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首與作家籤約推原創電子書 2到3萬字無紙質版

2020-12-25 人民網傳媒

  天下霸唱(左)與蔡駿(右)在發布會上。昨日籤約的作家均是目前頗具市場號召力的作家。

  隨著中國電子書市場漸成趨勢,各大電商開始探索新的業務模式。昨日,京東召開「名家電子書創作計劃」發布會,宣布推出京東eRead系列作品,邀請作家直接為京東電子書平臺進行獨家創作。雖然和作者直接籤約,在國外電子書領域已成模式,但這在國內電商平臺中還屬首次。

  作品控制在2萬到3萬字

  京東eRead系列電子書首批籤約作家共有四人,分別是天下霸唱、那多、蔡駿和馮唐。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天下霸唱的《天坑·鷹獵》、那多的《告別》和蔡駿的《不微笑的蒙娜麗莎》已經推出,而馮唐的武俠題材小說則還在創作當中。

  據京東圖書音像採銷部高級經理趙明宇介紹,京東eRead系列主要是和知名作家合作,推出獨家為京東電子書平臺創作的中短篇作品,「這些作品只能在京東上被購買、閱讀,我們不會出紙質書」。而每部作品的字數則在2萬到3萬左右,「我們希望作品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裡一次性讀完,適應碎片化的閱讀體驗。」

  而被閱讀的內容不會只局限於小說,經管、勵志、外語學習等都會有所涉獵。趙明宇透露eRead在未來會與網站和機構,如優米網、虎嗅網合作,「我們還向一些出版社發出過邀請,他們也可以為我們提供這種出版物,但因為要涉及到三方合作,進度上就慢了一些。」

  趙明宇說現在eRead系列的電子書定價為兩元。談到和作家的合作模式,她表示會在前期給作家預付款,書推出後則採取分成制,每賣一本書就給作家一定的收益。

  作者:也許會重振中短篇小說創作

  雖然直接出電子書,但天下霸唱認為這種創作模式和網絡在線創作不同,因為是寫完全稿再交給京東,「除了篇幅上短一些,和日常寫作並沒有太大區別」。談起電子書閱讀,他認為這是未來的潮流所在,「我認識的很多朋友也許十年八年也不去一次書店,但Ipad的閱讀客戶端卻人人都有,有了電子書很多不看書的人都開始看書了。」

  蔡駿則更看重中短篇小說這個模式,「現在不管是紙書還是網上小說都很長,沒有人想到去創作兩三萬字的中短篇了,實際上中短篇小說創作難度更高,文學價值也更大,我覺得這個系列也許能重振中短篇小說創作。」

  ■ 專家評述

  不會對行業格局產生太大影響

  噹噹在初涉電子書領域時曾表示不會繞過出版社與作者直接籤約,不會與上遊搶飯碗,而京東此番與作者聯手,是否會改變電子書銷售的格局?出版門戶百道網CEO程三國認為京東以短篇作品為主,本身就不是數字出版的主流,「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形態,但不會對行業格局產生太大影響。」

  而對於電子書銷售商涉足數字出版領域,程三國認為並無不可,但是我們對數字閱讀卻存在誤讀,「我們覺得數字閱讀是淺閱讀,所以應該給讀者讀短的,但你看看美國的電子書讀者是短的還是長的,包括中國的手機移動基地買的作品是短的還是長的。我們對碎片化閱讀的理解是很淺薄的,碎片化閱讀是因為行動裝置的方便,讓人們隨時可以閱讀,在碎片化時間可以讀一個長的東西。所以短的東西未必會有很大的市場。」

相關焦點

  • 電商頻推電子書取代出版社? 出版人加快變革腳步
    2011年,大洋彼岸的亞馬遜開始直接與作者籤約,推出超過100本紙質書和電子書。其高管羅素·格蘭蒂尼第說:「出版商的倒閉是大勢所趨,是早晚的問題,出版過程中只有作者和讀者是真正必要的角色。」表露出取代出版商的野心,歐美出版商大驚失色,一些連鎖書店發起抵制活動,拒絕售賣亞馬遜出版的紙質書。
  • 村上春樹試水中文版電子書 首批授權作品無"挪威森林"
    經村上及其經紀人團隊的授權,村上春樹3本電子書《遠方的鼓聲》《雨天炎天》及《邊境近境》 電子書終於正式在亞馬遜上線。讀者可以通過移動終端kindle購買、閱讀到村上春樹的文字。  據悉,此次上架的3本電子書作品均定價15.99元,是村上春樹在歐洲、南美以及中國的遊記隨筆,《挪威的森林》 等暢銷小說未在其列,有業內人士將村上的這次授權,看做是對中國電子書市場的一次「試水」。
  • ...北上廣最愛買書 -高難度,電子書,紙質,中國,亞馬遜,中國史,付費...
    根據亞馬遜中國2018年紙質圖書和Kindle電子書的銷售數據(2018年1月 1日至2018年12月15日),《原則》一舉斬獲2018亞馬遜中國年度紙質書暢銷榜、紙質書新書榜和Kindle付費電子書新書榜三料冠軍;《月亮與六便士》奪得Kindle年度付費電子書暢銷榜榜首;《毅力: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漫畫版)》是2018年度閱讀完成率最高的Kindle電子書;東野圭吾繼續蟬聯年度紙質圖書和
  • 書博會意猶未盡:電子書與紙質書,孰美?
    出版社展位、作家籤售會前購書閱讀熱情如此高漲大西安書香之城實非虛名~在博覽會A館的一角,有一處顯著的數字圖書出版區,吸引著逛展市民的視線。近年來,電子書愈發呈現出火熱的趨勢,IP的大賣、Kindle的熱銷以及人們閱讀習慣的變化都頻頻將電子書推進人們的視線,據《2018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4.3億人,人均單次閱讀時長71.3分鐘,人均數字閱讀量12.4本。2007年底,亞馬遜發布第一代kindle,一度有人高呼:實體書終將被電子書所取代。但十二年後,這個聲音漸漸弱化。
  • ...偏好經管、社科類圖書-高難度,上海,電子書,紙質,中國,房思琪...
    例如,《刺殺騎士團長(套裝共2冊)》《半小時漫畫世界史》等新書在今年上半年上海紙質書和Kindle付費電子書暢銷榜的排名均遠高於其在全國對應榜單的排名。  與其他城市相比,上海讀者對外國作家作品、外文原版圖書關注較多,其閱讀品味更具「國際範兒」。從榜單看,外國作家的著作在上海紙質書和Kindle付費電子書暢銷榜前100名中的佔比高於其在全國同類型榜單中的佔比。東野圭吾的熱門小說《解憂雜貨店》,其Kindle電子書在上海Kindle電子書榜單位列第四,而日文原版在上海紙質書暢銷榜上排名也較靠前。
  • 籤約作家文人墨客續約專輯23
    原創作品,注重文學作品質量,文責自負。三、徵稿內容:題材不限,體裁不限。稿件必須原創首發作品。格律詩詞3首,現代詩歌2首,每首限40行以內。散文,散文詩,小說1篇2000字以內。作者簡介(200字以內),作者照片一張發附件。
  • 紙質書不可替代,電子書漸成潮流
    一組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手機和網際網路成為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媒介的主體;2019年,數位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達79.3%,較上年提高了3.1%。電子書閱讀給人們閱讀方式、認知模式與思維習慣帶來了改變,疫情期間,電子書閱讀的快速增長,也再次引發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電子書與紙質書各有什麼優勢?
  • 暢銷書作家新作電子書在掌閱同步上架
    11月初,暢銷書作家大冰的新作《阿彌陀佛麼麼噠》在手機閱讀應用掌閱上率先上架。與以往不同的是,該本書的出版社——博集天卷採用了紙質書和電子書同步發行的方式。
  • 誰是6月最賣座的書|京東自營圖書、電子書、有聲書排行榜
    誰是6月最賣座的書|京東自營圖書、電子書、有聲書排行榜 2020-07-16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傳統文化類小說受市場追捧 《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銷量超紙質書
    畫中824個人物都有名有姓,全部復活:開食店的章七郎、挑著擔子的牛小五、掌管京城魚行的蔣魚頭、開客店的房敬、看茶棚的嚴老兒……圖書出版之後,一舉暢銷幾十萬冊,影視版權也被阿里、光線聯手天價競得,冶文彪自此躋身中國暢銷書作家之列,也成就了一段文壇佳話。
  • 讀紙質書和讀手機上的電子書真的一樣嗎?作家卻是這樣回答我們
    我一直以來認為讀電子書和讀紙質書是有區別的,因為自己喜歡讀紙質書,電子書基本不讀,但自己也從未質疑過兩者是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我也從未懷疑過讀電子書的效果會差於讀紙質書,對自己的選擇,而僅僅是認為自己的習慣區別而已,於是在有些場合我也對很多人提出的這個問題,並沒有做出二選一的主觀判斷
  • 閱讀書籍,閱讀體驗最好的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呢?
    在切換用紙質書籍閱讀時,我突然發現電子書和紙質書,這兩種的閱讀體驗還真不同。現做如下分析:一、紙質書的優缺點 : 優點:1、具有質感,一頁一頁地閱讀下去,更能享受書香氣息。2、更具有收藏價值,贈送親朋好友比較實在,且能留作紀念。3、從閱讀方面來說,讀者更好做筆記,對理解文章大意更具有好處。
  • 文學網站試水電子書 短篇小說集將按篇拆分銷售
    一夜之間,作家蔣一談成了業界熱門人物。作為當當網首位籤約短篇小說作家,他的短篇小說集被網站按篇拆分,製作成價格0.99元、2.99元的單本電子書進行銷售。一篇短篇小說也能賣錢了,讓作家看到生存新方向,幾元錢積少成多也是不小的財富。
  • 中文在線獨家籤約《人民的名義》 電子書有聲書表現搶眼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紙質書屢次斷貨已幾度加印,《人民的名義》同名小說的電子書和有聲書也均已在各大數字閱讀平臺上線,穩居排行榜前列。書影聯動,全民熱議,反響熱烈。中文在線獨家版權運營 帶動付費電子閱讀再創新高據了解,《人民的名義》電子書和有聲書均由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以下簡稱「中文在線」)獨家籤約,經由該圖書原著作者兼編劇周梅森老師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正式授權。而小說作者周梅森此前所有圖書作品的數字版權也已獨家籤約中文在線。
  • 紙質書和電子書相比之下,哪個的閱讀效率更高?
    文丨 Julie Sedivy譯丨 蟀蟀即使現在電子書發展那麼快,但紙質書相比電子書仍然更受歡迎,而且眾多研究也表明,文字的呈現方式,對人們的認知目標,閱讀體驗與結果的影響,重大且深遠。在我所任職的大學圖書館裡,紙質書依然受到學生們的廣泛歡迎,學生們很難借到紙質版的新書。與此同時,我的出版商也告訴我,購買我所編寫教材的學生中,90%的人依舊選擇了紙質版——足足有四磅重,而非電子版。這兩件事傳達給我們的信息是一樣的:在大學校園裡,紙質書相比電子書仍然更受歡迎。為什麼這些學生依舊願意購買又昂貴又笨重的紙質版教材呢?
  • 紙質書與電子書:取代還是並存?—新聞—科學網
    年輕人成為主要驅動力 「90後」女生小馬最近在讀《史記》《昭明文選》,她選擇看紙質書,這是因為古籍書很多語句不能一下看懂,如果用電子書查資料做筆記不方便。另外還有一些文集校注,豎版繁體的紙質書,小馬說看著比較有感覺。 小馬買的紙質書還包括一些需要反覆查用的專業書、兒童繪本,再有就是《秘密花園》之類的塗色書。
  • 上海首張門診電子票據誕生,與紙質版票據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月8日,上海首張門診電子票據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開具。門診電子票據。本文均為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提供「真的很方便!再也不用擔心弄丟發票了,還能隨時列印!」5月8日下午3時56分,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十院)門診大廳,陳女士不住地誇讚,她只是輕點手機,便拿到了上海市首張門診醫療收費電子票據。陳女士說,只需要在手機或者自助機上操作,就能完成繳費、獲取電子票據的步驟。如果想免去回去列印的麻煩,還可以在多功能自助機上直接列印,真正實現了不用排隊「告別櫃檯」。
  • 再論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存廢
    作者 | 一灣灣流水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據說2020年有196萬種圖書賣出不到上千冊,有近一半賣出不到10本書,看來中國人真要和紙質閱讀漸行漸遠了?網上關於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存廢之爭,大致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電子書取代紙質書成大勢所趨,一種認為兩種閱讀形式可以並存,第三種觀點認為紙質書永遠存在,不會退出人們的閱讀方式。最佳的當然是兩種閱讀並存,「道並行而不相背,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嘛。對於那些和網際網路一同成長起來的人來說,豈止是紙質書多餘,連電子書都嫌麻煩,一切都」一網打盡」,一隻手機在手,想查啥查啥,想看啥看啥,多方便呢。
  • 紙質書:請再愛我一次 電子書:有種愛叫放手
    便攜性 便攜性是紙質書最大的缺陷,誰都不想整天帶著一本或者幾本厚重的書跑來跑去。並且每當到搬家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家裡有一大堆紙質書的痛苦。 電子書一般做得比較輕薄,無論是出行還是搬家都不會覺得累贅。
  • 技術恐懼時代:Kindle毀了紙質書?
    對電視和網絡的不屑、鄙視,現在似乎成了嚴肅深刻作家的標配了。以《糾正》和《自由》走紅的美國小說家喬納森·弗蘭岑就是這類作家中的典型,且看他將電子化閱讀的危害上升到了何種的高度吧:「電子閱讀器威脅到了印刷作品中承載的永恆感。這種永恆感的缺失,終會證明電子閱讀器與司法體系和自治制度不協調」。瞧瞧吧,如果你周邊有文藝青年朋友的話,對這種論調是不是一點都不覺得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