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1篇:寫作教學的「程序支架」

2021-02-25 閒人閒思錄

寫作教學,就是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架。這是我最近一兩年思考寫作教學的感悟,遺憾的是,目前只能先積累一些必要的理論知識和優秀的教學案例,並且組織團隊攻克這方面的難題。在高中教書七年,對新材料作文的立意進行過專題研究,遺憾的是對於寫作教學本身沒有什麼創新,學生的寫作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甚至有一些措施束縛了學生自由靈動的思維。當我閱讀鄧彤、榮維東、周子房等專家博士的論文後,我才真正意識到有效的寫作教學離不開支架的搭建。這個認識基於這樣一個判斷:學生不會寫文章,教師應該怎麼辦?傳統的做法自然是提供各種文體知識和寫作技法,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要麼就是建議學生大量閱讀,不斷積累素材和寫作經驗。這些措施不能說完全沒有作用,但對於那些不會寫作文的學生,作用是有限的。今天,我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旬)2019年第12期上讀到了周子房博士的論文《程序支架:構建寫作學習的有效流程》以及深圳市海濱中學高俊英老師的《自敘文寫作:如何設計程序支架》,對「程序支架」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在周子房博士看來,寫作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一點所有語文老師都知道,那麼什麼是「寫作能力」呢?所謂「寫作能力」,就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中運用語言文字等手段建構意義、構造語篇,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培養寫作能力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杜威提出來的「做中學」,即在寫作過程中學會寫作。關鍵問題在於,學生在「會寫作」與「不會寫作」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落差,落差的彌補就需要教師提供相應的支架。很多教師提供的文體知識和寫作技法,本質上也是支架,但單一的知識支架解決不了學生不會寫作的問題。知識解決的是「知道不知道」的問題,寫作教學解決的是「會不會寫作」「如何寫作」的問題,掌握了某種知識也不一定就會寫作,靠著「自然而然」的積累,不是寫作教學的主要內容。既然單一的支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支架,周子房博士認為寫作支架根據功能可以分為程序支架、概念支架、策略支架和元認知支架四種類型,這種劃分和鄧彤的分法大同小異。概念支架,其實就是某種固定的知識,概念是初中生寫作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策略支架就是寫作的方法和路徑,技法也是策略支架的一種;元認知支架的作用在於支持個體管理自己的思維和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而這篇論文重點闡述的「程序支架」,則是落實到具體實踐與行動上的具有實操性的行動指南,這個概念與中山市教研室張華老師提出的「技術作文」中的「技術」有極大的相似之處,兩者都講究動態性和實操性。

作者引用了戴維•梅裡爾在《首要教學原理》中的一句話作為理論依據,這句話是:「最有效的學習成果往往源自那些聚焦問題的,並包含由激活舊知、示證新知、應用新知和融會貫通四種不同的教學活動所構成的學習體驗循環圈。」他又用《我和書中名人去旅行》的課例,具體闡述了這節課的「程序支架」,即片段練寫、示範指導、修改片段和交流反思四個步驟。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步驟也帶有「過程性寫作」的一些因素。片段練寫,對應的是「激活舊知」,即選擇構思表中的一個事件或場景,嘗試寫一段具體生動的故事。在故事中儘量呈現「他的表現」和「我的反應」,寫出人物的特點。這個步驟顯然是為《我和書中名人去旅行》這個題目服務的,「我和名人去旅行」,既要體現名人的表現,也要體現我的見聞與思考,這個步驟就抓住了題目中最關鍵的一個點,只不過是沒有切入「書中名人」的具體內容。示範指導,對應的是「示證新知」,就是補充、剖析例文,給學生示範如何在具體的語境中有效運用新知,將一般性的知識和具體實例相關聯。修改片段,對應的是「應用新知」,自然是將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第一個步驟中的習作片段中,進行修改完善。最後是交流反思,對應的是「融會貫通」,就是組織同伴評價和自我反思,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

仔細分析,這個「程序支架」與多數教師的教學步驟並無本質的區別。教師先講解重點知識,然後學生進行片段練習,教師出示範文,學生對照修正完善,並進行同伴交流。唯一的區別就是,這個課例抓住了鄧彤所說的「寫作核心知識」,即善於將「他的表現」和「我的反應」結合起來。一般教師講解的重點知識,無非是文體、詳略、結構、照應、手法等,而將「他的表現」和「我的反應」結合,則是書本上沒有出現的知識,需要教師去挖掘提煉的,把握了這個核心知識,再輔之以其他文體和技法知識,學生的寫作才會有支撐。

高俊英老師以「自敘文」的寫作為例進行的「程序支架」設計,可能更具有借鑑意義。高老師以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學習抒情」為目標,設計了母親節給媽媽寫信的寫作任務。教師的程序是:第一是感受氛圍,激活情感,帶領學生朗誦有關母愛的句段,聽歌曲《燭光裡的媽媽》,觀看媽媽陪伴孩子成長的視頻。第二是頭腦風暴,搜索話題。教師提供「話題收集表」,請學生分享一句最想對媽媽說的話,並將這句話概括成一個關鍵詞,例如感謝、原諒等,填寫「話題收集表」,這樣的話,學生在題材上就有了多種選擇。第三是確定話題,創生材料。教師請學生圍繞第二個環節中的關鍵詞,選出印象最深刻的三到五件事,填寫在「寫作材料收集表」中,這就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素材範圍。第四是選擇材料,謀篇布局。教師提供了「單事件構思表」和「多事件構思表」,請學生將事件進一步填寫到兩個表格中。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教師還請學生進行交流評議;學生寫作前還提供了範例;寫作後又組織交流評議,並進行修改完善。學生沒素材或素材不夠新穎,主題思想過於狹窄,教師就通過各種手段拓寬思路,交換素材,我個人認為,教師提供這樣的支架就是在進行「寫作教學」了。高老師這個案例值得借鑑,而且還可以嘗試去設計教材的其他板塊的內容。

郭躍輝,號豫北閒人,語文邊緣人。先逃離北上廣,後到中山誤人子弟。政治經濟、人事社會一竅不通,唯以讀書自遣,惜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如有垂青知音,不嫌棄鄙之愚鈍,可結好友,加57351722可也。

拙作出版,歡迎選購!選購網址: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_u=f300618he73d&id=563705416531&qq-pf-to=pcqq.c2c

珍視原創!

相關焦點

  • (小學篇)2019年第7期:支架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實踐(江蘇:曹偉華)
    【作者】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教師發展中心   曹偉華【期刊】《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期別】2019年第7期【頁碼】01-07 本文結合教學案例,分析了英語寫作教學中藉助不同類型支架,引導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策略,包括搭建情境支架,激發寫作動機;搭建範例支架,發展寫作技能;搭建圖表支架,建構寫作框架;搭建協作支架,共建寫作作品。
  • 教學研究 | 支架理論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我們的初中英語實際教學中,由於課時有限,加之中考的壓力,我們把更多的課時和精力都放在了閱讀和語法教學上。對於英語寫作的課時投入不足,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也有所欠缺。在一些公開課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採取了多樣的教學手段,設計了豐富的教學活動,可是細想一下,熱鬧背後,有些教學活動設計不當,實效不足,學生的收穫有限。
  • 教學研究 | 支架理論與初中英語詩歌寫作教學
    (教育部,2017)英語寫作能力作為衡量學生綜合英語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寫作教學一直是教學難點所在。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向學生灌輸大量寫作技巧,卻忽略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的鍛鍊,導致學生一堂課後學習了不少詞彙和語法,在寫作上卻收穫甚微。
  • (中學篇)2020年第2期:基於篇章結構的概要寫作教學方法探究(浙江:魏小平)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餘杭第二高級中學  魏小平【期刊】《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期別】2020年第2期【頁碼】 01-05   在概要寫作中,學生需要提取要點,梳理邏輯在概要寫作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常見的篇章類型,基於篇章結構進行概要寫作。具體方法為:框定篇章結構,搭建寫作支架;鎖定段落主旨,改寫要點信息;釐清篇章邏輯,改進概要語言。學生依據篇章類型梳理結構,依託結構確定要點,運用策略概括要點,做到概要結構有理有據,要點充分完整,語言簡潔客觀。   概要寫作是浙江高考的寫作新題型。
  • 新課標進課堂(十一)| 支架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課堂中的運用——進賢一中 周芳芳老師
    寫作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高質量的寫作生成需要學生有足夠的信息輸入。新課標強調,在語言技能的教學中,要將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起來,避免孤單的單項技能訓練。寫作亦是如此,不能上成單純的寫作課,要以閱讀或多模態語篇為輸入,再以寫作為輸出。於是,近幾年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在英語教師中越來越受到認可。
  • 2021年第17篇:教研隨筆∣前置性研討:論文寫作的「研磨改進」
    後來,我又發現,我所說的「成員進步很快」,僅僅指的是那有限的十幾個成員,他們能夠合理安排好寫作時間,能夠勤奮閱讀並堅持對課堂進行反思,發表了不少論文和隨筆。但也有不少成員,進步不是很大,甚至寫了十幾篇論文而且進行研討之後,居然沒有一篇能夠達到發表的水平。以前我一直歸咎於個人努力不夠,沒有把心思用在專業發展和寫作上。但後來我發現,事情可能沒有那麼簡單。
  • (中學篇)2020年第5期:高中英語微型寫作課的教學實踐(浙江:段湘萍)
    【作者】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   段湘萍【期刊】《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期別】2020年第5期【頁碼】27-32    高中英語微型寫作課旨在針對學生寫作中的某一問題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雖進行了大量的寫作訓練,但仍然意識不到自己寫作中的問題,寫作教學效果甚微。對於高中生而言,他們或多或少已經掌握了一些英語寫作策略,絕大多數學生的寫作困難通常都只是局部的「梗阻」,而不是全體的「壞死」(鄧彤、王榮生,2013)。在寫作課上,教師應針對學生寫作中的某一問題、主要任務或者某一知識點進行專門性寫作訓練。
  •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途徑
    【純乾貨】讀後續寫: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途徑讀後續寫: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途徑【摘要】讀後續寫作為一種較新的測試題型與教學方式,近年來引起了英語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讓學生能在讀後續寫題型上有更好的發揮,基於讀後續寫理論背景,整理出讀後續寫的教學、學習原則,五 大教學步驟與評價標準。
  • 範例支架,搭建想像的橋梁——以統編六上第一單元為例
    「學習支架」是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社會文化學說中的腳手架,這正是能幫助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展區」,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支持工具。學習支架的種類很多,比如按功能分,有程序支架、概念支架、策略支架和元認知支架;按表現形式分,有範例支架、問題支架、嚮導支架、解釋支架、圖表支架、提示支架、活動支架等。同時不同的支架有不同的功用。
  • 英語寫作教學與思維品質發展
    針對應用文這一重要體裁的寫作訓練,夏春來老師從寫前導入、寫中支架搭建和寫後評價幾個板塊,探討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的思維品質培養,具有很好的操作性。朱俊老師提出的REAP(Read,Extract,Adapt,Polish)策略,則為概要寫作列出了可供借鑑的實際教學方法和步驟,始終貫穿了對學生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品質的培養。
  • 【學科篇】話說程序流程圖
    在書籍的第四章第二節基於問題的計算思維教學方法,其第二部分思維展開的探究部分,從第149頁到第157頁,共9頁紙描述了流程圖的知識。     王老師從心理學角度、教學功能出發、教學實踐中發現等幾個方面,描述了流程圖是什麼?為什麼教?如何教?對流程圖的定義、作用、教學需求、教學方法、評價等作了全面的介紹,給正在進行或即將用程序流程圖進行算法教學的老師,指明教學方向。
  • 【純乾貨】讀後續寫: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途徑
    將讀後續寫應用於英語教學中,可以彌補學生缺乏英語環境和交流機會的問題,還可以發揮以寫作促進語言表達的作用。 二、讀後續寫的教學原則 讀後續寫題型主要對學生在以下四個方面有所要求,即把握短文關鍵信息和語言特點的能力、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和豐富性、對語篇結構的把控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 【Essay寫作】2020年夏季6-8年級 Six Traits of Writing
    trait上所體現出來的寫作水平的評分標準 (rubrics),以便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個trait,並在一起討論這幾篇範文,指出它們的特性。年6月3日-2020年7月22日共8次課第1課: 6月3日 周三  20:00-21:30第2課: 6月10日 周三  20:00-21:30第3課: 6月17日 周三  20:00-21:30第4課: 6月24日 周三  20:00-21:30第5課: 7月1日
  • 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研究2020年度綜述 ——基於2020年《複印報刊資料·小學英語教與學》論文轉載情況的統計分析
    從地域分布看,2020年《小學英語教與學》所轉載英語教育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布於中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見表),相較於2019年的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域分布更為廣泛。江蘇依然獨佔鰲頭,其他省份與其有明顯差距。
  • 2020年溫州市中考語文、科學試卷評析出爐
    2020-06-26 18:21 |2020年溫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組
  • 教學支架的含義、類型、設計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四版)》讓我們深受啟發的亮點之一
    關鍵詞:教學支架;一對一支架;同伴支架;基於計算機的支架;漸隱在《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四版)》(以下簡稱「手冊(第四版)」)第四部分(「一般教學策略」篇)的第39章專門介紹了「支架:定義、當前的爭論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另外,在該《手冊(第四版)》第五部分(「具體領域的策略和模型」篇)的第41章,在分析基於建模的教學時,也有一節內容專門涉及支架式教學[1]。
  • 寫作論語 | 蔡紅燕:搭建支架「寫清楚」科學實驗
    「實驗步驟」和「有趣的發現」為表格重點,即寫作重點。「實驗步驟」中「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呈現,較好地幫助學生建立「先後順序」「有序表達」的寫作思想。「有趣的發現」重在引導學生發揮想像,把看到的現象通過擬人比喻等方式,表達得更清楚。「實驗名稱」直指寫作題目,「實驗結果」也不可或缺,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培養科學探究精神。
  • 【Essay寫作】2020年秋季G8-G9 比較型文學分析寫作
    大多數情況下,比較的對象是兩篇(或多篇)不同的文學作品,但也有可能比較的是不同的作者、體裁、文學時期、甚至同一篇作品中的不同段落或不同人物角色。目標是在比較的基礎上建立聯繫並得出結論。也就是說,你必須就你正在比較的東西提出一個論題(thesis)。這一論題將是你比較的產物。
  • 2020年KET寫作小技巧之開頭篇2
    Ashley這兩篇文章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結尾上①的結尾更有親近感,也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②就給人一種作文草草了事的感覺會使老師對這篇作文的印象和感覺大打折扣備考福利2020年KET/PET線上課程特色:1、緊跟新版考試,全面剖析最新考點
  • 2020年第105篇: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置不必「高大全」
    2020年第105篇: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置不必「高大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旬)在2020