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丈夫一起攀登珠峰,卻在山頂被遺棄,她生前哀求:請別丟下我

2021-01-08 青燈白髮品文史

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東周列國志》。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觀念當中,構建出了「天、地、人」三界,人類的力量太過於渺小,所以祭祀上天,崇拜大地,「人定」其本質上是安定人心,因此可以理解人遵循忠、信、禮、義,繼承良好的道德風尚,那麼社會就會安寧,達到「安定人心」。

「勝天」可以理解抵抗大自然災難,像是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夸父逐日都是抗爭的表現,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顛覆大自然,因此「人定勝天」的本意是:人定兮勝天,不是人兮定勝天。

登山運動是人類試圖徵服大自然第一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能夠登頂的人,能與天齊肩,這對登山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為8848.86米,在藏語當中意思為「大地之母」,1953年5月29日尼泊爾探險家丹增·諾爾蓋克服千難萬險首次登頂地球之巔,自從他開創這個先河以來,人類也開始挑戰珠峰。

上個世紀登山設備還非常簡陋,氧氣是登山設備當中最重要的資源,8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氧氣量只有海平面的27%左右,大氣層氧氣含量約為21%,也就是說等人類登頂,人類只能夠呼吸到5.67%的氧氣,僅僅只有四分之一。

除了氧氣外,體力、低溫、天險、氣候都是變量,在各種極端的情況下,葬身珠峰的人不勝枚舉,在珠峰的眾多屍體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綠靴子」Tsewang Paljor,他躺在這裡很多年了,已經成為了著名「路標」之一。

弗朗西斯·阿爾森蒂耶夫和丈夫謝爾蓋·阿爾森蒂耶夫都是狂熱的登山者,兩人因為登山結緣,結婚後更是攀登了許多名山,在40歲之前,她打算完成一項壯舉——不攜帶氧氣登頂,若是成功她將是歷史上第一個不攜帶氧氣登頂的女性。

1998年弗朗西斯正式跟丈夫攀登珠峰,作為「專業」登山者,兩人很順利就來到了海拔8000米處,但是弗朗西斯已經感覺到氧氣異常稀薄了,她呼吸有些困難,兩人休息了一晚上恢復一些體力。

第二天他們就開始攀登頂峰,兩人嘗試了三次,終於登上了頂峰,弗朗西斯成為了第一個不帶氧氣瓶成功登頂的女性,然而在下山時,出現了意外。

弗朗西斯在8000多米時,出現了呼吸困難,眼前異常模糊,她已經開始出現缺氧反應,謝爾蓋只能將她「丟」在原地,自己一個人先下山,然而帶著氧氣瓶回來救她,不然兩個人都有可能死在這裡。

就在謝爾蓋準備離開的時候,她用非常虛弱的聲音說:「不要丟下我」、「不要丟下我」,謝爾蓋狠下心離開了,然而這一去不復返。

在謝爾蓋離開的期間,陸陸續續有一些登山隊路過她身旁,其中的一個團隊發現弗朗西斯還活著,但依舊是氣若遊絲,她曾哀求他們不要丟下他,將弗朗西斯丟在這裡於心不忍,可要是帶她一塊下山,等於是自殺。

要知道弗朗西斯意識非常模糊,背著一個人下山會消耗團隊的體力,氧氣消耗也會加快,若是團隊其中一個人出現氧氣供給問題,那麼團隊的人只有兩種選擇:拋下他和全軍覆沒。

為了不連累團隊的人,一個個路過的團隊都選擇放棄弗朗西斯,她也成為了珠峰上另外一具著名的屍體「睡美人」,2007年放棄過她的登山團隊為她帶來了一面星條旗,也算是為她安葬了。

「人定兮勝天」人類只有保證天地人三界的和諧才能發展下去,不然大自然一怒,絕對是「伏屍百萬」。

相關焦點

  • 珠穆朗瑪峰「睡美人」:長眠9年成路標,死前哀求丈夫別丟下她
    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也是作為弗朗西斯四十歲生日的禮物,她的丈夫謝爾蓋決定要帶她一起前往珠穆朗瑪峰,讓他們的登山生涯不再有遺憾。聽到這個消息,弗朗西斯高興地快要跳起來,二人都是經驗老道的登山家,可這一次,終歸還是小看了大自然的力量。他們把十歲的保羅安定好,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此次登山行動。
  • 我想叫她一聲:珠峰女神!
    1975年當接到攀登珠峰的命令後兩人把三個孩子交給哥嫂照顧又一起出發了「你,準備登頂吧!」攀登珠峰是人類最狂野的夢想之一而珠峰,它有多麼美麗和神秘也就有多麼危險重重零下幾十度的酷寒峰頂含氧量大約為海平面的30%更有奪命冰裂縫
  • 珠峰「睡美人」:沉睡8000米雪地22年成路標,臨終請求不要拋下她
    不過,高峰氣候嚴寒、環境惡劣,因此除了這些物資外,也有不幸的攀登者永遠沉睡在珠峰上。從1921年英國登山隊首次嘗試攀登珠峰開始,世界範圍內就開始出現連續不斷的登峰熱,1953年,由尼泊爾夏爾巴人丹增·諾蓋做嚮導的隊伍第一次成功登頂珠峰。
  • 珠峰攀登者憶攀登經歷:8000米時氧氣面罩突然壞了
    「我想如果我爬山花得時間太久,老師讓我延遲畢業,我該怎麼給他解釋、怎麼逗他開心。」過了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山上飄起了雪,與之相伴的還有強勁的山風,行進道路能見度非常低。雪打到身上,衣服上很快披上一層厚厚的冰殼,雪鏡上形成了一層抹不掉的冰沙。魏偉卸掉雪鏡往前走,很快感覺上下睫毛被凍在了一起。
  •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1960年5月,王富洲任突擊隊長的登山隊正在攀登雪山冰壁。圖/視覺中國 為什麼我們要攀登珠峰? 電影《攀登者》上映了,講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的故事。
  • 她才是真正的攀登者,單親媽媽用七年時間攀登14座8000米雪山
    2013年5月,羅靜向她的第三座8000米(幹城章嘉雪山)出發,在攀山的過程中夏爾巴人(登山協助)告訴羅靜路繩已經用完,因為沒有路繩危險太高,他們不再往上攀登,但羅靜沒有跟著夏爾巴人下撒,而是選擇一個人繼續向前,艱難地一個人爬到山頂時感動得失聲痛哭。
  • 在巴遇難登山家楊春風生前採訪:登山是我生命
    饒劍鋒的妻子昨天也表示,他希望丈夫的遺體能回到國內,這是當前她唯一的要求。  昨日下午4時,張京川打回電話,他的聲音顯得有些憔悴,「我已經安全,正等待與大使館人員會合。」這時,張京川妻子懸著的心才放下,她抱著9歲的兒子淚流滿面。  登山生涯  遇難二人都曾死裡逃生  登山是一項風險極大的運動。
  • 珠峰上300多具遺體,大都有名有姓,為何沒有國家和親屬去收屍?
    一、攀登珠峰時可能遇到的危險。在跟大家介紹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攀登珠峰時可能遇到的危險。可這並未讓他得到特殊眷顧,反倒讓他像其他遇難者一樣,永遠將遺體留在了攀登珠峰的路途中。第二位遇難者是死於1998年5月的美國女登山者弗蘭西絲·阿森蒂夫,她也有一個非常出名的遇難者稱號,那就是「睡美人」。據說她是跟自己的丈夫一起去攀登珠峰的時候遇難的,而且她因缺氧遇難,她那獨自下山尋求救援的丈夫也不幸遇難了。
  • 珠峰那麼危險為什麼有人還要攀登呢?
    還要攀登呢?比如,就在本周,就爆出有8名登山隊員在攀登珠峰的過程中,不幸遇難,他們的屍骨也永久地留在了珠峰上了——……由於目前的珠峰一路上的風和雪都還很溫和,天氣常常晴朗,正好是一年中珠峰登頂的最佳時間,這個世界最高峰居然出現了大排長龍的景象
  • 魯迅生前:她送書寫信稱學生並與丈夫分居,魯迅去世:她破口大罵
    當然了,這期間的辛酸只有蘇雪林自己最清楚,多少次哭鬧、哀求才換來這樣的機會,多次的努力才換來讀書成為教師。只不過這樣的現狀並不能滿足她的需求,她選擇繼續求學,最終考取了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新思想薰陶下的守舊女孩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蘇雪林雖然接受了全新文化薰陶,身邊又有不少有著女性解放思想的同學,但是她的骨子卻依然有很深的傳統觀念深植,最終接受了一段自己不喜歡的婚姻,並在1927年與丈夫一起回到上海教書。
  • 數億網民共同見證珠峰登頂:飯都吃不飽了,攀登珠峰還有意義嗎?
    同時,有些人甚至要花費一生的積蓄,才能攀登珠穆朗瑪峰,有些人甚至一生只能有一次機會。這座充滿著神聖和挑戰的聖山,也不禁引來了眾多中國網民的疑惑:「九十年代初中國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這個從1921 開始的登山故事,從人類逐漸徵服世界之巔中,究竟有著什麼魔力,促使數千人蜂擁而入?
  • 珠峰上著名「屍體」:綠靴子、睡美人、休息者,為何幾十年沒人敢動?
    當辛格退回到營地時,收到了帕卓他們到達山頂的無線電消息。遺憾的是,勝利是短暫的。帕卓和隊友下山中遭遇了暴風雪,後來登山者在珠峰8500米處的一個石灰巖洞穴裡找到了他。因他穿著綠色靴子,故稱其為「綠靴子」。
  • 登頂珠峰的新疆人
    「到達山頂的感覺就是缺氧、累。」安少華很平淡,「登珠峰對我來說,難忘的是經歷、是體驗、是生死的感悟,是對意志、體力、心理的極限挑戰。」隨著近些年商業登山體系的日漸成熟、技術和裝備的更新,成功攀登珠峰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
  • 影像見證珠峰攀登60年
    新華社發 60年前 沒有先進的技術裝備 沒有提前鋪設好的保護繩 沒有成熟的攀登路線可尋跡 甚至連從日喀則到珠峰山腳下300多公裡的路 都是攀登前臨時修好的
  • 高海拔攝影作品展舉辦 感受攀登珠峰的故事與景色
    儘管北京氣溫已達21世紀以來最低溫,珠峰的故事與景色依然吸引著那些對它有著無限嚮往的朋友們來到現場,聽著那些關於珠峰的極致瞬間,與嘉賓們一起夢回珠峰。在分享會現場,大家一起觀看了王靜根據她四次登頂珠峰留下的珍貴視頻素材剪輯而成的科普影片——《跨越,珠穆朗瑪》。
  • 珠峰見證——記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興安盟第一人李鑫國
    他說:「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在清晨陽光的照射下,光芒萬丈,我就在想,什麼是我的夢想?挑戰自我,擁抱群山,熱愛山河,這就是我的夢想!」 心中有夢,擁抱群山 80後的李鑫國是土生土長的烏蘭浩特人,1998年畢業於烏蘭浩特一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方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
  • 專業登山家提出珠峰改革意見: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珠峰
    33年前,我作為1986年美國珠穆朗瑪峰北坡探險隊的成員首次前往珠峰。在八十年代,每個去登珠峰的人都是經驗豐富的登山者。為了獲得團隊的一席之地,我不得不提交一份冗長的攀登簡歷。我們所有人都已經登頂過另外8000米的高峰,我們所有人都曾在優勝美地或南美洲或阿爾卑斯山攀登過堅硬的巖壁或冰壁。沒有搬運工也沒有夏爾巴人,我們自己完成了一切。
  • 傳遞攀登精神 中國登山隊攜福特撼路者邀您見證珠峰新高度
    攜手登頂,再現80載攀登精神 「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瑪峰,因為山就在那裡」,百年以來,珠峰和攀登者的關係,就像喬治·馬洛裡這句話一樣,縱使前方荊棘密布,仍願以生命和鮮血之驅,去徵服心中的那座大山。
  • 如果登珠峰時有人摔倒了,為什麼絕對不能扶?看完我恍然大悟
    看完我恍然大悟小時候就經常看到有人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新聞,還記得當時是一個中國登山隊,在經歷了50多天的時間,最後終於登上了山頂,當時獲得了無數中國人的點讚,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想攀登珠峰的人依舊不在少數,對他們來說,能到達世界第一高的地方,就是一種無法比擬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