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把「心」帶來大陸的臺灣青年

2020-12-19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陳舒、查文曄)20日的首都賓館錦雲廳內,來北京十年頭一回沒能回臺灣過年的陳文成,和本計劃帶父親在北京體驗大陸年味的楊品驊不期而遇,他們笑言兩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雖「都沒能看到大陸的廟會」,但卻親身體會到「兩岸就是骨肉天親」「交流是割不斷的」。

當天於北京舉行的第五屆兩岸青年和平發展論壇上,陳文成和楊品驊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

被主持人稱為「全大陸體能最好的臺青」的陳文成,在疫情期間是個大忙人。自2月4日起,他就主動參與到所在社區的防疫工作中,一做就是4個多月。彼時,陳文成的妻子正有孕在身。

陳文成謙虛地說,自己做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每天測量體溫、製作出入證、配送生活物資等。「要體力很好,這個方面我有優勢。我覺得,越是這樣的時刻,越要傳遞臺灣青年的正能量。」

疫情期間,同樣身在北京的楊品驊則「化身」為一名記錄者,通過自己拍攝的視頻,將大陸真實的防疫情況告訴島內親朋好友。

「我拍過北京超市裡的物資供應情況,拍過街頭井然有序的生活,我還請大陸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朋友將他們那邊的防疫情況拍過來。」楊品驊說,自己是要通過視頻告訴臺灣親友,「即使在大陸的邊疆地區,疫情防控任何一個細節都沒有被忽略,我們都生活得很好,絕不是一些臺媒口中『失序』的樣子」。

論壇以及當日下午的兩岸青年創新大聯盟2020年會上,包括陳文成、楊品驊在內的十餘位兩岸青年,分別圍繞「後疫情時期下兩岸青年融合創新與使命擔當」和「擁抱新時代、同心築夢想」兩個話題展開熱烈的交流討論。

臺上「金句」不斷,臺下掌聲陣陣。

「我這次來北京,帶來三座跨海大橋——接地氣的大橋、供應鏈的大橋、心靈契合的大橋。這三座大橋越暢通,兩岸之間就會越來越近。」來自臺灣嘉義的陳鴻傑說。

話語一出,大家紛紛點頭讚許。「走親走近」成為與會臺灣青年發言中最多提及的主題詞。

「要真正把大陸當做家,增加自己的歸屬感。常走動才能真正了解大陸,抓住大陸的發展機遇。」臺灣青年李弘昆說。

新黨主席吳成典給論壇發來視頻致辭,其中一句話與當日與會臺灣青年們的發言「不謀而合」:「臺灣青年到大陸來,一定要把心帶過來,要有落地生根的意識。」(完)

相關焦點

  • (兩岸關係)特寫:把「心」帶來大陸的臺灣青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陳舒、查文曄)20日的首都賓館錦雲廳內,來北京十年頭一回沒能回臺灣過年的陳文成,和本計劃帶父親在北京體驗大陸年味的楊品驊不期而遇,他們笑言兩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雖「都沒能看到大陸的廟會」,但卻親身體會到「兩岸就是骨肉天親」「交流是割不斷的」。
  • 臺灣青年邂逅「大陸阿里山」
    生於1983年的臺灣青年陳濂豐,15日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暨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對接活動中,以《吾心安處是故鄉》為題,和大家分享「臺灣青年與『大陸阿里山』」的故事。  陳濂豐出生於臺灣南投一個制茶世家,此前在臺灣經營制茶廠。2015年,懷著對有「大陸阿里山」之稱的福建龍巖漳平的憧憬,他偕妻帶子來到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
  • 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2020年12月09日 08:39:00來源:新華網 在8日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活動」上,來自臺灣的建築規劃師張欣頤說。  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本次活動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兩岸的青年企業家、建築設計師與福建多個部門代表齊聚廈門,共同解讀惠臺政策、分享經驗,共話閩臺深化鄉建鄉創交流合作的新機遇。  「始於情懷,但不止於情懷。」
  • 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江蘇省臺辦交流處副處長王豔介紹,這是該省首次舉辦類似活動,也是目前大陸對臺青年創業交流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參加人數近80人。其中,有已成功組建創業團隊的臺灣學生,也有對創業躍躍欲試的大陸青年,還有在美國哈佛學習的浙大博士等,王豔說,「營員普遍來自清華、臺大、臺灣清華等名校,含金量非常高」。
  • 特寫:大陸知名金融機構來了臺灣實習生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記者石龍洪)「網購、打車、叫外賣,這裡一個手機就可搞定生活大小事」「大陸的開放政策推動了科技發展,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我願意來大陸工作,在這裡發展大有前景」……談及近三周的實習生活,在多家大陸知名金融機構實習的臺灣高校學生直言開闊眼界、收穫良多。
  • 大陸50名青年跨海尋愛 將與臺灣50名青年聯歡
    大陸50名青年跨海尋愛 將與臺灣50名青年聯歡 2014年08月14日 09:50:36  來源:東南網
  • 臺灣青年赴大陸就業意願增強
    「與臺灣相比,大陸發展速度快得多,雖然臺灣有『小確幸』,但我希望接受挑戰,找到更好的自己。」潘建維說。臺灣政治大學學生黃博暉也表示,願意考慮赴大陸的工作機會,主要是想在大陸高效率的競爭環境和氛圍中提升自己,而不是滿足於安逸的環境。臺灣師範大學楊姓學生等表示,大陸發展迅速,有些行業薪資待遇較高,大陸方面最近又出臺了許多幫助臺灣青年前去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
  • 這群臺灣青年為何選擇留在大陸?
    隔離的60多天時間裡,焦慮總是難免的,「但是當我看到那些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忙碌的身影時,心就安了下來,我看到整個國家的凝聚力。」當鍾南山院士眼含熱淚說出「武漢是個英雄的城市」時,薛穎穜也哭了,「這大概就是大家所說的『共情』吧,因為親身經歷,因為共同融入,我能理解這座城市的不容易和偉大。」
  • 文化交流讓臺灣青年看見「新大陸」
    對於兩岸關係,很多臺灣青年們也有話說。11月27日,海外網舉辦第23期金臺沙龍活動,邀請了四位在大陸學習、工作的臺青,聽他們講了講與大陸有關的故事。作為臺灣青年,你們對中華文化到底怎麼看?張立齊:我讀大學時開始參與兩岸交流,這重塑了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重塑我對國家、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們要多鼓勵臺灣青年「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多到大陸看一看。現在兩岸交流活動非常豐富,我接觸的很多臺灣青年,來了一次就有很大的心理震撼。
  • 臺灣青年浙江玉環「趕集」 稱到大陸創業正當時
    臺灣青年可以藉助此平臺參展、交流、售賣,包括各類文創作品、生活好物、臺灣特色農副產品、科技產品等。一位臺灣青年受訪時表示,目前大陸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扶持臺灣青年的創業政策,並建立了眾多專門針對臺灣青年的創業空間,加之大陸廣闊的市場前景,現在到大陸創業可謂正當其時。
  • 臺灣青年赴大陸交流活動成果展臺北舉行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展示兩岸青年交流活動成果的「青春的一百種故事」展覽12月1日在臺北舉辦開幕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和青年創作的作品,展現五個主題活動交流團赴大陸期間發生的精彩紛呈、難以忘懷的故事。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陳致瑋參加了「兩岸青年體育交流研討會暨北京冬奧體驗營」。
  •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2012年10月26日 00:2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最近大陸這些事兒,臺灣青年怎麼看?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他希望與臺灣青年共同攜手推動兩岸經濟快速平穩發展,使兩岸經濟發展的福利惠及每一位臺灣同胞的工作和生活。講座結束後,與會臺灣青年展開熱烈討論。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講座進一步了解了大陸在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推出的政策措施。他們希望臺商借力「供給側改革」政策和「一帶一路」戰略,尋求兩岸經濟產業更大的發展空間。
  • 臺灣青年看大陸:廈門有臺北路 臺灣也有南京路
    新華網福州11月15日電(劉豐)「我們發現廈門有條臺北路,在臺灣,也有很多道路以大陸的地名來命名,像南京路等。」在14日下午舉行的「兩岸交流30年」臺灣高校社團幹部體驗營結營儀式上,臺灣青年李天賜分享了在福建幾天的感受。  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交往30周年。
  • 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跨海尋夢 機緣無限
    跨海尋夢 機緣無限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本報記者 孫立極 陳曉星「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10月8日,一場名為「走大路,通大陸——臺灣青年2017圓夢工程」的互動座談會在臺北舉行。多位青年臺企代表以「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為題,與在場的臺灣青年分享了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及創業就業經驗。座談會由臺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中華青年創業聯誼會共同主辦。活動召集人張凱鈞介紹,此次特別利用大陸「十一」假期,召集幾位從大陸不同省市回來的臺灣年輕人現身說法,希望給臺灣年輕人一個客觀了解大陸就業、創業環境的機會。
  • 臺灣青年教師眼中的大陸「惠臺政策」
    □「我是臺灣人,來到大陸可以得到什麼?」  「我是臺灣人,去大陸發展,有額外津貼嗎?」  「我是臺灣人,去大陸創業,有房子住嗎?」  「我是臺灣人,去大陸任教,能直接評副教授嗎?」  幾乎沒有意外,王孟筠接到的臺灣青年諮詢,都會問這些「他可以得到什麼」的問題,「但是幾乎沒有人問過她,學校對老師的科研要求是什麼?」
  • 大陸人在臺灣:大陸口音帶來的福利
    大陸人在臺灣:大陸口音帶來的福利 >   中新網10月25日電 臺灣《旺報》刊登了江蘇無錫作者七七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與讀者分享了大陸口音在臺灣帶來的有意思的故事。
  • 了解大陸,從心開始
    吳姿穎是世新大學公共關係與廣告學系的大二學生,也是本次臺灣青年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的成員之一。這個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主辦、中華文化學院承辦的活動,自2003年開展以來,已有很多臺灣青年學生參加。   從1月20日起至2月2日,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等高校的8個團共400餘人先後在北京步入了一場文化之旅。
  • 臺灣青年看大陸:「我來對地方了!」
    臺灣青年翁安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中國臺灣網訊 (記者 陳文韜)外公是北京人、母親在臺灣商務文教交流協會做兩岸交流的相關工作,來自臺灣臺中市的大三學生翁安石與大陸註定有著密不可分的緣分。臺灣青年翁安石(右一)在東北林業大學交換期間於實驗林場參與實習課程。
  • 何亮亮:臺灣青年開始看大陸節目
    據臺灣今周刊報導,在世界各地紛紛搶奪數碼電視主導權的今天,臺灣的數碼電視普及率只有6%,遠遠低於中國大陸的47%和香港的100%,在全球排名上靜陪默坐,跟柬埔寨差不多,因此臺灣青少年躲在房間觀看的是中國大陸的網絡電視PPS,小朋友喜歡的卡通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也是中國大陸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