而互相鬥毆指雙方或多方在主觀上均具有不法侵害的故意,客觀上均實施了不法侵害對方的行為,是互毆各方均有對對方加害的行為,雙方的行為均不具有正當性,要負相關的責任和處罰。

哪怕是一位普通的公民,當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時,奮勇反抗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何況是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在為患者診療時,更有權力保護自己的安全。當醫護人員一旦被認定為互毆,不但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還要承受輿論上的壓力以及被「糾纏」的風險。由此造成的後果,無論從心理層面的打擊,還是未來職業生涯的影響,對於當事醫護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

因此,當《意見》出臺後,我們希望的是相關執法部門認真研讀、反思和與時俱進,當醫患爭執發生後,要結合醫療行業的特點,立足醫護人員防衛時所處情境,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斷,不去過度苛求醫護人員當時的防衛舉措。要知道,醫生的正當防衛,不但是在保護自己的安全,還是在捍衛整個醫療行業的尊嚴,威懾對生命不敬畏、對醫護不尊重的施暴者!

防刺白大褂走紅,正當防衛要首保自己的安全!

與此同時,「職業工作隱形防刺白大褂」在朋友圈走紅,「頸部防割、全身防刺、值班穿著」的噱頭,讓人看了既可笑又扎心。於是,有人調侃,穿了這身衣服的堅強防護,有了正當防衛的法律支持,就可以跟暴徒幹起來,維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玩笑之外,我們應當慎重考慮,因不知暴徒的身體素質、攜帶器具、起意時間等因素,在危險發生時,還是建議能跑則跑,有人幫助更好,一切以保證人身安全為第一要務,有生命和健康,才有未來。

同時,我們也應當懂得,防刺白大褂不是永恆的「防護鎧甲」,「正當防衛」新解並不能嚇退所有的暴徒,醫患和諧的構建也很難在一朝一夕完成,如何讓醫療行業少一些暴力傷醫的慘劇,如何健全完善的醫院安全體系,如何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世界性難題,不但需要相關部門的頂層設計和強力推進,更需要每一個你、我、他的共同努力!

相關焦點

  • 醫護挨打可以還手了?正當防衛認定新規發布,矯正「誰能鬧誰有理
    導讀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明確正當防衛、防衛過當的認定標準和見義勇為相關糾紛的法律適用標準。
  • 醫護挨打可以還手了?正當防衛認定新規發布,矯正「誰能鬧誰有理」
    導讀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明確正當防衛、防衛過當的認定標準和見義勇為相關糾紛的法律適用標準。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今天聯合發布《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認定防衛過當應當同時具備「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損害」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表示,實踐中,「人死為大」的觀念在社會上仍然根深蒂固,《指導意見》要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的錯誤做法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的錯誤做法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據悉,《指導意見》從總體要求、具體適用和工作要求三大方面,用二十二個條文,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指導意見》明確,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
  • 「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9月3日,最高法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說,針對當前司法實踐對正當防衛的適用「畏手畏腳」的現狀,為正當防衛適當「鬆綁」、鼓勵見義勇為、依法保護公民的正當防衛權利是完全必要的。但也必須注意和強調,「鬆綁」必須在法治框架內進行,要切實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把防衛過當認定為正當防衛,甚至把不具有防衛因素的故意犯罪認定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
  • 三部門發布正當防衛新規,誰死傷誰有理成為過去式
    最高法等三部門發布正當防衛認定新規,矯正了「誰能鬧誰有理」和「誰是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它們將成為過去式。過去,很多人心裡都拿不準該如何認定正當防衛,因為以前沒有一個客觀統一的標準。但就在今天,最高院、最高檢和公安部聯合出臺了如何認定正當防衛的指導意見,意見對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時間、對象條件等提出了十方面規則,對於正當防衛的時間,意見明確規定對於不法侵害是否已經開始或者結束,應當立足防衛人在防衛時所處情境,按照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斷,不能苛刻要求防衛人。
  • 【普法課堂】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
    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錯誤傾向涉正當防衛具體案件依法妥當處理,關鍵在於辦案人員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
  • 正當防衛新規來了:「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不靈了!
    近年來,涉正當防衛案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也牽動著大家對司法捍衛公平正義的信心。此次新規對輿論中常見的「模糊地帶」予以釐清,對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時間、對象條件等進行明確,切實矯正了「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此外,《指導意見》第七條還規定:「明知侵害人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或者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的,應當儘量使用其他方式避免或者制止侵害;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避免、制止不法侵害,或者不法侵害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可以進行反擊。」四是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意圖條件。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
    據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涉正當防衛案件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法院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 意見明確提出,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不能「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
    涉正當防衛案件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法院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意見明確提出,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
  • 【熱點】正當防衛「誰能鬧誰有理」?想得美!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說,針對當前司法實踐對正當防衛的適用「畏手畏腳」的現狀,為正當防衛適當「鬆綁」、鼓勵見義勇為、依法保護公民的正當防衛權利是完全必要的。但也必須注意和強調,「鬆綁」必須在法治框架內進行,要切實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把防衛過當認定為正當防衛,甚至把不具有防衛因素的故意犯罪認定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
  • 正當防衛認定出新規,「誰鬧誰傷誰有理」行不通了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近年來,涉正當防衛案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也牽動著大家對司法捍衛公平正義的信心。此次新規對輿論中常見的「模糊地帶」予以釐清,對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時間、對象條件等進行明確,切實矯正了「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兩高一部發布正當防衛認定新規 矯正「誰死傷誰有理」
    面對這些侵害,你可勇敢出手防衛矯正「誰死傷誰有理」,兩高一部發布正當防衛認定新規新華社 圖 不論是2017年的山東聊城於歡案,還是2018年崑山「龍哥」被反殺案等涉正當防衛案件四是要求準確把握一般防衛與特殊防衛的關係,即對於不符合特殊防衛起因條件的防衛行為,應當進一步考慮是否可認定為一般的正當防衛。 【解讀】「這些犯罪嚴重威脅人身安全,被侵害人面臨正在進行的暴力侵害,很難辨認侵害人的目的和侵害程度,也很難掌握防衛行為的強度。」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矯正誰死傷誰有理
    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是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法律武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說,1997年刑法修訂對第二十條正當防衛制度作了重大調整,放寬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增設特殊防衛制度。
  • 正當防衛認定出新規,以法律為準繩誰鬧誰傷誰有理從此行不通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近年來,涉正當防衛案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也牽動著大家對司法捍衛公平正義的信心。此次新規對輿論中常見的「模糊地帶」予以釐清,對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時間、對象條件等進行明確,切實矯正了「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法治的初心,就是守護一個社會最核心的價值關切。
  • 「正當防衛」或將重新定義,告別「誰能鬧誰有理」
    如果一個人赤手空拳的打你,你還手了屬於「正當防衛」嗎?>9月3日,最高法、最高檢以及公安部三部門公布《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矯正「誰死傷誰有理」
    正當防衛制度適用有了新標準。今天(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指導意見》提到,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糾正「誰死傷誰有理」,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涉正當防衛案件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正當防衛、防衛過當的認定標準和見義勇為相關糾紛的法律適用標準。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誰死傷誰有理」行不通了
    前段時間,永州市一男生踹傷猥褻男被刑拘一事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有關「正當防衛」的話題再次被提起。故意傷害、防衛過當、正當防衛要如何區分?防衛時造成侵害人死亡怎麼辦?正當防衛的「度」在實踐中到底要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