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浮躁、煩惱、焦慮、冷漠、懶惰、易怒、拜金、裝逼、失諾、盲從,紅眼病、胸窄病、文明病,成為現代人的通病。其中浮躁煩惱和焦慮、拜金易怒紅眼病,都與不當攀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攀比是現代病致病的重要原因。
煩惱是心智的沉溺。煩惱的人不外乎12個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
攀比是把「雙刃劍」,它在激發人的進取意識的同時,也使人陷入無休無止的欲望之中,活得很疲憊、很辛苦。若從小養成攀比的壞習慣,就會扭曲人生價值觀,甚至產生羨慕嫉妒恨和自卑心理,走上一條沒有盡頭的貪婪之路,不僅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影響到與身邊人的關係,而且會汙染社會風氣,影響到子女的健康成長,其害無窮。攀比總是與比自己強的人,與身邊熟悉的人比較,在攀比中滋生著煩惱。一個人站在煩惱中仰望著、羨慕著別人的幸福,只會與幸福擦肩而過。
攀比,沒有盡頭。男人比妻子,比房子、比車子、比職位、比票子;女人比相貌、比老公、比孩子、比穿戴。孩子們從小就與同伴比,老人們也在與老友比,比的結果只能比出怨氣,比出糾結,比出矛盾。其實,參照系不一樣永遠比不出結果。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和別人攀比沒有任何意義,只能越比越煩惱、越灰心、越自卑。
生活就像腳上的鞋子,合適與否只有腳知道,自己的生活幸福與否只有自己清楚。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難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我們只是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觀察視角,羨慕著別人的鮮花,卻無視自己眼前的幸福。
剔除攀比,須從心開始:要採取正確的比較方式,多比進取成長,少比吃比喝,多比精神少比物質;要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不要奢望得不到的東西,不要貪求消化不了的食物。要知道:煩惱皆有心生,不是某人使我煩惱,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要正視自己、愛護自己,相信自已,用崇高怕理想、點亮自己心中的明燈,用崇高的道德激勵自己前行。
沒有了攀比,便輕鬆許多,煩惱也就少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