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碰到過葡萄酒出現沉澱的情況?是否曾質疑過有沉澱的葡萄酒是假酒?一文詳解,如何正確看待葡萄酒中的沉澱。
葡萄酒為何會出現沉澱?
葡萄酒沉澱的因素有很多,按照機理可分為:微生物因素和物理化學因素。
一、微生物沉澱
微生物沉澱主要是葡萄原料帶有大量的雜菌,在發酵和儲藏過程中衛生條件差,感染外界雜菌,從而引起沉澱。在發酵過程中,如果 SO2 未加夠,或溫度控制過高,促進雜菌生長繁殖,也會促進微生物沉澱。微生物沉澱分為細菌沉澱、酵母菌沉澱和黴菌沉澱。一般出現這三種沉澱,酒質都有受到影響,不建議飲用。
二、物理化學沉澱
葡萄酒除酒精外,還含有甘油、高級醇、芳香物質、色素、胺基酸和礦質元素等,這些物質賦予了葡萄酒滋味,但同時有時也會引起物理化學沉澱。此類沉澱分為:酒石酸沉澱、蛋白質沉澱、色素沉澱、鐵破敗沉澱和銅破敗沉澱。
1、酒石酸沉澱
此類沉澱是最容易出現的沉澱,通常出現在一些老年份葡萄酒中。葡萄酒中含有大量酒石酸,在低於-5°C的溫度下,酒石酸很容易形成結晶。其實,在葡萄酒裝瓶前,已經對酒石酸進行過除渣處理了,但是,這種酒石酸是不可能從根本上完全去除的,因為它本身存在於葡萄汁當中,根據環境、溫差、儲存狀態的不同而有很多差異。所以,只有經過一定時間存放的葡萄酒才會有酒石酸的出現。
飲用意見:無害,完全可以飲用。
(酒石酸沉澱)
2、蛋白質沉澱
葡萄酒中的蛋白質主要來自葡萄原料,以及發酵過程中微生物菌體的自溶。酒中蛋白質與單寧結合,呈現絮凝沉澱,且酒中蛋白質在高溫條件下,也會產生絮狀沉澱。在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中,葡萄酒如果蛋白質含量高,可與木塞釋放出的單寧結合,形成白色絮狀物。有時在高溫狀態下,葡萄酒蛋白質也會絮凝,產生蛋白沉澱。紅葡萄酒由於單寧物質含量高,在陳釀過程中蛋白質與單寧發生化學反應也會形成沉澱。
飲用意見:無害,完全可以飲用
(蛋白質沉澱)
3、色素沉澱
葡萄酒中含有很多色素物質,屬於多酚類化合物,在常溫下呈溶解狀態,而當溫度降低時會形成沉澱。在陳年過程中,色素物質會不斷發生聚合或縮合反應,膠體顆粒不斷增大,從而產生沉澱。
飲用意見:色素物質是葡萄本身存在的,對酒的品質無影響,可以飲用
(色素沉澱)
4、果皮沉澱
葡萄酒中的沉澱物質還可能有酒泥、果皮、果梗或者過濾不充分的小顆粒,主要出現在紅葡萄酒中。
飲用意見:可以飲用
5、鐵破敗沉澱和銅破敗沉澱
鐵破敗沉澱主要是鐵含量高,與磷酸鹽和單寧結合形成不溶物而產生的沉澱,而銅破敗沉澱則更容易發生於儲存溫度較高時。出現這兩種沉澱均不建議飲用。
(銅破敗沉澱)
如何正確看待沉澱?
碰到葡萄酒出現沉澱,首先該判斷,這個是何種沉澱,如陳年葡萄酒中有沉澱,是正常現象,也是陳年老酒的象徵。這種沉澱物是酒在陳年過程中由單寧與色素結合產生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沉澱物也是葡萄酒成熟的標誌,這時候的葡萄酒,結構更平整,口感也變得更加醇厚圓潤。新酒的情況下,很少出現沉澱物。如果出現沉澱,可能是釀造過程中產生的酒泥、果皮、果梗或者過濾不充分的小顆粒,或者是色素沉澱,這三種沉澱,都不會損害人體健康,影響酒的風味和品質,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影響酒的美觀和品鑑者的消費體驗。
當然,如果這個沉澱物是呈絮狀漂浮在酒中,並且酒液也渾濁的話,則說明這瓶酒很有可能已經變質。
葡萄酒出現沉澱該怎麼處理?
1、提前將酒瓶直立放置,讓雜質沉至瓶底,因為這個過程通常需要幾個小時,一般情況下,請提前準備。
2、選用溫和的方式開啟瓶塞,可以考慮雙片老酒開瓶器,以免將老酒脆弱的塞子弄斷。
3、將葡萄酒從瓶中緩緩倒入乾淨的容器中(一般為醒酒器)。這個過程需在光源下進行,一手拿酒瓶,另一隻手拿著醒酒器,緩慢倒之,直至看到瓶頸處有沉澱出現,便停止倒酒。
除此之外,在儲存老酒時,應採用恰當的儲存方式並注意葡萄酒的適飲時間,別一不小心錯過了葡萄酒香氣、風味最複雜和美好的時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