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少年被圍毆反擊被刑拘: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還有多遠?

2020-09-19 檸檬香精

身體暴力、語言凌辱、排擠孤立...

看到這些你會想起什麼?

當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校園中暢行無阻時,你有沒有擔心過自己的孩子,有可能就是下一個?



前不久,因為被15名同學在廁所圍毆的蔣華,回到了湖南老家的一所中學繼續初三的學業,不過他的身份依舊是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

起因是15名蔣華的同學將蔣華圍在廁所裡圍毆,情急之下蔣華拿出自己的防身摺疊刀自衛反擊,刺傷三人,蔣華也因此而被刑拘,後檢方以故意傷害罪對其提起公訴。

在這個剛開學的時候,「校園暴力」這四個字又把萬千家長的心,懸在了半空中。

我們不禁想問:

到底是為什麼,本應該承載朗朗讀書聲的教室,成為許多孩子一生都不願回憶的夢魘?

01

被霸凌,需要理由嗎?

成年人的世界講究因果,而在孩子們看來,對一個人「群起而攻之」,可能僅僅是因為看他/她不順眼。


騰訊曾經專門為校園霸凌者拍攝過一部短片《和陌生人說話》,故事的主人公晶晶被霸凌了整整十年之久。

而一切悲劇的源頭,都是因為一個莫須有的杯子。

起因是兩個男生在課間不小心打碎了晶晶的杯子,一個同學開玩笑的說「她的杯子值300萬」,一個不經意之間的玩笑,拉開了晶晶長達十年被霸凌的序幕。

晶晶的照片被P圖在貼吧到處散布,晶晶被造謠家中有好幾個億的收入,晶晶也被不懷好意的女同學散布所謂的「男朋友」長名單。

晶晶想過想要反擊,可是只要她每次有想要反擊的苗頭,下一次的霸凌,只會更狠。

正如《惡意》中那句:

「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我就是看他不爽」。

前不久,我看到了一段視頻,又讓我憤怒到發抖。

視頻中,一位女生站在牆角,用口罩捂住眼睛,而周圍圍了一堆女生,挨個扇他耳光,鼻子都流了血。

視頻中被霸凌的女孩姓周,僅僅是因為在中午午休時間和同學趙某發生口角,被趙某召集同班女生對其進行辱罵和毆打。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沒有一個孩子願意選擇被其他人霸凌。

所有無助弱小的靈魂,在黑暗中聲嘶力竭的吶喊:「為什麼是我?」

可是很多時候,這個答案會大大出乎意料——沒有任何理由。

一個水杯、一句玩笑、一個空穴來風的理由,都有可能引發拳腳相加。

02

沉默的旁觀者,也是霸凌的幫兇

我在讀書的時候,也曾經目睹過一起校園霸凌。

事情發生在大約10年前,那個時候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那些被深淵吞噬的青春,還沒來得及浮上水面喘口氣,卻又被下一個浪花打散在茫茫人海裡。

初中階段的男生,正值叛逆的巔峰時候,對父母和老師的管教一概不屑,又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班上絕大部分同學的「尊重」,哪怕這種尊重是通過暴力手段獲取的。

那個被霸凌的同學,學習常年倒數,得不到老師的重視,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無暇顧及,性格孤僻也沒有什麼人願意和他玩,就這樣一個「三不管」成為了被霸凌的絕佳對象。

施暴的對象從班裡的幾個小混混男生,後來變成了女生,再到後來仿佛班裡只要有人被老師罵、心情不高興或者其他的什麼理由就都能去找他施暴解氣。

而我因為一次放學忘拿東西回班去取,在門口也聽到了經常能聽到的辱罵和拳打腳踢,我只是裝作沒事人一樣帶有目的性的拿了東西就走,而沒有去及時找負責老師反映情況,只是得知他第二天選擇轉學,他媽媽來班級幫他收拾書桌時,一邊收拾一邊啜泣的情景,只能慶幸他終於離開了這個對他而言地獄一般的地方,而我也會因時不時想起這件事而感到遺憾。

直到多年後,看到《少年的你》,程小蝶跳樓自殺前問陳念:


「她們一直欺負我,為什麼你們都不做點什麼?」

霎時間感到內心受到很大的震動,對啊,那些在霸凌面前不作為的路人,那不就是沉默的幫兇嗎?一個是親手去摧殘別人尚好的青春年華,另一個只是乖乖的給霸凌者遞刀。

03

面對霸凌,我們應該怎麼做?

面對霸凌,我們常常問:你為什麼不去求救?

與其去問為什麼不求救,我們不如問:求救有用嗎?

去找老師幫助,下次換來的是更變本加厲的霸凌,而大多數情況下,有些老師更多帶著一種息事寧人的態度去處理問題,這無疑更助長了霸凌者的氣焰。

把霸凌者逼上絕路的,不是孤僻和不合群,而是他人的冷眼旁觀。

下面提供了幾種面對霸凌,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希望會對你有幫助。

(1)如果孩子遇到毫無緣由的霸凌該怎麼辦?

作為父母,當然不希望孩子在校園遭遇霸凌。

但是如果遇到,請家長此刻一定要鎮定,因為這個時候,只有你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首先做的事就是要主動和孩子溝通,仔細詢問霸凌者的樣貌、家庭住址、父母信息等內容,並告訴孩子不要過分擔心遭到打擊報復,堅持接送孩子上下學,並和學校老師做好溝通,有問題第一時間聯繫,讓老師多去關注孩子的狀況。

同時,要去和對方家長做溝通,告訴對方父母他們孩子的作為已經嚴重傷害到了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並不表示不排除使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身權利。我想此刻,稍有良知的父母都會譴責自己孩子的行為並心存愧疚,能夠達成和解的局面。

(2)家長要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

也有家長問孩子:「為什麼他們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

這個時候,最怕家長不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反過來還要指責自己的孩子。

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論,認為施暴者沒有錯,受害者有錯。

孩子此刻需要的,是家長和自己站在一起安慰自己,而作為家長的你,很可能是孩子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那些被霸凌的孩子的情緒需要被安撫,家長也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

在事情過後,家長要勇於做孩子最強大的後盾,教會孩子勇敢去反抗:比如,下次在遇到霸凌事件的時候,可以想辦法逃離施暴者來到安全現場,同時將孩子遭受的事情告訴老師和學校,及時遏制更惡劣的事情發生。

(3)家長不做沉默的幫兇

在校園霸凌中常見的就是沉默的旁觀者。

當我們的孩子看到別人正在遭受霸凌而選擇沉默的那一刻起,其實他就已經選擇了去做施暴的那一方,久而久之,就在心中埋下了惡的種子,槍打響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不會倖存。

可以這樣想,這次是別人被霸凌,那麼下一次會不會輪到自己的孩子?

家長要向孩子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面對別人被霸凌,不要做冷漠的旁觀者,儘可能保護自己的前提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哪怕是給老師偷偷打個小報告,也能夠救人於危難之中。

誠然,霸凌不只是作為父母和孩子才需要面對的問題,這是擺在我們社會面前的一個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這個世界陰暗面很多,但是只要我們做自己的太陽,所到之處,就會充滿光芒。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今天就想借這個事情,談一下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當我第一時間知道這個事情的時候,說實話也很後怕,因為他屬於心理變態,向不特定人報復,且毫無預兆。這個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任何一個人,只是這個上班的女生可能剛好被他撞見了,於是不好的事情就發生在她身上 了。我和朋友說,你覺得這種事情怎麼預防?他說,好像沒法預防。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那麼戲劇的一等獎必須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的評分為9.5分,第二個將於今年推出,非常期待。其實,看完這部戲,幸運的是happyending結尾,否則,很難死。看完這齣戲,很多人都會依次反省自己,如果我是劇中的一個角色,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 初二少年被15人圍毆,刺傷3人!一審判定正當防衛,檢方抗訴
    原標題:初二少年被15人圍毆,反擊刺傷3人!法院認定正當防衛,檢方抗訴編者按大河新聞9月7日報導。案情回顧:就在一年前的5月17日,也就是2019年5月17日,在吉首二中校園內發生了一起傷人事件,年僅14歲的小蔣在學校的男廁所裡,被多達15個同年級學生圍毆,對其實施拳打腳踢,而小蔣此時掏出了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摺疊刀亂舞,在亂舞的過程當中刺傷了3名同學,其中2名重傷、1名輕傷,案件時至2020年7月6日,法院一審判決小蔣屬於正當防衛,
  • 初二少年被15人圍毆,反擊刺傷3人!法院認定正當防衛,檢方抗訴
    ▲16歲少年小蔣混亂中, 小蔣拿出一把事先準備好的摺疊刀亂舞,刺傷了圍攻他的3名同學。其中,兩人為重傷二級,另一人為輕微傷。吉首市人民法院認為,這是一起以多欺少、以眾凌寡的校園暴力案件,在被動、被欺凌的孤立無助狀態下,面對他人圍毆, 小蔣進行反擊,構成正當防衛。2020年7月6日,法院一審判決小蔣無罪。
  • 初二少年被15人圍毆,反擊刺傷3人!法院認定正當防衛,檢方抗訴
    吉首市人民法院認為,這是一起以多欺少、以眾凌寡的校園暴力案件,在被動、被欺凌的孤立無助狀態下,面對他人圍毆, 小蔣進行反擊,構成正當防衛。2020年7月6日,法院一審判決小蔣無罪。對於兩人被刺重傷的情形,法院認為,陳某林先動手勒住小蔣的脖子,把小蔣摔倒在地,然後騎坐在小蔣身上進行毆打,其他人也上前進行圍毆,「在此情況下,小蔣出於反抗自衛,亂舞手中的摺疊刀,刺傷陳某林;陳某濤掌摑小蔣,小蔣在又被毆打的情況下捅傷陳某濤。」「小蔣是在被他人毆打、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被迫實施的自衛反擊。」吉首市人民法院稱。
  • 初二轉學生被15人廁所圍毆,來看看家長們是如何應對和回復的
    一名初二轉校生小蔣,因轉校降級原因比同學稍微大一點,還有就是地域不同的原因,他說的是普通話,所以很難與當地的孩子融入到一起,也因此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排擠和打壓,平日裡被學生欺負,他也會去告訴老師,老師批評一下,也不會在多做處理,小蔣覺得找老師什麼沒用有一次小蔣在往樓下看的時候,有個同學無理取鬧的罵小蔣不該看他,後來他們打了起來,畢竟小蔣大點。
  • 《告密羅織經》:我們與邪惡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他生前殘害無數忠良,死後又留下了一部《告密羅織經》,成為分析人性之惡的絕佳材料。閱讀這本書不是要讓我們去學習酷吏的價值觀及行為做法,而是要弄明白他們究竟惡在何處,以便能夠在直面惡的同時,在良心中測量自己與惡之間的距離。
  • 初二少年被15名同學圍毆,反擊刺傷3人!法院認定正當防衛,檢方抗訴
    一年前,小蔣還是湖南省吉首市的一名初二學生;現在,他是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將時鐘撥回2019年5月17日,那天在吉首二中校園內發生了一起傷人事件,改變了小蔣的人生軌跡。吉首市人民法院認為,這是一起以多欺少、以眾凌寡的校園暴力案件,在被動、被欺凌的孤立無助狀態下,面對他人圍毆,小蔣進行反擊,構成正當防衛。2020年7月6日,法院一審判決小蔣無罪。
  • 我們與惡的距離遠嗎?大概就在一念之間
    但不可否認,這些「下意識」就表達出來的觀點,恰好證實了我們對於惡意的種子有多麼不在乎。惡意不應該被量化判斷。也許滔天惡意在最初只是一句「我看你不爽」,也許只是「看你不爽」就足以給人帶來巨大的傷害。我們無從得知這三個小男孩塞紙片的原因是否是「看同學不爽」,但我們從小便學「勿以惡小而為之」,因為不管大小,惡意就是惡意。
  • 曾春亮案背後,我們離惡的距離有多遠
    我們這個社會距離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讓我們一直以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度危險的世界裡,周圍有很多隱藏的變態殺手,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被奸人所害。中國的家長們,也一直向孩子灌輸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世界很險惡,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但是隨著一個人的逐漸成長,我們發現其實這個世界並不是這樣危機四伏。在你成長的周圍環境裡,很難聽說一起殺人案,就算有的話,也可能是很多年才出一起。我們的祖國確實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 「少年遭圍毆致死被埋」案6名嫌犯被刑拘:起因系死者將一人電話拉黑
    11月10日,陝西興平警方通報15歲少年袁某遭6人圍毆致死後掩埋一案因涉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6名嫌犯被刑拘。據了解,6人中兩人無業,其餘4人系職校學生。11月10日,新京報記者從興平市教育局獲悉,目前教育局正在配合警方調查,具體情況等警方通報。
  • 《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近?
    他希望走進每一個殺人犯的內心,探究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究竟人性本惡還是本善?在家人、社會都放棄了的時候只有他在苦苦的堅持,如果沒有律師的堅持,我們是不是離惡又近了一步了呢?應思聰,一個從拿國際導演大獎的優秀少年淪落為被社會鄙夷的精神病患者。女友輕生、家庭離異、事業落敗,這些在家人眼裡不過是壓力太大所致。
  • 初二男生被15名同學圍毆刺傷3人,法院認定系正當防衛,檢方抗訴
    【初二男生被15名同學圍毆刺傷3人 ,法院認定系正當防衛,檢方抗訴】9月3日,在被迫停課11個月後,16歲的蔣華(化名)回到湖南邵東老家的一所學校報名,繼續初三學業。不過,他的身份仍是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 蔣華被迫停課源於一起故意傷害案。2019年5月17日,湖南省吉首二中,不滿15歲的初二學生蔣華被數名學生帶至廁所,同校的15名同齡學生對其進行圍毆。
  • 我們與惡的距離
    做了這麼多社會新聞後,我漸漸覺得,恰如「偏見源於無知」,決定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並不是道德高下,而是對真實社會和不同個體的認知程度。我的同事土摩託有個觀點,他認為,一個好的新聞選題,需要回應社會重大問題,觸碰普遍人性;而熱點新聞,尤其是惡性事件,雖然往往很吸引眼球,但大都是孤立事件,極端、離譜,離普通人太遠了,算不得好選題。
  • 初二男生被15名同學圍毆刺傷3人,法院認定系正當防衛
    2019年5月17日,湖南省吉首二中,不滿15歲的初二學生蔣華被數名學生帶至廁所,同校的15名同齡學生對其進行圍毆。混亂中,蔣華從衣袖拿出事先準備的摺疊刀亂舞,刺傷了3人,其中兩人為重傷二級,另一人為輕微傷。
  • 張扣扣被執行死刑,一時間有些沉默,我們與惡的距離
    但依舊還有一些不錯的作品,敢於直言,引人深省。比如,《我們與惡的距離》。由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延伸家庭裡不同成員的不同立場、不同參與者的心路歷程。故事不長,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就像《我們與惡的距離》,殺人犯被處決了,一切的惡,就都沒有了嗎?正如李曉文說:我哥是殺了很多人,但我跟我家人連活下去的權利都沒有嗎?喬安反問:那我兒子呢?我兒子有活下去的權利嗎?
  • 陝西15歲少年遭圍毆埋屍案背後:所有嫌犯均為未成年人,行兇後在校內大肆宣揚,其父道歉稱會擔責
    11月11日據新京報報導,近日在陝西興平,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15歲少年遭6人圍毆致死後被掩埋"的案件。據悉,10月29日晚,在陝西興平市阜寨鎮,15歲的袁某因瑣事被陳某等6人兩度圍毆致死後,又被裹屍挖坑掩埋。11月2日,涉事6人已被刑拘。
  • 被15名同學圍毆,初二男生刺傷3人,法院認定正當防衛檢方抗訴
    2019年5月17日,湖南省吉首二中,不滿15歲的初二學生蔣華被數名學生帶至廁所,同校的15名同齡學生對其進行圍毆。混亂中,蔣華從衣袖拿出事先準備的摺疊刀亂舞,刺傷了3人,其中兩人為重傷二級,另一人為輕微傷。
  • 反抗校園霸凌,法院判正當防衛,檢察官抗訴,無限防衛還有多遠?
    又一起校園霸陵,這次重傷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小蔣是湖南省吉首市的一名初二學生。事發當天中午,小蔣被同學脅迫到了學校男廁所裡,被同年級的多達15名學生進行圍毆,小蔣當時被人倒在地, 隨後15人一擁而上,對他拳打腳踢。
  • 15人圍毆1名初二男生,反被刺傷3人,法院一審和檢方意見相左
    15名學生圍毆1名初二男生,反被男生刺傷3人,法院一審和檢方意見相左。人們對校園霸凌者深惡痛疾。霸凌事件發生後,假如雙方沒造成大的傷害,也就不了了之;假如被霸凌者有了傷害,但都是未成年人,也無法作出怎樣嚴厲的處罰,被霸凌者也許只能一輩子吞咽由此形成的傷痛;假如霸凌者反被傷害了,那情形又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