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臺灣青年在玉環過年 這個「大陸年」過得怎麼樣

2020-12-16 浙報融媒體

2019-02-07 15:38 | 中國新聞網

農曆己亥豬年,對於在中國大陸過春節的「90後」臺灣青年楊苡苓而言,「別有一番滋味」。

「我們家幾乎每年都在世界各地『旅行過年』,今年因父親在浙江玉環有個新項目,所以我們把新年目的地放在了玉環。」楊苡苓說,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佳節,闔家團圓則是兩岸中國人的新春「第一主題」。

楊苡苓一家來自臺北,目前她與父親在玉環經營著一家臺灣商品體驗館。「姐姐在美國發展,母親在臺灣工作,我們一家人分居各地,一年難得團圓一次。」楊苡苓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臺商「登陸」尋求新機遇,因工作原因春節「留守」大陸已不再是新鮮事,而大陸的傳統年俗也讓臺胞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楊苡苓告訴記者,一家人要趁這次機會體驗一回「大陸年」。

春節期間,楊苡苓一家人來到玉環漩門灣觀光農業園,這是華東地區最具規模的觀光農業園之一。紅紅火火的燈籠長廊、小豬「佩奇」、中國結等新春元素,讓整個景區充滿了喜慶、熱鬧的氛圍。

園區內,傳統文化令楊苡苓讚不絕口:「太震撼了,神農炎帝的神話傳說演繹成了『神農祈福禮』,魔幻舞劇《神農傳奇》彰顯出濃濃的中華風情。」

「不同於臺灣,這裡是江南水鄉。」楊苡苓的姐姐楊苡芃對玉環湖原生態的景觀著迷,「早就聽說玉環湖面積很大,相當於3個杭州西湖,今日一遊果然名不虛傳。」

楊苡苓和家人邊走邊看,並用手機記錄下「團聚時刻」。

一名「畫糖人」的民間手藝人吸引了母女仨的目光。「麥芽糖人是我小時候的回憶,現在在臺灣已經不太有機會吃到了。」楊苡芃和家人分享著糖人的甜蜜味道,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談及此次在大陸過年的感受,楊苡苓毫不掩飾內心的喜悅,「滿大街的紅燈籠,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和煙花,傳統年味兒很足。」

闔家團圓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團圓飯。除夕夜,楊苡苓全家受當地朋友邀請,共享「難忘今宵」。

「品美食、看春晚、發壓歲錢……看到他們四代同堂,其樂融融,我也被感染了。」楊苡苓的母親顏愫珍如是說。

在楊苡苓看來,「在熱鬧溫馨的新年氣氛裡,我真正明白了『家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更何況兩岸本是一家人,在哪過年都是家。」

(原標題:《臺灣青年大陸過年:家人在 年味濃》,原作者:範宇斌。編輯:張丹萍。)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浙江玉環「趕集」 稱到大陸創業正當時
    「臺青周末集市」開市 浙臺(玉環)經貿合作區供圖中新網台州12月12日電(記者 範宇斌)12日,「臺青周末集市」在浙臺(玉環)經貿合作區正式開市。臺灣青年可以藉助此平臺參展、交流、售賣,包括各類文創作品、生活好物、臺灣特色農副產品、科技產品等。一位臺灣青年受訪時表示,目前大陸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扶持臺灣青年的創業政策,並建立了眾多專門針對臺灣青年的創業空間,加之大陸廣闊的市場前景,現在到大陸創業可謂正當其時。
  • 玉環臺灣女青年試水直播帶臺貨
    (中國臺灣網 發)4月25日下午,浙江省玉環市大麥嶼港區的臺灣商品體驗館裡,一家叫「臺寶我家」的店鋪特別熱鬧。前來採購的消費者發現,熟悉的店鋪忽然化身網絡直播間,還不時傳出帶著濃濃臺灣味的主播聲音:「這個真的超好的,買它!」其實,這是一場名為「臺灣青年帶臺貨」的新零售直播活動,由浙江玉環的8位臺青臺商發起。
  • 臺灣青年楊苡苓的生意經:臺灣寶貝在我家,我家就是您家
    中新網台州11月24日電(記者 範宇斌)兩年將近,臺灣臺北「90後」青年楊苡苓在浙江台州經營臺灣特色商品的生意有了很大起色。近日,楊苡苓和中新網記者聊起她的生意經。  「2014年,我在福建廈門從事電商、貿易相關的工作,那段時光讓我初識大陸,也愛上為夢想打拼的感覺。」楊苡苓說。楊苡苓。
  • 特寫:把「心」帶來大陸的臺灣青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陳舒、查文曄)20日的首都賓館錦雲廳內,來北京十年頭一回沒能回臺灣過年的陳文成,和本計劃帶父親在北京體驗大陸年味的楊品驊不期而遇,他們笑言兩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雖「都沒能看到大陸的廟會」,但卻親身體會到「兩岸就是骨肉天親」「交流是割不斷的」。
  • 小小棒球,讓玉環與臺灣的友誼更深一步
    棒球運動在臺灣非常受歡迎,基本每所高中都有成立棒球社,2017年的臺灣高中棒球大賽就吸引了近萬學生參賽,大陸也慢慢興起了「棒球熱」。座談會上,各校負責人上臺通過PPT介紹校棒球社的情況,學生們用輕鬆幽默的語言依次自我介紹,現場氣氛非常融洽。此外,他們還在棒球技術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感受團隊協作的棒球運動文化。
  • 90後在常臺灣青年原創歌曲為武漢加油
    後臺灣青年宋彤因曾到過武漢,為武漢養老院的老人們唱過歌,日前,她創作歌曲《陪你等天晴》,用歌聲為武漢祈願,祈願疫情早日結束。   1月初,宋彤就從常州回到了臺灣高雄過年隨著多地不斷出現確診病例,她開始擔心身邊的家人及遠在大陸的親友們。「在我看報導、看書喝茶的當下,有多少人在與這個病毒搏鬥,有多少醫護人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不眠不休,我並不是個特別會說話的人,就把想說的話寫成歌。我還去過武漢,看過黃鶴樓、吃過湖北菜,當時還為武漢安養院的老人們唱過歌,那裡也有我很多朋友。」
  • 「90後」臺灣籍乘務長的第一個大陸春運
    中新網上海1月25日電 題:「90後」臺灣籍乘務長的第一個大陸春運中新網記者 李佳佳黃佳瑩,「90後」的臺北妹子。年紀雖小,資歷卻不淺,2018年她晉升為春秋航空客艙部乘務長,成為大陸首批臺灣籍乘務長之一。「90後」臺灣籍乘務長黃佳瑩即將開始她的第一個春運。供圖2019年春運是黃佳瑩升任乘務長之後經歷的第一個春運,對她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以前作為普通乘務員,看到自己的班表被排得滿滿的,就會很開心。現在,感覺壓力和責任會大一些」。
  • (兩岸關係)特寫:把「心」帶來大陸的臺灣青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陳舒、查文曄)20日的首都賓館錦雲廳內,來北京十年頭一回沒能回臺灣過年的陳文成,和本計劃帶父親在北京體驗大陸年味的楊品驊不期而遇,他們笑言兩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雖「都沒能看到大陸的廟會」,但卻親身體會到「兩岸就是骨肉天親」「交流是割不斷的」。
  • 臺灣90後美少女大陸創業 親身體驗「網際網路+」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0日電(記者 王秀麗 實習生 李婧怡)1840.018公裡,是臺灣南投到北京的距離。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幕徐徐拉開之際,來自臺灣南投的「90後美少女」彭少儀獨自從南投來到北京,開始了從臺灣到大陸的「創客」生活。
  • [兩岸春節]臺胞大陸春節新體驗
    兩岸本一家 在哪過年都是家  對於「80後」臺灣青年周世豪而言,今年春節有點不尋常——他將留在大陸過年。  來自臺灣新北市的醫師張育瑛是這次「體驗之旅」的組織者,在大陸讀書、工作、生活已經12年了。對她而言,每年過年搶機票都是一件「苦差事」。「去年我帶著孩子,光是一個人往返機票就要4000多元人民幣。就這樣很多人還搶不到,不得不選擇大年初一回家。」今年中秋,張育瑛偶爾聽朋友介紹玉環—臺灣這條線路,就決定春節期間來試試看。「這個船班的時間很合適,睡一覺就到家了。
  • 拍臨終回憶錄為遺體美容 「90後」臺灣青年大陸做「生命會館」
    (在蘇臺胞面面觀)拍臨終回憶錄為遺體美容 「90後」臺灣青年大陸做「生命會館」中新網無錫12月4日電 (記者 朱曉穎)開展臨終關懷、拍「生命回憶錄」、做遺體美容、遠程代祭掃……在江蘇無錫,「90」後臺灣青年潘柏銓以「生命會館」提供定製化殯葬服務。「生命會館」內景。
  • 臺灣人看大陸:90後女生行走大陸 返璞歸真
    臺灣人看大陸:90後女生行走大陸 返璞歸真 2011年07月07日 08: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90後學生大陸行:北京的這些事兒,臺灣看不到!
    這其中口碑很好的「臺灣青年中華文化研習營」已經堅持了快20年,從2001年開始,中華文化學院也已經承辦了15年,接待了超過15000名臺灣學生。政知圈(ID:wepolitics)借今年暑期的研習營活動,與臺灣學生聊起了他們眼中真實的大陸。
  • 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臺灣小夥因創業結緣大陸    「90後」臺灣學生王璿瑞壓根兒沒想到,自己會因創業和大陸結下這麼深的緣分。    去年底到現在,他帶著自己的創業方案和初創團隊,多次來大陸。「去年我們團隊在臺灣本島的比賽中勝出,開始報名大陸創業大賽。
  • 1986年那位突然劫機直飛大陸的臺灣飛行員,後來過得怎麼樣?
    他本是四川人,當初因為學校遷到了臺灣,所以他也跟去臺灣,但是沒想到的是這一去就是37年,這些年中他再太想自己的親人了。後來有了一次機會,他和家人們字香港見了面,而這更加確定了他想回家的決心。1986年,一架由曼谷飛往香港臺灣的「中華航空公司」波音貨機突然停降廣州白雲機場。從飛機上下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王錫爵。原來是他太想回家了,就沒有按照規定的航線飛行,突然劫機直飛大陸。
  • 臺灣「90後」眼裡的海峽論壇
    原標題:臺灣「90後」眼裡的海峽論壇  「我覺得年輕人不要先入為主給海峽論壇抹上什麼色彩,應該實地走走,眼見為實。」臺灣「90後」男孩溫佳學說。   在臺灣飛碟聯播網工作的溫佳學,因為海峽論壇第一次來到大陸。
  • 浙江玉環大麥嶼港對臺海上直航10年 運送兩岸旅客近19萬人次
    中新網台州1月6日電 浙江台州玉環大麥嶼港開通對臺海上直航已屆10年,迄今已穩定運行670個航次,累計運送兩岸旅客近19萬人次。  玉環大麥嶼港是浙江省距離臺灣最近的一類口岸,與臺灣基隆港距離僅163海裡。2009年,大麥嶼港開通對臺海上直航,成為浙江省唯一、華東地區重要赴臺海上通道。
  • 臺灣青年邂逅「大陸阿里山」
    新華社廈門6月15日電(記者許雪毅)一開始,妻子抱怨「大陸阿里山」裡沒有百貨超市,陳濂豐還想著可以省點錢,結果妻子很快迷上網購,「錢花得比以前還多」。  生於1983年的臺灣青年陳濂豐,15日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暨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對接活動中,以《吾心安處是故鄉》為題,和大家分享「臺灣青年與『大陸阿里山』」的故事。  陳濂豐出生於臺灣南投一個制茶世家,此前在臺灣經營制茶廠。2015年,懷著對有「大陸阿里山」之稱的福建龍巖漳平的憧憬,他偕妻帶子來到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
  • 臺灣青年:回東北老家過年,我在春運路上
    經歷了蔡當局春節加班機取消事件後,大陸很多單位和同胞為了順利讓臺灣同胞返回臺灣過年,許多鄉親都願意讓出飛機票,或者加開船班,這樣的舉措無不是暖心和感恩。今年的過年,我也即將踏上回家路,但這次是回大陸的家。我一直認為兩岸都是我的家,於是今年選擇在大陸過年。
  • 「90後」臺灣青年以「生命會館」倡導厚養禮葬
    【解說】開展臨終關懷、拍「生命回憶錄」、做遺體美容、遠程代祭掃……在江蘇無錫,「90」後臺灣青年潘柏銓以「生命會館」提供定製化殯葬服務,使逝者「走」得更有尊嚴。近日,潘柏銓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他的故事。  【同期】臺灣青年 潘柏銓  我們家父輩最早的時候是(做)藝術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