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如有違規或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有名自稱是阿里的90後員工自曝得抑鬱症,並且公開自己有輕生念頭。幸運的是,在失聯10個小時後,該員工已經被公司同事找回,目前安全。
人雖然安全找回了,但這件事還是在網上引起不小的討論。87年的演員喬任梁抑鬱自殺,大家還在感慨怎麼這麼年輕的生命說沒就沒了。而今,抑鬱症已經蔓延到了90後職場新人的圈子。
在大家的認知中,職場裡90後是「青春、活力、陽光」的代名詞。又怎麼會和「抑鬱症」搭上關係呢?
誠然,剛剛離開校園自由的環境,進入職場苦逼的加班生涯,或多或少會帶來一些不適應,經常會有「鬱悶」的情緒。通常情況下,這種低落的情緒可以通過自我調節迅速消除,也可以通過與友人傾訴和長輩溝通的方式排解。最怕的就是礙於顏面憋在心裡不說,日積月累的負面情緒就會慢慢往抑鬱症演變。
世界衛生組織在研究中發現,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3人罹患憂鬱症,憂鬱症並不是個性抑鬱、內向寡歡者的專利。平日工作熱情,樂觀開朗的人,同樣有得病的可能。其中因為憂鬱症所帶來的身體疾病,甚至自我毀滅的例子比比皆是:
張國榮跳樓、梵谷割下自己的耳朵、海明威將槍伸進了自己的嘴巴、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遺言服藥自盡、海子、顧城……
很多人不能理解,這些陽光開朗的人,怎麼可能得抑鬱症?
其實對於抑鬱症,大家還是有很多的誤解。
抑鬱症這個病最難的是不被理解。目前大家持有的態度,要麼覺得你不是病,是作,要指責你;要麼覺得你是精神病患者,要遠離你。
為此,大部分抑鬱症患者都選擇隱瞞病情,甚至抗拒藥物治療。很多患者都「病恥感強烈」,80%抑鬱症患者曾隱瞞病情。
加拿大學者費立鵬2009年發表在《柳葉刀》上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抑鬱症的患病率為6.1%,據此推算,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即就高達9000萬。資料顯示,在現有患者中,僅3%的人接受了相關藥物治療。確實如此,從那名阿里員工的病歷顯示,當地醫院曾診斷其「中度抑鬱發作」,「建議藥物治療聯合心理治療」,但他本人「拒絕用藥」,也「不敢讓家人和朋友知道」自己患有抑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指出,抑鬱症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在全球範圍內將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疾患。
每次「抑鬱症事件」爆出,人們才會去關注這個人群,待得時間過去,在邊緣的憂鬱症人群還是待在邊緣不被重視。耳朵裡常聽到的還是「你太敏感了」「過去就好了」「你好作哦」……,
殊不知日常生活中言語上的關懷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當他們抑鬱症發作的時候,請不要對他們說什麼世界上還有比他們更慘的人,也不要灌輸什么正能量,更不要譴責他們作,那些自以為是的開導對他們是沒有用的,反而只會讓他們感覺更槽更無助。也請別視他們為洪水猛獸,給他們多一些寬容和空間。他們只是生病了,他們要的是關注和陪伴。
那要抑鬱情緒加重又該怎麼做呢?
太原安定醫院專家表示:
適時的疏洩情緒,比如多交朋友,適當傾訴,培養興趣愛好,遇到問題時學會用積極的方式處理。可是,當焦慮和抑鬱超過了一定的程度,影響了正常生活、工作、學習時,必須重視起來,到院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
-THE END-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