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鑑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通過對文獻的定量分析,統計描述來實現對事實的科學認識。
一般過程
文獻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文獻法的提出課題或假設是指依據現有的理論、事實和需要,對有關文獻進行分析整理或重新歸類研究的構思。研究設計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標,研究目標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義方式,將課題或假設的內容設計成具體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複的文獻研究活動,它能解決專門的問題和具有一定的意義。
主要優點
(1)文獻法超越了時間、空間限制,通過對古今中外文獻進行調查可以研究極其廣泛的社會情況。這一優點是其他調查方法不可能具有的。
(2)文獻法主要是書面調查,如果搜集的文獻是真實的,那麼它就能夠獲得比口頭調查更準確、更可靠的信息。避免了口頭調查可能出現的種種記錄誤差。
(3)文獻法是一種間接的、非介入性調查。它只對各種文獻進行調查和研究,而不被調查者接觸,不介入被調查者的任何反應。這就避免了直接調查中經常發生的調查者與被調查者互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種種反應性誤差。
(4)文獻法是一種非常方便、自由、安全的調查方法。文獻調查受外界制約較少,只要找到了必要文獻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研究;即使出現了錯誤,還可通過再次研究進行彌補,因而其安全係數較高。
(5)文獻法省時、省錢、效率高。文獻調查是在前人和他人勞動成果基礎上進行的調查,是獲取知識的捷徑。它不需要大量研究人員,不需要特殊設備,可以用比較少的人力、經費和時間,獲得比其他調查方法更多的信息。因而,它是一種高效率的調查方法。
基本要求
對文獻綜述的質量要求主要有六條:
(1)搜集文獻應當客觀、全面。
(2)材料與評論要協調、一致。
(3)針對性強。
(4)提綱挈領,突出重點。
(5)適當使用統計圖表。
(6)不能混淆文獻中的觀點和作者個人的思想。
步驟與方式
一般情況下,文獻綜述由五個步驟環節組成。
第一步,確定綜述的選題。
第二步,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
第三步,整理文獻。
第四步,撰寫綜述初稿
第五步,修改綜述初稿,並完成文獻綜述。
搜集渠道
搜集研究文獻的渠道多種多樣,文獻的類別不同,其所需的搜集渠道也不盡相同。搜集教育科學研究文獻的主要渠道有: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社會、科學及教育事業單位或機構、學術會議、個人交往和計算機網際網路(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