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重的問題是一切向錢看——關於學風問題的幾點感想

2020-12-27 人民網

主持人:這段時間,學術界、新聞媒體正在關注治學與學風問題。從當前暴露出來的情況看,治學與學風方面的確存在不少問題,值得引起重視。本期講壇邀請到了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山東大學特聘一級教授張海鵬研究員,他將結合學術界現狀,和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張海鵬:當年在延安,為了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毛澤東提出了整頓黨的作風問題。他認為學風就是作風,指出:所謂學風,不但是學校的學風,而且是全黨的學風。學風問題是領導機關、全體幹部、全體黨員的思想方法問題,是我們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是全黨同志的工作態度問題。既然是這樣,學風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70多年前說過的話,其實放在今天也是適用的。

當年在延安,主觀主義是學風中的最大問題。今天,我們不能說主觀主義已經完全克服了。我以為當今社會最嚴重的是一切向錢看的問題。因為一切向錢看,所以義利之辯就不講了,不講義利之辯,誠信缺失的問題就出現了。誠信缺失,各種造假就出現了。社會處在急躁、焦慮之中。這一切都是一切向錢看在作怪。反映在教育中,反映在學術界,就是急於發表文章,急於拿到學位,急於出版著作,急於評上職稱,急於拿到獎項,甚至假實驗報告,抄襲出來的假學位論文、假畢業證書也紛紛出籠……

這些現象,都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習以為常,而不以為怪,恰恰證明問題的嚴重。所謂學風,我想,它指的是學者對治學的態度與方法,所以學風與治學,實際上是一個問題。我在這裡要借重幾位前輩學者在這個問題上的說法,主要介紹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范文瀾先生和一級研究員羅爾綱先生以及劉大年先生在學風和治學方面說過的一些話,或者他們所做出的表率。間或也會涉及胡繩先生。

一、 做學問要腳踏實地,不務虛名,不慕官位,努力在學術研究上做出貢獻

科學是求真求實的學問,要在科學研究上取得哪怕一點點成績,都要下很大的功夫。自然科學是如此,社會科學尤其是如此。由於學科特點不同,社會科學領域學者成才的年齡一般要晚些。因此,要腳踏實地工作,要一步一個腳印,切實奮鬥,不要為窗外的榮華富貴所迷惑。

在這方面,范文瀾先生和羅爾綱先生都是我們的榜樣。中國科學院剛成立時,領導機關決定郭沫若任院長,請范文瀾出任副院長,這當然是一種很好的搭配。但范文瀾堅辭副院長之任,只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擔任所長以後,又請劉大年副所長實際主持所務,自己專心於學術研究,埋頭寫書。雖然,因為五六十年代政治運動太多,又加上「文革」,范文瀾先生未能在生前完成中國通史的寫作任務,但他那種心無旁騖,專注於學術研究的精神是一貫的。

上世紀50年代,范文瀾先生在所裡講話,告誡新進所的年輕人,要埋頭學問,不要想當官,要想當官就不要到近代史所來。他說,近代史所不過一百來人,所長只相當於部隊的連長。連長是一個很小的官,要當官何必來當連長呢。這當然是一個玩笑話,其寓意卻是很深刻的。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學術討論會在武漢召開,吳玉章、范文瀾、呂振羽,以及吳晗先生去武漢出席會議,並且作學術報告。範老告誡年輕朋友,要想做好學問,就要有「等富貴如浮雲」的精神。這種話,在解放前是有人講的。請注意,現在講這種話的時候是1961年。這說明,做學問就不能追逐富貴,不管什麼時代都是一樣的。或者像從前一樣,人人都卷進政治運動中去,或者像現在一樣,人人都卷進市場中去,做學問偶一為之,蜻蜓點水,那是出不了大學問家的。

羅爾綱先生也是這樣。50年代初,羅先生在南京一手創辦了南京太平天國博物館,當1954年南京市政府正式任命羅爾綱為館長時,羅先生堅辭不就,寧願接受范文瀾所長之聘,到近代史所來做一名普通的研究員。正是有這種精神,造就了一代大學問家。

相關焦點

  • 當今世界的新奴隸制時代是「一切向錢看」的時代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作家哈裡特·比徹·斯託(斯託夫人)的一部反奴隸制的悲情小說,作品展現了世界上最殘酷的那一面,一幕幕令人揪心的慘景,一個個令人落淚的故事,向我們訴說了黑人的苦難。湯姆叔叔原是肯塔基州一個叫謝爾比奴隸主的黑奴,他最忠厚最能幹,忠心耿耿地跟著主人辛勞多年。可謝爾比欠下了債務,便將湯姆和女黑奴伊莉莎的兒子吉姆賣了抵債。伊麗莎攜子逃跑途中又碰到了丈夫,一家人輾轉逃至加拿大。之後湯姆被賣了好幾次,最後被賣到南方某種植園,期間因其不肯說出逃走的兩個女奴的下落,結果被狠毒的主人鞭打致死。
  • 中國研究中的學風與文風問題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國內社會科學界普遍的共識是對當前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現狀不滿意,最重要的是認為當前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存在著嚴重而普遍的低水平重複現象,真正高水平的創新型研究不多,真正具有對中國複雜實踐解釋力的研究不多,真正形成學術團隊並具有內部對話與批評基礎上自我發展自我創新能力的學派幾乎沒有。
  • 對當下小學教育的幾點看法和感想
    關於小學教育的事跟我很貼近,那是因為我家有個男娃娃,我是他學習和成長過程的重要參與者。因此對於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相關網絡的報導,來談一談我的幾點看法和感想。一,適當的體罰學生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麼這樣說?自古就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
  • 李奇:切實認識和改進高校的學風問題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高校學風、新時代改革創新精神、青年人、數字經濟、中等職業教育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奇:切實認識和改進高校的學風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奇表示,高校的學風研究是以師生對自己所在學術環境的共同感受為基礎,即以他們對學校的學術政策、實踐行為、工作流程和行為方式的感受和認識為基礎。因而,要改變這一現狀,高校的領導者至少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認識和改進高校的學風問題。
  • 透過《民國奇探》的學校,探秘民國大學的學風問題
    民國時期大學的學風怎麼樣呢?在我們的印象中,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飽有愛國情懷,拋卻個人利益,救亡圖存,發奮讀書。像毛爺爺曾寫詩詞:「其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些畢竟只是少數,救國救民的知識分子同整個民國時期的學子來比,當然也是少數。
  • 我看清華北大留學生學成不歸問題
    原來中國最優秀的這兩所大學似乎變成了留美預科班。作為國家重金打造的國內最高學府,作為無數中學生及其家長夢寐以求的國內頂級大學,有一組數據讓人難以接受。據報導,近年來,清華大學學生出國留學率:本科生27.5%,碩士生6.7%,博士生12.6%。
  • 如何看數學大師丘成桐對中國高等教育學風與導師存在的問題看法
    近日看到一篇2016年數學大師丘成桐先生關於國內高校的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的報導。丘先生指出我國的高等教育與世界一流大學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問題出在高校教育體制上。我國高校的學風不好,如果不重視,中國的科技發展至少倒退20年。
  • 關於單程證名額問題,有幾點看法.
    大家注意看這則新聞裡面的提到關於單程證的幾點問題。一,什麼人在什麼場合提到單程證配額問題?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郭基輝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交一份報告。作為政協常委,對香港年輕人和單程證名額問題作出的一份調查收集報告。報告的作用是交給上面作為參考信息;如果是提案,那麼就要重視;提案是需要在一定時間給予這位郭基輝政協常委回復的。報告的話,說句不好聽的,可以「唔使理佢」。
  • 關於哲學「矛盾」問題的幾點思考
    關於哲學「矛盾」論,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歷年來是高考的重點內容,也是最讓學生頭疼的一部分內容:不好理解,難以掌握,至於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更是讓不少學生嘗盡了苦頭。如何突破重點,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 Chegg上市後,在「一切向錢看」策略中如何數位化戰略轉型成為學習...
    用Chegg中國區總裁黃威的話來說,「一切向錢看」是對Chegg上市後兩年來的發展最好的總結。 早期,Chegg作為一個以圖書租賃為主要商業模式,從學生的資料獲取問題出發,迅速佔領了大學生群體圖書租賃市場80%份額。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做圖書租賃業務、二手書販賣,那麼必須解決幾件事情:收入單一,增長緩慢,成本高。
  • 關於學習動機分類的幾點重要問題的考證
    關於學習動機分類的幾點重要問題的考證學習動機是教育心理學中的重點章節,基本上所以的教育理論的考試無論是各地的教師招聘考試,還是教師資格等教育理論相關考試都是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尤其其中學習動機的基本分類在各地考試中總是以理解性的考題多次出現,而且考查的頻率和難度都相當之高。
  • 孫謙:走向法治——關於法治問題的幾點思考
    走向法治——關於法治問題的幾點思考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孫謙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綱領性文件。
  • 關於否定譯法的其它問題,需注意以下幾點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關於否定譯法的其它問題,相信大家會感興趣,一起來看看吧。英語的否定,就理解而言,有時比較複雜,但是從中譯英的角度,一般只須注意以下幾點:一個概念完全相同的否定句,英漢語中否定詞的落點有時不相同,試比較以下句子:1)我認為這根柱子支持不了這樣重的荷載。
  • 教師節的感想
    有些教師的三觀出現了問題,一切向錢看,甚至在教師節向家長和學生索取禮物,教師節變味了。還有違規補課,強行推銷資料等。這種狀況的本質,不在有無這個節日,而在於從根本上轉變教育領域的不正之風,驅散教育天空的烏雲,還教育一片藍天。
  • 王瑞喜校長談讀書,憂天下先改教育,育良才務正學風
    社會浮躁一一功利性,帶來的目光短視,一切向錢看,帶來教育的浮躁。師德被銅臭浸染,補課之風成了全社會的「正風主流」,學生補差,越補越差;家長掏錢,越掏越多;老師補課,越補越多。甚至在課堂上「保留」,引誘學生與家長轉移陣地,把學生帶自己家去補,「堤內損失堤外補」,教書育人的崇高職業也成了生財有「道」,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是陰風颼颼。
  • 新時代學風建設清華方案|邱勇:建立長效機制 努力開創新時代學風...
    本次大會的背景和意義優良學風是治學之本、成才之本、立校之本。學風無論怎麼強調它的重要性都不為過。「本」就是一切事物的基礎和根源。《大學》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2019年4月19日,學校黨委正式發布了《清華大學關於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克服「五唯」傾向,建立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評價導向,堅持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學術責任,把教書育人的投入與成效納入教師學術評價體系。這是關於學術評價的一個重大的決定。
  • 關於目前學生是否複課的問題
    不讓學生複課的原因無非是由於疫情還沒有完全可控存在風險,真正原因無非這麼幾點:1.是否還有隱瞞不報,如果沒有的話的話,是否已經可控?如果可控是否可以做好預案進行複課?2.是否存在害怕責任追究問題?如果是的話這個不好說啥時候可以複課了?只能等國家教育部發通知了。3.已經具備條件但是缺少行動方法,就是能力不足問題了。
  • 談--關於復讀的一切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每個人對於復讀的初衷是不一樣的,我是想考上本科,我同學當中有考上本一的,想去985;本二的,想去本一;專科的,想去本科;還有連專科都沒考上的,想去考專科;還有家長逼孩子去讀的,孩子想再「讀」(其實是玩)一年的...等等等等,很多不同的想法和初衷,就這樣去了復讀,那麼我現在,對於今年準備去復讀的同學,先梳理一下關於復讀的一些事情--首先,關於復讀的目的
  • 關於一起嚴重違反組織紀律問題的通報
    中國江蘇網12月28日訊 近期,根據舉報和調查中發現的線索,市紀委嚴肅查處了無錫蘇南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孫曉兵嚴重違反組織紀律、誣告陷害考察人選的問題。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2017年9月,組織部門擬赴機場集團考察幹部。
  • (象棋教學研討)關於啟蒙班象棋課程設置問題的幾點想法
    前幾天我和幾位象棋教師探討一下關於啟蒙班象棋課程應該如何設置的問題。幾位老師對於課程的設置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各抒己見,爭論得比較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