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生瓷:明代流行,乾隆御窯達到頂峰足以「以假亂真」

2020-12-20 江蘇石渠寶鑑

像生瓷是指模仿花果類或動物形象的瓷器。吳自牧《夢梁錄·四司六局筵會假賃》曰:「果子局,掌裝簇飣盤看果、時新水果……像生花果。」可知「像生」一詞在宋代特指仿製的供陳設觀賞的盤裝花果。

清乾隆 像生瓷粉青加彩如意多子靈芝洗

明代江蘇宜興窯以各色紫砂泥製作的紫砂陶像生器已頗具聲譽,開像生陶瓷製作之先河。但只有到了清乾隆時期,景德鎮陶工對釉、彩配方及燒窯技術的掌握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界後,才能做到隨心所欲地仿燒各種物品。

乾隆皇帝喜好新奇對象,宮廷各作工藝無不追求精、細、奇等特點,尤其乾隆御瓷擅長燒制摹仿各式材質的彩釉,例如仿石紋釉、仿古銅釉,致力於各類像生瓷的燒造,上至飛禽走獸,下至魚蝦螺蟹。無所不能,並且惟妙惟肖,以假亂真。

清乾隆 粉彩像生瓷果子盤 (一對)

通體施粉青釉,釉層肥潤平滑,瓷塑質感如真,盤內以雕瓷技法塑有菱角兩枚,花生、瓜子、龍眼等各式瓜果,與實物不差分毫,不能不佩服作者技藝的巧奪天工。尤其桂圓裝飾最為精彩,為乾隆朝像生瓷中罕見的精品。

像生瓷芭蕉葉青蛙紙鎮

瓷器像生芭蕉葉形制,葉脈清晰,正反兩面設色不同,反面飾藍彩,正面飾綠彩,注重立體感。葉邊緣向內捲起,一側俯臥一隻青蛙。藍綠設色,清新自然,製成書房紙鎮,別具一格的雅趣。

像生瓷海螺

模仿天然海螺,內壁光滑,外壁粉彩裝飾,形象逼真。是乾隆時期瓷器造型成功的顯著標誌之一,彌足珍貴。

粉彩像生瓷果品盤

盤心爬伏一隻螃蟹,四周散落核桃、紅棗、荔枝、荸薺、石榴、花生、蓮子、瓜子、櫻桃、菱角等。盤口沿處模印纏枝蓮花紋,圈足內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盤中物酷似實物,而且都具有吉祥含義。螃蟹寓意「一甲」,即科舉殿試第一;荔枝樹有「經四百餘年猶能結實者」之說,象徵長壽;核桃、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徵;而棗、花生、瓜子等則寓意「早生貴子」。

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盤

盤內及高足內均施松石綠釉,盤外壁為珊瑚紅釉地描金彩繪圈點及勾蓮紋。盤內擺放與盤連燒在一起的粉彩繪雕塑果品,中間為一蜜柑式盒,周圍有核桃仁、桑椹、櫻桃等,蜜柑式盒內亦施松石綠釉。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橫邊六字款。

清代乾隆時期,我國制瓷技術達到歷史上的最高峰。景德鎮御窯廠燒造了一批以瓷模仿各種工藝品和動植物、果品的瓷器,無論形態還是質感均酷似原物,甚至有時僅憑肉眼竟無法辨別真假。

相關焦點

  •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
    展覽旨在將明代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落選品、廢品、供餘品(修復件或殘片標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品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展示,以期較全面地反映明代御窯瓷器生產所取得的藝術成就,為觀眾提供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
  • 故宮「御瓷新見」展看盡明代御窯瓷器
    祭藍釉、澆黃釉、鮮紅釉和白釉,在明代祭祀制度中分別被用作祭祀天、地、日、月壇。其中,由於高溫下銅離子的發色對溫度和氣氛要求極為敏感,致使鮮紅釉瓷的成品率極低。9月22日起,這些罕見顏色的瓷器都可以在故宮博物院「御瓷新見」展上看到。
  • 康熙官窯瓷器「設計師」,呈瓷樣數百種,終於燒成絕佳的御窯瓷器
    康熙祭紅釉筆筒御窯廠瓷器「官樣」設計者說到「官樣」就不得不說其設計者--劉源,當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窯,劉源呈瓷樣品數百種。燒製成功,精美程度超過明代官窯。還曾設計木器、漆器樣式,多被後人沿用。劉源,擅長書畫。其字怪癖,自己說是融匯了各家之長,非常別致。繪畫生動瀟灑,寥寥幾把,生動異常。劉源不僅善畫,其賞鑑書畫的能力可以達到鑑定古代「珍品」的水平。劉源、高士奇(高士奇曾供職南書房,是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一同為皇上鑑定書畫,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劉源的藝術造詣水平著實不低。
  • 仿啥真像啥,渾然似天成——乾隆時期像生瓷賞析之二
    以瓷胎瓷釉來仿製其他材質的器物,也是像生瓷的特殊品種之一。清清乾隆時期,各種精巧的制瓷工藝至臻巔峰,加之乾隆帝本人亦喜好仿古、奇趣的瓷器藝術,因此,產生了大量巧精緻異常的像生瓷器。其中,以瓷胎瓷釉仿製其他材質的瓷器更是巧奪天工,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吧。
  • 故宮「御瓷新見」展:御窯「親兄弟」跨越百年的重逢
    明天,「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將在故宮景仁宮向公眾開放。 自2015年以來,雙方已聯合舉辦過5個「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和1個考古新成果展,受到廣大觀眾、古陶瓷專業人士和收藏愛好者的好評。
  • 明代御窯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之正德篇(一)
    結束了弘治篇的內容展示,今天咱們一起來看《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之正德篇。正德皇帝對瓷器燒造也感興趣,這一朝是明代景德鎮御窯瓷器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轉折點,主要表現在逐漸擺脫了成化、弘治朝御窯瓷器胎體輕薄、造型較少、裝飾疏朗等特點,而變得器物胎體趨於厚重、造型逐漸增多、裝飾偏向繁縟等。 正德朝御窯瓷器品種多達20多個,少於成化朝,但多於弘治朝,其中尤以孔雀綠釉青花、素三彩、孔雀綠釉瓷等取得的成就最高、最受人注目,堪稱傲視明代御窯瓷器的名品。
  • 景德鎮御窯碎片的「拼圖」故事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江建新在《國家寶藏》節目現場介紹,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除了分別藏於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兩件外,在景德鎮與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上,展出了考古工作人員在景德鎮用發掘出的碎片修復出的第三件,與故宮藏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共同講述著同樣器物的不同命運——優勝劣汰:同器不同命 基於江西景德鎮宋代青白瓷和元代青花瓷的聲名遠播和景德鎮優質制瓷原料高嶺土的富集
  • 景德鎮四大名瓷之——玲瓏瓷
    在宋代景德鎮瓷器中有一種叫燻爐的產品,爐蓋採用鏤空裝飾,在燒成過程中,由於釉料的高溫流動性好,加之燒成溫度往往控制不嚴,常使窯內溫度過高,從而使釉料熔融後流動而將爐蓋上的孔洞填平,出窯後對光一照,光亮透明。這種偶然的產品缺陷卻使工匠們大受啟發,終於在明代永樂年間成功燒制出晶瑩剔透的玲瓏瓷器。
  • 中國漢族傳統窯磚燒制業中的珍品-御窯金磚
    陸慕御窯,坐落於現在蘇州市相城區陸慕鎮的御窯村西,御窯村雖然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卻因為御窯金磚而聞名全國,村子所處的位置比較特殊,是長江中下遊衝積平原地帶,土壤為黃色粘質性,這種土沒有雜質不含沙,是一種非常適合用於建築房屋的優質黏土,可用於製作質量上乘的金磚。
  • 各種釉彩集於一瓶,海納百川瓷之巔峰——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賞析
    這件各種釉彩大瓶,於清乾隆年間在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一·景德鎮御窯廠的源來景德鎮御窯廠始建於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設時有窯20座,宣德年間增至58座。是明清兩代的官窯,專門燒造宮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對內外的賞賜和交換品。廠內分工計23作,以封建的超經濟強制為前提,採用協作形式進行生產。由於御窯廠集中了優秀的制瓷工匠,並可以不計工本地提高質量和創新品種,客觀上促進了制瓷技術的進步和整個瓷業的發展。二·乾隆時期的御窯廠清代乾隆時期歷時60年,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太平盛世。
  • 御瓷上的龍之謎
    眾所周知,明代御窯青花以宣德朝為魁。實際上,宣德朝青花器物的登峰造極,與永樂朝青花生產打下的良好基礎密不可分,二者堪稱一脈相承。陶瓷研究領域的泰鬥耿寶昌先生曾指出,「永樂朝瓷器的造型,以優美俊秀、厚薄適度、儀態萬方為其比較突出的特點。」「青花器的色調凝重古雅,絢麗鮮豔。」因此,永樂瓷器在中國古代眾多瓷器品類中,品質、地位、受喜愛程度均一向名列前茅。
  • 景德鎮:瓷都窯火
    新中國成立以來,宇宙、建國、人民、藝術、紅星、紅旗、光明、為民、東風、景興十大國營瓷廠風生水起,引領景德鎮制瓷行業突飛猛進。然而,時光荏苒,曾經無上榮光的宇宙瓷廠,如今像那些無數湮沒的古窯一樣,慢慢陷入困境。  2013年,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著手打造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街區,宇宙瓷廠的22棟老廠房和煤燒隧道窯、圓窯等建築得到搶救性保護和修復。
  • 瓷中奇葩之窯變釉瓷:窯變無雙,獨一無二!
    物反常為妖, 窯戶亟碎之。」到明代還是如此, 《豫章大事記》載:「瓷器以宣窯為佳, 中有窯變極奇, 非人為所致, 人多毀藏不傳。」所以清前傳世的窯變色釉也自然少見了。據《飲流齋說瓷》載:「窯變者, 乃燒窯時, 火候不勻。偶然釉汁變色之故。大抵欲作深紅之色, 非一種顏色所能造, 必參以它種顏料。而火候深淺之處, 紅色失而他色露, 變成種種形式不等, 頗為特異, 因之踵作。蓋本偶然者。
  • 萬代名瓷之首冠——祭紅釉觀音瓶
    霽紅創燒於明早期,因作為皇帝御用,並用於禮敬天地日月的名貴紅釉瓷,故名」祭紅「。霽紅釉色深沉,釉面光潤,不流釉,不脫口,不開片,無黑點、無色斑,非常珍貴。明代永樂宣德時期,霽紅達到藝術高峰,但在明末失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在皇帝的支持和參與下曾傾盡良工復燒祭紅。遺憾的是在清乾隆後祭紅釉的燒制再度失傳。
  • 這個清德化窯佛像一般人不知道,價值能甩青花瓷幾條街
    近些年公開進行清德化窯佛像鑑定的風潮十分盛行,但是很多人並不懂得,在古玩市場上,無論是商家行家和藏家,在識別清德化窯佛像的真偽,以及鑑定是釆取什麼樣的方式進行的。更無從了解業界的特殊性和隱秘性。就連一些專家都不懂得,有史以來對市場買賣流通的清德化窯佛像是不宜公開鑑定的。
  • 景德鎮四大名瓷知多少
    這裡千年窯火不斷,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其中最為著名的四大名瓷是青花瓷、粉彩瓷、玲瓏瓷和色釉瓷。 青花瓷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 中國瓷器的頂峰是宋瓷,宋瓷的極品是影青
    著名收藏家、古董鑑賞家馬未都,曾在某一期《鏘鏘三人行》中總結道: 「宋瓷是中國瓷器的頂峰,甚至是中國美學的頂峰。」
  • 蘇州旅遊印象之御窯金磚博物館:探訪御窯話金磚
    像飄過的雲,飛過的鳥,我們心靈的天空開始蕩漾起興趣和熱情的波濤。於是就有了一次又一次,或縝密計劃,或說走就走的旅行,亦或周邊休閒遊。御窯金磚博物館,如果單純是「望文生義」,自然會想當然覺得不過是個很悶的地方吧。通常除了少數喜歡文化歷史和具有濃鬱鑽研特性的人會主動去探訪,大多數人會不以為然,將它就輕忽了。
  • 文物說:明代青花碗大觀
    洪武二年,在景德鎮設御窯廠,築官窯二十座(一說洪武三十五年設廠)。御窯廠的建立,奠定了日後景德鎮的瓷都地位。洪武朝青花可能是受到朝代更迭時戰亂的影響,質量下滑,青料晦暗混沌,畫意侷促無力、造型紋飾貧乏,構圖布局凋零稀落。相對元青花,洪武青花顯得有些孱弱乏力。
  •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淺談清乾隆時期的像生瓷
    序·什麼是像生瓷?像生瓷是指模仿花果類或動物形象的瓷器。吳自牧《夢梁錄·四司六局筵會假賃》曰:「果子局,掌裝簇飣盤看果、時新水果……像生花果。」可知「像生」一詞在宋代特指仿製的供陳設觀賞的盤裝花果。明代江蘇宜興窯以各色紫砂泥製作的紫砂陶像生器已頗具聲譽,開像生陶瓷製作之先河。但只有到了清乾隆時期,景德鎮陶工對釉、彩配方及燒窯技術的掌握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界,幾乎做到了隨心所欲地仿燒各種物品。一·看!那只會遊水的鴨子!這是鴨子,學名叫粉彩雕瓷鴨,是清乾隆時期燒造的像生瓷精品之一,高9.4釐米,底長1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