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將為我們的強軍計劃注入新的活力

2020-12-15 創哲物

高素質人才是社會的寶貴財富,真正的強國不只是經濟的強國,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強國,因為教育是一個國家成長進步的基礎,一個國家教育實力的象徵就是這個國家的大學數量佔總人口的比例,以及有多少大學是真正排名世界前列,有多少真正的大師。

我國大學擴招從1999年開始,之前曾經遭遇過大學停招、推介上學等時期,這種制度的存在極大的遏制了許多有志青年的成長學習,對我國的教育事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大學擴招將近20年,我國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經接近50%,未來這個比率將進一步提高,讓人人都有大學上。

高等教育的普及將推動各行業的發展進步,同時更重要的是將給我們一個更加強大的國防,以前基層部隊的士兵普遍學歷較低,從最初的文盲到小學、初中、高中學歷,再到現在的大學學歷,我們的人民軍隊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就高等教育與部隊的關係來看,新時代部隊對人才的渴求,與人才對部隊的嚮往就是我們強軍的動力來源。

部隊對人才的需求:

部隊現代化,信息化需要有更多的專業的人才,新裝備的不斷更新換代,新的作戰理念與武器的產生,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從單兵作戰裝具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智能化,到大型裝備的更新換代,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操作越來越簡單的同時,使一般人的維護變得越來越困難,所以高素質部隊人才的建設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大學生為什麼要投身軍營:

現在不少大學生都有參軍入伍的想法,這不僅僅是我們愛國主義的體現,更是我們明智的選擇,有的學生選擇中途入伍,退役後復學接著完成學業,有的選擇在畢業後入伍,在部隊提幹,為國防事業奮鬥終身。

越來越來的大學生入伍,與國家的政策密切相關,2015教育部下發關於大學生士兵的相關政策,除減免學費外,還有課程免修與放寬轉專業限制等,最重要的是設立了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研究生計劃,不少學校的降分限度在30-40分之間,種種政策的出臺更加促進了大學生入伍的意願。

同時隨著大學生的越來越多,就業壓力不斷增大,選擇參軍入伍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為部隊建設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我們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大學教育的普及,大學生的增多將必然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軍入伍,矢志軍營,建功立業,這給我們能打勝仗注入了新的力量。

教育強則國強,國強則必須有一個強大的人民軍隊,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們的軍隊將更加的強大。

人們常說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軍人是種榮譽,永遠不會有人後悔。

新的一年徵兵季來臨,實現夢想的機會就在眼前,抓緊時間行動吧。

相關焦點

  • 江蘇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邁向「普及化」
    「到『十一五』期末,江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40%,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5年左右達到50%,基本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按照世界公認的高等教育發展「三段論」指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於15%時為「精英化教育」,達到15%時進入「大眾化階段」,達到50%則進入「普及化階段」。
  • 大學,大眾化→普及化!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新階段
    資料圖 曹小彧 攝2月26日教育部召開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年度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介紹,要通過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啟動實施了新工科建設的「十百萬」計劃,這個計劃就是推動各地各高校加快構建大數據、智能製造、機器人等十個新興領域的專業課程體系。批准74家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新醫科方面,開設精準醫學、轉化醫學、智能醫學等新專業,批准74家高校附屬醫院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
  • 劉宏:高等教育正從大眾化快速邁向普及化
    劉宏表示,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處於變化和變革的時期,高等教育已經從大眾化快速邁向普及化。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 新華網 李相博攝  以下為訪談內容:  新華網:在您看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
  • 我國已從高等教育大眾化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
    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大學生「零的突破」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我是我們家的第一個大學生。」孫川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孫川出生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的一個農村家庭,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是小學代課教師。孫川是家中長子,從小就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幫父母幹農活。高考結束後,孫川在冕寧縣一個工地做了1個月小工,為自己賺取學費、生活費,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
  • 別敦榮: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邏輯(上)
    與此同時,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邁入大眾化階段,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積聚了巨大的人力資本,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人才保障。與國家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相一致,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已經進入中後期,預計在2018—2022年之間,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突破50%,進入普及化時代。這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需要我們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未雨綢繆,做好準備。
  • 普及化高等教育應該是一流多元
    當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達到了普及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預計在2019年達到50%,也將步入普及化階段。18歲至22歲的年輕人中有一半的人進入高校學習,這是歷史性的跨越,不僅有助於開發人力資源,使我國的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更有助於充分開發人的潛能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
  • 教育部: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你知道普及化的標準嗎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介紹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有關情況時對記者說:總體而言,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本科院校已經達到了1245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831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再到普及化階段,這標誌著我國的高等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教育部: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介紹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情況》,範海林表示,總體而言,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 教育部: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中新網2月26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26日介紹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情況》,範海林表示,總體而言,我們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 科學網—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發展觀
  • 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階段!大學生:我們成白菜了
    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階段!大學生:我們成白菜了教育部代表今日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 上大學從大眾化到普及化,只用了16年
    根據教育部的教育統計數據,2018年全國高校共招生790.99萬人,其中本科422.16萬,高職高專368.83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按目前國際通行的標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15%為大眾化,超過50%為普及化。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離高等教育普及化只有一步之遙了。
  • 中國高等教育將普及化,你的競爭力在哪裡?
    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表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美國教育社會學家馬丁·羅特提出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這意味著我國未來的兩個高中生就會有一個進入大學學習。換句話說,未來接受大學教育成為大學生是非常普遍的。
  • 我省高等教育實現從精英化到大眾化 並向普及化邁進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楊涇茂)記者從正在召開的省十三屆大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了解到,今年6月至10月,省人大常委會對全省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該法律實施20年來,我省全面加強黨對高等教育的領導
  • 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普及化
    這是新時代深化理論武裝的客觀要求,也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眾化普及化的重要舉措,必將有力推動部隊學理論、講理論、用理論的熱潮。科學理論只有走近官兵、武裝官兵,才能更好地體現價值、彰顯威力。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我軍從建軍初期開始,就注重用科學理論教育引導官兵、激發戰鬥精神。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構建適應普及化階段發展的多樣高等教育體系
    多樣化是普及化階段國際高教發展的一般規律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邁入普及化階段,由此也帶來一個時代課題:我們該如何應對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趙繼認為,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普及化其實並不存在嚴格的分界線,普及化階段同樣存在著「精英化」「大眾化」階段的各種特徵,這本身就是多樣化的一種形式。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構建適應普及化階段發展的多樣高等教育體系
    會上,東北大學校長趙繼以《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構建多樣化的高等教育體系》為題作主題報告。 多樣化是普及化階段國際高教發展的一般規律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邁入普及化階段,由此也帶來一個時代課題:我們該如何應對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 李衛紅:紮實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
    一是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二是以良好的學風和文風,自覺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三是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主題,大力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普及。四是關注現實生活,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積極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社會。五是以人文交流作為大學新使命,為跨文化交流作出積極貢獻。
  • 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
    董少校)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進一步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育部今天在上海召開高校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經驗交流會。回顧黨近90年的奮鬥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貫穿了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實踐的全過程,貫穿了我們黨加強理論建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全過程。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中國化、時代化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了科學闡述,標誌著我黨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新高度。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化有著優良傳統,代代有名篇佳作,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學人和社會大眾。
  • 毛入學率超50%後,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沒?
    全文2310字,預計閱讀4分鐘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是否已邁入普及化階段?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還意味著哪些方面的轉變?本文作者試圖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