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君子之道,立人之本

2020-12-22 貴州暢享旅遊

廉潔,君子之道,立人之本。

廉潔,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古往今來,有多少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他們為老百姓服務,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人民。

學習他們一言一行不忘公僕形象,一舉一動常思百姓冷暖,一心為公自會寵辱不驚,兩袖清風始能正氣凜然。他們這種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更值得學習!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廉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廉潔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什麼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

歷史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廉潔模範人物:一代清官包公、海瑞,人民公僕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一心為民,永遠是他們的原則。翻開中華文明史,廉潔遍布汗青,

讀而思

duersi孔子篤信:「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孟子箴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周敦頤語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鄭燮堅信「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李世民豪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悠悠五千文明史,脈脈無限廉潔事,中華的歷史是一部充滿廉潔的歷史!

廉潔,人之根本,做人做事都不可忘初心,要時刻記住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就該擔起造福社會的職責,這個職責無論大小,若世人都是如此,那將是每個人的福氣了!

相關焦點

  • 今日談誠信:立人之本 齊家之道
    今日談誠信:立人之本 齊家之道 發表時間:2011-08-19   來源:文明博客圈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誠信都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一個社會文明、健康發展的前提。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足食」、「足兵」、「民信」三條治國之道,並指出其中「民信」是治國的根本。李白在《俠客行》中也有「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的詩句,形容承諾的分量比大山還重,極言誠信的重要性。
  • 《中庸》之道,君子之道
    什麼是君子之道中庸,講的是道德修為的至高境界,也就是君子之道。全篇出現「君子」34次,其中有「君子之道」7次,可以概括為兩大方面,從表徵和內涵,來解釋君子之道。第一方面,是描述君子之道的表徵。雖然沒有直接定義君子,但是通過這些描述,我們可以管窺君子之道的威力,上及天地,下至百姓,化育萬物。
  • 誠信是立人之本
    「誠」具備四個層面上的含義:首先,指言談符合實際,言語真實不欺;其次,與「偽」相對,即指真實;第三,誠者成也,成就、完成之意;最後,恭敬、審慎的態度,如《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古往今來,先賢都很重視人的內在品格——誠,孔子認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提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荀子指出「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 君子為人處世之道
    老子《道德經》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又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君子天下無敵,不是誰都打得過,是跟誰都不打,埋頭做自己的事,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誰跟誰爭呢?根本就不在一條賽道上。 本章中的「群而不黨」的「群」,是合群。
  • 孝為立人之本
    孝為立人之本時間:2020-12-08 15:37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一則新聞登上了各大網站的熱搜,在一列由唐山開往長春的高鐵上,一中年女子與母親發生口角。女子不斷辱罵母親並且反懟上前勸阻的乘客,嚴重擾亂了社會的公序良俗。
  • 劉孝聽:《中庸》的君子之道
    該經書不僅系統精闢地闡述了中正中和、治國安邦、修身養性的思想和主張,而且對中華理想人格的君子作了獨到的通俗的論證和闡發。一、君子尊德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子思曰:「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
    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德位相配,名實相副。聖人之德極盛,卻非一日之功所能養成,本章即告誡不可好高騖遠,以汲汲於聲名。 《詩經》有言:人穿了錦繡的衣服,外面又加一件樸素的禪衣。
  • 論子產的君子之道
    *節選自《群書治要》之論語 第二十二集*(本文共 1774字,閱讀大約 6分鐘)「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謂子產」,這個「謂」,就是孔子跟他的弟子或者跟別人談話的時候談到子產。子產是誰呢?根據《論語集解》孔安國的註解說,「鄭大夫公孫僑」,子產就是鄭國的一個大夫。
  • 戒欺——立人之本經商之道
    採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則造福冥冥,謂諸君之善為餘謀也可,謂諸君之善自為謀也亦可!」這塊「戒欺」匾是胡雪巖對胡慶餘堂經營者和從業者的諄諄告誡。不以假亂真,要求其所售藥材地道、真材實料,強調控制原料的品質。同時,也要保證中成藥的療效。這也就要求其在藥物製作的過程中,精工細作、講究工序、嚴格控制質量。
  • 廉潔家風 | 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廉潔家風 | 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2020-04-21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韓愈這篇《原道》,說出何為君子之道,何為小人之道
    韓愈在《原道》這篇文章略有涉及,所以我們今天通過這篇文章來學習一下何為君子之道,何為小人之道,不管是何道,都離不開自身的修養與身心合一的正氣。韓愈是唐代的文學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在思想上的主要成就可歸納為確立了中國儒家「道統」的觀念,同時是尊儒反佛裡程碑式的人物,他與同時代的柳宗元倡導當時的古文運動,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 至誠之道:《大象》「君子以經綸」含義解析
    第二,屯,肫也,肫的本意也是誠篤之貌,《正韻》曰:「肫,懇誠貌」。《中庸》對至誠之人描述是「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句中的「肫肫」又寫作「諄諄」,《廣韻》亦曰:「諄,誠懇貌」。由此可見,《屯》卦之「屯」,本就有「誠」之意。
  • 鬼腳七:談談君子之道
    最近在聽餘秋雨老師講中國文化的課程,我覺得餘秋雨老師關於「君子之道」的七條原則,很有指導價值:1 君子成人之美,小人與人為惡。成人之美就是幫助別人越來越好,別人遇到困難,也會幫人解決困難,與人為善。而小人呢,見不得別人好,總是想害人,做些惡事。
  • 餘秋雨:重建"君子之道"成為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
    久未在上海公開露面的文化學者、作家餘秋雨,19日攜新書《君子之道》現身上海書展,暢談他眼中的「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之於中國,有如騎士精神之於歐洲。」在餘秋雨看來,一直以來,中國人沒有成功地在國際社會面前描述清楚自己。
  • 學論語做君子,孔子論君子之道40大金句!
    君子,所謂君之子,就是國君的兒子。最早是指身居高位的人,孔子賦予了君子以全新的含義,在孔子的眼裡,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那些擁有美好的德性的人。君子人格是中國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好玩的國學君從論語中精選了40句關於君子之道的論述,希望在這個喧囂的世界,為您帶來一絲心靈上的慰藉。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君子之道的「道」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去「得」?
    「道」本身是形而上的概念沒有錯,但若想要求「道」,必須要回歸「道」在形而下的顯現,以此反照反知,才是正途。簡而言之,從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切實感受到的事物上入手,去體悟和理解什麼是「道」。人性的本位即是天道的自然呈現,那麼想要理解天道便只有從人性入手去反照了。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話題。子曰:「君子之道費而隱。」
  • 《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回顧上文「《論語》:君子,只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孔子認為君子是會懂得成就他人的。「君子成人之美」,並非是一句拿來客套的話。君子,君子,簡單的來理解就是君子只會成全別人做美德的事情,而不會看著別人去行惡。就是把別人帶向好的一面,幫助他人走出困境,就是「君子成人之美。」
  • 君子之思
    無獨有偶,唐太宗在《貞觀政要,教誡太子諸王》中說得更簡單,「君子、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則為小人。」這種劃分很有趣,看似概括籠統,其實涇渭分明,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很明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是直觀的形貌;「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是行事的方式;「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是處世的心態;「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這是修身的格調。
  • 《論語學而》入世之道——學習之樂,朋友之樂,君子不慍之德
    《論語》為孔子儒家之入世法,故以《道德經》皆《論語》,無往而不利。道以德化,儒以禮約,佛曰見性,墨以睦鄰,法以去奇,兵以止暴,農盡地理,陰陽以和天人,堪輿以明地理,萬法歸宗,終歸道體;百家同源,都是自然。
  • 《詩化論語》5:《君子好學》和《道之以政》
    《君子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