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觀後感,在起跑線落後的我們怎麼逆襲?

2020-12-13 張德枚說娛樂

以前看過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節目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此後每隔七年,都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被訪者從七歲開始,十四歲、二十一歲、二十八歲、三十五歲、四十二歲、四十九歲一直到五十六歲,幾十年過去,還是那群人——從兒童步入老年,人們驚奇地發現,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

在出身這個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了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當然只能從其他方面一點一點地補回來,還記得從小學開始,父母便以不能輸在起跑線為理由給我們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託關係走後門也要把我們送進最好的小學,不顧高價擇校費也要把我們送進最好的高中。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學生身上,最近一部印度電影就反映了這種現實,這部電影就是《起跑線》:

這部電影很簡單,就是一對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但是過程相當曲折,第一次去幼兒園排隊報名,但拉吉連報名表格沒拿到。他們又決定轉戰私立學校附近的「學區房」。

在經過培訓組織的好一陣折騰之後,他們依然被私立學校拒之門外。無奈之下,他們又打起貧困學生名額的主意——假裝貧困戶騙取指標。一家子立即從高檔社區遷往貧民區。

然而,當拉吉的女兒終於通過考核,進入理想學校時,拉吉最終選擇說出真相,並點出印度教育的本質問題:「教育已經淪為生意。」

看完電影五味雜陳,尤其當看到希亞姆的兒子落選的時候,眼淚還是忍不住留下來。難道人生就真的如文章開頭提到的《人生七年》---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那樣嗎?《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的冠軍劉媛媛在她的決賽演講裡也提到了這部紀錄片:

但是裡面有一個叫尼克的貧窮的小孩,他到最後通過自己的奮鬥變成了一名大學教授。可見命運的手掌裡面是有漏網之魚的。而且現實生活中,寒門子弟逆襲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所以當我們遭遇失敗的時候,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到出生上去,更不能去抱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如別人的父母,因為家境不好並沒有斬斷一個人他成功的所有的可能

是的,所謂的起跑線並沒有斬斷所有的可能,富人尚且如此重視教育,何況我們這些並非出身豪門之人?說句不客氣的,鼓吹「讀書無用論」的人不是蠢,就是壞。在2017年的一期《演說家》節目中,考研老師張雪峰和節目嘉賓「懟」了起來,直接指出:說學歷不重要的人,他們說的都是假話。

我也承認,讀書上學接受教育不是唯一出路,但對於沒資源、沒背景的普通人來說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種改變命運的途徑。再好的起跑線,我們的一生也終將是遠離起跑線的過程,就像劉媛媛所說: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出生豪門的,我們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相關焦點

  • 鄭強教授: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在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身為網紅校長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現場演講時,又再度爆出金句表示:「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在談到中國為什麼出不了諾貝爾得獎者的時候,鄭強表示並不是我國的教育條件差,也不是研究條件落後,而是因為小孩子做著大人的題目,沒有時間去玩耍,早早的就投資了孩子本身的潛力,這也就限制了孩子本該存在的活躍思維。
  • 《起跑線》觀後感
    我覺著,印度電影《起跑線》選了最近搿個檔期上片是有「野心」個。四月中旬以後,今年上海公辦脫民辦小學個招生工作就陸陸續續開始了。我兒子正好也是今年「幼升小」。先來講講電影。《起跑線》,我勿曉得伊原本個印度片名是啥,單看搿只翻譯名,噢喲,搿勿是現在大大小小市場化個教育培訓機構最熱衷宣導個「賣點」嘛。
  • 鄭淵潔:超越的秘訣是先落後,你的「起跑線」不應該由別人定義
    讓孩子先落後,不是指讓孩子什麼都不學,而是注重培養孩子的德智體美勞。我們認為,孩子在更多時候,需要關注的是品德性格的培養,而非課本知識。02孩子該如何「先落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他的母親驕傲得說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當人群散去,孩子在休息的時候,對著他的母親頤氣指使,這個不要那個不吃,把母親遞過去的食物直接扔在地上,還踩上去,洋洋自得的表情讓人看得觸目心驚,這樣的孩子,就是贏在了起跑線又能如何呢。我們不需要自己的孩子這麼早就能背誦古詩,就會心算數學,就能懂多少知識。
  • 摔了一跤還能奪冠的8歲女孩:人生的起跑線沒有那麼重要
    我們感動的是小女孩摔倒了還能不放棄,不懼怕自己暫時落後,依然勇往直前,奮起直追,這才是最鼓舞人心的。有人說,小女孩作為一名運動賽事的訓練者,有練習訓練中摔倒的經驗,摔倒了就爬起來繼續,這是她習以為常的有什麼特別?
  • 觀影推薦《起跑線》
    中國有一句很熱門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條「起跑線」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中國人認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機制中獲得先機與優勢。 《起跑線》講述的就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別再被起跑線「騙」了,撒貝寧:我們的人生是場馬拉松
    所以,你真的認為「我們」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嗎?「我們」是輸在了「投胎」上!事實就是如此,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投胎」,沒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家人,更沒辦法選擇自己的人生起點。沒錯,按那種想法來看,站在起跑線之前,我們就已經輸了。但是,我們真的就這樣輸了嗎?真的會就這樣一直輸下去嗎?當然不是!
  • 因為人生的起跑線不同
    因為人生的起跑線不同,當你處於一條落後於他人的起跑線上時,你就必須通過努力讀書,才能有機會去超越領先你的人。說一個我朋友做過的班級實驗活動吧:有一次,我朋友他們學校,做了一個很有趣的班級賽跑活動。在整個賽道中,他們一共劃分了五條起跑線,每條起跑線間隔2米的距離,規則是學生們每次能夠答上一道題,就能向前走到下一條起跑線上,一共有6條起跑線。
  • 人生有沒有起跑線
    生活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這所謂的「起跑線」,多少父母操碎了心,換學區房,請老師補課,似乎是用金錢把孩子堆在一個高的平臺,成就所謂贏的人生。家庭條件是人生的起跑線嗎?可是現實中看,貧苦出生的孩子就沒辦法逆襲改變人生嗎,也不見得,我們熟知的電商大佬劉強東他就是最好的證明。沒有誰註定貧窮,只有時光的刻度拉長才能看誰最後笑傲人生。人生有沒有起跑線。人這一生最公平的事情就莫過於生死,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好的家境可能會給你瀟灑自在的生活,給你提升眼界的平臺,但未必會有正確的價值觀,可能會接觸到社會中更多的醜陋面。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你的孩子是否輸在了起跑線?電影《起跑線》,深思我們的教育理念
    這部《起跑線》就是一部具有這樣特質的印度神作。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部關於教育的電影。《起跑線》講述的就是一對印度夫婦想要改變女兒的命運,努力送女兒進入名校的故事。之所以產生想要送女兒上名校的想法,是因為他們親身經歷過沒有上名校,所以才導致現在的狀況。他覺得就是那種失敗的教育,才讓他們只能呆在中產階級。米圖認為好的學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
  • 起跑線在哪?怎麼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
    無數人叫你要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但有沒有人細細想過,什麼是起跑線,起跑線在哪裡?萬貫家財還是書香門第又或者是智商超群?今天,我以我這麼多年的切身感受,告訴大家,關於育兒,找對起跑線遠比盲目跟風好太多!
  • 印度電影《起跑線》: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最近,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國內上映。該影片在豆瓣獲得8.1的評分,再度延續了印度片的高分傳統。影片用幽默詼諧的風格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 已經輸在起跑線了,就更得好好利用暑假逆襲
    我們都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卻很少意識到,孩子的起跑線,往往也有很大的差距。在熱門節目《極限挑戰》中,有一期關於中學生的內容令人印象格外深刻。關於「人生起跑線」,他們問了高考生們6個問題,只有回答「是」的人才能向前走一步。問題一: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問題二:你的父母是否為你請過1對1家教?
  • 前年印度神作《起跑線》反諷教育!兩年後,我們終於有這樣的劇了
    可同樣的題材,我們能說出更多的話題,怎麼我們沒有這樣的劇?當時有網友說:蹲一個中國製造。會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密密麻麻,妥妥噹噹,秉持一切以學習為目的的學習才能跑贏起跑線的思想。也就是所謂的要贏在起跑線上!於是佛系媽媽開始焦慮,被周圍的氛圍帶得變成了&34;。就連家庭氣氛都跟著緊張起來。
  • 不要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玉田人你說什麼是起跑線?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曾被許多家長視為「至理名言。」然而節目的最後一個環節卻刷新了人們對它的認知。這幾個人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社會人士,但他們的父母給的優勢卻寥寥無幾,即使他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一開始就落後於很多人,也依然成長為了現在的模樣。
  • 贏在起跑線?你可能理解錯了!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已經成為了所有家長的焦慮,可是在我看來,有些家長並不理解什麼是「贏在起跑線」。跑得早,後勁足嗎?人生是場長跑,如果所有人的跑步速度都一樣,那跑的早真的是個大優勢。可現實情況是:跑得早能讓你贏起跑線,但是你真的領先不了多久。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從這樣的起跑線開始向前,站在最前面的同時肯定是佔著絕對的優勢,然而,事實證明,很多跑進前20名的同學,起跑線並不是最前面的那個,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對手!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會拼盡了全力去給孩子創造一個優越於他人的學習和生活條件,然而,父母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無論起跑線在哪,無論落後多久,孩子都能夠咬緊牙關奮力向前,最終取得勝利。
  • 黃渤黃磊的扎心提問|輸在起跑線的孩子,別再輸了父母給的衝鋒衣
    雖然也有逆襲,但跑得最快的,更多的是起跑線靠前的那些。- 2 -看完這個節目,有人說「寒門再難出貴子」,有人對難以逾越的階級差距感到無望。身為父母,每一問都如此扎心。我們當年奔跑過來,現在我們是孩子的起跑線。
  • 陸元方家的「起跑線」
    古今中外,關注教育的家庭都格外重視「孩子的起跑線」。那麼,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起跑線」呢?民間有「天下陸氏出吳郡」的說法,吳郡陸氏人才輩出,多有宰輔重臣,唐朝的陸元方就是其中的代表。陸元方以身作則,給後輩兒孫劃出了一條清晰的「起跑線」:道德品質絕對不能落後。陸元方作為宰相,他家的「起跑線」看似是一條「零成本」的「起跑線」,卻是一條最難的「起跑線」。陸家興旺,實為必然。史書稱其「諸子皆美才,而象先、景倩、景融尤知名」。陸象先原名陸景初,深受唐睿宗賞識。睿宗稱讚他「子能紹先德,是謂象賢者」,並賜名「象先」。
  • 開學季,我們要怎麼贏在起跑線上
    作者:琳軒關於起跑線每個人的起跑線都是自己,絕對不是父母。先來看看我們這一代家長幹的活多不多,替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替孩子檢查作業,替孩子著急學業、著急未來,替孩子承擔責任,替孩子活著......最後的結果是,孩子不會計劃,做作業潦草、粗心、不檢查,不著急自己的成績排名,不關心自己的未來,不思考做事的後果,沒有足夠的功能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