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建議】
建議一:不耍「我是你爸爸」的威風
父親應該知道,不要在孩子面前耍「因為我是你爸爸」的威風,這對孩子是一種傷害。著名教育家趙忠心教授指出,「我是你爸爸」,這只能是我們必須要承擔起教育子女義務的依據,而絕不能以此作為向子女施展特權和大耍威風的理由。
現在,有些孩子好逞威風,以強凌弱,敢跟長輩、老師頂撞,這些往往是因為他在家裡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和強權壓制,從而出現一種尋求平衡的非正常心理。趙教授認為,這是一種發洩或報復。本來父親是想樹立威信,但事與願違。
建議二:給孩子一點自由,不要壓制
一般來說,父親都喜歡標榜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既不許這樣,也不許那樣,完全不給孩子一點自由。父親應該知道,孩子一旦被束縛得太久了,就很有可能形成抑鬱、怯懦心理,這種心理顯然不利於他健康成長。
另外長期被壓制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往往會更加的叛逆,甚至會做出違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來。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足夠的空間,所以父親千萬不要單方面給孩子制定過多的規矩,把孩子嚴格束縛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裡。要捨得放手,給孩子體驗生活、自由支配時間的機會。
建議三:不要對孩子「以暴制暴」
在生活中,當孩子提出一些無理要求時,很多父親都會斷然拒絕,然後再狠狠地批評孩子一頓。因為在生氣時,父親很可能會說出傷人的話,比如「滾」、「出去就永遠別回來」等等,這樣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壞親子關係。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倔強的孩子,說不定就真地永遠不回來了。
當孩子頂撞父親時,威脅或「以暴制暴」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相反只會破壞親子間正常、自然的溝通,惡化親子關係。這時父親需要聆聽、理解和寬容孩子,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他的真實想法,再以此著手進行坦誠的教育和說服,孩子才會主動放棄不合理的要求,接受意見。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並且和您對抗時,您要抓住這個機會,要向孩子展現做父親的愛心,要對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明白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培養孩子鑑別對錯的能力,儘量要尊重孩子,而不要隨便責罵和責罰。
建議四:要別把孩子當「小大人」
一位單親父親晚上經常加班,但他和12歲的兒子過得很快樂。因為他們家充滿了友愛和諧的氣氛,父親不端「老子」的架子,不不把孩子當孩子,而是當「小大人」看。
又一個加班的夜晚,父親給兒子打了個電話:「小夥子,我餓了,20分鐘後到家。」「好的爸爸,我會給您準備宵夜,您注意安全。」孩子從被窩裡爬出來,在廚房快樂地忙活著。很快,宵夜就擺上了餐桌。爸爸回來了:「小夥子,給爸爸做飯不辛苦呀?」兒子快樂地說:「爸爸,我已經是大人了,我願意為您服務。」
這位父親把孩子當成「小大人」的教育方式實在很高明。這樣的話,有誰還能說父親的權威必須端「老子」的架子,必須是建立在對孩子的訓斥上嗎?
【教子箴言】
作為父親,千萬別把自己真的當成孩子的「天」,要把孩子當成同等的「人」來對待,尊重他,理解他。要寬容地對待孩子的錯誤,對孩子寬容,是做父親的美德,也是家庭教育的必需。不把自己當孩子的「天」,您就會在教育孩子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無原則地溺愛孩子
生活中,溺愛孩子並不是母親的專利,很多父親也會溺愛孩子,甚至比母親有過之而無不及。孩子要什麼,父親就給什麼;即使暫時沒有,也會想法設法去滿足孩子的要求。於是,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就會與日俱高,處處享受優厚待遇,結果,小王子、小公主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