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翻譯就跟給孩子起名兒一樣,好聽的名字,一叫就會愛上。有一些外國的地名,經過名家之手,翻譯出來的感覺甚是美妙,雖不曾去過,但光聽這個名字,就令人神往。
如果外國地名不加修飾,直接音譯的話,就會產生魔性的效果。比如美國首都 Washington,我們都知道它的中文翻譯是「華盛頓」,這個翻譯呢,中規中矩,沒有亮點,也不算難聽。但如果把 Washington 按照其發音,翻譯成「花生屯」的話...會不會讓人頓時想起這首歌:「偶滴老嘎,就住在這個臀~」
再比如,英國有個牛津大學,所在地在 Oxford county(牛津郡),Oxford 的詞源是「Ox+ford」,Ox 指「牛」,而 ford 指「河流水淺處」,其實這個地名還是很有畫面感--一頭牛在河流淺灘處飲水。不知哪位先賢將之翻譯成很文雅的「牛津」,「津」就是指「渡水的地方」。這個翻譯簡潔大氣,又有畫面感,故能傳世。但如果 「Oxford」被翻譯成「奧克斯福德」,又長又難記,傳播效果一定不好。
牛津校園裡的「嘆息橋」也是好翻譯
然而,幸運的是,Washington 沒被翻譯成 「花生屯」,Oxford 也沒被翻譯成「奧克斯福德」,他們都是幸運的。但也有哭暈在廁所的倒黴鬼,比如英國有一所著名的老牌銀行,叫做:Standard Chartered Bank,被翻譯成了「渣打銀行」。「渣打」實際上就是對於「Chartered」的音譯,一百多年前的譯者在選漢字的時候,打死沒想到「渣」這個字在今天的含義。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幾個我最喜歡的國外地名的中文翻譯。這些譯名就像一股清流,讓人難以忘懷,十分嚮往。
排在我心中第一名
翡冷翠
Firenze
這是一個義大利的城市,Firenze 是義大利語的名字,英文名叫 Florence,現如今官方的譯名叫「佛羅倫斯」,這個翻譯是從英文名譯得。但我最最喜歡的,還是徐志摩當年直接對其義大利語名的翻譯--「翡冷翠」,這個譯名兼具音和義,讓人把這個城市聯想成一塊高冷的翡翠,美得心醉。
義大利佛羅倫斯
排在我心中第二名
楓丹白露
Fontainebleau
這個地方位於法國巴黎大都會市區的一個市鎮,該名的原義是「美麗的泉水」,Fontainebleau 的一個詞根「Fontain」,在英文中對應的單詞是「fountain",就是泉水的意思。當年徐志摩的翻譯為「芳丹薄露」,其實很有意境,但後來的朱自清,將其升華為現如今我們特別熟悉的「楓丹白露」,這個名字讓我們聯想到一幅「楓葉紅彤,露水盈盈」的畫面,光看這個地名,是不是就很想去?
法國楓丹白露
排在我心中第三名
優山美地
Yosemite
這個地方是美國加州的國家公園,全名是:Yosemite National Park --「優山美地國家公園」。這個地方不但景美,名字更美,蘋果電腦之前的一個系統版本就以「Yosemite」來命名。「優山美地」,既照顧到了發音,又能凸顯出一個國家公園的特徵,山美水美,每一處地方都很美。如果 Yosemite 被處理成「約塞米蒂」,那就太太太普通了。
其實,在加拿大還有一個類似的地名翻譯,也十分美妙。加拿大首都多倫多有一個區,叫做 Etobicoke,這個區名被翻譯成「依桃碧谷」,是不是也很有畫面感,讓我們聯想到一篇翠綠的山谷之中,有一片盛開的桃樹,這個譯名除了有畫面感,還充滿色彩,美到極致。
美國加州優山美地國家公園
排在我心中第四名
臥龍崗
Wollongong
Wollongong 是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沿海工業城市,曾被翻譯為「臥龍崗」,非常有特色,有中國的古韻。「臥龍」讓人想起三國中的「臥龍先生」諸葛亮,因而臥龍崗被很多留學生戲稱為「丞相在澳洲高臥之地」,在哪裡有所名校,叫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也被譯為「臥龍崗大學」,因為名字寓意好,也吸引了不少留學生前去就讀。但是,據說現在中國官方統一把 Wollongong 翻譯成「伍倫貢」了,一下子少了很多精彩啊,有木有。
澳大利亞臥龍崗
排在我心中第五名
杜尚別
Dushanbe
這個名字很多人會覺得挺冷門,杜尚別是中亞國家塔吉克斯坦的首都。雖然肯定不會去啦,但這個中文譯名讓我印象深刻,頗具唐朝李杜詩歌的感覺。「尚」表示「還未」,「別」表示「別離」,「尚別」,還未離去、將要離去,一種即將要「斷、舍、離」的惆悵之感。
塔吉克斯坦杜尚別
一個地方的名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你對這個地方的第一印象,所以如果以下中國地名,按照下面方式來翻譯成英文的話,是不是會給老外留下深刻印象呢?
寶雞
Phoenix
石家莊
Rock hometown
蚌埠
Pearl Harbor
青島
Green Island
長春
Evergreen
丹江口
Red River Valley
(純屬娛樂,切勿當真😅)
大家印象中還有沒有什麼外國地名翻譯得不錯的例子,可以在文末留言。
好玩的英語學習,盡在侃英語
歡迎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