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2課 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2020-12-13 百家號

【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回到春秋,孔子、老子、墨子,三人誰更勝一籌?」後講述: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群星閃爍的時代,要想回答誰是最偉大的思想家,我們就必須要了解這個時代出現了哪些偉大的思想家?他們都都有哪些成就?

【課標解讀思路】

1、通過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動,理解戰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

⑴政治變動:從周朝的歷史分期開始,層層剖析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形成。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原理,分析是生產力質的飛躍,推動了新興地主階級和中原各國的發展壯大,使中國在奴隸社會出現了「華夏認同」的第一次民族融合潮流。

⑵經濟變動:通過圖片材料分析生產力水平發展的表現,通過思維導圖勾勒出整個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概況,並引導學生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認識到是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變法運動的到來。

2、了解老子、孔子學說

⑴用歷史解釋的方式,說明春秋時期新思想出現的原因。

⑵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孔子和老子的歷史地位、時代背景、思想主張等。

3、通過孟子、荀子、莊子等了解「百家爭鳴」的局面及其意義。

⑴創設情境材料,用史料實證的方式,歸納「百家爭鳴」的社會背景。

⑵簡明扼要地概括出孟子、荀子、莊子等人的思想主張。

⑶說出這幾個思想家代表的是哪個階級的利益?

⑷通過各人觀點的闡述與對比,找出諸子百家中對立的觀點。

【列國紛爭與華夏認同】

周朝的歷史分期教材表述簡單,不利於學生從宏觀上把握周朝歷史的發展線索,教師可以用下面的表格進行歸納。

2、春秋五霸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教材的兩種說法,然後通過創設情境材料,歸納指出「春秋五霸」格局形成的背景,如下圖:

【戰國七雄】

1、材料引入:教師通過「春秋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兩幅圖的對比,引導學生歸納出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有了什麼重大的變化?即:戰國時期,很多中小諸侯國都消失了;晉國所在地分裂成了韓、趙、魏三個國家。

2、三家分晉與七雄形成:通過史料實證的方式,講清「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胡服騎射」等史實。用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基本原理,說明田氏、韓、趙、魏三家卿大夫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利益和新的封建制生產關係,先進的生產關係必然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新興起的這幾個國家才這麼強大,戰國七雄因此而形成。

3、華夏認同。以生產力的發展為線索,講清「華夏」的概念,指出因為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才促使了「民族交融」這一潮流的出現。從而讓學生明白,生產力的進步是人類歷史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

4、構畫兩幅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戰國七雄」與「民族交融」的概念。

【經濟發展與變法運動】

材料引入:教師通過「戰國時期鐵農具復原圖」和「春秋戰國時期牛耕圖」或其它圖形,用史料實證的方式,說明春秋戰國時期鐵製農具得到了廣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廣,並指出這是周朝滅亡的根源。

經濟發展概況: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從根源、表現、影響三個方面,歸納出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發展的概況。

過渡語: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上層建築的變革,變法運動成為戰國時期的一股潮流。關於變法的概況,教師講課可用兩幅思維導圖講清楚即可。

5、商鞅變法是一個重要內容,教師在講完上述內容之後,可以通過歷史解釋的方式,或通過創設情境材料探究的方式,總結變法的內容與影響。

【孔子和老子】

1、材料引入:教師創設情境材料,引導學生概括指出春秋時期新思想產生的原因。

2、孔子

⑴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孔子的歷史地位、時代背景、思想主張、儒學貢獻。

⑵創設情境材料,用歷史解釋的方式,說明「他對實際政治的影響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原因。

3、老子

⑴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孔子的歷史地位、時代背景、思想主張等。

⑵創設情境材料,用史料實證的方式,歸納老子的思想主張。

【社會變革與百家爭鳴】

1、材料引入:創設情境材料,用史料實證的方式,歸納「百家爭鳴」的社會背景。

教師要特別講清幾個概念:

2、學派代表:簡明扼要地概括出孟子、荀子、莊子等人的思想主張。

3、通過思想家觀點的闡述與對比,找出諸子百家中對立的觀點。

4、創設情境材料,用歷史解釋的方式,說明戰國時期法家學說深受各國統治者歡迎的原因。【課堂小結】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農具的到來和牛耕的推廣,推動了生產關係的變化,新興地主階級和農民階不斷發展壯大,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階級基礎。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諸侯國發起了變法運動,封建制度逐步在各國得以建立起來。他們為了爭奪地盤和霸權進行了激烈的爭霸戰爭。政治和經濟上的巨變,促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領域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家爭鳴」。

相關焦點

  •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思維導圖
    今年我們這邊高中歷史教材改版,新加了好多新內容,每課的內容很多,有的學生就感到記得很吃力,所以我就給大家總結了高中歷史統教版的每課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給大家,方便各位高中同學更快的學習歷史。今天給大家分享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的知識點:
  • 新教材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課
    一、內容分析《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這一課是部編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的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大一統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的第2課內容。本課內容共分「列國紛爭與華夏認同」、「經濟發展與變法運動」、「孔子和老子」及「社會變革與百家爭鳴」4目內容,概括地梳理了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經濟與思想發生變動的基本情況,其中著重突出了對「變法運動」必然性的理解。
  • 新視角教學設計,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2、涵蓋知識點:宋初加強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宋朝邊疆壓力形成的原因與應對辦法;北宋財政危機的原因及影響;北宋的改革;南宋的偏安3、重點難點:重點 宋初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難點 王安石變法
  • 統編歷史新教材教案: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 同樣是諸侯紛爭的春秋戰國為什麼沒有三國那麼受歡迎?
    我們來將三國的歷史和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的歷史做一個比較。就可以看到過於精彩的歷史,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這一段歷史的負擔。三國的歷史是由亂世進入統一的一個曲折過程歷史也長達100多年的時間。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一直本著一條主幹,雖然這一主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也沒有使人感到詫異和混亂的故事編排。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中外歷史綱要》(上)教學設計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一、課程標準解讀二、核心素養目標三、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嶽飛即將北上抗金,秦檜希望他戰敗而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四、教學主線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在經濟重心南移過程中,封建制的生產方式進一步向邊疆擴展,民族間的經濟交流頻繁,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各少數民族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政權並逐步地走向統一。
  • 商鞅變法
    >一場最徹底的新興地主階級的封建性質的變法運動。經濟: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鐵器、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 ②生產關係的變化: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2.階級:新興地主要求逐步廢除奴隸主貴族的政治制度,建立和強化封建專制統治,自耕農出現。
  • 沒有秦國和商鞅變法,其他諸侯國能統一六國嗎,華夏會是什麼樣子
    由於春秋時諸侯國眾多,但是,沒有一支諸侯國能吞併天下,甚至春秋五霸也不能吞併天下,比如齊國、晉國、楚國等超級大國,在實力強大的時候,只不過是做了諸侯的長者,吞併了幾個小國,想吞併幾個大國,必然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聯合反抗,即使再強大,也不能超過其他諸侯國的力量總和。
  • 高中物理《圓周運動》教學設計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圓周運動》,根據新課標理念,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過渡句)好的教材分析會幫助我們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宏觀的把握,所以,我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一、教材分析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節。
  • 人教版必修三《過秦論》教學設計
    教學方法  在多讀基礎上掌握重要的字詞;在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文章的寫作手法和論證方法。教學過程一、導入解題1.戰國紛爭,群雄逐鹿,秦以邊陲之地,縱橫徵伐,百有餘年而一統天下,可謂盛極一時!此時秦國國力尚不足以與周天子為代表的中央政府和天下諸侯相抗衡,力量還不足夠強大。所以,只能偷「窺」以周天子為代表的天下,但他已經開始覬覦王室,說明它有野心,可謂一字千斤(內因)。商鞅變法是戰國時代以及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變法之一,他開啟後代的革除弊政、變法圖強的先例,如宋代王安石變法、晚清的戊戌變法等。
  • 第2課時 教學設計
    第1單元 混合運算第2課時 買文具教學內容:教材第5-7頁。(先算除法後算加減)三、鞏固練習1.P6「練一練」第1題。先幫助學生理解圖意,後讓學生獨立完成。2.P6「試一試」第2題。先說運算順序,後讓學生獨立計算。
  • 關於「體育課」教學設計的解讀
    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目標設計和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手段設計等,設計是圍繞著教學目的而進行的。 1.教學目標設計 2.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是指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所採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 【教材解析】統編高中《歷史》教材第1冊部分介紹
    統編高中教材歷史必修目錄出爐了新高中《歷史》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歷史綱要》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與傳播》3冊。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2第2課 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9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14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20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
  • 統編新版選擇性必修中冊《過秦論》教學設計課件
    《過秦論》教學設計(本教學設計參考了網絡媒體等不少資料,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此時秦國國力尚不足以與周天子為代表的中央政府和天下諸侯相抗衡,力量還不足夠強大。所以,只能偷「窺」以周天子為代表的天下,但他已經開始覬覦王室,說明它有野心,可謂一字千斤(內因)。商鞅變法是戰國時代以及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變法之一,他開啟後代的革除弊政、變法圖強的先例,如宋代王安石變法、晚清的戊戌變法等。
  •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認識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表明我國古代文明具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難點:青銅文明三、教學方法:講述法、問題討論法四、教學設計環節一——新課導入師:2006
  • 《山草體育(178)》校園定向運動教學設計(原創)
    山草體育一、課的構思與設想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它不僅擔負著增進學生體質健康的重任,而且還擔負著輔導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責任,因此,我們的體育健康課應該針對學生的特點,開展具有時效性、社會環境相適應性的教學,讓學生適應社會的生存挑戰,並且要在教學中緊扣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鍛鍊中掌握體育知識
  • 為何楚國會放棄養尊處優,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去參與諸侯爭霸?
    楚國中央集權強度遠不如北方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實際上是諸侯國紛紛割據自立,周天子權勢下移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各國紛紛掀起了變法運動,春秋時期也僅僅只有鄭莊公、齊桓公經過了全面的變法運動,完成了中央集權的加強。
  • 湘教版小學美術五上第6課《彩雲衣》教學設計
    湘教版小學美術五上第6課《彩雲衣》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各種各樣的服裝,掌握基礎圖案知識並能學會靈活運用。【過程與方法】通過賞析領略服裝的藝術美感,能在生活中合理選擇服裝,並學會為服裝設計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